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第一骑兵军(八):别尔季切夫进攻 [打印本页]

作者: 梦秋    时间: 2016-4-24 17:16
标题: 第一骑兵军(八):别尔季切夫进攻

, @, t/ b$ b3 J' G许多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苏波战争的爆发时间是在1920年4月25日。波兰历史学家则认为,苏波战争早在1919年就已经开始。当年冬天来临前,波军占领了三个至关重要的城市:维尔诺(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明斯克(今白俄罗斯首都)以及利沃夫(今乌克兰同名城市)。在乌克兰,波军前线距离基辅只有两百多公里。
1 ]: U* m5 q+ s# j% W! x. q: ?: D9 G0 z5 G
经过灭国一百多年之后再度获得独立波兰,一开始就在两条建国路线上纠缠不清。一条路线是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波兰共和国;另外一条,则是致力于恢复波兰-立陶宛王国时期大部分控制过的领土,建立多民族的波兰国家。要知道,莫斯科历史上曾被外族攻占过三次,一次是蒙古人,一次是拿破仑。剩下那一次,是三百年前的波兰人。历史上,波兰控制过乌克兰大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全部,领土向东最远曾经扩张到斯摩棱斯克。建立多民族的波兰国家,意味着要从苏俄手中夺取大片领土。+ G  b4 S, b# {- p
- ]; a" J- E# x2 b
1919年的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出生于维尔诺。他选择的正是第二条建国路线,恢复昔日祖国曾有的荣光。这是苏波战争的肇始。1920年春天,毕苏斯基打算在乌克兰扶植一个亲波兰政权,以居中缓冲波兰与苏俄。这个政权的领导人,就是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大名鼎鼎的西蒙·瓦西里耶维奇·彼得留拉。这一位现在被公认为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而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里,他和他的部队被称为“彼得留拉匪帮”。
8 G- Y6 F! h; a' @8 V& H1 k) ~0 u5 T
彼得留拉在革命前曾经当过记者,写过不少宣扬乌克兰独立的文字,持有反俄政治立场。在苏俄内战期间,他既反对布尔什维克,也反对邓尼金白军。随着布尔什维克在乌克兰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彼得留拉逃往华沙。1920年4月,彼得留拉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名义与波兰签署结盟条约,承认波兰在加利西亚地区(今乌克兰西部利沃夫、捷尔诺波尔、罗夫诺等州以及部分波兰东南部地区)的利益,换取波兰对“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支持)。协议签署之后,波军立刻发动了“基辅攻势”。
2 I! C3 g3 g  o0 }6 ^8 ~: t! J
% _9 T4 X: c" v% f( e- e! D0 ]虽然早已获悉波军将要发动对基辅的进攻,但红军似乎始终没有做好准备。西南方面军在叶戈罗夫的率领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克里米亚作战方面。在西部只部署了第七和第十四集团军。这两支部队所有战斗人员加在一起只有1.56万人,人数少得让人怀疑,当然不足以抵抗波军的进攻。
$ J8 u( c" G1 R! n' ~. E: Q/ d5 J5 V: b$ Y8 R3 ]/ b
1920年5月6日,红军放弃基辅。波军和部分彼得留拉的乌克兰武装占领了乌克兰首都。整个5月,以图哈切夫斯基为司令员的红军西方面军在白俄罗斯发动了一系列进攻,战事进展缓慢,无助于改变乌克兰的局面。" b9 ?# C. r. T
8 Z) R4 F0 F8 u% n& p% P6 y
波军在乌克兰方面的部署如下:波军东南方面军从北到南部署了第三、第二、第六集团军,主要分为“基辅”和“敖德萨”集群。红军需要在这两个集群的结合部打开局面。1920年4月29日,加米涅夫致电叶戈罗夫,告诉他两个波军集群前出太远,后勤补给跟不上,侧翼暴露。叶戈罗夫决定将打击重点落在波军基辅集群。,反攻时间设在1920年5月23日。后来又推迟了三天。
( `% s) q$ K* p( X5 O5 ?$ o1 r: v! G2 ?. a5 M) v
反攻时间放得如此之晚,是因为叶戈罗夫在等待第一骑兵集团军的到来。
2 j+ [: H  N/ v8 Q8 X, ^! D$ G' Z$ G/ b) m" Q+ d9 L6 g" c
3月25日,共革军委电召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前往莫斯科商谈将第一骑兵集团军调往乌克兰前线的问题。共革军委参谋长列别杰夫建议用火车尽快将红色骑兵转移到乌曼一带(基辅正南方190公里)。这个建议得到了共革军委作战部长沙波什尼科夫(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支持,不料却遭到了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的反对。
! q9 K! C. {6 V8 z) d$ n; p3 h* |7 \9 G3 V5 {
布琼尼的反对逻辑很简单,目前苏俄控制下的铁路因为内战已经破烂不堪,牵引机车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迅速将第一骑兵集团军部署至前线。伏罗希洛夫补充解释说,将整个集团军调动到前线需要大量的列车。运送人员、马匹和武器就需要92列列车,每列列车挂50节车厢。运送司令部、后勤部、装甲汽车部队、航空兵等还需要至少20列列车。就算车厢足够,装车人手不足,一列列车就要装一昼夜。如此算下来,第一骑兵集团军到达前线至少得4个月时间。
- j, f7 T) X. U3 s1 J+ g
* i3 D5 {0 p- H4 `3 W6 s# I, @+ [想要迅速调动部队,就得走着去。布琼尼总结说。: G5 j7 E# J! V& ]$ j. S

) _2 o# ?/ u& Y% w7 m: o, o他的计算是,从迈科普到乌曼的距离大约为1000多公里。红色骑兵每天行军30到35公里,走完全部行程要30到35天,各种因素影响下要增加一定的弹性时间,预计经过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红色骑兵才能到达指定地点。就这样也比铁路运输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至于沿途所需要的物资补给,由当地苏维埃政府筹措。
2 z# k' X' H' y' _+ s. Y3 e
; m, L6 c; l. {3 i& T) b共革军委接受了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的建议。4月7日,布琼尼与伏罗希洛夫从莫斯科来到哈尔科夫,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叶戈罗夫见面。当天,第一骑兵集团军各师奉命开始集结,向乌克兰前线前进。此时红色骑兵的四个师长分别是:科罗特恰耶夫(第四骑兵师)、铁木辛哥(第六骑兵师)、莫罗佐夫(第十一骑兵师)和帕尔霍缅科(第十四骑兵师)。原第四骑兵师师长,第一骑兵集团军最早期指挥员之一的戈罗多维科夫因为伤病,不得不留在罗斯托夫,负责组建第二骑兵集团军。5 g: r& [4 x+ A* o

# Z! l2 J3 |) K2 I( f* ]临出发之前,红色骑兵不得不处理一起突发事变。因原第二骑兵军军长杜缅科被关押在罗斯托夫的监狱里,他的部分手下发动兵变,要求释放杜缅科。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却加速使杜缅科走向死亡。8 ^% s" H2 ]8 V0 b# k2 ]4 D
# W' a- j4 O1 `+ X8 S' `/ z; Q
红色骑兵的前进步伐不受罗斯托夫事件的影响。他们向西开去。每走三天到四天就休息一天。他们一路要么唱着歌,要么沉默着。疲倦掉队的人和生病的士兵被放在拉着大炮的马车上。三个飞行中队和装甲车通过铁路运输来到前线。红色骑兵后队在4月23日离开罗斯托夫,两周之后,大部已经渡过第聂伯河。偶尔之间,红色骑兵不得不和马赫诺的无政府主义游击队作战。到了5月13日,第六骑兵师已经和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队交火。
8 O0 |0 {% F+ {- k5 C. K
. y; z5 v* \$ R- m5月25日,波兰空军科希秋什科飞行中队的一架侦察机在深入红军后方侦察时,发现天边铺天盖地涌来了一场沙尘暴。飞机迅速降低高度,飞行员看到了一幕让他震惊的局面:成千上万的马匹掀起了一片片尘土。头戴黑色阿斯塔拉罕羔皮帽的红色骑兵每八个人一排骑在马上,行军速度极快。他们斜背着步枪,脸上蒙着防风面纱,只露出眼睛。昏黄的阳光下,士兵们腰间的马刀反射着令人恐惧的光芒。
' a# v& [; `' W7 I7 ^9 O, t( S0 E$ m8 Q8 L
第二天,同一架侦察机侦察后报告,红色骑兵已经向西前进了100公里。就在这一天,乌克兰前线的红军向波军发起了反攻。
6 i8 @* }. K- M, b3 g% h7 u( {3 v1 _, b6 |3 \4 `; V
当时获得增援的西南方面军主要兵力分为四个部分。从北向南分别是第七集团军、法斯托夫集群(含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第一骑兵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第七集团军和法斯托夫集群像是铁钳的两个口,把基辅卡在其中。第十四集团军因为实力较弱,被分配去进攻波军敖德萨集群,防止它增援波军基辅集群。第一骑兵集团军作为强大的突击兵团,分到的任务是突破波军侧翼后,占领法斯托夫地区。叶戈罗夫和加米涅夫的计划中,红色骑兵对基辅集群的侧翼包围只是浅近包围,只要西进到法斯托夫即可北上,封闭基辅集群的退路。
- t# [! ~# E# C- F$ T0 U/ `% b" b; v- x7 u
布琼尼再度对高级指挥员的作战计划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法斯托夫位于基辅西南偏南60公里,位于波军防线的浅近纵深,对其发动进攻只是打击波军侧翼,而不是后方。布琼尼建议第一骑兵集团军的攻击方向应该向西延伸至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一带,位于基辅西南偏西130公里左右。叶戈罗夫了解布琼尼的作战风格,批准了他的建议。* f9 w1 B0 ^6 C5 N" |" M
( R, U  X5 L/ k  R2 Q
5月28日,第一骑兵集团军开始投入与波军的直接作战。战斗刚刚开展,布琼尼就发现波军与白军的作战水平很不一样。波军的指挥更加统一和协调。波军步兵也不像白军那样,一发现红色骑兵发起冲锋就陷入恐慌。5月26日,叶戈罗夫提供给布琼尼的情报显示,波军一般采取小规模部队试探性进攻的方式,以吸引红军部队前进,随后再发动大规模的反击。叶戈罗夫认为波兰骑兵会采取这种方式,吸引红色骑兵的进攻,随后再用大量步兵包围并且消灭之。叶戈罗夫提醒布琼尼,波军在西乌克兰挖掘了大量壕沟,布设了大量铁丝网,实现了火力集中,这增加了红色骑兵消灭波兰步兵的困难。
8 c1 g* [2 v) k, \6 }8 e/ @
5 p; {& K2 E7 [9 z$ p" J9 H1 |( A红色骑兵在刚一开始沿用了以往的战术,通过在各个区域发动进攻试探敌人防线的薄弱地带。这个战术在波军面前几乎失去了作用。刚刚开始作战的头三天,红色骑兵受到了一定损失。第六骑兵师政委皮什楚林阵亡。这是内战以来第一个阵亡的红色骑兵高级将领,拉开了第一骑兵集团军高级将领不断阵亡的序幕。
: w% b. a- d& [+ N  Y( h
: X4 B, O, i/ T2 x+ `与此同时,红色骑兵的两列装甲列车也被波军缴获了。而红军却难以找到波军在防御上的薄弱地点。- f; @! o4 e4 S7 M$ J& d) Y1 m
8 z% v; m8 r9 L$ r) a4 i
接敌作战的失利迫使布琼尼在6月2日召开了特别作战会议,研究如何突破波军防线。结论很明显,对于火力要求更加集中,骑兵要求更加分散地行动。红色骑兵的火力很成问题。部队没有榴弹炮,无法以高弹道炮击波军的战壕。部队的牵引火炮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另外,红色骑兵没有轻机枪,在下马作战时优势不明显。4 V2 ?2 C2 r9 S; e

; O4 l& l) m8 _最后的决定是:如果遭遇敌人步兵,则占据良好的防守阵地,骑兵下马作战,以击溃对方的进攻。其余骑兵则寻找从侧翼或者后方打击对方的机会——但是如果做不到令对方措手不及的话,那么不得发动进攻。下马作战的骑兵如果遭遇对方反击,在一定的情况下允许撤退,以便将其引入骑兵预备队的打击范围。骑兵预备队应该隐藏在森林或者峡谷里。要求机枪车以及牵引火炮具备更高的机动性,以便建立交叉火力。, S2 |) ^, r2 X5 q0 v

( _! {& W5 L6 I: @1 s6月4日,骑兵军在大雨和蛙鸣的掩护下重新部署在萨姆戈罗多克一带的森林里。波军失去了对骑兵军行动方向的掌握。6月5日黎明,布琼尼以第六骑兵师为预备队,其余部队发动进攻。当天清晨,布琼尼率领第十一骑兵师利用早上的大雾悄悄潜入波军阵地。战斗中他亲手俘虏了两名波兰枪骑兵。随后其余红色骑兵发起进攻。波军试图动用一个步兵师进行反攻,导致防守人手严重不足,防线被撕开了。
/ c) y  e8 M8 v; y" A% H
$ L4 h% c( Z  b. d3 r/ @+ O6月5日这一天在后来三十余年里一直是红军的重要节日,庆祝“苏维埃军队在与欧洲军队作战中获得第一场胜利”。- w6 }3 g) ~5 S& i0 u2 T

$ A; S! i6 x9 l- `/ Y这一天的进攻拉开了苏联军史中的“别尔季切夫进攻”序幕。在突破波军防御后,红色骑兵不顾两翼波军的夹击,径自向西北的日托米尔扑去。6月8日,红色骑兵占领了日托米尔,切断波军战线纵深达100-120公里,深入波军后方。随后,第一骑兵集团军转向东,与亚基尔的法斯托夫集群会师,完成了对波军基辅集群的半包围。
/ {4 f* b  E+ N- G% h1 x
2 O4 D% p) L, [9 ~接下来,第一骑兵集团军应该北上,切断基辅集群通过科洛斯坦(基辅西北以西150公里)撤退的铁路。布琼尼在无线电中告知叶戈罗夫,骑兵军已经抵达科尔宁(基辅西南偏西80公里),并准备向东北方向旋转,从西面封闭对基辅集群的包围圈。这时过于自信的叶戈罗夫却出现了误判。他认为,基辅集群已经在撤退,消灭他们的任务交给第七集团军和法斯托夫集群。骑兵军转向西南,准备用于对付敖德萨集群。6月10日,叶戈罗夫电令第一骑兵集团军骑兵军放弃向东北方向的进攻,转向西南,再次占领日托米尔和卡扎金。& b) S# d2 H: d) S7 C
. f0 P/ V* G# a$ e8 t" k
布琼尼遵照叶戈罗夫的命令转向西南。但是在6月12日,叶戈罗夫认识到仅仅依靠第七集团军和法斯托夫集群无法消灭波军基辅集群。可他又不愿意放弃歼灭敖德萨集群的机会,于是在当天下了一道犹犹豫豫的命令,要求布琼尼兵分两路,将两个骑兵师用于再度占领日托米尔和卡扎金,准备对付敖德萨集群,另外两个师用于切断基辅到科洛斯坦的铁路,以支援第十二集团军和法斯托夫集群消灭基辅集群的战斗。6月14日,布琼尼奉命分兵,将第四和第十四骑兵师交给伏罗希洛夫指挥,用于切断科洛斯坦铁路。但是两个骑兵师的力量不足以阻挡波军突围。实际上6月12日波军才撤出基辅,红军到了6月19日才占领科洛斯坦。在此之前,敖德萨集群和基辅集群都成功撤退了。这场战斗就成了一场击溃战,没有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5 x' y6 l9 w' d4 k* ~0 h

2 k9 i0 X9 R0 c9 d$ a在“别尔季切夫进攻”中,第一骑兵集团军又阵亡了一名旅级政委。因为作战不利,布琼尼将第四骑兵师师长科罗特恰耶夫降职为旅长,在察里津时期就追随布琼尼的利图诺夫被任命为师长。% U( E. v8 J+ H& h: e1 ?

- ~, n4 @! d$ \# p* e2 `苏波战争要比苏俄内战更加残酷。很快,他们就会感受到与波兰作战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作者: grass    时间: 2016-4-24 19:35
抢沙发,大波波招惹北极熊,是嫌死得不够快?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6-4-24 19:51
grass 发表于 2016-4-24 19:35
, R( q- X9 s* j& r4 X抢沙发,大波波招惹北极熊,是嫌死得不够快?

' ?$ \6 f" ^3 ~; s7 t  L那时候,苏联初步建立,苏军还不成样子。
作者: 由之    时间: 2016-4-25 08:20
布琼尼和伏罗西洛夫不但是搭档,而且还都是高寿,看来是年轻时身体底子打得好。
作者: dashanji    时间: 2016-4-25 09:33
精彩求更
作者: 小书童    时间: 2016-4-26 00:07
本帖最后由 小书童 于 2016-4-26 00:08 编辑 5 A* C5 M+ d2 y
grass 发表于 2016-4-24 19:35& n7 H1 E+ P4 T0 T& Q; j
抢沙发,大波波招惹北极熊,是嫌死得不够快?
! r0 f" _9 B9 v8 U0 R4 u

; o2 z  Q" p7 L' i( N" u7 K楼主的意思是大波波也有强势的时候,苏波之间是东风压西风的意思
  z1 a/ y" a( r2 i+ ]) x! }看这里
经过灭国一百多年之后再度获得独立波兰,一开始就在两条建国路线上纠缠不清。一条路线是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波兰共和国;另外一条,则是致力于恢复波兰-立陶宛王国时期大部分控制过的领土,建立多民族的波兰国家。要知道,莫斯科历史上曾被外族攻占过三次,一次是蒙古人,一次是拿破仑。剩下那一次,是三百年前的波兰人。历史上,波兰控制过乌克兰大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全部,领土向东最远曾经扩张到斯摩棱斯克。建立多民族的波兰国家,意味着要从苏俄手中夺取大片领土。

作者: 石工    时间: 2016-4-26 04:01
莫斯科还有一次差点被占领,虽然侥幸敌人没有入城,但造成的损害比这三次占领只大不小,这就是1571年克里米亚和土耳其联军入侵造成的莫斯科大火。
* b% ?6 H0 Q- L+ a: l6 D0 P( [1 x
当年5月,克里米亚可汗德夫莱特率领12万克里米亚和土耳其联军,趁俄罗斯在西线的利沃尼亚战争中不能抽身,迂回绕过奥卡河防线的俄军主力,突入俄国境内。这时的俄国南部实控边界,在梁赞附近,离莫斯科不过200公里。除了西南两线来不及回援的主力,只有6000名俄军在当面,联军将其悉数消灭,从此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抢掠,直达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城在1520年就已经有10万居民,这时城里再加上军人和难民,只会更多。
8 g  F% l7 u+ _3 q/ }) N( g2 F3 Z7 a$ P) i2 t4 s
5月24日,联军开始放火焚烧莫斯科周边的村镇,这些村镇和莫斯科一样都是木头建造的,与莫斯科之间更是有大片森林。当天刮大风,把火头带进莫斯科城,6个小时之内,宫殿、教堂、军火库全部烧毁或爆炸,在石头教堂里避难的人也被砸死,军火库爆炸则导致大量窒息死亡。总的死亡人数按最保守估计有1万人,也有多达8万人的估计。因为死的人太多,伊凡雷帝命令把尸体抛到河里,结果铺满河道,造成拥塞,又形成洪水,带着尸体冲遍全城,花了整整一年才把尸体清理干净。居民死的死逃的逃,直到5年之后,莫斯科的人口也只有3万。因为人力缺乏,伊凡雷帝只得在周边辗转,几年内也没回到莫斯科。
' V. ?7 X. `6 `; [6 ~) L
  q0 v( }7 W" D! y4 K$ o但这场大火也救了莫斯科,克土联军不愿置身火场废墟,没有向火海发动进攻,只是在周边劫掠,并在5月底离开俄国。他们一路屠杀8万人,并掠走15万人为奴。这是土耳其和克里米亚为了阻碍莫斯科发展壮大,并试图帮助喀山汗国复国的尝试,取得了重大战果。
6 z+ J0 t! D% o1 g; A, A6 M! P' n; Y) v, h
德夫莱特可汗尝到甜头,第二年又组织了12万克土联军卷土重来,想一举征服莫斯科。但是毛子确实皮实够劲,军队并未受损的俄军这次组织了6万部队,在莫斯科城外40公里的摩洛迪与两倍于己的克里米亚军队对阵。战斗从7月30日以遭遇战形式展开,持续多日。俄军利用森林河流的地形优势,采取贴近作战,使得克里米亚的骑兵和长弓手无法发挥作用,整场战役主要是大刀长矛的决斗,俄军的炮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双方都是志在必得,这场战役就有了决战性质,最后俄军突破并包抄克军后方,克军只得撤退,可汗大帐和旌旗都成为俄军战利品,克里米亚的多位王子王孙也都战死,最后只有两万人回到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和土耳其从此无法再染指伏尔加河流域,金帐汗国的核心地带被俄罗斯彻底抓牢。  C; E4 ~) n6 Y1 ^! l6 ]2 K

7 C& q4 {% r1 |双方日后又经过了两百年的缠斗。克里米亚在1592年还最后一次焚烧了莫斯科城郊,掠夺东欧斯拉夫人口贩卖到奥斯曼帝国的活动持续到18世纪初,不过在这方面它遇到了新对手,在两不管地带崛起的哥萨克也同样大胆地掠夺克里米亚人口。《静静的顿河》第一章讲述葛利高里家世的时候,详细叙述了他爷爷普罗菲珂从战场上俘虏了没名没姓的土耳其女人,繁衍出麦列霍夫家族的故事。书中写道,“土耳其血统就和哥萨克血统交融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在向哥萨克更早的这段历史致敬。
% r( v* q6 N2 E& q: H5 b- g! A% P& ^1 W, m! a
从俄罗斯这方面来讲,有了1571年的经历,拿破仑来的时候先疏散再主动焚烧,那简直不是个事。" s+ x1 G5 x8 l, I- c# o

$ C# C$ r, a. Z/ q0 |/ O9 w写到这里,交代一下克里米亚汗国的归宿:
) K. ^' n8 w! P9 ^3 A) x1774年,就在莫斯科大火和摩洛迪之战两百年之后,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要求,解除克里米亚与奥斯曼帝国的附庸藩属地位,克里米亚正式“独立”。9 I2 b- t5 l( }7 |( ~+ E+ `
1777年,刚刚继位的沙希恩·格来可汗同意克里米亚归附俄罗斯,成为附庸。同年俄军应可汗邀请,进驻克里米亚镇压反俄贵族的骚乱。
8 g& O% q* r# X1784年,俄罗斯正式吞并克里米亚,克里米亚的历史从此成为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三年后,末代可汗沙希恩·格来从俄罗斯迁往奥斯曼帝国。因为他是金帐汗国王室最后的继承人,承袭着“两洲两海之君,众汗之汗”称号,血统比奥斯曼苏丹更加高贵,引起奥斯曼帝国上下对他篡位的担忧,先把他打发到爱琴海中的罗德岛上,当年晚些时候就以谋反罪的理由把他处死。) p- n: i6 z8 Y+ i' B
9 E/ R! x3 U8 {" o$ C
资料主要来自维基百科相关条目的英文版
作者: ekid    时间: 2016-4-26 09:59
过瘾!还是要看看静静的顿河!
作者: mingxiaot    时间: 2016-4-27 23:06
九还没出来?
作者: 松阿察    时间: 2016-4-28 07:24
克里米亚汗国的归宿很像当年朝鲜的境遇
作者: 梦秋    时间: 2016-4-28 09:46
mingxiaot 发表于 2016-4-27 23:06& w( R( K# a9 k/ a, u8 K
九还没出来?
9 N  @* j" P5 X5 _; E9 m
这周要写的东西太多,暂时没法更新了。看看五一能不能增加一两章吧。
作者: 望京雨默    时间: 2016-4-28 14:32
好饭不怕晚 ;保重身体,注意休息。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