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2 }8 O$ n9 E* M 说了这么多,该坐下来读读太史公的巨著了,翻开项羽本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 T' {' J4 h, V# i! M: n( ^
( F0 {5 f! n. R+ n$ ?% \
等等,学生刚读了一段就有疑问了,请司马老师指教。这起首一段是讲项先生的家世,说明小项出身名门是楚国贵族之后,将门虎子。简明扼要这么一段我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司马老师按代往上数,二下就到项燕了,可是我怎么听着别扭呀?直接说项羽他爷爷是項燕不就完了?干吗非先说他谁谁,然后他叔他爸谁?世代为将之名门,怎么连爹是谁都不写清楚?就算早死了,大家族也会留下姓名的。刘邦什么都不是还有个爹,项羽直到坐天下了还没找到爹,说明他根本就不知道爹是谁,也就是说和項燕就没有血缘关系,或许是項梁的义子。古人以地为姓,项地都姓项不一定是亲戚。 # u0 h( i" w6 H
; r+ J* M1 x6 L5 ]8 u% y3 f) E# z
就是項梁和項燕的关系也不可靠,秦灭六国后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项燕在楚国也算有名人物,王翦可是率秦倾国之兵才打赢的。秦庭能够听任項燕的儿子这么个知兵的在家乡待着,就为了等机会造反?别说十二万户,二万户也轮到了。因此即便項梁真是項燕的儿子,也是小老婆生的养在外面的。 2 S2 N0 ^, l1 P7 F0 I' v! C3 \
' X6 J. i( K5 v; N1 E4 U9 Z% M" N
司马老师这么写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项羽这么一拐弯就成了名将的孙子了,真正的情况估计就是項梁手下一打手,按黎叔的情况也管項梁叫叔。按这种笔法,虎子的身世可以这么写:网名京虎子者,北京人。少时曾呼本院毛远志为姨,远志之大伯父即本朝太祖。这么一来起码具备了发行个人风格邮票的资格。 $ ~/ d2 D! ~1 d3 I, U7 O
0 v" r( B3 k1 E8 k7 w4 K" v
王侯将相的种子就是这样被太监笔法写出来的。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9-1 17:46 标题: 二、刘项原来不读书 项羽本纪且放一旁,开始读高祖本纪: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m0 y5 R+ p# n. Y) O, j5 S
0 Q! a! q$ F" D5 X$ H/ M9 z% b 老师的水平真高风格多样,不知道爹妈是谁的写成那样,知道爹妈是谁写成这样。古人浪漫没有那么多礼教,所以不是吞鸟蛋就是踩巨足,全是性交或者男性生殖器的隐喻。到了刘邦这里干脆更直接了,夢與神遇都巫山云雨了,后面还有蛟龍於其上连体位都描写出来了。意思是太公来了,赶跑了奸夫,肚子里有了生下个儿子。家里多一劳力,就这样了。: ~/ s& o; R$ D; X7 {# h) w E
7 P& Q, R+ v. ^" z! O7 R9 D 刘邦被传为无赖,主要证据之一是司马老师偷偷塞到项羽本纪中的这一段: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 o$ ^% { P x- F : W) O$ h2 u6 H9 B7 i 自己爸爸都要让人蒸了,还调侃,不是无赖是什么?问题是您让刘先生怎么办?投降?项先生那为人,投降以后一锅蒸俩。干革命就要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段只能说明刘邦同志以解放被楚霸王剥削压迫的全中国人民为己任,不怕牺牲连爹都不要了,何况还不是他亲爹。5 w) K V% k! }, M0 o
3 U( u* r$ i w- {
汉得天下后,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虽然后来小人多嘴免了,说明对养育之恩还是牢记的。就是喝高了原形毕露: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0 j+ i+ s. g9 b) S
- p, `; }, Q% b 这一段可见老爹从小对这来历不明的就不喜欢,连一帮臣子都知道,一起嘲笑老爷子。老头兵荒马乱时东奔西跑饥一顿饱一顿的,在大锅上面都没心肌梗塞,结果让这么一嘲笑,第二年崩菜了。" g, H7 X& F# ~
4 y7 W% U8 X! a# {. @
司马老师努力把项羽写成顶天立地的英雄、刘邦写成落井下石的无赖,天下归了无赖以至两千年来越来越多的英雄都理所当然地往无赖上发展。悲剧的英雄不是没有,问题是项羽不是,不能说最后输了咱们同情他就树立他为英雄?司马老师这两篇本纪估计是改了无数遍自圆其说都不容易了。 ( d& G" T6 n0 s% G1 _; B& _ ) r4 n: o1 F2 w& ~ 放下刘邦再读项羽: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7 c) n" W; o( U3 }3 A. b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