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Philippe Jaroussky - Vivaldi aria 献给煮酒正熟师兄:) [打印本页]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12:30
标题: Philippe Jaroussky - Vivaldi aria 献给煮酒正熟师兄:)
方才与师兄就法国古董家具和面料相谈甚欢,惊讶地发现国人当中竟然还有对此有浓厚兴趣的人呢,想来师兄也可能喜欢巴洛克古典音乐,因为,路易们就是坐在那种椅子上听这样的音乐的,,,

话说十八世纪流行的女高音还在用阉人,当代自然不能如此不人道,但也有个别男歌手音色条件特别好,能够原汁原味地演绎巴洛克咏叹调,这位法国歌手我脚着唱得比任何女高音都好,在音域上下翻飞,轻松自在,音色特别柔美润滑,用丝绸形容毫不过分,声情并茂,表现力也很强,怪不得底下观众那么激动呢。

http://www.youtube.com/v/WX83BSR0mug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1-8-28 13:07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真是叹为观止!这位的技巧太纯属了,对音调的把握和控制已臻化境。十多年前就知道法国十七、八世纪用阉人唱女高,技艺登峰造极,说是他们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可以如小提琴般平滑地掠过不同的音节(而不是象钢琴那样跳到下一音节)。今天这位就非常平滑。当然我知道他不是什么阉人,只是独具异秉。

巴洛克的音乐接触不多。不过我最喜欢的一首古典音乐,也是一首妇乳皆知的曲目,恰恰就是巴洛克风格的 -- 师妹肯定已经猜到了,对,就是卡农。我听过无数版本,最喜欢的是伦敦交响乐团演绎的这个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Af372EQLck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8-28 13:53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1-8-28 13:53 编辑

是假声歌手   遇到需要力量的估计就不行了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28 19:34
看不到,但绝对支持。维瓦尔第是我最喜欢三个作曲家之一。
现在还是有不少声线类似女性的男歌手的。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20:06
回复 XYZX 的帖子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0NDk1ODAw/v.swf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20:27
回复 煮酒正熟 的帖子

阉人之所以能唱女声可能就是因为能发出高音的缘故,至于高超的演唱技巧那绝对是要严酷训练的,男生之所以唱女高比女人更美大概是因为男人的肺活量比女人大,所以音量比女人大,气也比女人长(联想到咱国京剧男扮女装,男旦是否也有这个优势?)

卡农也是我喜爱的曲子之一:)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20:34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但巴洛克音乐就该属于小众了,国人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多在老柴老贝,再多点儿,也就是小肖小莫,到了巴赫维瓦尔第斯卡拉蒂也仅限于器乐作品,能欣赏巴洛克歌剧的恐怕真的得是小众里的小众了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28 21:06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我个人更偏爱古典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不过确实如您所说,因为出的片子比较少,巴洛克时期作品人们知道的很有限。
以前有个公司叫CHANDOS,虽然号称成立是为了推广英国音乐还是英国作曲家的,但出过不少巴洛克的片子。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21:13
回复 XYZX 的帖子

握手握手。我也喜欢巴洛克作品,还曾经挺认真地研究过复调音乐当中卡农和赋格的区别,特别是巴赫的作品,当然最后还是一头雾水,不了了之了。

你说得对,国内对巴洛克音乐介绍不多,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很遗憾的一件事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28 21:17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作曲系的问题就留给作曲系吧。我们听就是了。
现在买盘还是挺方便的,就是价格不菲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21:21
回复 XYZX 的帖子

国内人民不能上YOUTUBE是个巨大的遗憾,特别是对音乐爱好者而言。

适当地了解音乐结构对欣赏会很有帮助,比如巴赫的作品,如果不了解复调这回事的话,会很难喜欢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不大有感情这回事。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28 21:29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还好吧。如果想下的话,网站上大把可下的APE。就是买正价CD麻烦点。
巴赫也是我喜欢的三大作曲家之一。音乐这种主观的东西还是按照第一感觉来好。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再研究也不喜欢。当然,研究的话喜欢的会更喜欢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8 21:39
回复 XYZX 的帖子

是这么回事

但不研究就会跟人砖业半砖业的对不上牙,比如豆瓣上有俩巴赫大拿,一个是弹管风琴的,另一个玩儿过古钢琴,你不多听俩版本多研修些乐理,根本看不懂人家写的老巴精妙之处:)

好在有YOUTUBE,能听到羽键琴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跟钢琴完全俩味儿嘛

http://www.youtube.com/v/kvgc3ZKGCds?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29 09:41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啊,平均律,噩梦,大概在乐理上有特别之处吧,否则真是伤害听神经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29 10:29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不会吧,听不下去平均律和赋格的艺术?我觉得很好啊。平衡之美。
作者: erha    时间: 2011-8-30 02:31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回国买了一套巴洛克的CD, 六张,一百人民币。
作者: togo    时间: 2011-8-30 11:25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比如豆瓣上有俩巴赫大拿,一个是弹管风琴的,另一个玩儿过古钢琴,你不多听俩版本多研修些乐理,根本看不懂人家写的老巴精妙之处:

平兄给个链接吧,我平常不上豆瓣,看了老兄的介绍,上去了也没找到。在下也想学习理解一下巴赫,可是老听《Solo Cello Suites》和《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那些东西耳朵都出茧了。那巴老的《Well-Tempered Clavie》和《Arts of Fugue》实在是味同嚼蜡。

就如平兄讲到,巴赫的东西没有感情可言,拿来比喻十二平均律和赋格艺术真实觉得再恰当不过了。在我浅薄的理解,这几十篇作品基本是用于和音乐教学和音乐科研的东西。十二平均律对于练习钢琴的学生算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曲,对于肖邦就是手指头的热身运动(肖邦自己也说过演出前拿十二平均律来放松心情),那个赋格的艺术,一个主题VI-III-VII-VI,然后开始转来转去,升三度,升五度,降一度,降五度,在我看来没有音乐只有声音,没有旋律只有高低。犹如孔乙己秀才陶醉于茴香豆的十四种写法,而不愿意写一篇通顺的文章。如果这样的音乐算是美,它应该算是规律之美,数学之美,机械之美,而不是艺术的美。

我看到网上的一个毒舌的巴赫评价,其实挺有意思的:
"Bach sucks because he was not a true composer. A true composer hears the music before he writes it. Bach composed using a mathematical system of numbers which he tought[sic] his students. After his death one of his students published a book “How to write a menuet[sic] with little or no musical knowledge”. Frankly, the result of his work is not musical, the opening bars always sound musical because he copied someone else’s melody, broke it down into numbers and wrote counterpoint from it. Handel did not even like Bach, because Handel wrote music. Anyone who does like Bach does so because they are told to. For a comparison, listen to music by Frescobaldi, Rameau, or Couperin, then listen to Bach. The difference? Something that is musical throughout the entire piece, and something that is musical for 10 seconds and quickly loses interes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mDZgv_o68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0 12:08
回复 togobookworm 的帖子

鸡冻得痛哭流涕呵~~~终于找到一知音,,,平时在豆瓣上都不敢吱声,只能装着,硬挺着,否则就要被口水淹死的人终于复活了。。。

对,巴赫就一精准的音乐数学家,好多人从他的乐谱里找到数学对称之美,所以把他捧得不得了,我的理解哈,他就喜欢在音阶音程和弦里头捣鼓,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的音乐家们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所以才叫音乐之父。

他的一些作品作为训练耳朵分辨跟踪记忆旋律的工具还是相当不错的,有的钢琴作品左右手弹的根本就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旋律,对训练大脑和手的协调配合绝对是个好东西。

你听得那两条是有点儿烂俗,推荐下《哥德堡变奏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这俩是比较通俗的作品,都很好听(老巴也不是不带着耳朵作曲的)

豆瓣上的这位是玩儿古钢琴的:
http://www.douban.com/note/168801942/

那位是弹管风琴的:
http://www.douban.com/people/2206866/

这主儿写过至少两本书《北方人的巴赫》和《写意巴洛克》我买过前者,但这种东西不配光盘完全不知所云。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0 12:16
回复 togobookworm 的帖子

嗯嗯,也不能把老巴批得一无是处,他的一些作品还是相当好听的,比如:

http://www.youtube.com/v/_We70YYIHmw?version=3&hl=en_US

我脚着这首是支卡农,但也不是特别肯定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30 15:16
本帖最后由 XYZX 于 2011-8-30 15:55 编辑

回复 togobookworm 的帖子


不必人云亦云,不妨多听听再下结论不迟。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8-30 16:28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1-8-30 16:43 编辑

偶来推荐两个吧  不那么冷僻的  
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编号BWV 1043   Yehudi Menuhin and David Oistrakh 的版本 youtube上有黑白视频的
还有 管弦乐组曲 3号 BWV1068   youtube上都有的   其中的第二首就是大名鼎鼎的 G弦上的咏叹调
3号组曲很有范 气场很大 估计老酒会喜欢 很配那些个巴洛克家具
借用三体2中的一段文字来描述巴赫
“2001 太空奥德赛 描述了一个外星文明在月球上留下了一块黑色的方碑 考察者用普通的尺子量方碑的三边 比例为 1:3:9 以后不管用任何更精确的方式测量 穷尽了地球上所有测量技术的最高精度 比例依旧是 1:3:9 没有任何的误差 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 狂妄的显示自己的力量”
巴赫的音乐 就是那块方碑 这个神用这种方式 执拗显示着自己的伟大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1 09:02
回复 老杨 的帖子

刚听了BWV1068 ,鼓号齐鸣劲儿的,貌似有亨德尔的气势,这回终于主调了一把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8-31 09:11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书生呲着牙 偷偷的 嘿嘿的笑了两声 “怎么样又回到亨德尔上了吧”  哈哈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1 09:22
回复 老杨 的帖子

我没太讨厌亨德尔,只不过嫌他的曲子太养耳了点儿,音乐不能太养耳,否则就很容易跌入媚雅的粪坑,巴赫苦哈哈的,你永远不能说巴赫媚俗或者媚雅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31 09:41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再腻能腻过施特劳斯家的圆舞曲?
亨德尔还好吧。
作者: togo    时间: 2011-8-31 09:51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平兄且慢鸡冻,书生对巴赫的理解,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正在研习您的几个链接,说不定哪天书生也变成巴豆,老兄就后悔莫及了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We70YYIHmw

书生对卡农不是很了解,大约所有的卡农知识都来自那首著名的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斗胆对平兄贴的视频胡说几句,请平兄和诸位高人一笑置之。



平兄贴的这段一开始听很像是帕式卡农,尤其是开始的部分,典型的卡农乐曲开始:双簧管吹出的motif A【0:09-0:23】用了6小节,从第七小节开始小提琴进入,重复了motif A【0:23-0:37】,期间高音的地方有几个音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听起来几乎是相同的旋律。然而与Pachelbel不同的是,【0:23-0:37】期间,单簧管并没有进行下一个主题,而是在等待小提琴,期间单簧管吹了两个下滑音阶和四个单音。从【0:37】开始,两件乐器开始一人一句,每人两小节的样子协同为motif A做变换。(原地绕圈子)从【1:16】开始,oboe吹出来一个新的motif B,可是这次等不及6小节,只有两个小节Violin就进来了,而且这次小提琴不是简单重复motif B,而是在旋律上方5度的地方做对位。这些都与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不同,那首D大调卡农基本上3把小提琴一个挨一个隔两小节进入,所有新的motif都是第一提琴先出来,然后其他的跟进。当然所有的一切都不影响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平稳。


以书生贫乏的乐理知识,只能听到1分多钟的地方,后面就完全不能跟上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1 10:38
回复 togobookworm 的帖子

卡侬是复调的一种,别老拿Pachelbel的那支作对比,卡侬我的理解就是轮唱,花样可以很多,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赋格怎么回事我还没搞清
作者: XYZX    时间: 2011-8-31 10:43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那俩本就是游园会上的背景音乐嘛。别忘了还有大部头的弥赛亚及一堆流传不广的室内乐和组曲啥的。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8-31 10:46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卡侬我的理解是就 重复 100%的重复 当然可以有很多花样 正向 反向 甚至从中间折断开 向两头演奏 那叫有眼花缭乱 有个专门的动画视频讲这个 (回头问问张声语小朋友 最近她忙不怎么上这里了)好像还能变出像麦比乌斯圈那样的首位相连
赋格比较复杂了 貌似是最为复杂的对位技巧 就好像并行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一样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1 10:52
回复 XYZX 的帖子

弥赛亚我这里有,听不下去,别的除了那段巨流行的歌剧《薛西斯》里的广板之外还真没听过他的啥。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1-8-31 10:56
回复 老杨 的帖子

嗯嗯,多线程任务这个编程里的术语对描绘巴赫很合适,我早就感到巴老是个编程的天才,他的这套东西甚至可以放在文学里
作者: erha    时间: 2011-8-31 22:27
回复 平沙落雁 的帖子

新生好可怜,连被加好友都不能接受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