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 ]; W! U: G 谢尔曼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依靠黑奴。谢尔曼沿途解放所有的黑奴,成为美国历史上解放黑奴最多的人,在黑奴眼中,他就是带他们出埃及的摩西。黑奴们自愿跟随谢尔曼,最多的时候随着部队行军的有两万五千人,为谢尔曼军团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黑人之间的联系,谢尔曼对南军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把敌区变成了友区,约翰斯顿反而像陷身敌区一样不敢轻举妄动。 - g* ^% h9 g1 o8 W / Z1 x8 K2 F. s5 z' W2 c 约翰斯顿知道,只要谢尔曼一动,就是田纳西军团的覆没之日。 0 L! E6 M8 [. E+ W9 i7 E3 o! h5 A/ s: m. _+ }- x( ~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3 10:47 标题: 8. 诅咒 谢尔曼回到营地,发现一直充满欢乐气氛的营地已经变得可怕般的宁静。 3 a1 A/ t" Y7 s5 y0 a' s. u l! G
林肯遇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军团,黑人在哭泣,战士们则默默地准备战斗,在最短的时间内,军团做好了战斗准备,就等谢尔曼下令。 5 F, N2 }. V* k! }6 L 8 N! C7 `( ~8 D% C 回到司令部,发现各位军长和师长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司令进来,诸位将军一起起立。 & p' \* a6 v7 j: k4 W$ g+ U' C1 K( t' T' G( S3 N* O W) e) G
一位参谋递过一份电报,是新任总统约翰逊、战争部长斯坦顿和格兰特共同签署的,要求谢尔曼尽快和约翰斯顿谈好投降条件。谢尔曼看完电报,扫了一眼诸将,他知道,如果他抗命的话,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和自己站在一起。 # V( q) q h$ b1 g % S' h E) @4 y 参谋手中还有一摞电报,谢尔曼粗粗看了一遍,其中有养父加岳父尤英的,告诉他现在北方各地因为林肯遇刺而情绪激动,很多地方发生骚乱。还有朋友和熟人的,以及以各种名义发来的,内容只有一个:请谢尔曼将军为林肯总统报仇。4 N7 ^. j1 o/ f6 {2 U
" ^; W* s, E+ b4 @* N
看到谢尔曼不表态,谢尔曼的爱将、田纳西军团司令、指挥军团右翼的奥利沃·哈沃德将军代表诸将开口:“将军,民心所向,军团全体官兵只等将军一声令下。”) ?0 F, F4 C4 I- J5 Q& g
$ [+ x/ T1 P0 `( [
谢尔曼的嘴角抽动了一下,片刻后下令:“解散。”转身进屋。: A& H D! F3 g3 ^0 s9 j
, D$ U6 q9 G r+ C4 o$ v1 y
诸将大失所望,交头接耳后各自离去。; v% K( ^3 c0 l. k
) z# s8 g, ^0 m+ w# F
谢尔曼独自坐在屋中,努力压抑着胸中的烈火。6 h6 ]& I+ D3 C
1 |, z; P; ~% G4 H0 s" |& j, x8 m
南方在战争失败后行刺林肯,已经超出了战争本身,变成了个人恩怨了,是一种政治谋杀,既然超出了战争的范围,就应该受到额外的惩罚。- Y9 m2 r' {, M) r' m; B6 D
0 ?, e0 t i7 v8 F9 e) q; ^
谢尔曼知道刚才在屋外的将军们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也知道军团全体官兵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为联邦军的西部军团和东部军团不一样。东部军团波托马克兵团是林肯在1864年总统选举中的对手乔治·麦克莱伦组建的,麦克莱伦虽然被两度解职,但他在波托马克军团中威望很高,格兰特掌军后,并不干涉军团日常事务。而西部军团则是林肯的军团,1864年大选中,谢尔曼军团85%的人投了林肯的票,现在他们会一致要求抗命不遵,为林肯报仇。" g Z" o& z3 n; s9 \0 u: J
. B9 N% f, |8 a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美国以文人管军,将军们经常因为各种差错受罚,如果抗命不遵的话,轻则就地解职,重则上军事法庭,但谢尔曼从来不担心抗命的后果,他以前多次抗命,比如向海洋进军,就是他一意孤行,格兰特只能批准。在现在北方民心一致要求惩罚凶手的情况下,以谢尔曼背后的政治力量和他本人的声望,抗命粉碎约翰斯顿军团、甚至横扫南方其他几州,华盛顿都只能为他背书。 + R8 p. @5 |! ?9 [& c * P8 s s, t4 C) Q 谢尔曼是现在南方人最痛恨也最害怕的人,在向海洋进军中,谢尔曼所部共收缴价值1亿美元的财物,其中20%作为军需,其余的全破坏掉。共破坏了480公里铁路,缴获5000匹马、4000头骡子和13000头牛,毁了950万磅棉花、1050万磅草料,农田棉花田及棉花加工厂不计其数,使一度富饶的乔治亚到今天还是美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f+ |/ A. U6 h
7 h }+ ?, {# D8 Y4 B; G( h 到了海岸后,先夺萨罔纳,然后横扫南卡、挥军北卡,南方各地已经失去抵抗的勇气,只希望谢尔曼早早离开,从杰克森开始、亚特兰大、哥伦比亚,一座座南方名城让谢尔曼摧毁,上百万人流离失所、饥饿、疾病、死亡,这就是谢尔曼的全面战争。 1 Z- [& Y9 M9 ~' p 2 i3 B/ q) }; }; E8 j9 Y; n) v 你们要战争,就给你们一个战争。! B* [! A0 j; g% _
' S) C0 U: \9 c& _$ X' B# g
美国有一个百年诅咒,从1840年当选的哈瑞森总统开始,120年间每一个在尾数是零的年份当选的总统都会死于任上,哈瑞森、林肯、加菲尔德、麦金莱、哈丁、罗斯福、肯尼迪,连续7位无一例外。. v1 j% E% R7 ?; z
5 a, c1 U' X* `2 @2 ?5 `& t g 传说下这个诅咒的是印第安人逊尼部落的酋长蒂卡姆西,第二次英美战争中,在被哈瑞森将军击败并战死前发下一个诅咒:从哈瑞森开始,每隔20年死一位总统。这个诅咒直到里根遇刺幸免于难才被破解。' H% B/ |* ?3 C' g: c
; X6 Z4 {% y1 B$ G4 ?& R( @* p, s 其实,传说并不是现实,蒂卡姆西诅咒确有其事,但并不是诅咒死总统,而是诅咒美国的生活方式灭亡。蒂卡姆西和哈瑞森争夺的是西北领地,哈瑞森要拿西北领地,为的是要推广奴隶制,蒂卡姆西后来还远去佛罗里达,和那边的印第安人酋长谋划反美大计,他们要反的是以奴隶主为代表的美国南方生活方式。- k; | U" r% g R/ D0 K
8 \- i$ \$ c8 g$ B" w L
真正粉碎这一生活方式的,是南北战争,是谢尔曼的向海洋进军,是彻底的三光政策,和谢尔曼开始的给每个黑奴四十亩地加一头骡子。 ) Y$ n& j- l- T! z( J0 N; E6 L8 Z3 ?. Q b/ y. n
1820年,有一位俄亥俄律师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洗礼的时候有了威廉这个名字,律师要给儿子起个中间名,想起几年前随哈瑞森将军和逊尼部落作战的经历,就把逊尼酋长蒂卡姆西的名字作为儿子的中间名。& s1 S8 x3 D5 B' n
, i' i& E" W- k K M
谢尔曼将军的全名是威廉·蒂卡姆西·谢尔曼,他才是蒂卡姆西诅咒。7 E8 q/ G' b# \0 r& `% L
6 D C) S6 `3 `" E8 d$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3 10:48 标题: 9. 三英 谢尔曼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开始权衡了一下眼前的局势。 ( W- d! ^7 A' P# u D6 f p0 b% M5 X: z) Y4 f+ L- I4 s 约翰斯顿虽然老奸巨猾,但他指挥的那三万多人半年都没发军饷了,每天都有逃亡的,而且武器装备都很缺。自己的军团虽然经过长途进军,但一路上靠黑人的帮助,士兵的状态非常好。8 W* B, Y* n! J6 |, v
( B# ~# V% a% B% ^+ i 早在亚特兰大战役之前,谢尔曼就下令军医对全军进行全面体检,有病者一律留下来,结果在整个战役期间,谢尔曼十万大军因病减员只有2%,在当时是一个奇迹。向海洋进军途中根本就没有打过什么仗,全军就是按计划走路,整个一个旅行观光,吃得还非常好,战斗力丝毫没有收到影响。 & c' l0 t; o& T) C; f6 u# ^& B, W' }8 [
特别是哀兵必胜,全军现在发誓要为林肯复仇,这样的战斗情绪如果释放出来,不管对手是谁,都一样打得稀巴烂,何况对手是一群残兵败将。' ^6 [5 k O% g1 z% J9 @/ W
: c5 I- x) [- A* }& g 谢尔曼站了起来,打算下令明日决战,突然想起了林肯。 0 E8 m5 m6 V' h t1 v( | . @# `3 l6 p- o# D) G6 w 谢尔曼的弟弟约翰是国会中林肯的铁杆支持者,幼弟霍伊特被林肯任命为军队主计官,授衔少校,也是林肯的支持者,谢尔曼本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林肯只是作为军队总司令来看待,做到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 `* p+ L# z" q j+ g; l; |! B( S( h0 W
三月底,谢尔曼屯军北卡,自己北上维州南部,和格兰特面商下一步行动计划。来到格兰特司令部,里面出来三个人迎接自己,一位是格兰特,一位是自己在西部结交的现任海军北大西洋封锁舰队司令戴维·波特,另外一位个子高高的平民,谢尔曼一眼就猜出是谁,只是心里诧异怎么他会在这个地方。. Z0 h/ @ G% Z
; B1 r" V' W e# S: W9 _ 那又瘦又高的人走上前来,伸出手:“谢尔曼将军,我们终于见面了。”9 Y9 K! [, g' N" Q9 M2 m
! p" h$ o: O4 }; i2 \
“总统先生,这是我的荣幸。” 8 l: a* d. \3 ]* ^! c% ~- Y& H1 N: H9 [4 h6 _
林肯正好来格兰特军营视察,这是内战中谢尔曼和林肯的唯一一次会面,也是最后一次会面。- L7 q6 w- Q- A( e+ P. j
8 N, l( m9 w" A+ @8 }4 R! h. t
四个人在会议室坐下,格兰特和谢尔曼分别汇报了情况和对战局的分析,他们俩和波特一致认为再有一个月就会赢得战争。' a9 Z; l- }) c2 [
( ~' s3 Y5 i0 A: c# {# m/ K 听完三位将军的汇报和分析,林肯点点头:“这么说,我们终于赢了。” 1 y% I2 D' F" _3 `* J5 A + D. c- b& C3 Y% n& u, S5 H% Q6 B: r 三位将军点头称是。 $ y& k& ?" C- G# B8 v1 h$ E! g& M3 F2 Y- m+ x
“将军们,怎样才能尽快结束战争?” # V" J. d8 `! w2 W- {; j+ M6 R" c) d
“两日后即可对李发起总攻。”格兰特回答。 ' @/ {0 ^( l, s7 B3 Q) s* S( l" O, F# [. a! K8 n
“不不不。”林肯摇头:“我问的不是怎样尽快赢得战争,而是怎样尽快结束战争。赢得战争不等于结束战争。” 6 Z7 X3 U1 s9 U! _& a: F 2 [# e+ S V" y7 ~, k 波特不知所云,格兰特若有所思,谢尔曼眼光一闪。 8 L, }& P/ I) A- A/ S 8 W0 M$ J! N3 i) ~' \2 T 林肯在心中很满意,对于波特,他不抱什么希望,这家伙和他老爸一样是惹祸精,现在心里肯定想着打赢了南方后找英国海军算总账,海军部长韦尔斯建议等战争结束后就免去波特的军权,免得他惹事,看来也许不要等战争结束就要释他的兵权了。" c8 G5 ~/ S. U- @( S& g9 \
5 j" K6 U6 H( h" w/ k- I( _% q+ z 对于格兰特,林肯知道他会无条件地服从,而且格兰特虽然在战场上像一头莽牛,但他本人厌恶战争。 * l* y: V* \; a% Q, y9 A/ T& P" f % p& r; b5 \" K+ P, n- W+ I# Z: o( Q 对于谢尔曼,林肯一开始没有把握,因为谢尔曼的政治背景,因为谢尔曼的三光政策。 2 b" t9 L' X5 o, |: h& Y) f/ I8 h
谢尔曼和格兰特一样,都属于林肯的将军。格兰特虽然是俄亥俄州人,但是从林肯家乡伊利诺斯州参战的,谢尔曼则是因为他的政治背景,两人还有一点共同之处,就是勇于进攻,这是林肯提拔将领的主要标准。7 v6 E `3 r( d4 ]
# g X- D$ O4 q- f 对于谢尔曼,林肯还有一份感激之情。1864年大选,麦克莱伦一直占上风,到了8月,林肯已经开始在白宫收拾东西,准备落选后会老家了。9月1日,战争部送来一封谢尔曼的电报,内容非常简洁:亚特兰大在手。" R, d7 i; D7 U
( q2 I: t1 n0 x6 N: U6 r% N1 L6 a3 C 从开战后一直失眠的林肯终于睡了个好觉。, C" U# C. l) Q2 ~, A( I$ h
& [5 V; j& U0 J4 P7 N4 x
靠着谢尔曼夺下亚特兰大、谢尔登拿下谷地,选民看到赢得战争的希望。林肯反败为胜,连任成功。 ! ~9 M) q4 {8 I 3 s5 D9 W$ j' S8 E8 G v- g 林肯一直以为谢尔曼为了赢得胜利会不择手段,可是今天一见,很高兴得看到谢尔曼和格兰特一样从心底里厌恶战争。 . w0 _+ a, U$ v2 O, y* D2 u) l" s+ C c, @
看到几个人不回答,林肯又问:“将军们,是否能避免血腥的最后一战?”! M! H/ r" j! N' D' I0 E2 g7 G
" t4 r6 i% I" F9 t# q% Q }. \ 三个人一起摇头,因为李是不会放弃的。 + D$ _* W$ E5 H5 ]5 U0 o) k6 L# p0 j# X. n7 Z v
“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坚持一点。”林肯站起来,看着里士满方向,清晰地说道:“宽容。” ; u$ U7 v+ J E! M9 K' n# ^+ ?0 H2 \! ~. _2 U5 t2 S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3 10:50 标题: 10. 宽容 “宽容?”$ A" O* b! N) O1 S0 F5 U
; ]9 Z3 z) d* t3 t6 g
“对,只要南方放下武器,就不做其他惩罚,其中包括南方的领导人。” 6 r6 X1 M3 D- k2 z4 [0 W1 }4 |9 U8 E( @6 _( |2 g9 u
林肯在赢得战争之时,做出了宽容的决定。格兰特在追击李的路上、在阿波马托克斯执行的就是林肯的宽容之令。现在林肯不在了,这条宽容令还要执行吗? , b i5 c. w% P$ p4 X5 m5 d4 d. w( S6 q9 M( m
特别是在全北方要求为林肯报仇的情况下。 7 L9 s/ r0 V3 c0 V2 P/ F. i0 ^3 }* s8 ?1 F0 O! Q0 K
谢尔曼已经是南方人眼中的魔鬼了,他再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什么意外。 8 ]) D* O8 s3 E; J6 g3 {' i 0 }" v9 l$ D- W: b 谢尔曼主意已定,大喊一声:“来人”。7 \; R) Y7 E6 g. [
% k" _. G( s# K+ c. p- V 副官出门,策马而去。谢尔曼又下了一道命令,召集全体将军开会,他要说服大家。 0 J: T4 f2 a H ?6 X2 o2 K& |. i2 w
约翰斯顿回到营地后,戴维斯的电报已经在等他了。逃亡中的戴维斯得知林肯遇刺,马上给约翰斯顿下令,要他利用这个机会,将部队化整为零,展开游击战,要通过长期游击战术,让北方承认南方的存在。+ x% ~7 g8 n! c( K. F8 _5 }! t6 e
$ y: ]8 B4 B8 x0 L4 D 戴维斯的计划并不是异想天开,虽然里士满被攻破,但南方政府的主要成员都在逃,李在阿波马托克斯的投降只包括他率领的两万多人,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十几万人马,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盘还算完好,尤其是与墨西哥接壤的辽阔的德克萨斯州,足以成为卷土重来的本钱。, U+ l1 x) V) T$ B/ Z4 ?' ~ I8 d
& g8 Z3 `8 I: `: J+ {8 S. F
北方虽然有雄兵百万,但林肯遇刺身亡后处于混乱状态,只要南方能够坚持持久战的游击战术,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p4 R' g2 m: _8 U# H5 R) z
* T% j6 G8 `/ e, i/ N/ p6 P 美国独立战争就是持久战和游击战成功的例子,华盛顿抢实地、不贸然决战,屡败屡战,在强大的大英帝国面前挺到了法国参战。南方一直希望英国和法国干预,如果能够坚持十年二十年游击战,就有可能等到外国势力干涉的机会,北方也可能因为代价太大而撤军。在内战之中,南方在游击战上也很成功,后来创立三K党的佛瑞斯特率领2500骑兵奔袭田纳西是最出色的例子,迫使攻击维京斯堡的格兰特退军,由于电报线被佛瑞斯特割断了,谢尔曼根本不知道格兰特退军的事,按计划到维京斯堡才发现守城的比自己还多。 8 v* U( A- M6 G' V. V% ?0 `3 ]1 a0 j" \* k7 G' ]
佛瑞斯特成为西部北军最大的威胁,谢尔曼曾下令一定要打死他,哪怕死上万人、让财政部破产也值得,佛瑞斯特不死,就不可能有和平。游击战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美国地方太大了,北军大举进攻就无法防守自己的土地,南方是出于保护国土的目的,没有真的去敌后,仅有的几次都在北方造成巨大的震动,如果亡了国无所顾忌了,搞起游击战来,确实防不胜防。 6 V1 I6 a2 L7 e6 \: ~" H! Z$ t- m9 M% C. C) J7 Q1 i( |3 M8 c5 q! n# L
但是,约翰斯顿是职业军人,而且和李一样,是有责任心和良知的军人,在战争已经没有指望的情况下,他心里想的是如果尽量减少更多的流血和死亡。 % `6 Q7 u7 H" g7 V L: F+ U : Q' V, b/ |3 ~) T* f 因为他和李、格兰特、谢尔曼一样,都属于厌恶战争的军人。 - I/ p. z/ q4 z8 W2 Z; s 2 u0 D0 ~; c. ?) S 约翰斯顿把戴维斯的电报收起来,先吩咐部下加强警戒,因为对方很可能会施行突然袭击。布置好后,约翰斯顿想了又想,决定还是要再为和平尝试一次。 $ T( W& q4 f+ _) G3 Y) G. | 2 ]: n: O: _# w. _: u( m 但是,谢尔曼会同意吗? 0 T9 t4 l4 {! N* j* A0 w* N% @ 9 K/ `, @- O# z 在约翰斯顿眼中,谢尔曼虽然像魔鬼一样,但他也是军人。约翰斯顿相信,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军人,谢尔曼会和自己一样希望尽快结束战争。3 p5 I# d8 t) U! b& E
5 v0 N9 b4 p1 R9 _1 ], Z: w* X9 `0 h
他叫来信使,让他再跑一趟谢尔曼军营。9 ]4 A' ]4 |2 v1 Y2 A
* ]5 d1 P: P; s5 k$ u F# t9 a 信使正要出发,警卫带来了谢尔曼的副官:约翰斯顿将军,谢尔曼将军希望明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您再次面谈。 6 ]" |/ S, z- ?0 h X- N% L3 B. M4 Z0 H# h- y
约翰斯顿饱经风霜的脸上如卸重负地露出微笑:谢尔曼,我没有看错你。 - V8 f0 b/ L8 q8 Q/ C 7 i" N! O( ]; E2 s2 S1 q作者: 光头佬 时间: 2011-8-23 14:18 回复 京虎子 的帖子2 C {5 S4 Y) b( F* u |/ g4 ~
: R5 r' r4 K9 w+ \
写的真好!南北战争以前就通过Gone with the Wind了解过,看了这篇,又长了不少知识。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3 22:54 标题: 11. 部长 4月18日,两人按时抵达贝内特农场。. |( B! g( T* H, X( g
0 R3 T- G! W E8 w 贝内特农场已经大半荒芜了,只剩下农场主人詹姆斯·贝内特和妻子南希、女儿伊丽莎在惨淡经营,四年战争,贝内特家失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婿,尸骨都埋在维吉尼亚战场了。 / ^3 }2 ~& s0 W# p4 K! S$ z. F( v z1 n( C; T5 v
谢尔曼和约翰斯顿在农场的小木屋里坐下,寒暄了几句后谈到投降条件的正题了。约翰斯顿拿出写好的投降条件,谢尔曼读完后脸上变得很难看:“将军,我以为这次投降是基于格兰特将军和李将军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时的条件的。”; N/ d4 R# ^1 v5 j
# z. n- t. g+ B8 \ r0 O
约翰斯顿回答道:“是的,我是参照李将军和格兰特将军制定的投降条件写的。” * Z' X7 r7 M2 s' Z( R" A& A- j3 h! {- F6 ~
谢尔曼指着纸上的一段:“可是,这一段那?” 4 D. ]+ ?* T& K7 g+ c& `: B) _- j/ j' w2 d
那一段写着:在战后容许南方各州重新建立州权力和政治机构。在格兰特和李的投降条件中,只有军事条款也就是交出武器后予以特赦、军官可以保留手枪、私人马匹和行李,南军官兵可以自由地返回家中不予追究,骑兵和炮兵可以带走马匹,但并没有任何政治条款。. E& Z! c( K: s7 @3 W$ I
; x8 X* S8 j& P! Z6 t! \
约翰斯顿叹了口气:“将军,我有我的难处。” ' h- }9 M8 R' V' M: L 5 z* q; k8 H+ e. |& q3 q. U" z* d 他向谢尔曼开诚布公地解释自己的处境,戴维斯不同意投降,部下虽然大部分人厌战,但要求战斗下去的也不在少数。如果能够加上政治条款,不仅能够让他指挥的部队放下武器,而且能够让密西西比河东四州的全体南军放下武器。* E" P& z" ]" s0 a# T: @4 C+ p& y
+ T/ F- a2 T U$ Q3 l4 M- a 听到这里,谢尔曼眼睛一亮,如果能够换取全体南军投降,尽快结束战争的目的就达到了。可是他作为一名军事统帅,有权力签署政治条款吗? ) J- t# n2 ?0 }" L9 w- j# Z# i$ O! h% b
他想起了林肯授意的宽容:“好吧,将军,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谈。” / P, i; [: k& ?4 x1 ~0 x" g0 u$ a* J3 E1 D
当天下午,新任总统约翰逊正在白宫会议室里和几位内阁部长讨论战后重建事宜,门被使劲地推开了,战争部长斯塔顿怒气冲冲地走进来,把一份电报扔在桌上:“妈的,他以为自己是谁?”9 [) q" i* g, D" M' D' _$ v( W7 w
4 s1 C/ ^7 S# E0 ~0 P: O
约翰逊知道斯塔顿就是这德性,在林肯面前也是经常大吵大叫、一言不合甩手而去,所以没说什么,拿起电报读了起来。海军部长韦尔斯和斯塔顿一贯不和,拍案而起:“战争部长先生,这里是开内阁会议,不是你家的客厅。” 4 P+ H8 z$ Z6 Y; \0 e 3 _! Y; Q* W* |, x 斯塔顿根本不搭理他,指着列席会议的格兰特说:“都是你的错。” # o- h* z+ t0 M: n" E9 D) \ % b1 {% p2 b. B& t5 f; o: Z# A) J( M 格兰特被指责得一头雾水,这时约翰逊已经读完电报了,递给格兰特,格兰特读了一遍,是谢尔曼发来的和约翰斯顿谈好的投降条件,心里埋怨谢尔曼,这家伙,怎么随便就答应了政治条款了。: c) a/ ^/ |, u, I7 C
% A* h: {) G! r5 j M) [# K( Y 斯塔顿气哼哼地说:“你们都读一下,军事条款就算了,谢尔曼答应约翰斯顿,战后可以重建南方各州政府,这,这,这,民众能答应吗?”4 J5 k- l6 O: ]+ V' `
7 z8 p1 j7 H5 M 内阁会议也不开了,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了一番意见,最后决定通知谢尔曼:政府不批准他和约翰斯顿谈好的条件,不要说政治条款了,连军事条款也过于宽松,在现在的情况下,要重新谈判。 ; P, t2 D# z5 b4 a% Y" D ; M [$ u' w( n% o" i2 H8 P) M: m 谢尔曼收到还是由约翰逊、斯塔顿和格兰特联名签署的电报,对于这个结局,他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当即回电:我是根据林肯总统在锡蒂波恩特的指示谈成的条件,我认为这些条件符合林肯的指示,不同意修改。 5 O- H! V0 x+ m4 `4 C7 j+ O8 F - m D+ P" f. f7 P 斯塔顿收到回电后快气晕了,马上再发联名电报,以总统、战争部长和军队总管这三级上司的名义下令,要求谢尔曼重新谈判。 , Q( j+ i: W3 W( d! w; E9 P: q* [) o4 T3 u5 z& }% {4 c
谢尔曼马上回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除非解除我的职位,条件不改。5 N" }. f4 z2 V% W/ x% F, H$ U$ l0 t
0 ?/ k5 v. d- i
接到回电后,斯塔顿询问格兰特,能不能免了谢尔曼的职务?, }; {% T9 I9 ^ @9 m
D2 M/ t! D4 b7 F, R) n5 K3 D
格兰特执意不肯。- O3 }0 L- ^; q4 Q5 r
1 W' I' Y3 h( l* J- O- [. g+ v
约翰逊出面打圆场:这样吧,格兰特将军,你去一趟,当面说服谢尔曼将军。) a" P6 O. c m8 w4 v$ _% p
$ H* R g7 h( \, o0 P% T 格兰特领命而去,斯塔顿余怒未消:“要不是因为他姓谢尔曼。” ! n6 N- A( V$ X/ {: X/ f @. C# T2 t% S- h( i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3 22:56 标题: 12. 抗命 谢尔曼抗命,约翰斯顿也抗命。 : S9 `8 T! {$ u# t0 F0 y7 s, y, h 7 ?; Y! t- h; i: o( V# f/ Z 从贝内特农场回来后,约翰斯顿把投降条件发给了在逃亡中的戴维斯,戴维斯很快回电:不准。几万人马,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怎么能投降那?现在南方还有一半多的国土完好,为什么要投降?; o" F. z7 @9 {) i2 J# b' G) L/ U% M
, v0 ?. l; C; f& A8 s0 U+ Y2 I
约翰斯顿对戴维斯早就失望了,接到电报后干脆来一个置之不理,忙着和各地的将军们商量投降的事,绝大部分军官都厌倦了战争,也有少数军官要求继续作战。戴维斯和南方政府的内阁成员从里士满撤出后先跑到北卡、然后跑到路易斯安娜,在那里制定了内阁撤往哈瓦那、依靠密西西比河西的几州继续抵抗的原则,但并没有实施,因为海岸被北方海军封锁着。随后,戴维斯等人又来到乔治亚。 6 |4 G( z4 v+ m5 z5 d# [: n' s% G) S' c6 I
看到约翰斯顿已经不听指挥了,戴维斯又发一电,告诉约翰斯顿可以让步兵投降,带着骑兵跑路。约翰斯顿早就决定抗命到底了,还是置之不理。) G9 ?$ s' N; \6 X9 O3 A5 M; l8 v* I
0 Y6 o, i4 b2 O' n o 布拉格自从在西部连番失利后,一直没有获得重要指挥职位,这一阵在约翰斯顿手下当军长,约翰斯顿只给他一个师的人马。布拉格看到约翰斯顿和戴维斯彻底决裂了,心里打鼓,怕约翰斯顿报复他,干脆丢下部队,带着几个亲信找戴维斯去了。 3 n+ L$ J* ~* s, z$ b ) k0 O' ^# l9 t! n 布拉格这一跑,军心更动荡了,约翰斯顿不听命,戴维斯宣布约翰斯顿犯叛国罪,他和各位部长又发电报又派人前来,直接给约翰斯顿手下的将军下命令,在北卡、南卡、乔治亚和佛罗里达各地的南军陷入混乱之中,约翰斯顿感到越来越难以控制部下,只能盼着谢尔曼那边尽快获得批准,正式签署投降协议。 : E! u& y! i4 S ' ?- J( M$ `/ n v 得知格兰特前来的消息后,谢尔曼北上迎接,和格兰特在乡间路上相遇了。 # |* `+ ^: I- r " F3 ?. L- D" q7 J8 o2 a 离上次见面还不到一个月,格兰特看起来很憔悴。 ' Q; b( M6 |0 z, `- }4 f+ M - R9 d! m8 r! y “格兰特,怎么搞的?”) x$ z* f4 J' j: x1 R/ _2 \5 @4 V
! a/ [0 r4 k l' o3 _: N
格兰特叹了一口气:“谢尔曼,我需要威士忌,真的。”8 B8 Y4 v( \2 [) {6 _
: F! v5 g; {( k- [+ W* Z
格兰特曾经是个酒鬼,并因此被赶出军队。哈莱克任西部统帅时,看不上他,想用酗酒为名义再把他赶出军队,让谢尔曼取代他,结果一来谢尔曼不干,二来林肯不干。为此,朱丽亚带着儿子来到军营,照顾格兰特,因为只要妻子和孩子们在身边,格兰特就滴酒不沾。 % U# S2 h# g. c8 X ( h. t/ T1 d/ `# [+ D2 ^ 谢尔曼把格兰特接到司令部,打开威士忌,两人闷头喝了起来,喝下去半瓶,格兰特终于开口了:“谢尔曼,那帮政客真他妈的。”: ^9 J+ l5 b: d. s# v3 `4 d1 {
; z; F) h8 k0 k2 S
“为了我的电报?”2 | r% P9 ?& z" x- ~0 m
& V. z+ S m/ {1 X9 ` “不是,为了李。”3 @) L# \% B, t& W8 l" s5 D8 p
! |# L& Y6 W: |
格兰特也有烦心事,林肯遇刺后,国会的激进派议员要求将李绳之以法,北方有的州也缺席对李进行审判,李为此忧心重重,写信给格兰特,询问他在阿波马托克斯达成的条件是否依旧有效。格兰特去找约翰逊,约翰逊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倾向于推翻阿波马托克斯协议。格兰特坚持他和李在阿波马托克斯达成的条件是不可推翻的,甚至以辞职相威胁。此时格兰特的声望如日中天,国会里的激进派才不再坚持。李的事才办完,又遇上谢尔曼这档事。/ e# F& k5 W q9 s7 b
: F1 y3 J, g; f$ ~
“对不起,格兰特,但我不会让步。” & c3 I, o+ g0 n- }! v! R! ?( d; [
“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政治条款?” W" }- G O: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