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看图说话读诗经之六:蘋和藻 [打印本页]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6-7-5 07:37
标题: 看图说话读诗经之六:蘋和藻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6-7-5 08:38 编辑
" v" C1 I9 L$ |) l2 z- H+ e" J- H/ A; K0 k' B; j3 t
上一篇:8 W" X  l- m+ C; g
看图说话读诗经之五:薇和蕨
9 T7 U) y! O4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hread&tid=43297
; Q3 [1 d: ?  ~; Y3 L9 k(出处: 爱吱声)
3 Y3 g) J. B, P; I- h  s4 \2 w9 t
0 U3 @" `$ t7 U( v' _! E2 L
* b0 d* ~: c$ e2 v----------------------------------------------------------七月的分割线------------------------------------------
- H# G  x& `, C$ _( [3 F! G# P, j5 k1 J5 h1 g2 d4 S( A

6 k  t2 a5 Q$ Q6 ~8 h蘋和藻
; r0 n; w7 y9 f" Y3 n% }) @. ], z
: G6 H; A9 g* T# X5 {* [. R囫囵读一遍出现这两种植物的古诗……不用猜,没错这两种叶子都可以吃,下面我来讲讲图中这两种植物,然后考虑此诗其他的意思。
. H3 F  @1 n- n2 E+ U) W
9 B% x7 m# i! f1 I7 G: l《召南·采蘋》- A( f# `+ \/ N8 S* \/ X; J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 _2 y9 w5 g/ f1 V* y& X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1 L; ]! e+ }$ O/ {% ]% Q" q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 O3 }% _" j/ E

; e7 u( J/ n3 s1 J  l* f7 r) ^6 B$ D% {! S/ `5 B2 ?
! d/ l7 l, z' e1 I- g& B( C
蘋,如图,是长在浅水里的一种四叶菜,上面文字里有说,日文里叫做河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蕨类植物,叶子的形状四叶,所以又叫四叶菜,或者叫做田字草(识字的人看看是不是像个田字啊?)
6 @2 y, ?" }8 i& \; s4 B+ Q
6 \+ n+ Y' m7 U( n! o蘋,简写的话,就是苹。都是叶子,草字头没有错,但是这个长水里的叶子,却不是萍水相逢的萍,萍水相逢的萍是指浮萍。浮萍浮萍,它们的根是漂在水里的,跟着水就飘走了,但蘋的根是长在水下的土里的,故而不会跟着水流走。
3 j( p5 g/ S1 [0 K3 O诗中采蘋的地点是在山涧的水边。0 D( M  Z- @% Q+ _1 O$ S8 e9 v
5 m, x! D" K' K
藻,藻类植物的一种,从诗中采的地点看起来,就是路边的水塘子里的水藻,看图让我觉得有点像龙须菜的感觉。0 }# G8 l6 e6 e' R* {7 _& p" y* Z

: v0 W+ [8 s* l3 p: a/ s蘋是长在河边的,藻是飘在水塘子里的……
0 ~0 V* u  A" T
& {& ~9 Z8 a! [! n' P( V" |* q那么这首诗在讲什么呢?这首诗用问答的形式,生动活泼地描述了那个时代一场准备祭祀的活动。. M: y; _/ h7 Q! O/ ]0 U

* }- ~+ c- @  _' j- v1 W在哪里采蘋呢?在南面山涧的水边啊。在哪里采藻呢?在路边的水塘里。6 B9 D" S7 F8 V' L* d
采了放在哪里啊?放在方的圆的竹筐筐里。然后在哪里烹煮呢?在有脚的锅里。! E& G  L0 K! ?4 p9 G
煮了菜放哪里呢?宗庙的门窗外面。是谁井井有条在主持这些事啊?能干的新媳妇。. `6 p+ k: |4 ]- R  L& R7 S
5 q" ^# c* i6 z! ]  p% t* a) y9 F
这些字里面,湘的意思我颇猜了一阵子,居然是烹饪,太意外了。尸字也很吓人。其他的倒还容易解释。最后一句,有齐季女,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都是不同的解释,我采用了我觉得比较理解和喜欢的解释方式。% K5 u3 Z) O8 X1 l; H$ ^

. Q3 Z- \% [) Y3 g: _+ R) g9 c" }( z: a古代的事情不好说,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如果回家问一下奶奶或者外婆,她们会知道一些关于祭祀祖先的事情。我妈说,这种事情有一阵子大家都不办了,但到了我出国前后,大家又不约而同在家办起这些来。在我的老家,主要是做冬至和做清明,由家里最长的媳妇主持,奶奶在的时候是奶奶,奶奶不在以后就是我妈。至于怎样准备吃的东西怎样摆桌子怎样敬先人,这些都是有规矩的,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婆婆负责把这个规矩教给长子的媳妇。
# v& i9 F1 Q  [0 p6 s6 L
2 D& {+ G5 ~; h' {* u0 @. s3 x0 L[groupid=211]叶子的小院[/groupid]
作者: liuqing098    时间: 2016-7-5 22:59
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诗经植物考,罗哩罗嗦,还是叶子写的简单明了。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6-7-5 23:44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6-7-5 22:59& W' f  `) w- {' U1 @! `
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诗经植物考,罗哩罗嗦,还是叶子写的简单明了。
1 W" \7 E3 e% L5 F* y5 A
谢谢鼓励!5 ~4 K4 A9 t7 d% A2 g. C
2 Q. g  v+ y. G- m
日本人写的诗经植物考,可能是比较专业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考据,自然就比较啰嗦了,没有极大的兴趣或专门的目的,大概就读不下去。
  f: \8 y' k+ \7 u* N" x. j. I
' z) X! r" ^/ k) k& q5 ^& o' H' ^1 \我这系列读诗经,虽然兴趣的起点是植物,但并不算专门考植物,还是读诗。但是这个读诗呢,也希望脱离很学究的考古。毕竟大部分人对古代的表达方式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兴趣。
' d( H  y, g- R+ Q8 m( T/ m+ @4 |: i, C! U2 s
总之,我不是一个艰深的人,故而喜欢将事物表达得也直接浅显一些。另外我下意识是打算向这里成长在美国的少年们讲中文的,这里的孩子中文程度有限,但他们的思考已经达到高中生的程度,所以借着学中文给他们讲中国的文学,历史,文化传统等等,他们还是有兴趣的。0 g5 C" I4 W; m

4 o- D- z" o- d0 M2 U5 {, m我喜欢植物,这对我是个很好的了解切入点,从讲解诗经的某一首小诗出发,每次讲一点点,文学的欣赏,文字的解读,以及中国有些传统的介绍。# u$ a. y' Y/ ~7 g7 I7 {3 ?

9 ?* [# Q( }" Q/ |& v( R$ }0 j7 I, D写到第六篇,我觉得有点找到了这种表达的方式,感觉很高兴。
  Q  t9 Y+ G9 B& v# U3 C3 z6 n/ ]
: I/ X: I3 `' w8 w$ n8 T& i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