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6年读书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Gzai 时间: 2016-12-31 21:48 标题: 2016年读书笔记 网络小说篇. _8 N4 [6 S ^5 Z; ^3 T# |
: Z" t6 N% ^& X; D: O
奇幻类 8 a# K$ q* _0 s- Q; U. u + e8 u- N+ l7 S" s* x开始追新书《入殓师卡拉维日记》,非穿越,死灵法师主角。标题有点误导,并没有怎么描述殡仪馆的日常业务,主要还是讲冒险打怪、破获阴谋的经历。主角为了复活姐姐而离家出走成为流浪的死灵法师,误打误撞地和阴谋集团作对。 目前已经推倒高等亡灵妹子一只。并且被一位女圣骑士盯上了,这位女圣骑士的名字,也叫塔莉斯。但除此之外,仅从人物设定上来看,与《历史的尘埃》是很不一样的。主角的目的性很强,行事也比较周密,不象阿萨到中间了总还想着去大陆游历。大人物们也没有那么道貌岸然、高远超脱。主角还在成长期之中,虽然能力不强,但非常擅长把手头有限的资源和能力玩出花来,不象阿萨那样只会浪费魔力扔大火球。 $ o* b' x3 l$ [ D& ^- A: `% ^7 t7 h/ \4 s科幻类 . Z# O R6 _8 h f5 e " u& b( {' t/ K3 u# T- Q《战锤之黑暗千年》,年初更新了一下,年末又更新了几下,情节还是没能多推动几个小时。! O- u' p( a& L- E
' A" U9 E, h7 I' O. q' h( h @' L- s. [3 f% ]
# Z4 ?" X' G; O4 i漫画、博客与论坛篇 - k- g) }/ P9 h( b, `+ X3 y , z( I% z1 l: j( w4 o, I漫画继续追看安达充的《Mix》,斯科特·亚当斯的《dilbert》。, W* w1 G n K1 M7 w' B8 E
z; x* m0 x1 A
在龙空论坛幻想版上陷入了塞壬的港湾的《大唐西域直播记》的大坑,以高能物理、高维拓扑来颠覆西游记,希望后面能有更多腹黑或者蠢萌的“新鲜面孔的”老角色出现。& u. E3 D; L. S
7 d! V( L. @; ]岔开话题,谈谈最近想到的一个脑洞。在网上看新闻以及评论,看到有人哀叹,现在连基本的事实都无法达成一致,比如特朗普其人其事,比如叙利亚的战争,等等。其实也不新鲜,大半个世纪以前,国内的新闻媒体上不就有“转进”一词吗。然后想到,现在人工智能发展那么迅速,传说已经被用来解读经济新闻用于指导金融交易。那么如果能开发一个叫做“有色眼镜”(或者叫做“各说各话”、“彼首吾臀”)的手机应用,读进持某一方立场的媒体(或者自媒体)的报道,然后按照指定转换成另一方立场的写法,想来也是够很有趣的一件事。当然了,就算真有人开发出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恐怕都不会太好就是了。 / k4 ?& h& A! k- I8 O8 [( W: F1 y ( ^$ B1 q/ ^+ s- d4 @ $ A3 M" p; s* H# R6 T% B) f h1 \, U: \4 r3 T; r7 W
杂志与实体书篇/ P* j1 c. j v- M
' T# p! @" i; p/ i! ~
《科幻世界·译文版》 $ n$ G- Z* a( q# b 3 [ e/ w7 i Y0 G8 n/ I1月号的两位作者,索耶和昆什肯,都是专长硬科幻的作者。这次的作品,都与各自作品之前给我的印象不太一样。索耶以往擅长的是大场面和非常玄乎的设定,《计算中的上帝》、《星丛》,都是如此。但这次的《火星蓝调》中,火星的化石埋藏地、换身这两个设定,前者只是沦为背景,后者则是太过大路货了。比起理查德·K·摩根的《副本三部曲》,换身的设定没玩出彩来,整个故事情节也比较温吞水,无过也无功。我个人觉得比不上索耶以前的作品。如果要比传统的非科幻硬汉派的惊险小说,主角也是太缺乏色彩了,没有那种隐藏在玩世不恭背后的愤世嫉俗的情绪。昆什肯以往的科学与社会设定,都是非常犀利,对情节的推动也非常大。这次的《来自未来的花粉》,也都算有,比如时空门、因果律、智慧植物、三配偶制、军国社会等等,但觉得都没什么用,只是勉强包装在一个老套的反转再反转的悬疑故事周围的几层糖纸。之前《洄游》,核心的故事也是一个很老套的反抗不公的社会等级统治的故事,但是以脉冲波为食,以硅和金属为基,昆虫类的身体,千年(?)一次围绕黑洞的生死洄游,这些紧密深入情节的设定,使得整个故事非常的绚烂。我觉得《花粉》差得太远了。 & r& |9 i' B2 [5 D / |; G1 _ O/ @* t% l3月号的《时空折叠》,只能算是半部好书。前半部,展现设定写得很不错,类似罗伯特·里德的《亿万个世界》,但更设定上更进一步,情节也更严肃,更有悬念。但后半部就急转直下变成电影《活魔人》(From beyond)之流的滥改洛夫克拉夫特的三流恐怖片了。: l S# }% a7 _/ J' c% d
$ N, X) u" I( r# b8 j- p5月号的《幻世-3》和《邪恶圣杯》,都是关于“广告世界”反乌托邦的。《幻世-3》因为与《黑客帝国》的关系,更有名一些。《幻世-3》写于1964年,大约十年前,在五十年代,弗雷德里克·波尔就写了《地下隧道》,类似的技术主题,但是完全是机械驱动的。在《幻世-3》写作三十年之后,尼尔·斯蒂芬森写了《喷流》。简单地说,真正最接近实现的反乌托邦,恰恰是“广告世界”这种的。毕竟,在奴役方面,“无声的强制”远比“看得见的手”更有效率,更难以反抗。大数据+人工智能,其实也许我们已经在了。 9 h* s5 C& U, O# u+ L ( Q, \9 W) V. V# J9月号的昆什肯的《冥后天降》,回复到他的一般水平,严密的技术设定,紧凑的逃亡故事,剑拔弩张的社会背景,在解决了“个人的小问题”之后,顺便为整个山穷水复的星球与社会指明了新的方向。如果没有看过《洄游》的话,这已经是近年来有数的好作品了。但终究还是比不上《洄游》珠玉在前。 # U. J ^7 W( L! I 2 U8 u D/ u" \; t j7 \$ U, R+ Q非文学类实体书* l7 e$ n- l) l*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