爱吱声

标题: 海纳百川——国产51式火箭筒技术源流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01
标题: 海纳百川——国产51式火箭筒技术源流考
本文发表在《坦克装甲车辆》2017年2月(上),以下是正文:; n7 S& D* r/ B! _  C
( l1 `$ z, D0 K8 s! [' V4 I
众所周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型火箭筒,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51式火箭筒。该型火箭筒于1951年5月正式定型投产,到当年年底即生产了4800具。其中绝大多数被送往朝鲜战场,大大增强了志愿军反坦克火力。2 g& A! M/ i) u: D
8 }- D7 g1 M8 w2 ^8 g4 s+ p, F
关于该型火箭筒的技术来源和参考原型,国内主流说法是:1950年10月,志愿军第40军在坪洞战斗中,缴获了1具美制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和1发火箭弹,它们随即被送回国内进行研究。沈阳52兵工厂据此仿制出了51式火箭筒。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51式火箭筒是由日本二战末期开发的“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仿制而来。
2 [( m  E) \/ _) V! W! j
5 t: v- O- U' s8 `& }- ]$ A/ h由于年代久远,无论是51式火箭筒,还是“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技术资料和外观照片都存世极少。故而后人只能通过这极少的资料,来一窥究竟。6 V. Y0 ?/ C4 T9 E# m) `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04

) G+ P- K8 u% Z# F4 p历史渊源
& ^- x( ]( O+ o7 R: ?9 ^1 A5 D2 x2 h/ s

' U) ^- J6 v+ t0 U( p/ X4 Z朝鲜战场上的超级巴祖卡小组,应该是南朝鲜军
9 Y; R+ J( ~! i' A5 ~. l" T' D" P( t: A5 X6 E4 W
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其实早在1944年末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只是由于战争已近尾声,美军认为现役的M9系列“巴祖卡”火箭筒性能够用,因此M20并未投产。朝鲜战争爆发后,侵朝美军赫然发现,M9系列“巴祖卡”火箭筒口径太小,无法对付朝鲜人民军装备的T34-85坦克。于是美国陆军军械部立即翻出M20的图纸,组织兵工厂于数周内紧急赶制出数千具M20及配套弹药送往朝鲜战场,有效扼制住了朝鲜人民军的坦克攻势。
! x0 k7 I( ]0 K  ?8 j! ^% V# e. n# i: D& R
' J; U! `* T. S9 K
二战德国88毫米坦克杀手火箭筒8 d0 ?" G* m1 _* {4 ?7 v

( |0 Z" J. {4 r6 ]
; b$ G% K1 M! ]: n% H- y“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是二战末期,日本为了对付美军坦克,根据德国“Panzerschreck坦克杀手”图纸仿制出的一款反坦克武器。德制“Panzerschreck坦克杀手”,则是根据在北非战场上缴获的美制M1“巴祖卡”原理而自行研发的,二者基本原理是一致,但技术细节上则有不少的差异。而日本拿到“Panzerschreck坦克杀手”技术资料后,鉴于自身工业基础与德国差距太大,本国士兵的身体素质与作战环境也与德军有很大不同,因此在仿制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再创新。由于对试验结果非常满意,日本将“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的图纸发给四大兵工厂(东京小仓、爱知名古屋、朝鲜仁川、满洲奉天),打算大规模生产。但由于战争已尽尾声,日本的军事工业已经在战略轰炸和封锁中崩溃,因此该型火箭筒的产量极少。
- t9 p  H) Q4 t7 w+ r$ q/ ]% p$ T3 H$ _6 m

. X3 Q: B$ T7 i6 Z8 A试制4号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试验中- ?" r$ p% p- n5 f# @. B

  i' \2 J) |3 h) r# {" {" M7 g3 v& ^$ O4 t2 `* M! c: w& L#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在日本控制下的奉天造兵所是有该型火箭筒技术资料的。据说在关东军的催促下还进行了试制。这个奉天造兵所正是解放后沈阳各个兵工厂甚至是东北整个兵工体系的前身。负责研发、生产51式火箭筒的沈阳第52兵工厂正是奉天造兵所的“后裔”之一。- p9 U4 O+ `2 {7 T. g5 x* K

试制4号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试验中.jpg (58.85 KB, 下载次数: 237)

试制4号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试验中.jpg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06
身管
9 @  {- w* A; x/ P" I' [  ^9 ]0 b, S* Z/ ?5 h- ~. G
M20式“超级巴祖卡”实际上有3个亚型号,分别是M20、M20A1、M20B1型。
% A4 Q& e# K' V5 h) F/ w# W5 d+ u: z: `
M20的身管是1根内径为88.9毫米(3.5英寸)的无缝钢管加工而成,全长1.53米。身管口部焊接有喇叭状挡焰圈,尾部焊有喇叭状的护圈,其作用是防止筒尾因磕碰变形而影响火箭弹装填。身管末端焊有火箭弹档板和导线连接固定装置。& H4 e; p+ G7 y9 y( `
' V9 f3 E  _) i9 X
M20A1的身管为可拆卸的两截式,前后两筒均长约0.76米。前筒是结构简单的滑膛无缝钢管,质量约2千克,口部焊接有喇叭状挡焰圈,筒外焊有固定环和准星等,后部焊接有连接突笋,与后筒前端的环形卡槽相配合可将两段发射筒固定在一起。后筒质量约4.3千克。主体仍旧是一根无缝钢管,但结构比较复杂,前部焊有卡槽,尾部焊有喇叭状的护圈,/ L+ {) I0 N5 O

" a8 o6 W: C7 \8 lM20B1的身管构造M20A1完全一样,不同之处仅在于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总质量降至5.9千克。- C- c4 O, z9 X0 S0 e
$ _: t, O. a2 z
“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的身管由无缝钢管制成,口部无喇叭状挡焰圈,但加焊了一个钢管的加固环。尾部有钢丝焊成的喇叭状支架。该支架呈半环形,上部留有约100度的缺口,以方便装弹。此外,其身管末端也焊有火箭弹档板和导线连接固定装置。
  [: }% `" P# d; X3 d& n( Y) s  ?2 m6 I' E) k/ V+ B# \# p
         
5 ^1 ]+ v5 h; `国产51式 火箭筒在朝鲜战场上$ G) l2 E, Z4 p/ B" z. B

9 P2 s4 N5 L% y% p7 B
9 R9 ]8 ?; ^! u, e) d4 ]从外观看,51式90毫米火箭筒的身管外形几乎与M20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51式在尾部喇叭状护圈的上半部分,左右对称地开了两条弧形槽。此外,由于我国采用的是公制,为生产方便而将火箭筒内径改为了90毫米,身管长度也相应修改为1.45米。
1 C% ]; d, ?4 Y+ b- J; S) Q! n! W) Y5 ^# O
由此可见,51式的身管与M20最为接近。
. A0 x5 H* |$ O& e2 \' k

M20和M20B1的区别,是后端筒体上的单脚架是固定式还是可拆卸式.jpg (46.61 KB, 下载次数: 220)

M20和M20B1的区别,是后端筒体上的单脚架是固定式还是可拆卸式.jpg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09
  A- j; D: ^( J8 j
% N3 |! }. ?0 b# E4 a2 |! o
发射机构
- H& z6 s; B( [; g9 M
: G# b7 k/ @; K. t6 {& aM20系列的“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在身管下方靠近中部之处焊有握把及护圈,握把内装有点火用的电磁发电机和大型板机。握把护片由树脂材料制成。大型扳机护圈与握把等高,便于在冬季戴手套时使用。该发射机构通过扣压和放开扳机的两个动作,使电枢的双向运动产生发射脉冲电流,输送给弹上的电点火具,点燃点火黑药,接着点燃推进剂,发射火箭弹。这种磁电机打火方式现在普遍用于一次性打火机上。- l# z, \& a6 ]- s& j
, N# k' w% s. Z! Q- ?- Z- P

* H# j! B% q1 l& ~4 K试制4号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试验中
$ B9 j! n3 t+ _6 u
. i1 m1 g: V2 V1 Q“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上精巧的磁发火装置仿制于德制“Panzerschreck坦克杀手”。不过,为了简化生产,“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干脆取消了握把。+ s& d# S$ m' _3 j: \- l1 T- r2 X) l
* ~: v" z# |' }5 _

2 K* Q" E8 h. L( @+ \- l51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2 ^6 n) Z: H6 h: |: W7 o2 y
7 H+ e3 D! T; S
51式火箭筒采用的是干电池点火方式。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组成。早期的M1型“巴祖卡”火箭筒也是采用这种发射机构,其优点是可以使用手电筒电池,缺点是环境适应性比较差。这一“返祖”的设计,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短期内仿制不出电磁发电机,而前线又急需火箭筒的我国来说,是个无奈而又现实的选择。6 V5 B4 p. W& P1 r, ?# z' n
" V6 ?6 O1 @5 W5 C/ p1 ]) e
此外,51式火箭筒的握把护片为木质,其扳机护圈虽不与握把等高,但其形状为前大后小,冬季戴手套使用时也毫无妨碍。和M20的扳机护圈相比,51式的扳机护圈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射手待机时因心情紧张而导致的误触发。
7 k/ \, n' f  {! Z
- w# Y0 @: j( G$ a% p综上所述,51式火箭筒的发射机构总体仿制于M1,虽不如M20先进,但细节之处考虑周详,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7 E# X. _& U& j% b0 q7 T5 ~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10
瞄准装置
; i. `" p3 \2 P8 H: M# y' k( e
3 D6 N# [9 j  nM20系列的“超级巴祖卡”、 “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51式火箭筒都采用机械瞄准装置,准星和可折叠表尺都焊在筒身左侧。但后期生产的M20系列的“超级巴祖卡”,都增配了光学瞄准镜,提高了射击准确性。4 G1 s8 r; F2 n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10
肩托
1 ~, `: Z6 v- t
( ?: T' _, x  H, x7 iM20系列“超级巴祖卡”在握把后方的筒体上,焊有一个由钢板弯折而成的大型肩托,通过两个卡箍以蝶形螺母固定在筒身上,卡箍同时起到压住导线的作用。这个肩托的形状颇为复杂。% ~5 L# ?. Y; M6 v
' ]1 ?) a" P" K8 V4 c

- s3 `% R- ]  b4 X. y+ y0 _M20B1火 箭筒
7 P3 W6 f2 V% ]0 j$ k/ h5 @1 S; i9 K# {3 i% ?
“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身管下方没有肩托,但焊有一个由钢条弯成的、近乎长方形的扶手,以供射手射击时左手扶住扶手,以稳定身管。: o+ B8 R8 M* V+ Y
) H% C: n" H2 H2 k- J9 T$ l
相比之下,51式火箭筒的大型肩托虽也是由钢板弯折而成,但其形状却比M20系列的肩托简化得多,便于生产。
# B5 _' [3 D2 W4 i. I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11

5 S' k( x8 ]5 j脚架
$ ?. H/ y) W8 o0 X5 S0 P) W5 v' ~# k( `; y
3 p" d( E8 w. ]  A. |8 |  s" J+ [
M20和M20B1的区别,是后端筒体上的单脚架是固定式还是可拆卸式0 _1 d( E$ K* ^6 I$ _

- Z3 b* O' A, O0 O2 rM20系列“超级巴祖卡”都配有前两脚架和单后脚架,二者分别位于握把前后,均由钢板冲压而成。脚架底架均焊有小型底板。前两脚架并拢后向前折叠于身管下方。单后脚架与肩托前缘融为一体,且高度可调。卧姿射击时和两脚架配合可以将火箭筒支撑在地面上,以缓解射手疲劳。M20的前两脚架与单后脚架均为可拆卸式。M20A1、M20B1的单后脚架是固定式的,但前两脚架可拆卸。6 X& d8 ^0 T. z8 o! K! v5 N0 d; S, ]
4 J6 D# L( n  L# C& \) o( D
“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也有前两脚架和后单脚架,收拢后分别向前、向后折叠于身管下方。但其均为不可拆卸式,且后单脚架不可调节高度。2 K* F& T, |7 C6 _( ?) n

5 y+ p- j# t- Q1 y51式火箭筒只有收拢后向前折叠于身管下方的固定式前两脚架。鉴于志愿军火箭筒主要采取机动射击的方式,很少会在一个固定射击位置上长时间瞄准待机,因此51式火箭筒上至于可调节高度的单后脚架。这样既满足了稳定身管的需求,又简化了结构,便于组织生产。
: A+ z* Z9 E" `$ B& F
# a% v' o" {4 k" e因此,在脚架设计上,51式火箭筒有自己的考虑。与M20系列“超级巴祖卡”和“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都不一样。
2 R% i; P  W/ G& t$ U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14

' P% E: r' ^) Y
! a' e* B. W5 ?! D& W4 _# N弹药
5 m% p6 {. F6 A+ U" Y
/ r6 Q5 M9 Z) N4 |) G2 A
( i' e4 u/ J" t1 m7 J" uM20“超级巴祖卡”所使用的弹药
5 _9 t: H! L0 u  m3 i6 z$ G# M
M20系列“超级巴祖卡”主要配用M28A2高爆破甲弹、M30黄磷烟幕弹和M29A2练习弹,其中以M28A2高爆破甲弹为主。这些弹药在飞行中均靠尾翼稳定,弹体不旋转,这对提高破甲深度极为有利。. p/ K+ r( d  |! _( z

$ }/ @$ s, p' ]# R6 M
( l+ k7 c) s: L" D$ Y+ I4 {M20火箭筒使用的M28火箭弹
+ N& ]( V1 P- K! ?8 m0 T- B4 C  K2 E8 n# a( S  B, W
M28A2高爆破甲弹弹体为绿色或土褐色,标识字符为黄色,药形罩为铜制单锥等壁厚药形罩后面装有875克炸药,锥形圆顶风帽以螺纹与后弹体固定。该弹配用M404系列机械触发引信,保险装置只有使用前取下的保险带和保险销,发射时击针体只受到隔离簧的限制。该弹发动机内有12根发射药柱,连接座内有密封物隔离,防止火药燃烧的热量传递给引信。电点火管上有蓝、红、绿三根导线引出并穿过尾塞分别固定在环形尾翼的不同位置上,平时有保险夹将各线分开。该弹的膛口初速为160米/秒,最大射程1200米,有效射程200米,最大破甲深度为280毫米。
/ d) K+ \/ v, K8 c- u
# K4 u0 m5 w; K. ?/ G+ L9 YM30黄磷烟幕弹外观与M28A2破甲弹相似,区别是弹体为灰色、标识为黄色,同时在弹体锥部有一圈13mm宽的色带。该弹弹体后部装填了1千克黄磷烟幕剂,引信后增加了一根用于引爆装剂的M8炸药管。既可纵火也能释放大量烟幕。+ S* o6 L* Q# a2 a
2 p1 F- F: o- m% O2 j: W) ]
M29A2练习弹弹体为蓝色、标记为白色。弹体由厚壁铝合金制成,配用的惰性引信仅能动作而不能发火,战斗部内也没装炸药和火工品,其余结构与M28A2破甲弹完全相同,弹道基本一致,使用方法也相同。 " E/ L; m# ?9 ~8 J
& Y4 a7 X4 p: R- F, y8 ]
M20系列“超级巴祖卡”装弹前,先要将弹上的保险带和短路夹取下。装填到位后,发射筒击发装置内的挡板就会卡入尾环上的一圈沟槽内,将火箭弹固定住。此时,火箭弹尾部靠前的一个圆环与击发装置内的点火卡爪接触,而后部的尾环与发射筒接触,构成了一个点火回路。射手扣动扳机时,电磁发电机产生一个电流脉冲,流经回路时启动火箭弹发动机内的点火管,进而点燃火箭弹发动机内部的装药,当燃气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吹掉喷管口部的密封片,进而推动火箭弹飞出发射筒。
7 I0 I: J0 j( _6 i: D6 p+ s9 T- g
+ ^% D! h  I# m由于弹种多,M20系列“超级巴祖卡”的用途很广。除打击装甲目标外,对付固定火力点和工事也非常有效。
. j/ Z, j% J, K4 H7 K9 }* S. w7 E" h1 J

8 `$ I3 {0 V! L4 N8 E! E试制4号90毫米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
# l6 ~) e; X% a+ h6 O
% y- S0 ~" {, W! K“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设计之初,也打算仿制德制“Panzerschreck坦克杀手”配用的尾翼稳定破甲弹。但由于双基发射药制成的固体火箭药柱性能不佳,以至于试制的尾翼稳定破甲弹精度极差,完全不敷使用。无奈之下,日本只得改用相对成熟的技术,设计了一款90毫米涡轮自旋转稳定破甲弹。该弹尾部有6个倾斜30%的喷气孔沿圆周均匀排列,点火后藉此产生自旋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另外,这种类型的弹药形如一般炮弹,加工难度较小,装药却比较多。
. u& S! A" f/ F3 D* D- s9 O' v5 k7 v- t! {1 e1 _7 v$ J

0 k5 H' U2 O. i- f$ `. }4 |) w试制4号90MM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
# F* ~' Y0 R1 m$ g5 q
& l  o+ j0 ~  |1 W91式火箭筒配用两种破甲弹。一种是于1951年5月定型的135型90毫米反坦克火箭破甲弹,弹重5.5千克,采用涡轮式火箭发动机,初速达100米秒,有效射程250米,垂直破甲深度为100毫米。关于此弹,并无更多的技术资料。但从目前存世甚少的实物照片看,该弹与“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极为相似。考虑到中央军委和重工业部兵工办公室下达研制90毫米火箭筒的时间是1951年2月,短短3个月时间内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火箭弹,这对于建国初期的军工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因此,135型火箭弹极有可能是参考了日本人留下的技术资料,甚至有可能是“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配用弹药的直接仿制品。
& W$ Z& V! F6 E& o+ w8 M' R  e/ W# |
9 m- t$ Q8 K: [1 U除了135型,91式火箭筒还配用241型90毫米单喷口尾翼式反坦克火箭弹。该弹由谢光选(后成为中国著名运载火箭专家)主持研制,于1951年8月定型。该弹吸取了美制火箭弹的优点,克服了135式旋转火箭弹高速旋转造成的破甲射流发散。全弹重4千克,采用有效射程150米,垂直破甲可达152毫米。鉴于135型火箭弹有效射程较远,而241型火箭弹破甲威力大,因此二者都投入生产,同时配用于51式火箭弹。
! `4 Y0 q4 x! R* ]. h
! x9 p( Y" f/ v显然,51式火箭筒的配用弹药与M20系列“超级巴祖卡”截然不同。它配套的两种弹药既有参考“试制四式90毫米伞兵反坦克火箭筒”的仿制品,又有自行设计的。虽然这二者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与M20系列“超级巴祖卡”弹药有明显差距,但还是能基本满足志愿军需求的。考虑到当时的军工基础,我国军工战线的劳动者们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t# P# o9 n7 @/ @- ~6 k: w( [, v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14
4 x* @% c) B/ M+ X2 i
结语: P( ~. v9 ^  B. h

+ n6 E. D8 p1 r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51式90毫米火箭筒并不是单纯的仿制品,它在吸收美、日相关技术的同时,也有相当程度的自行设计和自主创新。
% A. y* D# m( Z; s# j1 u4 @" [
1 v0 @3 z% ?& M* f/ a从1951年5月至年底,51式90毫米火箭筒共生产了4800具。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被紧急送往朝鲜战场。在此之前,志愿军部队平均每个营才装备有3具缴获的火箭筒。从1951年年底开始,志愿军每个步兵连队都陆续增设了火箭筒排,反坦克能力由此大增。美军坦克在战场上狼奔豕突的嚣张势头由此开始受到遏制。51式90毫米火箭筒为《停战协定》的最终签订,也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5 z! K) x* C2 i) h
* \5 x3 ~* L& e

! g6 b- o0 P" f9 j$ v) z
$ s" V6 Q. W6 A; ]5 }# j国产 51式火箭筒
作者: 梓童    时间: 2017-3-20 11:30
忘情最近新作爆发了,赞!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3-20 11:31
梓童 发表于 2017-3-20 11:30  D: K, l. e2 I
忘情最近新作爆发了,赞!
; M- [% }# n3 A* n6 m
都是发表过的,相对集中的发到网上罢了。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7-3-20 22:55
Yes! RPG! 神教的创始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