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2 ]4 A& y0 ^: o7 GFrenkel制度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将犯人的伙食同其劳动结果直接挂钩。体力最健壮,最能干的犯人每天可以分得0.8公斤面包,80克肉。不很能干的犯人每天的配额只有500克面包40克肉,而体力最差,最不能干的每天只有400克面包40克肉。也就是说不能干的犯人每天得到的食物只有能干犯人的一半。这一制度的直接结果就是两极分化,体力差的犯人由于吃不饱,却还要拼命干活,抵抗力也就更差,过不了多久就会因疾病死去。Frenkel作为这一残酷制度的始作俑者,后来在Gulag犯人中的名声也就极其差,今天好多人把他同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看守向类比。在这一制度下,一方面刺激体力好的犯人拼命干活,产量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淘汰掉体力差的犯人,这样就不用支付维持他们的费用。Frenkel还把监狱的运行的重点完全放在创造经济效益上,同其无关的部分都给砍掉,比如以前至少在口头上,对犯人的教育改造是监狱的中心任务,现在监狱里犯人自己出的报纸杂志都被停止。政治犯之前的一些特殊待遇也被完全取消,也必须进行繁重的劳动。而Solovestky监狱的经济状况也有了非常大的起色,由之前巨额的亏损变为了不小的利润。 7 q2 T" k" B. I O4 U. `+ H# ?- X, a
当时苏联是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类似,尽管是国有经济,但也还是有市场,有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Frenkel就用监狱犯人的劳动力,同其它企业竞争,包括争夺Solovestky以外其它地区修路,伐木,制砖的合同。由于犯人的成本低,其它的企业竞争不过他,就到他们的上级那儿抱怨指责跟监狱劳动力竞争太不公平。1926年Karolina地区的党委会上Solovestky监狱遭到了各方面的强烈攻击。就是在Solovestky党委内,Frenkel之前是个犯人,现在却独掌大权,也遭到其他人的嫉妒和憎恨。在1928年Solovestky的党委会上一个营地的主管Yashenko就攻击Frenkel权力太大,甚至承认曾经想亲自动手杀掉他。其他人也指责Frenkel作为一个之前的犯人,却享受特权,在Solovestky商店里买东西能享受特别的优惠,好像商店是他个人的一样。但是尽管有这么多攻击,由于斯大林对Frenkel建立起来的这套制度很赞赏,他的地位非常稳固,还不断高升。7 G& z- c" _8 G4 q$ X8 r, l
- Y9 g2 P7 ?1 Y) z! U
1928年斯大林开始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其中劳改营(其实是种奴隶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好多大的项目都是由劳改营的犯人完成。Frenkel也被任命为White Sea Canal工程的施工总负责。白海运河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运河总长227公里,用来实现斯大林拥有到北冰洋出海口的梦想,完全是由劳改营的犯人完成。他们大多数来自Solovestky,监工的也主要是Solovestky的看守。由于缺乏现代的机械设备,也为了省钱,整条运河几乎都是犯人用非常简陋的铲子和小车挖出来的。由于当地气候非常寒冷,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犯人的死亡率很高。由于斯大林下令工程必须要在20个月内完成,Frenkel也采取了物质刺激的方式,进行劳动比赛,优胜者得奖。一个犯人因为超额完成任务得到10公斤面粉和5公斤白糖。他让食堂把它们做成好几根长条面包,一个人坐在那儿,一口气就给吃光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白海运河终于在21个月之内完成,Frenkel也由此更加得到斯大林的信任。 / p4 {. G2 L1 F. c- d( h) D, M& ?: d1 c; v9 @: U; b% a U5 C1 c
白海运河完工后,Frenkel担任Bamlag(Baikal Amur Corrective Labor Camp)的总负责,修建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在大清洗中,劳改营管理人员被处死的比例非常高。连Genrikh Yagoda,1934年成为NKVD (Cheka的后继)的总管,1937年也被枪毙(他的继任Yezhov也于1940年被枪毙)。Frenkel负责的Bamlag里就被揪出48个托派分子。劳改营管理人员里也有人贴出大字报,攻击他对革命生产进行破坏。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犯人出身的Frenkel在大清洗中却安然无恙。最大的可能是斯大林对他还是很欣赏,进行特别保护。Frenkel在1933年,1940年和1943年3次获得列宁勋章,1943年还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他于1947年退休,1960年死去。4 m8 x3 R8 O2 l$ H9 @
# `2 D1 u/ q9 a7 }Frenkel的故事还能跟高尔基扯上一些关系,我就稍微跑一下题。高尔基尽管是个社会主义者,同列宁的关系也不错,但在1917年反对布尔什维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十月革命之后一系列的文章和演说中强烈谴责布尔什维克和列宁。他于1921年离开俄国,来到意大利。但是在国外的这几年他的思想逐渐发生很大变化,1928年选择返回苏联。据索尔仁尼琴说,高尔基回去的原因是钱花光了,而且他在西方的名气也没有自己想象的大,不过我读的这本书的作者Anne Applebaum说索尔仁尼琴的猜测有点刻薄。高尔基回去以后马上被苏联政府奉为文坛的泰斗,非常受到推崇。他对监狱改革一直就有浓厚的兴趣,1929年6月来到Solovestky监狱访问。据犯人后来的回忆,监狱为高尔基的访问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种了好多树,让监狱变得多了些生气,一些犯人被暂时迁出,这样营房变得不那么拥挤,那天也破例允许丈夫和妻子见面。访问的那天,高尔基被监狱的管理人员带着参观了一圈,有的犯人想跟高尔基私下说句话都给拦下,他们后来给高尔基写的信都没有被寄出,有人在信里揭发监狱恶劣条件的遭到了处决。据说高尔基还看了监狱惩罚犯人的牢房,在留言簿上写下监狱的条件非常好。访问结束之后,高尔基写了篇游记,对Solovestky监狱的生活条件特别的赞美,尤其是同沙皇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狱相比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房间里“four or six beds, each decorated with personal items… on the windowsills there are flowers. There is no impression of life being over-regulated. No, there is no resemblance to a prison, instead it seems as if these rooms are inhabited by passengers rescued from a drowned ship.” 对于高尔基来说,Solovestky的犯人不仅是生活的健康幸福,他们还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运动,把他们从反社会的罪犯变为有用的苏联公民。“If any so-called cultured European society dared to conduct an experiment such as this colony, and if this experiment yielded fruits as ours had, that country would blow all its trumpets and boast about its accomplishments.”是出于谦虚,苏联政府才没有对这么了不起的成就进行特别宣传。; Y P; i4 d- 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