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实拍我军船舰舱门损坏 士兵身体堵门瞬间被打翻 [打印本页]

作者: 四角池    时间: 2015-2-23 13:53
标题: 实拍我军船舰舱门损坏 士兵身体堵门瞬间被打翻
【实拍我军船舰舱门损坏 士兵身体堵门瞬间被打翻】2014年底,我海军三大舰队集结西太平洋,展开海军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演习训练。视频显示:郑州舰在训练中,船舰舱门被海浪冲开,两名士兵用身体去堵门,被海浪瞬间打翻在甲板上,一名士兵被当场打晕,身受重伤。
- O6 |1 G8 C9 q. e" S: Z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5-02-22/140864650235.html
( X! B/ H) Y" y# Y' [& n
4 a4 l' \) D& c6 d: w1 {  ~这个事情在微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 ^, m. W) q( S9 }% p/ ^! {6 G包括网民,前海军官员, 水手。。。。。。。。。。。。  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 和 工程设计,还有应对手段,如。。 脸盆。。
+ n3 |% j0 v2 l$ `  D。。。。。。。。。如碰海岩石或被敌导弹打穿,在那极端环境中对付大量灌入的海水用脸盆排水行吗,; p/ i7 a8 o4 {1 t8 T
。。。。。。。。。这要打起仗来,一堆人负责不了自己的岗位在这排水,确定这仗能赢吗?这片播出来是要表扬他们,还是要讽刺我们舰艇连海水都挡不住,更不用说炮弹!' Z. x  [% `$ v/ D7 {9 t& T: x* O
9 Z  u" }' e- G9 U% n4 \+ ]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2-23 16:14
就是设计上有点问题,每个门两边都带个门闩就好了。
6 R+ C1 @& N! [3 I6 @开始上去两个人想靠人力抵触舱门是缺乏经验稍显幼稚之外,其他没问题。
作者: 莱茵河    时间: 2015-2-23 17:33
奇怪,没有水泵抽水?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5-2-23 18:28
本帖最后由 天狼星 于 2015-2-23 18:29 编辑
1 d- `$ O0 z: R
4 s  j" r6 P6 e! ]$ f& k9 l4 x, n$ J6 ?) ^8 w. K% ?5 s- i

3 `# S/ M4 Y; g, F  B- D5 _& K上面长方下面圆形,看到舰尾侧面那两个洞了吗?平时的设计就是开放式的,位置也挺高。但是设计时大概没想到如果遇到高浪并且侧面迎浪时的密封问题。
. \: K" y' f! T9 R3 L6 j以前看到过一个类似的报道,旅大级的早期型号的尾部直升机甲板下面是半开放的设计,有点像是一个只有平屋顶和一面墙壁的房子,其他三面是直接面海的开发空间。这个地方中间有个大通气孔,机舱就在在这个通气孔下面。这个位置的地板本来就低,有一天出海也是遇上大浪,海水涌上了这个下甲板,导致海水从地面上的大通气口进入机舱,于是只好把通气舱口给封闭了,结果导致机舱温度严重上升,把战士们热的不行。跟老舰相比,郑州舰已经没有那个低的半开放 式甲板了,但是留下的这两个舰尾小舱门还是在遇到大浪侧浪时除了麻烦,希望继续改进吧。不出远门,去大洋锻炼大概还真发现不了问题,近海可没那么大那么高的浪。所谓百年海军,一点一滴都是积累。1 W8 Y; G3 Z$ e: T
给个图示,注意528号绵阳建的后甲板:
2 v1 v7 p% g. ~; q
作者: 东中    时间: 2015-2-23 19:25
天狼星 发表于 2015-2-23 18:28
8 V, e- X2 Y; F  ^8 h& j上面长方下面圆形,看到舰尾侧面那两个洞了吗?平时的设计就是开放式的,位置也挺高。但是设计时大概没想 ...

- ~, ]2 J5 f! P( s: c3 w2 B6 M赞同。( t8 q6 C8 Q. H+ N4 n4 g* L
中国的远洋经验相比西方老牌海洋国家还是太少了。这次暴露问题是好事。
作者: 建丰    时间: 2015-2-23 20:02
设计不完善,损管能力很低下,战时如果大量进水怎么办。另外,指挥控制中心人员只穿普通作训服,遇到火灾就麻烦了。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3 22:08
本帖最后由 阿迪 于 2015-2-23 22:20 编辑
' a. V# R! G0 O+ q; c9 w7 M+ p6 ]% i/ y7 z/ q! Z
看了视频后,个人认为除了这个舱门的闭锁机构和密封性能以及自然泄水设计有问题之外,其它都没什么错。9 |+ Y& V' l- y7 B) F$ B
船上的所有舱门是否要求全是水密门我不清楚,但船体外壁上的门窗是水密门窗我想应该是必须的,而水密门的闭锁机构在锁定之后的强度应该是等同甚至高于其所附着的舱壁强度的,就像我们工程界的钢筋焊接接头的强度是必须要高于钢材本体的强度的,也就是说,焊接试件在做强度拉拔试验的时候,断的地方一定不能是焊接的部位。如果仅是因为这扇门位于水线以上较高的地方就不按密封门来设置,那就是经验不足的事情了,经过这个事故后回来改进就好了,个人觉得没什么觉得丢脸的。7 R8 m  d) h( P2 H" s0 O9 q
另外一个是排水的时候让众多的战士用脸盆舀水,这更是无可指责的了。试想着最坏的情况是水泵被损坏了或是炸飞了,换上的备用泵也再次被炸飞了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已经不可能使用水泵来抽排积水的时候,不用脸盆用什么?难道坐以待毙么?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最值得肯定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保障因素,现在不训练成一种固定的意识,难道还要等到那一刻才去动员么?只是我们缺少了一个自然泄水的功能设计而已,毕竟这层舱室高出水线,那应该可以在舱室四周设置一些可以关闭密封的泄水孔,平时是呈关闭密封状态,但当有海水涌入的时候可以打开一部分可以泄水的孔洞,加速积水的消排速度。这也都是可以汲取教训后改进的。4 z1 K: q' J) z$ w' m# J
另外,损管命令发出之后,一些非关键战位的人员是要加入损管队伍中去的,而且一个战位也不可能只有一个人,肯定是双人或三人轮流上岗的,不在岗的人员自然是可以调派到损管现场上来。哪可能会因为损管就没人在战位上了的情况发生呢?这点想想都能明白了。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3 22:15
莱茵河 发表于 2015-2-23 17:332 v& q: \# ^; t! F- F
奇怪,没有水泵抽水?
0 e- `4 e5 a) z7 j$ v, E4 m5 s0 W
有啊,机动的小水泵,但没设计有固定导流到泵房的通道,所以这个舱室内的积水不能很快的消排掉。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3 22:57
这是设计问题,但设计问题是在使用中发现的,发现了改正就是了,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怕的就是对别人吹毛求疵,但自己什么也不做。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2-23 23:17
阿迪 发表于 2015-2-23 09:15
) W+ [8 c5 |. R0 b8 V, l有啊,机动的小水泵,但没设计有固定导流到泵房的通道,所以这个舱室内的积水不能很快的消排掉。 ...
2 F6 R) u% _7 a: z9 T( o
这个才是关键。。。 说到底还是舰船设计经验不足。。。
- k3 q, O! C$ d* @1 n& a4 ~
; f0 q" R. j, F) Q# n这种小细节上的经验,不到远海跑上几圈是不可能吸取教训的。。。 怕就怕不吸取教训,像宣传部门一样,一味地“把坏事当好事来宣传”。。。 宣传完了也就完了。。。
4 d% s9 ^3 k7 w) v' M$ E+ b
' R/ K$ t, ^( [1 }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3 23:30
本帖最后由 阿迪 于 2015-2-23 23:33 编辑
; m# o4 @' T3 t4 T& v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2-23 23:17
0 K( S7 A1 N& U) w这个才是关键。。。 说到底还是舰船设计经验不足。。。
) _% P& v" n9 d4 w. b1 I4 c1 k: \5 H: P# ^- g" B' [3 f- h. n
这种小细节上的经验,不到远海跑上几圈是不可能 ...
: k& H# E# ?4 Z7 Z& p

! J* ?' V; Z2 a/ u是啊,每一个成功的细节背后都是有一次教训在里面的。) x& A- S- l, P: X
就像当年我们刚开始修地铁的时候,地铁站出地面的台阶处是与路面相平的,没有截水拦水的设计,一到暴雨来临,水就往地铁站里灌,后来就改进设置挡水坎或截水沟后就避免这类情况发生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3 23:43
建丰 发表于 2015-2-23 06:02
; t$ _" N- O6 D0 Q设计不完善,损管能力很低下,战时如果大量进水怎么办。另外,指挥控制中心人员只穿普通作训服,遇到火灾就 ...

7 c. W2 T' b, s0 j% P5 d设计和孙管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是要练,及时总结;二是要信邪,不要碰运气。这和以前提到的工业安全文化是直接相关的。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5-2-23 23:45
晨枫 发表于 2015-2-23 22:57
8 c$ g6 @' |: k# Y这是设计问题,但设计问题是在使用中发现的,发现了改正就是了,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怕的就是对别人吹毛 ...
$ \" K, n3 I. |6 M% X
是啊,从视频里面可以看到,这个地方还是有个舱门的,但不是水密门,两个战士关上门的时候周围一圈居然透光,那应该是有意留的,估计就是为了通风,说明这个直升机下甲板不是三防设计的,那个漏风舱门顶多有反雷达隐形上的考虑。可以看到靠里面有个大大的卷扬机一样的东西,大概是拖曳声纳操作间的功能吧。3 h9 d# P. O  x. }, D+ I* u/ n
日本宙斯盾尾巴上也有个方舱口,看起来也不是密封的很严实的样子:8 @* p2 P2 i: a3 F: O  p

+ E4 S/ @: y+ |! T! ]2 C( n- G阿利·伯克级的尾部倒是很干净,看起来除了缆洞没什么开口在上面。也许后甲板下层有着强大的空调通风系统。
! G, g6 G& U9 b0 ^7 @. b6 ]0 W- o/ L0 g) D

! i5 `2 M- F4 ^% b& m" P+ }+ \# Q9 O. `7 g8 m& v
韩国的宙斯盾尾巴也很干净,系缆洞上面倒是有两个口子,但是应该有水密措施在内部。
, L. H. p5 u) Z4 b$ D! d9 s/ Q1 B# n6 b, a6 a- J, b4 J; [" ^( y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3 23:48
天狼星 发表于 2015-2-23 09:453 O3 t% x& e- Y9 `
是啊,从视频里面可以看到,这个地方还是有个舱门的,但不是水密门,两个战士关上门的时候周围一圈居然透 ...
: c" u) x# j7 E+ T
美国海军的损管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比老牌的英国海军标准还要严格得多,这是二战经验积累出来的。各国标准不一样,这不光是经验问题,也有使用环境问题。中国标准过去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在近海跑跑,没问题,现在出远海多了,问题就来了。没关系,更新标准,补漏洞。工程技术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谁都不是天生就想得到所有问题的。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5-2-24 00:05
我军特别是海军,很多方面还是小学生,很业余,但是态度很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b2 z& K) q5 e
# a, D, H& G1 [1 T; B! g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5-2-24 00:11
补图:我军几乎所有主力新舰尾巴上都有这样开口,估计是老舰尾巴的三面开放式甲板的历史风格遗留,目的是处于通风及观测的考虑。我甚至猜测视频中看到的漏光的侧舱门也是后来改装加上的,因为很多照片里尾巴上这个方洞是毫无遮掩的,所以舱门的尺寸和密封性才有这么多问题吧。脑海里想象一下郑州舰要去红海执行任务了,海军估计到大洋风浪的问题,要求船厂改装添加舱门,船厂匆匆忙忙的从现货里挑选了尺寸差不多的舱门焊上,所以无法水密,海军赶时间急着出发了,结果这个舱门真的在大洋上出事了,引起一堆麻烦,还伤了战士,宣传部门看到了这个事故觉得可以做做文章,在我军变态的保密规定下宣传一下海军的英勇无畏,结果引起大批网友的围观和担心。其实私下海军早就把船厂骂得要死了,这个bug应该重新打过补丁了。: t! X6 N, T! F# B3 S' k: X, a
8 n. o. \4 V% I
而现代级跟美军一样没什么开口:9 H1 w' G6 f9 J9 Q

/ D" R' v. d+ J+ L! N0 n1 H% }+ Y* |3 g: p
从军人身高可以估计出我军郑州舰尾甲板要比宙斯盾高一到两米不止,估计设计人员想当然认为这个高度足够了吧,没想到大洋上的风浪给中国海军上了新的一课。
作者: 喜欢    时间: 2015-2-24 00:20
电焊都没戴护目装置啊!眼睛也得受伤吧!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5-2-24 00:29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2-23 23:17
6 O2 S, A/ I' w3 s0 L" t- T! T+ y这个才是关键。。。 说到底还是舰船设计经验不足。。。 2 T: H3 Q- Y# T) x/ `% l

( ?: Y. _3 v" s2 g这种小细节上的经验,不到远海跑上几圈是不可能 ...

" z9 J) w, G8 b5 D, B是啊,不是传说第一次护航海口舰差点把雷达摇晃掉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2-24 00:32
晨枫 发表于 2015-2-23 10:48, U. D$ j4 V; y2 ?9 ?4 `- J7 U
美国海军的损管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比老牌的英国海军标准还要严格得多,这是二战经验积累出来的。各国 ...

, `0 M2 ]- Y* t% {, H; K9 c沉船沉出来的。。。 人家沉了多少条军舰才积累出来的经验。。。
0 Q$ n+ ]0 e6 v2 z2 F' ?+ g, K0 f) Y! T5 [, K
想不死人、不沉船就换取损管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 B# c3 }6 X3 K
' O9 c( j6 @7 M: D( c3 A# z) _- [0 j- n* Z' m6 T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2-24 00:34
喜欢 发表于 2015-2-23 11:20
6 y$ i1 b  j9 s. k0 o7 g) V; z" G电焊都没戴护目装置啊!眼睛也得受伤吧!
3 U5 L9 O! v( `; {
根深蒂固的习惯:对人力资源的不在乎。。。
! @/ z9 z% I: ^9 ?- u! m8 ^8 v# O. K( W3 ]( ^0 y$ @& P
要改的东西太多了。。。/ k% R1 S1 c- ?7 m& R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2-24 00:36
经验就是这么来的。知道问题,改正就是了,没必要小题大做。# l4 q, f4 `1 O) o
; |' }) W- w% G' J. ~' R
不过这种事情的确不应该宣传。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5-2-24 03:06
郑州舰的设计是老的,不水密,门从内开。新的052d已经改过来了,门从外开
, R( A/ V  L9 N7 h  i* }0 n* Y# |! K
: l! N& W  R7 g# f& _, g( U6 |0 r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5-2-24 10:14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2-23 14:06. s% H7 I7 l" i5 A
郑州舰的设计是老的,不水密,门从内开。新的052d已经改过来了,门从外开: Q8 S+ j+ L) L' V# j! k  |
$ P" F, l( {  i# z. O
...
. ~; m% U4 n6 v/ w9 E7 b0 @
052C型造了两条之后,用了好几年在部队里边用边各种测试,才继续造更多的052C,以及更新的052D。有些事情,光设计没实践是弄不清楚的,上了台子总会出想象不到的状况。
/ |4 T2 f2 }& p2 Y$ l" E7 [! Z+ i" _
祝愿俺们的科研、生产、使用、人员素质,不停地上新台阶!!!
. Y9 }- ~& ?% o
' {- T+ J$ h! U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4 10:34
老马丁 发表于 2015-2-24 03:06
2 C/ K% Y/ j; T. {, B郑州舰的设计是老的,不水密,门从内开。新的052d已经改过来了,门从外开
/ t2 [  }, u  Y" g
) p+ Y  w, v9 ?/ a  f( ?' m, v' s ...

$ C# y: t- L  _1 `# [/ u& }外开门我觉得更不靠谱啊!!!除非这外开门是用液压机构来启闭与固定的。如果还是按原来的用活页铰的话,门打开后如何固定不致于左右摆动?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还不显现出大问题来,如果在高海况的情况下要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打开这扇门的话,如何能牢固的固定好它?进而为了规避机动到尾浪方向的时候,如何去关闭它?让战士探出半个身子去拉门把手?要不及时关闭的话,一个大浪拍过来,这门的活页铰能顶得多少次这样大的力量作用而脱落?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5-2-24 11:45

" w7 n  N, H" D% X2 M据说是老美军舰相同位置
作者: silentdarkness    时间: 2015-2-24 19:05
pop3是这样说的% Y0 Z! m& I: |# _: [2 Y
  z. j1 o& f* F( l/ ^6 k5 k/ `
舱门进水的问题,没有研判要素,故此只能大概说说:
/ O" Q: q( @7 ~7 M7 U! a0 B; c% r1、设计上问题的概率不大,较大可能是舱门制造上和使用上的,比如锁钩焊接强度不够,比如锁的时候没有完全锁死,振动导致疲劳断裂。当然,这些只是可能,具体原因需要调查小组的结论。
( o' ~% S1 K# W% P/ R9 M! s) N2、两个人用手去按住舱门的动作非常不专业或者就是轻视了,海浪的威力是非常可怕的,能把舰面设备都掀到海里,能把钢板都撕开,何况肉人乎?! p  k# X; _$ j' E1 B$ p
3、进水的部位在直升机甲板下的一甲板,那里肯定有疏排水管路,看下面的图上红箭头。这层甲板设计是前高后低,方便积水排出。3 [  K2 _3 \3 t  l: f
4、感觉此事有些把坏事变好事的倾向,尾部一甲板主通道也进水了,那么可以肯定没有关闭防火水密门。
: d8 _, K1 C" ]5 L/ B5、用脸盆排水的描述有些.....................呵呵,不说了。: x  M$ O5 @/ C  i# [
6、画面上绞车的绞盘上有拖缆,这很正常,具体用途和型号不说了,水声及水声对抗系统比较敏感。
作者: njyd    时间: 2015-2-25 00:06
阿迪 发表于 2015-2-24 10:34" O; \8 Y/ H( g, m0 F
外开门我觉得更不靠谱啊!!!除非这外开门是用液压机构来启闭与固定的。如果还是按原来的用活页铰的话, ...

/ Q3 \  N" B( G  ?内开门海浪冲击力全靠门销和铰连顶着,外开门是整个门框顶着,门销强度要求低得多。
作者: njyd    时间: 2015-2-25 00:12
用脸盆是因为水少时来回晃荡,水泵入水口一会有水一会没水,这种情况是没法抽水的,水泵抽水时入水口不能有空气进入。: |7 D$ y" ?' e; `9 z
舰船上还不能用管道连通将水集中抽出,会破坏各舱室之间的水封。解决的方法可能是舱室角上做个坑。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5 00:14
njyd 发表于 2015-2-25 00:06
' z0 ^+ l- i: J. y1 [内开门海浪冲击力全靠门销和铰连顶着,外开门是整个门框顶着,门销强度要求低得多。 ...

# U, l$ v6 X" }( }: |. H4 d内开门其实四个边都有门闩锁死后,那就没门销什么事儿了。就像天狼星坛友找出的那张美舰的图里的那样做法。我意思是外开门在高海况情况下在使用上比内开门更不容易。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5 01:16
阿迪 发表于 2015-2-23 20:34
2 q* C6 s3 @1 r4 {$ ]外开门我觉得更不靠谱啊!!!除非这外开门是用液压机构来启闭与固定的。如果还是按原来的用活页铰的话, ...

) V" u+ e! T/ ^% V0 k$ F哈哈,这越来越向hazard review的方向走啊。内开门,外开门,不仅要考虑密封,还要考虑紧急逃生的情况。有时两者的要求可能相反,那就要根据优先等级。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5-2-25 02:13
晨枫 发表于 2015-2-25 01:161 b- R7 z' w3 V- ?1 P( i
哈哈,这越来越向hazard review的方向走啊。内开门,外开门,不仅要考虑密封,还要考虑紧急逃生的情况。 ...

) b6 X9 r7 b( b: @6 }! n网上说,
. ]2 }9 l* H* ~$ H5 h! [1 w: @& L
6级海况,再大的航母也不能放飞战斗机和回收战斗机了,因为,即便航母纵摇横摇还算平稳,风力已经不允许放飞和回收战斗机,而且诡异多变的甲板风也绝对不允许战斗机起飞和回收,那等于让飞行员自杀!
: {0 G9 b9 l. l% p8 w( {不能起飞战斗机和回收战斗机的航母,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装飞机的铁壳子,战斗力完全丧失。8 E- w1 {/ ?6 t7 D" M
! K+ M( S3 ?/ a, L! O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郑州舰在6级海况下演练贴近实战的演习,剑锋所指就是对手的航母战斗群。5 Q2 U$ X) K* f+ @- f
我们假设战争中,中国驱护舰队在6级海况下逼近航母战斗群,航母战斗群只有逃离战区的一条路可走,因为它的舰载机不能起飞和回收,就等于丧失了基本优势,如果楞挺着,那就等着挨巡航导弹的揍吧!
9 }5 R: O/ M* W* `; {1 t3 X8 h4 t4 ?( n, q$ A
我们再把思路绕回来,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实战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平常情况下,驱护舰还是要绕着6级海况航行的,问题是,我们说的不正是郑州舰演练的是贴近实战的演练吗?8 u. C3 i( ^( A0 t0 z
, Y9 x- C! U7 ]
结论: 极端情况下发现的问题。成本不大,改进就好。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5-2-25 02:42
silentdarkness 发表于 2015-2-24 06:05
. T! k6 W2 c$ v5 X4 ~# t% }6 v/ Lpop3是这样说的, `! y) z) L$ R4 x/ P9 \
...感觉此事有些把坏事变好事的倾向,尾部一甲板主通道也进水了,那么可以肯定没有关闭防火水密门
$ w" p- @3 A; m7 h
就怕这个。。。 ) ]- X0 R- k) u3 R6 P
$ G" D+ F( u7 |
- L# p/ P+ o. [$ }% g4 }% f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5 02:59
晨枫 发表于 2015-2-25 01:16
4 L' ~2 ~# B+ ^2 J: A2 _/ S- {7 m哈哈,这越来越向hazard review的方向走啊。内开门,外开门,不仅要考虑密封,还要考虑紧急逃生的情况。 ...

# G- ?8 i. O3 V哈哈~~我也想到这一层了。不过我不清楚舰艇上的外壁上的门是否都要求具备逃生功能。单就这道门来说应该不是逃生通道上的门,哪有离甲板这么高的逃生门啊?我想应该是用来投放施曳式声呐浮标的操作或观测门吧。在我们工程界里,在逃生通道上的门的门扇开启方向一定是要求开向疏散方向的,为的就是在人流拥挤的情况下能顺势能打开门而不至于被人流顶住开启不了。而在非逃生通道的门,就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确定是内开还是外开了。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5 03:05
njyd 发表于 2015-2-25 00:12
) a! k/ w7 p( M用脸盆是因为水少时来回晃荡,水泵入水口一会有水一会没水,这种情况是没法抽水的,水泵抽水时入水口不能有 ...
3 l5 j+ R- h3 k$ m& e
那这样每一个密封舱段都需要设置一台排水泵,也太夸张了。其实对于水线上的一定高度的甲板舱室,完全可以在甲板面的外舱壁处设置数个泄水孔,没有积水的时候可以关闭起来,当有积水的时候就可以打开让积水自然消排掉。就不至于动用脸盆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5 03:16
阿迪 发表于 2015-2-24 12:59
% I  u& Y: A" X- c: M哈哈~~我也想到这一层了。不过我不清楚舰艇上的外壁上的门是否都要求具备逃生功能。单就这道门来说应 ...
" K# `& ^/ I/ @: I4 r7 R% l% A
不知道军舰设计的规范是怎么样的,但就工业上的常规而言,所有密闭空间都必须有直接通向外面的逃生开口。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5 03:19
阿迪 发表于 2015-2-24 13:052 ^# ?3 }, f  \) q4 {& ^9 w2 n
那这样每一个密封舱段都需要设置一台排水泵,也太夸张了。其实对于水线上的一定高度的甲板舱室,完全可以 ...
' H9 x2 d5 {( ?" A
舱室之间是可以有连通管道的,只要有止回阀就行。另外,连通的范围要有限制,不能单纯依赖止回阀。这样,每若干个舱室就可以共用一个排水泵。排水孔是可以的,但要评估到底是水排不出去的风险大,还是海水倒灌的风险大。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5-2-25 03:31
晨枫 发表于 2015-2-25 03:16
/ h( w" r) P  R7 B% m/ p不知道军舰设计的规范是怎么样的,但就工业上的常规而言,所有密闭空间都必须有直接通向外面的逃生开口。 ...

2 V/ O) o  d7 c  g6 O我们在建筑设计上也是有这样的要求,是相通的。建筑设计上重点设防的是防火,是按面积大小来划分防火区间的,各防火区间用难燃的材料分隔,通常也就是砖墙,墙上的开洞需要设置防火门,防火门一是要求开启方向应是开向逃生方向,二是要求能自动关闭。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2-25 03:41
阿迪 发表于 2015-2-24 13:31! T5 b' t" `0 E1 o+ g
我们在建筑设计上也是有这样的要求,是相通的。建筑设计上重点设防的是防火,是按面积大小来划分防火区间 ...

: E9 U& D( Z; c/ k& C建筑上还有通风道的隔离问题,否则火和烟可以从通风道蔓延到别的地方去。其实这些东西说起来都是相通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5-2-25 04:01
这就和空军摔飞机一样,早先为了压事故,好多地方只敢飞简单科目,新改装的复杂气象都不敢碰。最近几年换代了,科目多了,甚至复杂气象和复杂科目一块练,掉几架很正常,偏偏就有人说现在飞行员的技术水平糙。
作者: njyd    时间: 2015-2-26 00:36
阿迪 发表于 2015-2-25 00:14
" t7 z; a* P$ [7 k) @: Q! l内开门其实四个边都有门闩锁死后,那就没门销什么事儿了。就像天狼星坛友找出的那张美舰的图里的那样做法 ...
; }' y' H/ N/ B5 b+ x
门闩不就等于门销?还要四个,还那么粗壮,外开门就不需要那么粗壮。
6 j4 L9 n5 g; P3 [% {  A% s2 z6 ^从照片上看,美国的那门要小得多。如果中国门“直径”是美国门的两倍,门闩的直径也得是两倍才能抵抗同样强度的风浪。
2 S9 w7 v$ f$ v; p; t9 ^如果门太小外开门操作不方便。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15-2-26 01:57
本帖最后由 天狼星 于 2015-2-26 01:59 编辑
# H: N4 H+ L$ W; Y( H* ?
晨枫 发表于 2015-2-25 03:16
- ^  C- v: L7 B1 L. l% \不知道军舰设计的规范是怎么样的,但就工业上的常规而言,所有密闭空间都必须有直接通向外面的逃生开口。 ...
% g, N6 ?) ~( d' h

" i8 t3 R1 l5 \) a6 x, d  _6 H船上大概做不到吧,不管是机舱弹药舱还是核心指挥舱都深埋舰体内,用外面的舱室做隔离。有逃生口,但肯定不能直通舰外。2 ^2 Z6 T$ W+ Y$ X+ n9 J: G4 w0 f" y
视频里舱门周围有留缝隙,我曾经猜过是有意的,估计既有历史习惯遗留的原因,也有舰尾空间通风降温的考虑。舰船的尾部应该都是发动机舱,中外相通,军舰那个大铁壳子,夏天太阳一晒要热死,加上机舱散热更是要命,看照片里我们的海军编队航行时,舰尾的那几个舱口都是开着的,也没见声纳在拖曳状态,可能是尾舱内温度确实不怎么样。为啥美舰俄舰能做到密封呢,除了损管条例,估计是他们的军舰动力比较强大,也烧得起油,内部弄个通风啊空调啊毛毛雨啦,兔子嘛你知道的,舰船动力心脏常年不给力,而且能省一点省一点。。。
作者: 蓝色多瑙河    时间: 2015-2-26 18:23
天狼星 发表于 2015-2-26 01:57
. F4 N9 I) |3 X& r2 g船上大概做不到吧,不管是机舱弹药舱还是核心指挥舱都深埋舰体内,用外面的舱室做隔离。有逃生口,但肯定 ...

7 B- `) a- X; }, `' J+ _5 L: `这篇文章写得很详细。
9 E2 p+ v- |3 A3 j" C9 n' A+ nhttp://news.ifeng.com/a/20150226/43222716_0.shtml$ {+ L" `! ]5 N3 G7 ^' S8 ]. k
常说“百年海军”,为什么是百年,看过之后会有所领悟。6 F- j! v) W$ v0 }3 U
说白了,就是执行高海况演习任务中,指挥员发现窗子没关派人处理。结果战士按照低海况的处置经验来处置受损盖板,结果造成人员受伤。指挥员顺势就执行了一把损管演习,记者也就有料报道了。有问题不怕,解决问题就好了。
作者: 阴霾信仰    时间: 2015-3-17 11:09
发现问题是好事,改了就行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