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摇滚之殇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北    时间: 2015-3-30 11:53
标题: 摇滚之殇
本帖最后由 老北 于 2015-3-30 13:30 编辑

友观“我是歌手”,诧老崔之帮帮唱,叹摇滚之变节。

其实摇滚已死,何谈变节。老崔上北京春晚、我是歌手,何勇、张楚上“天天向上”,其又如何?摇滚之殇不可避免,时代变化,摇滚已失其生存土壤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变,集体主义和共同终极理想的突然灭失,使习惯了有国无家、有集体无个人,一切跟着党走建设社会主义的不需自我思索人生的民众突然无法HOLD住现实,失去了“主人翁”地位的心理落差、对未来的迷茫、恐惧、焦虑都使人不可避免的需要一种形式来释放这种情绪,精神远遁迷幻的后现代主义与逆反社会破罐破摔的痞子文化交相登场。此时,老崔《一无所有》所代表的摇滚,恰到好处的将这种叛逆、逃避与迷茫通过爆裂的电子乐器表达了出来,自然成了时代青年的选择。《一无所有》被诠释成为了代表时代精神的圣歌,只怕连老崔也无法想到。正如鲍勃迪伦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反战反社会的代言人一样。在社会意识尚未被物质压抑,各种思潮涌动的年代,摇滚被限制,尤其被限于广泛传播的电视节目,也是管理者的当然之选。

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转型的加速,无人再去缅怀集体主义和共同理想,但是尚未完全臣服于商品社会之物欲统治。这时,还没有互联网所带来的国外通俗文化(如美剧、韩剧)对国内文化市场淹没式的冲击,也没有全球购物的对物质消费最求的极大满足,存在主义和理想主义还在青年们的大脑中有一席之地。国门的开放,对西方文化的管控更加放松,经典的6、70年代西方摇滚和80年代的后摇滚和港台流行乐已经在大街小巷传播。这时,以黑豹、唐朝、何勇、张楚为代表的新一代摇滚人,越来越淡化老崔这代人由于意识形态巨变反应在歌曲中的政治色彩,而更多的是思索如何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避免被异化,努力保持自我的人格与理性。黑豹流行摇滚的以爱情来表现的理想的渐去渐远(《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唐朝对菊花古剑和酒的人性和理想的缅怀(《梦回唐朝》)、何勇对现实物欲社会的鞭挞(《垃圾车》)以及张楚游吟歌曲中的卡夫卡式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孤僻和寂寞,恰好地表达了当时青年的最后的精神心灵的挣扎。当时摇滚红极一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世纪末,社会的变更已经已加速度在进行,随着极大物质丰富,以及经历过文革、西方思潮洗礼人群的老去,民众精神层面的追求已经越来越表现为感官的享受,娱乐至死的媒体更推波助澜的将人生的终极目标定义为“奢华的享受”,物欲的追求与现实的生存巨大压力,已经将年轻人成功的变异为麻木的“行尸走肉”,并最终转化成了为矩阵供电的干电池,对于干电池来说,游戏、韩剧或微信等无需动脑思索的东西就是枯燥世界的麻醉剂,恰如吸毒,一旦陷进去,就忘记现实且不可自拔。这时的青年对老崔歌中的“政治色彩”已是不知所云,对黑豹、张楚中的脱离现实的纯理想也不感兴趣,一曲《小苹果》足以满足其日常音乐节奏的需求。而尚存的不愿完全物欲化的一小群人,已无力对抗社会的潮流,甚至已经没有张嘴呼吁的机会。只能反身自省,通过哲学、宗教的追寻,来保持心灵的纯净。激烈的摇滚,对他们而言,已经太过闹腾和沉重,李健那样轻吟低唱的民谣,更符合他们的心灵追寻。此时,对摇滚乐的传播的限制,早已放松,各地开花的摇滚音乐节,屡见不鲜的摇滚歌手上综艺、上春晚……摇滚对社会“叛逆”的作用,早已被忽略不计了。而曾经的一代精神导师的摇滚歌手们,突然发现,他们也迷失在时代的变革中,不知道自己的诉求或追寻,或想给现在的年轻人些什么。而现在的年轻人,关心窦唯焚车、何勇入院、汪峰头条的花边,远远胜过对他们作品的欣赏。他们追求的精神和这个时代的精神,恰如鱼鸟之恋,两个空间,两个世界,格格不入。于是,老崔孤独的飞了,窦唯执着的做着“黑梦”,张楚造完飞机,就偃旗息鼓了。

摇滚死了,在去集体主义与共同理想、去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去人格化的社会变革大潮中,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与根基。所以,老崔纵然再上一百次“我是歌手”,再保持一百次不走红毯的特立独行,再呼吁一百次“大家站起来”,依然挽救不了摇滚已完成其曾所担负和表现的政治、社会和历史的使命,而返回不过是一种音乐表达形式的最单纯的原始职责的宿命。
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君不见鲍勃迪伦摩托车撞后,立刻放弃摇滚,回归民谣了。

他不是撞了摩托车,而是被时代狠狠的撞了,这一撞,把他撞明白了:THE TIME THEY ARE A CHANGE

作者: nightcat    时间: 2015-3-30 16:57
崔健老了,好胖啊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5-3-30 17:06
那楼主如何看待汪峰?除了网上调侃他一贯要上头条的梗。
春天里,怒放的生命,存在,生来彷徨... 他还是有一个愤青的心理,虽然他感到岁月在老去。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5-3-30 19:37
摇滚也要与时俱进,能够传承的艺术才是有价值的艺术,否则只能进博物馆了
作者: 韦红雪    时间: 2015-3-31 08:17
你说的这些人曾经是中国摇滚的一部分,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中国摇滚的全部。几个人的起起落落,代表不了全体。
作者: 老北    时间: 2015-3-31 11:08
nightcat 发表于 2015-3-30 16:57
崔健老了,好胖啊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5-3-31 11:26
第一次看老北的文章,写得精彩,谢谢分享。

不过对你文中的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也~

首先,音乐是什么呢?摇滚又是什么?

在我简单的头脑看来,音乐是人类用声音表达感觉的方式,摇滚则是音乐表现形式里发展出来一种,摇滚的特征,在我看来最重要就是特立独行,不媚俗。
这几十年来世界上先是发展出各种极端,强烈,另类的摇滚方式,然后后期更多则相对妥协,温和的方式。这和整个世界的变化也是一致的。

对,我认为,无论什么音乐方式,它只是像镜面一样反映某个地区某段历史和社会的精神状态,就像你描述的80年代和90年代,但我觉得,无论摇滚还是其他什么的方式,在那时候或者在现在,都并不负担什么高尚神圣的使命。

所以,也许一些人心目中的摇滚年代已经过去了,因为他们作为精神领袖的那些老一辈的摇滚巨星陨落了,或者改变了。我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一旦在舞台和圣殿里呆得久了,任何摇滚巨星的陨落都是必然的。摇滚的精神一向是扎根在人们生活的土地上,我看过,你一定也看过历史上那些著名摇滚组合的音乐之旅纪录片,最打动我的那些歌曲,灵感都是产生在旅途中,产生在和不同人群的音乐交流和各种音乐类型的接触中。

所以我觉得,摇滚的精神总是会继续下去的。中国现在,正是人们需要突显个性,安置他们在躁动的社会中不安灵魂的年代,也是摇滚会在怀旧中重建的年代。
作者: ccqi    时间: 2015-3-31 14:15
轻舟已过万重山
刻舟求剑是人们缅怀过去不可避免的方式
作者: 穿着裤衩裸奔    时间: 2015-3-31 16:16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5-3-31 11:26
第一次看老北的文章,写得精彩,谢谢分享。

不过对你文中的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也~

有道理。不过当今中国要特立独行可真是件难事。不卖身官家为奴,恐怕生存都是问题。
作者: 老北    时间: 2015-4-1 09:47
ccqi 发表于 2015-3-31 14:15
轻舟已过万重山
刻舟求剑是人们缅怀过去不可避免的方式

实际我想在文中表达的是“在去集体主义与共同理想、去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去人格化的社会变革大潮中”将大部分个体麻木成“矩阵的一个干电池”。这个过程仍然是在世界范围持续着的,摇滚之殇不过是其表象的一个形式而已。
作者: ccqi    时间: 2015-4-1 10:20
老北 发表于 2015-4-1 09:47
实际我想在文中表达的是“在去集体主义与共同理想、去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去人格化的社会变革大潮中”将 ...

啊,完全同意,刻舟求剑是自嘲,因为我也很怀念,但是知道往日不可追。l
作者: profer    时间: 2015-4-1 11:05
天道轮回, 一切都会回来的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5-4-2 14:16
我跟你的感觉相似。曾经是那么迷恋摇滚,现在也就那么回事了,还认为是现在的摇滚就那么回事了。
但也许,不是摇滚渐行渐远渐弱,而是我老了,感受不到了。
作者: 阳春白雪    时间: 2015-4-2 23:27
对汪峰印象不好,总觉得他的歌和人是分离的
作者: 安静    时间: 2015-4-4 12:37
我们把理想留给了窦唯,把现实给了李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