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女神仙去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09:05
标题: 女神仙去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6-4-3 21:27 编辑

3月31日,Zaha Hadid去世了。这是现代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女建筑师,也是第一位普利茨克奖的女性和穆斯林获得者,可能到现在也是唯一的。这相当于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是极高的荣誉。


Zaha Hadid,1950年10月31日-2016年3月31日,终年65岁


Zaha Hadid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她以大手笔著称,不搞小家碧玉的名堂,特别擅长使用曲线,有Queen of the Curve之称


这是Zaha Hadid在伦敦,1985年

Zaha Hadid出生在伊拉克的摩苏尔,父亲是有钱的工厂主,母亲则富于艺术细胞。Zaha Hadid很小就到英国和瑞士寄宿学校读书,是在欧洲长大的。最初在贝鲁特美国大学读数学,后到伦敦学建筑,师从包括Rem Koolhas在内的建筑大师,北京央视“大裤衩”就是Koolhas的手笔。尽管“大裤衩”在中国的口碑不高,Koolhas是公认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但Zaha Hadid青出于蓝胜于蓝,既有解构主义的超前,又接地气,十分成功。








罗马Maxxi博物馆,也称21世纪艺术博物馆






北京银河SOHO中心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Heydar Aliyev中心






广州歌剧院








西班牙Zaragoza的Bridge Pavilion








法国蒙彼利埃的Pierre Vives大楼,这是政府大楼,内有图书馆、档案馆和体育部














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Corones的Messner Mountain Museum












BMW的莱比锡工厂






伦敦游泳馆,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设施的一部分








法国马赛的CMA CGM航运公司大楼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跳台












德国Weil am Rhine的Vitra消防站








苏格兰Kirkcaldy的Maggie中心




美国辛辛纳底的现代艺术中心






德国沃尔夫斯堡(狼堡)的Phaeno科学中心










美国East Lansing的密西根大学Eli and Edythe Broad Art Museum










维也纳经贸大学图书馆和教学中心








英国格拉斯哥Riverside博物馆

显然,早期的Zaha Hadid还深受Koolhas和解构主义影响,线条硬朗、怪异、动态,总是好像不平衡的样子,随时会翻到下来一样。后来就自成一体了,而且不拘一格,并不为特定风格或者手法所困,也不为特定建筑功能所限,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个人认为,她的成就肯定超过了Koolhas,甚至超过名气更大的Frank Gehry。

Zaha Hadid去世的时候才65岁,对于建筑师来说,这是英年早逝了。她留下了好些未完工的项目:






美国迈阿密的One Thousand Museum




比利时安特卫普的Harbor House




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的Eleftherias广场






北京望京SOHO中心






墨西哥Esfera City Center




成都现代艺术中心






俄罗斯莫斯科的Donimion Tower




台北的淡江桥


Zaha Hadid还为United Nude设计了这双鞋




还为德国Blohm Voss公司设计游艇

Zaha Hadid是真正的女神,可惜英年早逝。她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未来世界建筑史上有她的一章。祝她天路平安。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6-4-4 10:47
不计成本的。可惜了东京体育馆
作者: 懒猫猫    时间: 2016-4-4 10:52
顿时对大裤衩滴印象好了几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11:04
jellobean 发表于 2016-4-3 20:47
不计成本的。可惜了东京体育馆

她的建筑都是施工难度极高的,早期甚至被批评为根本无法建造,这成本自然高了去了。
作者: 中关村88楼    时间: 2016-4-4 11:19
好像在英国被歧视的够呛,只有一件作品。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11:27
中关村88楼 发表于 2016-4-3 21:19
好像在英国被歧视的够呛,只有一件作品。

肯定不止一件,仅这里就有伦敦的游泳馆和格拉斯哥的博物馆。英国人在建筑品味方面比较保守,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在英国基本上流行不开,Frank Gehry、Daniel Libeskind、Coop Himmelblau、Rem Kiilhas等在英国都玩不转,Zaha Hadid自然也不可能独力翻盘。
作者: 玩牌也    时间: 2016-4-4 11:40
jellobean 发表于 2016-4-4 10:47
不计成本的。可惜了东京体育馆

為什麼呢?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6-4-4 11:47
玩牌也 发表于 2016-4-4 11:40
為什麼呢?

见上。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原本是她的方案,但由于成本高施工难度大换了。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6-4-4 11:54
有北京的,今年回国去参观一下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6-4-4 11:59
本帖最后由 holycow 于 2016-4-3 20:01 编辑

首都第二.武大廊机场候机楼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12:06
海天 发表于 2016-4-3 21:54
有北京的,今年回国去参观一下

应该的。建筑大师的作品有不同一般的气场,走进去有很不一样的感觉,这建筑和你有对话似的,而不像一般房子,走进去冷冰冰的没感觉。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12:07
holycow 发表于 2016-4-3 21:59
首都第二.武大廊机场候机楼

啊,这儿还漏掉一个。这个方案确定了吗?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6-4-4 13:20
晨枫 发表于 2016-4-4 12:06
应该的。建筑大师的作品有不同一般的气场,走进去有很不一样的感觉,这建筑和你有对话似的,而不像一般房 ...

广州歌剧院我进去过几次,还是挺容易找不到厕所的
作者: 懒厨    时间: 2016-4-4 20:45
对建筑完全是外行,不知道这些建筑到底实用性如何?

另外,业主要额外给多那么多建筑成本,到底值不值?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6-4-4 21:09
做为工程师 觉得这些设计很浪费, 没能做到面积体积最大化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6-4-4 21:09
懒厨 发表于 2016-4-4 07:45
对建筑完全是外行,不知道这些建筑到底实用性如何?

另外,业主要额外给多那么多建筑成本,到底值不值? ...

握手, 想的一样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6-4-4 21:10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6-4-4 00:20
广州歌剧院我进去过几次,还是挺容易找不到厕所的

出口好找吗?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6-4-4 21:17
马鹿 发表于 2016-4-4 21:10
出口好找吗?

还好,玻璃多,所以往亮的地方走就行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6-4-4 21:21
我其实一开始不明白,女神仙 去 哪了?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6-4-4 21:24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6-4-4 08:17
还好,玻璃多,所以往亮的地方走就行

出问题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 容易找的出口很重要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21:29
懒厨 发表于 2016-4-4 06:45
对建筑完全是外行,不知道这些建筑到底实用性如何?

另外,业主要额外给多那么多建筑成本,到底值不值? ...

这是把建筑当作艺术还是当作实用品的差别。建筑实际上是最大、最接近日常生活、也最实用的艺术品。呆板、纯实用的建筑被人骂,过于艺术的建筑也不被理解,这是一个平衡,关键在是否抓住人们对这一建筑的心理定位。就像婚纱照一样,要照一个“像”的,拿个手机随便在哪里捏一张就行了;但人家不,非要天涯海角找最浪漫的地方从最不可思议的角度和光线拍。从功能上说,还是这两个人,这两张脸,值吗?这就完全在客户心里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21:31
马鹿 发表于 2016-4-4 07:09
做为工程师 觉得这些设计很浪费, 没能做到面积体积最大化

这些公共建筑可不是电站,本身就有地标作用,艺术性的要求更高。否则造成一个个大仓库,面积体积最大化了,但肯定被人骂死。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6-4-4 21:35
晨枫 发表于 2016-4-4 08:31
这些公共建筑可不是电站,本身就有地标作用,艺术性的要求更高。否则造成一个个大仓库,面积体积最大化了 ...

地标呀, 不在天空都看不见全貌, 那是啥地标, 招外星人的?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6-4-4 21:49
马鹿 发表于 2016-4-4 08:09
做为工程师 觉得这些设计很浪费, 没能做到面积体积最大化

社长跟太傅能对上眼,良有以也。。。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6-4-4 21:58
MacArthur 发表于 2016-4-4 08:49
社长跟太傅能对上眼,良有以也。。。

说说这“以”是啥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4 22:02
马鹿 发表于 2016-4-4 07:35
地标呀, 不在天空都看不见全貌, 那是啥地标, 招外星人的?

这叫全方位嘛。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6-4-4 22:07
马鹿 发表于 2016-4-4 08:58
说说这“以”是啥

报告,有个司机在楼上22楼里出言不逊。。。 我就不重复了。。。



作者: 懒猫猫    时间: 2016-4-5 07:17
晨枫 发表于 2016-4-4 09:02
这叫全方位嘛。

俺实地看过几个,当时滴感觉可真不象照片看起来那么震撼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6-4-5 07:40
懒猫猫 发表于 2016-4-5 07:17
俺实地看过几个,当时滴感觉可真不象照片看起来那么震撼

我们肯定看不到全貌~~

所以实际效果和理论上有差距。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6-4-5 07:41
外行来问一句:这些建筑师是只管设计样式,还是连力学计算啥的都管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5 10:41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6-4-4 17:41
外行来问一句:这些建筑师是只管设计样式,还是连力学计算啥的都管了?

力学计算是结构的事。
作者: 财迷心窍    时间: 2016-4-5 11:33
马鹿 发表于 2016-4-4 21:09
做为工程师 觉得这些设计很浪费, 没能做到面积体积最大化

zaha大师很接地气的。

soho 1.0 银河

刚进中国,不够接地气
虽然用Contour的手法已经将立面的双曲面减到了几乎没有(但整体看,视觉形象还在),不过银河SOHO已经有几个先天不足的麻烦事了:1. 核心筒-框架柱结构体系里的框架柱是顺着建筑形式呈折线状的,这和直上直下的柱子比起来,简直要了设计院和总包的老命了。2.银河SOHO的每栋楼中间都有个室外中庭,这导致了非标准的核心筒以及每层都不同的房间进深。(在中间鼓出来的地方,房间会非常深,但到了上部收分的地方,得房率就堪忧了)。3.四个塔楼间相连的那些空中廊桥可是结构重点和费钱大户,最大的跨度有几十米吧。

SOHO 2.0 望京

凭借着SOHO 1.0获得的血泪经验值,ZHA在望京SOHO的邀标竞赛中使用降维攻击,秒杀了SANAA和Fuksas这样还在做着吃力不讨好的方案的竞争对手。嗯…既费钱又不好布置功能的空中连廊没有了,引起麻烦的内部中庭也没有了。虽然是弧线的,但线性平面结构布置单走廊双侧办公,简直好用到哭啊。

SOHO 3.0 凌空


以上2.0已经解决了大部分no zuo no die的拗造型问题,但是望京深化时后还有个小问题,塔楼下大上小,到了上部办公得房率不高,因为走廊、核心筒面积无法避免。于是SOHO 3.0 临空SOHO横空出世,ZHA又一次碾压了竞争对手。
四条上下等宽一字型建筑,掰直了简直就是GMP,太经济太好用了。立面除了火车头部分就是垂直玻璃了,连一层一条的单曲面铝板都省了。当然连桥又回来了,都省了那么多了,必须还是要补偿点不是么。

------
以上摘自知乎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6-4-5 13:21
晨枫 发表于 2016-4-5 10:41
力学计算是结构的事。

原来设计师只管画效果图~
作者: 懒厨    时间: 2016-4-5 19:36
晨枫 发表于 2016-4-4 21:29
这是把建筑当作艺术还是当作实用品的差别。建筑实际上是最大、最接近日常生活、也最实用的艺术品。呆板、 ...

这个真的难说,有个建筑的市值问题,比婚纱照难取舍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5 21:18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6-4-4 23:21
原来设计师只管画效果图~

比效果图多多了,所有的房间布置都是建筑师决定的,你要把这叫效果图,那也没话可说。用飞机做比方,建筑师好比搞气动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5 21:49
懒厨 发表于 2016-4-5 05:36
这个真的难说,有个建筑的市值问题,比婚纱照难取舍啊。。。。

在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上,建筑好比汽车,有人喜欢Ferrari的酷,有人喜欢SUV的实用,不能说哪个一定比哪个好。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6-4-5 23:27
晨枫 发表于 2016-4-5 21:18
比效果图多多了,所有的房间布置都是建筑师决定的,你要把这叫效果图,那也没话可说。用飞机做比方,建筑 ...

俺对建筑设计一窍不通麽~

拿俺比较熟悉的机械设计来说,如果设计师不考虑通用件标准件而天马行空的来一通,那这样的设计师全世界养不起几个。。。建筑师真好运~ 大建筑师更加好运~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5 23:58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6-4-5 09:27
俺对建筑设计一窍不通麽~

拿俺比较熟悉的机械设计来说,如果设计师不考虑通用件标准件而天马行空 ...

如果跳出机械设计,而考虑汽车设计,就容易理解建筑师的作用了。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6-4-6 02:52
本帖最后由 鳕鱼邪恶 于 2016-4-6 02:53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6-4-5 23:58
如果跳出机械设计,而考虑汽车设计,就容易理解建筑师的作用了。


这个俺倒是可以理解。。。以前就是不知道建筑师需要负责到哪一步。

香港大佛当年是航天部给计算的;当时刚开始搞三产,估计航天部给的价格非常便宜。。。不知这种怪异风格的建筑,一般设计院是否能应付的了力学计算。不行的话就去找各大部委,肯定能解决还不会太贵~

有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真好~
作者: 石工    时间: 2016-4-6 06:11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16-4-6 06:23 编辑

感觉她的作品和阿拉伯书法很有渊源。查了一下,还真有不少这样的论述。

这篇“Inside Arabic Calligraphy From Alef to Zaha: an Artist’s View”算是篇正经的论文。



阿拉伯文字是连笔横书,书法作品极富流动性,看到她的作品就觉得似曾相识。我们的东西,除了梁思成无奈的大屋顶,似乎也可以从传统中寻找其他元素。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6 07:23
石工 发表于 2016-4-5 16:11
感觉她的作品和阿拉伯书法很有渊源。查了一下,还真有不少这样的论述。

这篇“Inside Arabic Calligraphy  ...

这个说法有意思,好像有点道理呢。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6-4-9 16:42
晨枫 发表于 2016-4-6 07:23
这个说法有意思,好像有点道理呢。

总觉得大胆灵动敢想敢干又脾气暴躁的扎哈是一个超级女汉子而不是女神~~~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6-4-9 17:54
这位女神是不是也终身未婚?一搜,没有小孩,没有婚姻,没有恋爱。。。。
拉扎女神,有一位有钱的工厂主爹,还有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妈,简直让我想起那个笑话: 一代移民餐馆洗盘子打工供二代上大学学工程IT,二代进工厂公司供三代读书学金融法律,三代进律师投行挣钱供四代读书学艺术,四代毕业了搅基蕾丝边不肯养下一代了,于是这家绝后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9 21:58
燕庐敕 发表于 2016-4-9 02:42
总觉得大胆灵动敢想敢干又脾气暴躁的扎哈是一个超级女汉子而不是女神~~~ ...

女汉子也是女神嘛,神一级的女人。非得老边家的飞机场才是女神吗?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6-4-9 21:59
天狼星 发表于 2016-4-9 03:54
这位女神是不是也终身未婚?一搜,没有小孩,没有婚姻,没有恋爱。。。。
拉扎女神,有一位有钱的工厂主爹 ...

她真是终身未婚。她这脾气恐怕也难于谈婚论嫁,受得了她的男人不多。

这个笑话好玩!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6-4-9 23:28
晨枫 发表于 2016-4-9 21:58
女汉子也是女神嘛,神一级的女人。非得老边家的飞机场才是女神吗? ...

去年春节晚会的小品,女神和女汉子~~

老边的那是机场女神~~~属于特指。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6-4-16 14:30
本帖最后由 燕庐敕 于 2016-4-16 14:34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6-4-9 21:58
女汉子也是女神嘛,神一级的女人。非得老边家的飞机场才是女神吗? ...



http://my.tv.sohu.com/us/82025695/78504196.shtml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6-4-16 20:57
住在这些楼里,很容易疯掉
作者: 丁丁咚    时间: 2016-4-28 21:26
本帖最后由 丁丁咚 于 2016-4-28 21:43 编辑

第一次听说Hadid就是当时准备去看Messner登山博物馆,后来临时改变计划没去,不过我还是一直惦记着,下次再去多洛米蒂山区的时候一定要去的。

看了你贴的那些早期建筑,我还以为VitraHaus也是她设计的,结果查了一下是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就是设计北京鸟巢的那个)。

VitraHaus的照片(Vitra是超有名的瑞士家具公司,VitraHaus是它的体验卖场,无数mid century modern大师的杰作都可以在此亲身感受,俺以前没事儿就去玩玩)





不过Vitra fire station是她设计的,但是那个实物看上去比较普通,我之前都没有怎么注意过, 以为只是主展览馆的一部分(Vitra主展览馆是Frank Gehry设计的)

另外,Hadid不是唯一的女性普里茨克奖获奖者,日本的妹岛和世也获过。

还专门查了一下,Hadid在英国设计过十几个project,跟别的国家一比可不算少了。而且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这些国家保守——欧洲人的审美品位其实是很前卫的,远比美国中国这种后起的“暴发户”前卫,大概他们对于古典华贵严肃精美的东西已经看太多太腻了吧——只是一来没有那么多的大project需要建、二来也不一定有那么多预算请这些一流设计师而已  以前在瑞士巴塞尔,大概因为这城市有两大国际制药巨头,特有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市,却有大量Frank Gehry,Zaha Hadid、安藤忠雄、Herzog & de Meuron、Renzo Piano、妹岛和世、Koolhaas等等顶尖设计师的大作。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