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约何处去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9-13 09:33 标题: 北约何处去 刚离任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从来不是一个吞吞吐吐的人。他倒不是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他的重磅抨击常常直击要害,他的大胆改革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国防部长之一,也是少有的同时赢得两党尊敬的国防部长之一。在离任前,盖茨砸下了又一个重磅炸弹,在6月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盖茨公开质疑北约能否长期继续存在的问题。盖茨指出,北约正在面临“晦暗甚至惨淡的未来”,正在日益变成“军事上无足轻重”的组织。由于急剧改变的美国政治经济环境,加上“未来的美国政治领袖对冷战经历没有感觉,如果欧洲防务承诺削减的趋势不停止和逆转,他们会认定美国对北约的投资不值得”。美国军费占北约总额的75%,10年前还是50%。在投票时,北约成员全体赞成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但到出兵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半成员参加,真正参加空袭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尽管如此,短短11个星期并不算很高强度的作战已经使一些国家的弹药告罄,央求美国补足。美国政界和舆论普遍认为,北约中一些成员愿意而且有能力承担集体防务的义务,而另一些成员只想搭便车;一些成员愿意为共同防务维持切实的军事能力,另一些成员只想维和和空谈。美国应该淡出北约,让欧洲负担欧洲防务。北约正在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 |+ p0 p0 z8 c9 J' X9 v" }) ?! Q5 x4 E& n- v
北约组建于冷战高峰的40年代末,这是一个抵抗苏联入侵威胁的共同防务同盟,基本宗旨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在任一成员受到攻击的时候,所有成员共同出手援救。在现实层面上,这基本上就是欧洲成员国家受到苏联入侵的时候,美国(还有加拿大)将出手援救,美国受到苏联入侵而欧洲援救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互利的同盟。欧洲获得免费保护,美国则通过前沿围堵,以欧洲为潜在战场,约束苏联的扩张主义动向。但在苏联解体后,美欧的这种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就失去了基础,北约走入了定位困惑,有人以out of area or out of business来概括,也就是说,要么走出欧洲,要么一拍两散。 ' E! u2 Z8 H& W 7 g# b* a) A" u7 K“走出欧洲”实际上是走出狭义的老欧洲的共同防卫。二十年来,北约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北约东扩、前南斯拉夫、阿富汗和利比亚都是这一概念的反映。北约东扩具有浓重的冷战遗留色彩,老欧洲把对俄防御前线一路推到前苏联的边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缓冲空间,东欧国家则获得了北约的免费保护,同时为在政治和经济上整合进西方世界铺平道路。这或许是北约“走出欧洲”最容易走的一段路。! ^8 V. v0 _# X
. D' D/ C, A k/ V
苏联威胁自行瓦解后,老欧洲试图超越狭义防御,借助北约架构实现扩张性的政治理念,北约成为老欧洲操纵美国的工具,北约干涉前南斯拉夫就是一个例子。按照北约宪章,北约是一个集体防御组织。前南斯拉夫不是北约成员,内战也不威胁北约成员的安全,严格来说不属于北约集体防御的责任。但前南斯拉夫是欧洲国家,老欧洲自认为属于势力范围,必须插手。而且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肢解亲俄罗斯又是共产党政权的塞尔维亚主导的前南斯拉夫符合老欧洲的利益。美国本来对于介入前南斯拉夫内战并不起劲。英法作足姿态,以制止人道灾难和“强制和平”(Peace Enforcing)为名先行出兵,用美国的“世界领袖”的地位给美国下套。美国出于“人权高于主权”的政治理念和维持对世界事务主导的现实政治考虑,后来半推半就地被拖下了水,按照英法的设计,接手主打,最终肢解了前南斯拉夫。在科索沃战争期间,作为北约的实际最高军事指挥官,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威斯利•克拉克上将,强烈要求华盛顿批准发动地面进攻,粉碎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军队。从军事上说,这是唯一可靠的解决办法,但这在根本上违背了美国不想深度卷入的政治意图,当然也是违反了军人不能干政的大忌,最终丢了官。还好米洛舍维奇自己投降了,撤出了科索沃,北约落得皆大欢喜。这是北约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美国的心和力虽然迟到了,而且有点勉强,但毕竟还是到了,不过这或许是北约最后一次齐心协力的军事行动。* b; [- V* X" q" D, r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