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未列入功勋名册之三——跟我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5-4-10 00:45
标题: 未列入功勋名册之三——跟我上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5-4-10 00:46 编辑
3 e- l5 e5 B9 v" ]. m7 Y: S  C: ~; h0 @( c& R
钚是核武器小型化的关键因素,中国生产钚的反应堆有2+0个,0是那个没有建成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亚洲最大人工山洞,代号816,真正起作用的是801和821。801在前,821在后。5 H$ e# W2 j) J8 E0 e9 ^
; N& `( o$ @- [; p5 T7 j2 r* y
821是在核大战和中苏冲突的重重压力下上马的,所以虽然后建,困难反而更多,比如总工就曾经抡过大锤。
0 ]$ i" `% E: \* i
1 f- W3 N  J1 g& l801反应堆分厂五车间检修副主任韩家祥,有一次一回路阀门漏水而检修班的任务安排不下去,一回路的辐射强度是能进人的地方最高的。韩主任只能从别的单位拉个小年轻跟他自己一块去,这个小年轻后来做到了核安全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但是当时只是个毛头小伙子,虽然没有走正式程序,还是跟着韩主任屁颠屁颠去了,去了之后才发现到了自己不应该也害怕去的地方,但是已经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个小年轻自己后来也做了领导,他对这些事情的总结是干部安排工作,一是讲责任,进行思想发动,二是讲奉献,靠精神“刺激”。大家都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是,真正遇到“二不怕死”的时候,这两招就可能失灵,第三招就是身先士卒了! 韩主任年龄不太老就去世了,或许和他承受了太多的辐射有关。, T, L' w. Q/ {# Y* d
, M* w" I- ^; x% v* u
前面是没发生事故的,但是事故总是有的。
" P& ]$ _$ U+ K$ C4 [* V
9 ~. [! O: c  d% c/ ]' T这次反应堆事故发生在801反应堆,这个反应堆是生产核武器原料的,这次事故其实并不大,也没有人员牺牲。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标准的头一回,完全没有任何经验,手忙脚乱是必然的,更何况还是发生在文革时期。
5 S. o3 S" ^* r: {3 B/ I% F, y4 a) A. b8 i
即使在文革时期,对801反应堆的保护也是中央下令不得冲击的。其实我倒是很奇怪,有什么人会不开眼去冲击这地方,那除非是无畏者。$ p' V: a! w8 o+ _7 M
. {1 g3 R7 U7 Q0 w) S  J
实际上来说,做核武器材料的反应堆要求比做核燃料的低多了。术业有专攻,反应堆条件和反应设备都不同,当然不能随便乱调整,否者就会出漳州那种事故了,当然要大得多。
( V% E, R2 K' k# H! O% L
& [: e7 M5 P$ J! A) ]801堆是“四清”期间建成的,一提到“四清”就想到何祚庥,老何很能得罪人,比如对想和他讨论永动机的就很不客气,老何去搞了“四清”至少保住了于敏能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四清”该不该搞呢?还真必须要搞,比如当时在核工业酒泉基地的中下层干部里面,存在一个挺严重的现象,通奸问题。远离社会,男多女少,这个级别的干部大部分是干了几年的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这种地方又不可能像部队上一样天天训练把体力耗尽,到了“四清”的时候,上台自我检讨的人之多,平常之文质彬彬或道貌岸然或严肃紧张与检讨内容之反差。把下面听的人吓了一跳,一方面是检讨者与平时的反差,另一个是女方的条件,往往是矮丑黑胖占据多项,按说根本不至于看得上这些女方,比如有怀孕七八个月了周围的人还不知道,可见此女平时有多胖。(此段在进入爱坛编辑部需要删去***字)。
7 l7 ^7 Z. J* _& J% E5 d$ H% y, p0 b' |0 X- C8 ?) N2 ~
文革开始之后,技术人员靠边站,强调工人阶级领导,即便是在这种地方也未能免俗。1969年1月9日0点—6点班,因误操作,发生了反应堆34-32工艺管失水铀元件严重烧结事故。因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故,没有处理事故的经验;加之技术人员靠边站,领班工人多为二、三级技工水平,延误了处理时间,加重了烧结程度。在处理事故中,因无经验,未敢用机械钻取设备,而是采用人工推磨方式钻取强放射性热铀元件,致使强放射性热铀元件碎片、活化后的工艺管和石墨套管碎片,随刀具带出孔道,形成很强的β、γ辐射源。同时,人工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弥漫了整个反应堆大厅,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反应堆大厅简直成了一个大的热室,人们就在这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处理事故,一共72人接受了大剂量的辐射照射,好在无人牺牲。其中有12个人在这次处理事故中受到了超过一年允许的辐射量,最大剂量是300个好媳妇。处理事故集体被命名为“34-32英雄集体”,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反应堆大厅操作工周茂功参加了国庆20周年观礼,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j; H7 d9 ^! W: W
- l7 \6 b3 a1 U+ e! M
我对这次事故的评价是一码归一码,错误操作和人员配备方面的问题该打板子;人员的英勇抢险该受表扬。当时在现场处理事故的人,确实可以称得上不怕死,按照当时的剂量要求,每人只能在现场呆30秒,警铃狂响,报警灯就在头顶闪,知道危险还顶在现场确实不容易,但实际上他们在现场干了20多个小时。% s3 Z3 S+ S  R$ M: t
2 I8 P. X  p$ m7 t
一周后受到辐射的人被送到了307医院,住院期间享受的伙食条件比飞行员还高,三个人配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几乎是贴身照顾。此后类似的事故又发生了超过十次,不过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没有闹成这么大的乱子。6 k' }4 F9 e7 ~; Z" J% _
% r. g) C  i# i! k
这次事故的发生,总理也有一定的责任,当时的技术人员对总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的要求这两个生产钚的反应堆提高产量并不太理解,虽然不理解也执行了。直到后来投资庞大的816在核裁军的压力下,建成80%就被废弃,在加上多年悬在头上的核讹诈,这些当年技术人员才渐渐理解了总理当时为什么要加那么大的压力。9 p% m6 y# j. C/ O0 ]3 Z; i  h

8 L, e: r+ ]$ S7 D  }" l根据公开资料,核材料的大土豪美国一共生产了725吨高浓缩铀,103.5吨钚,225kg氚,中国的资料没有,不过相信和这个大土豪相比数量级的差距应该是有的。CD这个网站上时常能看到要中国造几千枚核弹的帖子,我很怀疑这些帖子是不是发帖机或者骗流量的论坛水军们发的,但凡有点智商该知道,造核弹不用原料啊?养这玩意不花钱啊?
6 C  W3 @% u: [" b( E3 f9 V- _. K' J
* P, N6 E$ Y) t6 j6 _. o还是说反应堆的问题。! ]+ q; e% M! K9 g* f: V2 W/ X9 k; j/ q
9 O# q! S/ z: g- L; \
801反应堆的承重防护水箱,承受着反应堆整个堆芯和其他金属结构重达一万多吨的重量。同时还起辐射屏蔽防护和隔热作用。水箱外围是2米宽9米深的充沙管廊,充沙数千立方米。沙廊里埋设有数百根水管。1972年10月,发现埋在沙层中的下部承重防护水箱漏水。要处理漏点,就必须挖走沙子,这活只能人工干,而且毫无技术含量。# d$ g3 Y; L: u$ K3 w  k! t! D; k

) N6 ~3 S1 h( f, ~进反应堆车间有一个要求是全部脱光,包括内裤都是不能穿进去的,免得把受到辐照的核内裤带出来。这也很好理解,谁也不愿意穿被辐射过的内裤哪怕一分钟。下班之前必须洗澡,不能把辐射带出来,因为人太多又都要洗澡,所以在801的澡堂子里迷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想想也好笑,一群光屁股大老爷们茫然的看着前面一大片一摸一样的衣柜发呆。
' F+ B" @- I% z: S4 f2 k, I( h8 |2 f1 R/ j" L
辐射没有出人命,在不该出人命的时候反而出事了。就在这次挖沙子的时候,技术员刘锡山,夜间值班时独自检查沙井时,被埋在沙中,不幸以身殉职。这次事故也是违规在先的,这种情况绝不应该单独行动,而且还是夜班,而且没有系安全带。/ Q' J5 S2 e! d8 [( d2 m
, k6 Q! L! L! E. `
原水箱防腐涂料已失效,水箱发生非均匀腐蚀,必须进行全面大修。有了前面的教训,后面的大修5000多人几十个工种在这种狭小空间作业,工程安全要涉及防辐射、防火(做玻璃钢的环氧树脂、底漆等易燃,同时有焊接明火作业)、防冻、防工伤事故(氮气窒息、高压喷沙人身安全、机械外伤、高空坠落、电气安全、有害气体中毒、防沙埋等),只在喷砂除锈发生了一起轻伤事故。
  M1 e$ k1 e9 E0 m; Z. f, d3 |( B7 a2 X5 K6 t" h; I+ H+ O
…………………………………………………………………………
% w' {7 U0 h4 b% [# e& y, Z+ s2 y, f0 x
相比较而言,821反应堆有了之前的的探路工作,人员也从801调来的不少,麻烦就少得多。但是另一个那边没有的麻烦是人,因为821那里,同样年龄的人,从801来的工资高,带来了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平等。
, D: E5 C! R2 F
2 D( X7 z# x  [0 C前面提到的801通奸问题,821也有过。(此段请编辑部删去)
: o) z' w9 L; C( Y2 h( n7 d0 a' K+ L
801死人,821一样会死人,而且也不是死在辐射上。有个工程师死在了江里,两口子从北京来工地,把孩子也带来了,孩子坐船过江落水,父亲一着急跳下去救,但是父亲忘了自己还穿着军大衣,下去就不行了。这个工程师的名字叫刘启陆,那天是1971年4月15日。
/ {; R6 [* B3 T
9 D0 b9 k7 @+ c/ A; V1 {821的一个问题是散热,最后的热量是通过江水的循环带走的,但是江水浑浊,时间长了就会有水垢堵住管道。怎么办,捅,人力捅。+ f8 o# L1 ]' s+ \. g* H
& c  \9 w/ |% D' y6 n
因为位于汶川地震的中心区域,821也是汶川地震时候某些“国外志愿者”们十分乐于关注的地方。
& `0 X+ ^  t5 d  V7 D  {* i$ a
作者: aniu    时间: 2015-4-10 02:49
科技工作者也是人呀,TJ啥的就不用检讨了
作者: 赛泊    时间: 2015-4-15 13:54
根据学者张慧(音译)的研究,中国总共生产了20±4吨高浓缩铀,库存约16±4吨。武器级钚约1.8±0.5吨。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15-4-15 19:20
@煮酒正熟 @燕庐敕 我看“黄河故人”在文章里标明有2段应该删除,哪位老兄有权限处理一下?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5-4-15 19:40
老财迷 发表于 2015-4-15 06:20
8 R- Z& g8 ?4 ^@煮酒正熟 @燕庐敕 我看“黄河故人”在文章里标明有2段应该删除,哪位老兄有权限处理一下? ...
4 |% m( z) J" a# W6 Q# A% }
我们俩都没权限。紧急呼叫不得瑟不舒服斯基@晨枫
作者: mingxiaot    时间: 2015-4-15 20:02
顶一把。
作者: luxueyou    时间: 2015-4-15 20:10
放这里的不用删阿,编辑部采纳对外扩散的才要删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15 20:58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5-4-15 05:40$ T" M) J, A) e1 @( ]
我们俩都没权限。紧急呼叫不得瑟不舒服斯基@晨枫
1 b8 y: `# A, V
我理解里,黄河故人的意思是,在爱吱声里大家都可以看这两段,但向外发送的时候(比如山远做到微信里),这两段应该删除。@我不是马甲 兄:我的理解对吗?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5-4-15 22:27
晨枫 发表于 2015-4-15 20:58
6 F" A5 |! D, K. K! }我理解里,黄河故人的意思是,在爱吱声里大家都可以看这两段,但向外发送的时候(比如山远做到微信里), ...
5 Q8 Q& X2 }3 z3 u5 v7 u
是。这段爱坛自己看就可以了,不要外传。, @* n6 p) x2 B

8 x8 T: ~8 n* I! t4 X通奸这件事,不能深究,因为会牵扯一些当时的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到了今天,都是退休的老人了。因为牵扯的人比预期的多,所以也令来处理事情的人惊讶。处理的都很轻,放今天就要重多了。
, M! I9 r' h9 S
. d3 {  o6 z" {; g$ ]* s7 L
作者: gbdashen    时间: 2015-4-16 09:25
我去过816洞参观过,看到过没有安装完毕的反应堆。
% [9 M" F% U$ l% F3 u3 L6 C6 \2 d( d0 q, d* X/ W+ C- c" {
另外,汶川地震时821是有新闻报道的,只是写得很隐晦。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5-4-16 11:00
越看越觉得当年能搞出两弹真是不容易。
作者: 赛泊    时间: 2015-4-16 15:29
gbdashen 发表于 2015-4-16 09:25) Q8 n# u  o! M( w! M
我去过816洞参观过,看到过没有安装完毕的反应堆。, Y! v: q+ O4 O2 y. U) M+ P' s

. ]& P  f" M8 s, @3 z+ Y另外,汶川地震时821是有新闻报道的,只是写得很隐晦。 ...

& B4 y1 ?) ^* X2 ~/ \广元的821堆在89年停堆,后处理工厂也在90年关闭。有公开报道的是汶川大地震时,核动力院的高通量反应堆紧急停堆。在北川的核武库可能在地震中也受到影响。
作者: 柏林墙    时间: 2015-4-16 23:53
有阵子对801特别关注,U2用红外相机拍江水推算801产量,在最后的简报栏里是要单列出来的
1 V- `( t( @. h/ w4 C现在老人们都退休了,好多经历都可以放在网上。漏水挖沙的时候动员了全厂区的人去挖,一人胸前带个包住的感光胶片,还说基本没剂量,当时的人思想真纯洁,搁现在给你发这个东西的时候多数人就跑路不干了# E7 `. `5 t6 X) ?% x) Q1 u& R
821地震后真惨,天涯上有说连退休人员的工资也发不出了,照片上那房子看着还是四五十年前盖的那些,学校还是泥操场- h" a* j7 R. f5 U- }
801的人安置的好像比821好,是因为821人太多?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5-4-17 07:41
柏林墙 发表于 2015-4-16 23:53; J0 N0 z2 v! d; s) Z7 Z! V3 m
有阵子对801特别关注,U2用红外相机拍江水推算801产量,在最后的简报栏里是要单列出来的
+ I: {' W6 S  u; X$ W4 E5 `0 F4 Z现在老人们都退休 ...
9 @) z" U. T2 ^& X( e4 }. ~
当年也一样。2 i/ s1 U9 r: ?" {( F5 o5 m

5 h- d1 _# H+ s修一回路那个例子,韩主任下面的人,照样不去。
作者: 飞翔的煎蛋面    时间: 2015-4-26 10:52
821在成都新都区搞了个铝厂,很多退休的搬到新都去了。后来也有很多人员去了大亚湾,秦山。现在老厂区应该只有必要的维持人员了。反正90年代是比较惨的/
作者: 飞翔的煎蛋面    时间: 2015-4-26 10:54
821据说是当初打算转成核电站的,但切尔诺事故后搁置了。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5-4-26 11:39
飞翔的煎蛋面 发表于 2015-4-26 10:54
, j: l8 ?% U6 P+ A: R! Y8 p2 P821据说是当初打算转成核电站的,但切尔诺事故后搁置了。
% D' V; e2 s1 `5 T) [9 R
821是石墨堆,出了事就是切尔诺贝利。
作者: 飞翔的煎蛋面    时间: 2015-4-26 12:02
对,据说当时花了不少钱买了电站设备,但821在白龙江流域,白龙江是长江上游,后来就不敢搞了。
作者: 雷达    时间: 2016-5-13 23:52
呵呵,在西西河没有这篇,这儿看到了。
8 ?7 I; ?6 f+ Y( R2 |9 s# N1 q5 A# {这个821,我去过,30年前。在昭化附近,反应堆在白龙江边的一个山谷里,生活区在江对面的三堆镇。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