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望海潮 题观音像 [打印本页]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09:16
标题: 望海潮 题观音像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1-9 08:28 编辑





香分三界,菩提如盖,梵天佛国参差。
珠阙倚云,珊瑚错落,迦楼越上虹霓。
自在本无衣。
现金容玉面,宝树生辉。
不语拈花,恒沙望尽未痴迷。

千年逝水难追。
正婆娑起舞,妙手翻飞。
天女散花,莲生善果,峨峨珠冕倾垂。
彼岸有芳菲。
叹情思万缕,寸断成灰。
化作心香,博君暗自一低眉。

[注]1。迦楼:乃迦楼罗,即金翅鸟王,天龙八部中的一种。

2。自在:观世音菩萨又被译为观自在菩萨。


作者: 月下    时间: 2015-1-8 09:46
下片结句好。

中间的四字句是不是对仗一些更好。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09:53
月下 发表于 2015-1-8 09:46
下片结句好。

中间的四字句是不是对仗一些更好。

我觉得填词能不对仗尽量不对仗,喜欢对仗最好写律诗去,我本人不喜对仗,感觉太板,既然做不到如经典名句那样天衣无缝,还不如干脆想说啥就说啥
作者: 仁    时间: 2015-1-8 09:54
Wutitoudi五体投地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0:07
仁 发表于 2015-1-8 09:54
Wutitoudi五体投地

真的假的?别又是捧杀吧?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5-1-8 10:23
仁 发表于 2015-1-8 09:54
Wutitoudi五体投地

有没有觉得平沙作诗的水平进步很快?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0:54
本帖最后由 易明 于 2015-1-8 10:57 编辑

先不说后一段,前一段,赞字是不是可以考虑?整段没有作者情绪态度的表达,都是描述客体。还是一个描述性的字,或者不是写作者态度的字,会一致起来吧。

自在本无衣。这句牛。
作者: 京墨    时间: 2015-1-8 11:01
喜欢这句:
化作心香,博君暗自一低眉。
但是觉得暗自两个字有点怪怪的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02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0:54
先不说后一段,前一段,赞字是不是可以考虑?整段没有作者情绪态度的表达,都是描述客体。还是一个描述性的 ...

确实有点儿别拗,明天好好再想想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1:0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09:53
我觉得填词能不对仗尽量不对仗,喜欢对仗最好写律诗去,我本人不喜对仗,感觉太板,既然做不到如经典名句 ...

有许多时候,词里的对仗句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形成习惯的格律要求吧。比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04
京墨 发表于 2015-1-8 11:01
喜欢这句:
化作心香,博君暗自一低眉。
但是觉得暗自两个字有点怪怪的

没辙,词谱要求这里必须是两个仄声字,如果不考虑平仄的话,最好的选择是“黯然”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09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1:02
有许多时候,词里的对仗句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形成习惯的格律要求吧。比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你别把我跟柳永相提并论,好吧?水平不行的干脆就别往那儿努,否则整出来个四不像,,,比如这首词里的重复字不少,我已经尽量避免了,但还是躲不过,为啥?词汇量不足之过
作者: 京墨    时间: 2015-1-8 11:1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11:04
没辙,词谱要求这里必须是两个仄声字,如果不考虑平仄的话,最好的选择是“黯然” ...

但是我觉得语义上还是不顺
感觉没有两个字,都比暗自/黯然,顺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16
京墨 发表于 2015-1-8 11:13
但是我觉得语义上还是不顺
感觉没有两个字,都比暗自/黯然,顺

词谱要求这里必须有两个字

改成“化作心香,博君为我一低眉”就太过份了,这就够唐突观音菩萨的了,难不成还要求菩萨为我低眉???不要命了我?
作者: 京墨    时间: 2015-1-8 11:2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11:16
词谱要求这里必须有两个字

改成“化作心香,博君为我一低眉”就太过份了,这就够唐突观音 ...

下顾呢?
好像有点重意,我再想想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1:21
本帖最后由 易明 于 2015-1-8 11:37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11:09
你别把我跟柳永相提并论,好吧?水平不行的干脆就别往那儿努,否则整出来个四不像,,,比如这首词里的重 ...


这个望海潮,还真得跟柳永走,正宗嘛。其他的,变得对不对,就不知道了。比如,第一段的第八句,龙榆生的书里说应该是一字领四字的句子,秦观等人也这么写的,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可是柳永写的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五字句。我还是信柳永的。

100多个字,重几个不算什么。明月几时有里头,好几个呢
作者: 京墨    时间: 2015-1-8 11:25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1:21
这个望海潮,还真得跟柳永走,正宗嘛。其他的,变得对不对,就不知道了。比如 第一段七八两句的句式,秦 ...

HHH我怎么有种层次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感觉……
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柳永的高明多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29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1:21
这个望海潮,还真得跟柳永走,正宗嘛。其他的,变得对不对,就不知道了。比如 第一段七八两句的句式,秦 ...

俺的样本是秦观那首,因为王力把他这首选作《望海潮》的范例了。

梅英①疏淡,冰澌溶泄②,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③俊游,铜驼④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⑤交加。柳下桃蹊⑥,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⑦,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⑧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⑩,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38
京墨 发表于 2015-1-8 11:21
下顾呢?
好像有点重意,我再想想

人家低下眉就够唐突的了,还打算下顾???

这个地方动静千万不能大了,整首词的关键点就在这儿,前头可以说都是废话,只最后一句是真心话,因为太过仰慕菩萨超越千年的绝世风采,才会冒着对菩萨不敬的危险去妄想他会因为我的词而动那怕一刹那的心,而这动心就表现在低眉这个下意识的动作上,当然我们都知道,那是壁画,画上的菩萨绝无可能会低下眉毛的,总之,这就是幻觉,是妄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诗歌么,就是专门整幻觉,妄想的。
作者: 京墨    时间: 2015-1-8 11:40
所以我本来在想一唐突用半来着……
下顾这个不是光看自己好吗
佛像的下顾的意思是视众生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42
京墨 发表于 2015-1-8 11:40
所以我本来在想一唐突用半来着……
下顾这个不是光看自己好吗
佛像的下顾的意思是视众生 ...

若是为下顾众生的话,那连眉毛都不必低了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1:45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11:29
俺的样本是秦观那首,因为王力把他这首选作《望海潮》的范例了。

梅英①疏淡,冰澌溶泄②,东风暗换年华 ...

我把刚才的帖子编辑了一下,因为查了下龙榆生的书。他的标点挺有意思,他好像认为第七句和第八局是分开独立的。第八句和第九句在一起。比如你列的这首,就是: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这样标点,我存疑。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50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1:45
我把刚才的帖子编辑了一下,因为查了下龙榆生的书。他的标点挺有意思,他好像认为第七句和第八局是分开独 ...

是应该句号,网上找的这个不严谨。

说真的,秦观这首我并不欣赏,甚至没读懂,感觉乱哄哄的,也不知怎么就入了王老的法眼,,,也就最后一句还行。神马“东风暗换年华”明显抄苏轼的,而且抄得很不艺术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1:51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1:45
我把刚才的帖子编辑了一下,因为查了下龙榆生的书。他的标点挺有意思,他好像认为第七句和第八局是分开独 ...

我还是觉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在一起。把句号放到沙字后面,不大顺。七八两句,是大体对仗的五字句。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8 11:57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1-8 12:03 编辑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1:51
我还是觉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在一起。把句号放到沙字后面,不大顺。七八两句,是 ...


我觉得这个断句最好是用乐谱来对着分析,既然如今乐谱没了,那就应该把有韵的那句作为一个乐句处理,凡是韵字后头都应该是句号。

对仗我连想不用想了,柳永他们这帮成天玩儿这套,早就有一堆套路了,再者说了,柳永作品流传至今的可能只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小部分,而精典之作更是占了流传作品中的绝小部分,也就是说,这首《望海潮》属于他作品里的巅峰之作,所以,就表去跟他比了,否则都气死一千回了。

精典作品咂摸咂摸滋味儿就行了,连学都表去跟他学,因为根本学不像的。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2:04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11:57
我觉得这个断句最好是用乐谱来对着分析,既然如今乐谱没了,那就应该把有韵的那句作为一个乐句处理,凡是 ...

你说得对,龙榆生大概就是这样的。沙,在韵上。车,也在韵上。那第七句就是独立的了。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8 12:17
京墨 发表于 2015-1-8 11:25
HHH我怎么有种层次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感觉……
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柳永的高明多了 ...

柳永这个,是他自己的经典,也是这个词牌的经典。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5-1-8 22:10
造像﹖聽上去有些怪。要麼說塑像﹐要麼說畫像。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9 05:32
平沙有阵子没来了,这一出手,蹭蹭地又上了好几个台阶,先赞一个!

自在本无衣---有此一句,这首就算没白花工夫了!
博君暗自一低眉---结得也深情。不过菩萨的常态本就是低眉顺眼的么,如何博来?

如果是偶,就用'抬眉'之类:)

这张图,真美!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9 05:35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5-1-7 21:23
有没有觉得平沙作诗的水平进步很快?

是飞快~~~偶早说过,底子好的人,如果被格律挡住真教可惜!
平沙,还有以前来过的水墨安静都是很好的例子:)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9 08:39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1-9 08:54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5-1-9 05:32
平沙有阵子没来了,这一出手,蹭蹭地又上了好几个台阶,先赞一个!

自在本无衣---有此一句,这首就 ...


这句是巧了,观音正好没穿衣,而且观音别名正好叫自在

这句之下都没费太大劲,就是上头两句简直快吐血了,,山菊姐知道,俺的习惯是从后往前填的,所以最开始的两句最后才填,把“自在本无衣”以下都贴酒庄里了,上头两句先空着,开始一点儿头绪没有,后来找了李商隐才有了眉目,看见他一句“彩珠错落”什么的,就把“错落”二字搬过来,安在珊瑚身上,因为珊瑚是佛教七宝之一,菩提,迦楼罗,三界,梵天佛国等等都来自俺非常有限的佛教知识,所以真正累死个人。

这首词真的有那么好吗?俺自觉还是前几个月为@楚天 祝寿的那首好些,气势也是那首大些,想象力也比这首丰富,这首主要占了有张画儿的便宜,无非就是把画面描述出来罢了

至于低眉抬眉的问题,我觉得低眉的动作更小些,更不易被查觉。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9 08:52
易明 发表于 2015-1-8 12:17
柳永这个,是他自己的经典,也是这个词牌的经典。

今天想了下,把“赞”字改成“现”字,于是就成为“现金容玉面,宝树生辉”。

易明看如何?
作者: 仁    时间: 2015-1-9 09:22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5-1-8 10:23
有没有觉得平沙作诗的水平进步很快?

天才呀。做什么想什么啊。
作者: 易明    时间: 2015-1-9 10:4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9 08:52
今天想了下,把“赞”字改成“现”字,于是就成为“现金容玉面,宝树生辉”。

易明看如何? ...

还成。

我一时也想不出来,更, 泛,有,也都是能打六十来分的字。:P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10 05:16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8 19:52
今天想了下,把“赞”字改成“现”字,于是就成为“现金容玉面,宝树生辉”。

易明看如何? ...

这首我个人的感觉是胜在自然,顺畅而且有自己的东西~~~唯一不喜的,就是金容玉面句
作者: 山远空寒    时间: 2015-1-10 07:09
本帖最后由 山远空寒 于 2015-1-10 07:12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5-1-9 05:35
是飞快~~~偶早说过,底子好的人,如果被格律挡住真教可惜!
平沙,还有以前来过的水墨安静都是很好的例子 ...


可惜了,最近不见水墨新作。对于平大夫,我们只能表示深深的膜拜!!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0 10:35
山菊 发表于 2015-1-10 05:16
这首我个人的感觉是胜在自然,顺畅而且有自己的东西~~~唯一不喜的,就是金容玉面句 ...

金容玉面是写实啊,那张画中的菩萨就是金色的嘛~玉面是形容其容貌之美,后头那句“宝树生辉”也是写实,宝树比喻菩萨优美的身姿,下片里的“峨峨珠冕倾垂”也是写实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0 10:45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5-1-10 07:09
可惜了,最近不见水墨新作。对于平大夫,我们只能表示深深的膜拜!!

膜拜可用不着,填词跟写诗确实不一样,诗歌里通常有逻辑有故事有时间次序,填词就松散多了,这套全然不需考虑,东拉西扯,意识流,蒙太奇随便上,只须考虑文字好看,情绪起伏迭宕就是好样儿的~

先整最后一句是关键,最后一句基本上都是一锤定音的感觉,是把握全词情绪的关键,实在没辙了,从任何古诗里抽一句自己喜欢的作为结尾来练习就可以了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5-1-10 15:41
拈花、散花、有芳菲,过于重复
“叹情思万缕,寸断成灰”此句感觉突兀
上来“香分三界”结尾反而矫情
另,迦楼罗,省略为迦楼,并不理想

相比个人喜欢上片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0 23:54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1-11 00:02 编辑
云平 发表于 2015-1-10 15:41
拈花、散花、有芳菲,过于重复
“叹情思万缕,寸断成灰”此句感觉突兀
上来“香分三界”结尾反而矫情


这个上下片之间的时间段差了一千多年,所以下片头一句就是“千年逝水难追”。

背景资料没解释赖我一时犯懒,此幅画像出自印度阿旎陀石窟,“阿旎陀石窟群地处印度马哈拉施特邦的一个半山腰。山势形成了半圆形,下临深涧,涧间一泓清水。阿旎陀石窟共有29窟,其中25窟为僧房,4窟为佛殿。石窟环绕在半山腰,凿石而成,洞窟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深有浅。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7世纪。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于阿育王时代开凿。主要由举行佛教仪式的支提窟与供僧侣修行用的精舍组成。”

既便从公元后七世纪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多年了,所以这个“千年逝水难追”就是打这儿来的。

上片描述的基本是千年之前的盛况,因为地点在佛教的发祥地,“梵天佛国”“菩提如盖”完全是写实,石窟建在半山腰上,所以有“珠阙倚云”一句“香分三界”是暗示当年佛教在印度广泛流传的盛况,与千年之后作者仰慕菩萨所献上的心香不是一回事。

上片末句“恒沙望尽未痴迷”与下片头一句“千年逝水难追”都是指光阴流逝之意。下片完全是当前的情形,画中的一切都还在进行时,但光阴已过去了一千多年

不过你提的“天女散花”一句与上片重复,可以再想想换掉,因为此句根本不重要。

迦楼罗只能省略成迦楼了,如果省成迦罗就意思满拧了,迦罗另有其意。

多谢诗友建议!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5-1-11 10:1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10 23:54
这个上下片之间的时间段差了一千多年,所以下片头一句就是“千年逝水难追”。

背景资料没解释赖我一时犯 ...

有背景当然好,然【上片末句“恒沙望尽未痴迷”是指光阴流逝之意】俺不认同,至少从词里。
“叹情思万缕,寸断成灰”原来是写你自己,这个描述对象的腾挪,觉得不太清楚。
以为观音生出儿女情长。阿弥陀佛。
迦楼也有本意,还不如直接说鸟。个见。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1 12:18
云平 发表于 2015-1-11 10:13
有背景当然好,然【上片末句“恒沙望尽未痴迷”是指光阴流逝之意】俺不认同,至少从词里。
“叹情思万缕 ...

哈哈,观音慈悲,必然不会为我的一点痴情而动怒的~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11 21:2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9 21:45
膜拜可用不着,填词跟写诗确实不一样,诗歌里通常有逻辑有故事有时间次序,填词就松散多了,这套全然不需 ...

我咋觉得添词,尤其是长调,比近体诗还将就章法呢~~~忘了在哪本小册子里读过,说词的章法是从诗来的。想想也有道理:诗词最早都是民歌小调,老百姓在劳动中唱着解乏的。后来入了文人的笔墨,才慢慢整出各种妖蛾子的。长调应该是宋朝兴起的吧?我见人评,柳永等几位懂音乐的大拿,作品中的章法最是细腻完美,几乎是每一拍都有讲究。尤其是‘过片’的章法,算是词的独创~~~可惜俺到现在也还没体会出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11 21:24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10 23:18
哈哈,观音慈悲,必然不会为我的一点痴情而动怒的~

我想云平说的不是观音的问题~~~我自己是因为相对熟悉平沙的思路了,所以末尾几句不会误读:)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2 00:53
山菊 发表于 2015-1-11 21:20
我咋觉得添词,尤其是长调,比近体诗还将就章法呢~~~忘了在哪本小册子里读过,说词的章法是从诗来的。想 ...

咳,山菊姐别太被所谓“章法”所束缚,莫说如今词的配乐早没了,就算有,当年苏轼等人也不怎么受它的束缚,另外词谱本身就经常被改来改去,一个词牌有多种变形,尤其是最后一句,比如这个《望海潮》就是。

章法我的感觉就是某人写的东西大家都觉得好,于是就被大家模仿,久而久之就成为定势,但事实证明,过于强调这些不利于创新突破
作者: 月下    时间: 2015-1-12 01:37
章法这个东西,诗越长越需要。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12 01:39
月下 发表于 2015-1-11 12:37
章法这个东西,诗越长越需要。

同意~~~词也一样:)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5-1-12 01:4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11 11:53
咳,山菊姐别太被所谓“章法”所束缚,莫说如今词的配乐早没了,就算有,当年苏轼等人也不怎么受它的束缚 ...

过于强调这些不利于创新突破 --- 也同意,平沙加油!

不过偶自己知道,以俺的底子,填词离创新还远~~~近体诗倒是开始探索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2 02:01
山菊 发表于 2015-1-12 01:42
过于强调这些不利于创新突破 --- 也同意,平沙加油!

不过偶自己知道,以俺的底子,填词离创新还 ...

这年头儿梨花体都上得了台面,山菊姐更应当解放思想才是,不要总觉得自己不行,写诗填词嘛,就是高兴怎样便怎样,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个性和行为已经被束缚的动弹不得了,又何必把这些束缚延伸到诗歌里来呢?

老毛连“不许放屁”这种句子都能填进词里,他填词出律处也是有的,那又怎样?不还是现代第一词人?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2 02:05
月下 发表于 2015-1-12 01:37
章法这个东西,诗越长越需要。

章法我感觉就是诗歌的结构,神马地方该转承,神马地方该抒情,这个与其说去刻意摹仿名家,不如自己慢慢摸索,还是那句话,梨花体都当了道,还死抱着陈规陋习不放就没必要了,话说屈原屈话痨儿又有多少章法?
作者: 月下    时间: 2015-1-12 02:23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12 02:05
章法我感觉就是诗歌的结构,神马地方该转承,神马地方该抒情,这个与其说去刻意摹仿名家,不如自己慢慢摸 ...

章法就是文字的组织方式。无一定之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2 02:40
月下 发表于 2015-1-12 02:23
章法就是文字的组织方式。无一定之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说句不中听的,神马章法格律都是庸才们为了掩饰自己的平庸才创造出来的,真正一流的天才是完全不需要这些的,比如屈话痨儿,诗写得长得要死,而且抒发的情感也枯燥的要命,反来复去就是上司从前对自己很信任,后来总给自己白眼,任用了些反对派,说老实话,此类题材任谁来整都很难整好看了,可人家屈话痨儿就有这本事,一气呵成,哭天抢地,感天地动鬼神,想象奇异,文字瑰丽,不由得人不五体投地,却也死也别想学得会。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5-1-12 04:01
云平 发表于 2015-1-11 10:13
有背景当然好,然【上片末句“恒沙望尽未痴迷”是指光阴流逝之意】俺不认同,至少从词里。
“叹情思万缕 ...

同感。这个和西藏喇嘛的情诗是一个路数。藏传我觉得是外道。汉传佛教不搞这些。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2 04:23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1-12 04:01
同感。这个和西藏喇嘛的情诗是一个路数。藏传我觉得是外道。汉传佛教不搞这些。  ...

赶紧声明,这首词内质跟宗教没半点儿关系,只是管佛教借了幌子,抒发的是作者对于古印度壁画艺术的膜拜之情,作者对于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一窍不通,只是直觉上喜爱这幅画像,同时痴心地希望画像也能感觉到我的仰慕。

换句话说,这个仰慕对象可以换成任何伟大的艺术品,卢浮宫里的维纳斯,凡高的向日葵,肖邦的钢琴作品,贝多芬的交响乐,齐白石的虾,张大千的山水。。。一切艺术的内质都是相通的,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今天我把这张画像用文字表达,和某音乐家用音符表达内在含义都是一样的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5-1-12 04:55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1-12 04:23
赶紧声明,这首词内质跟宗教没半点儿关系,只是管佛教借了幌子,抒发的是作者对于古印度壁画艺术的膜拜之 ...

请教一下,这副图是男观音吗?看胸像男的,但是腰又偏细。男观音往往是藏传佛教的,如果是藏传写爱情也无所谓吧。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5-1-12 05:18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1-12 04:55
请教一下,这副图是男观音吗?看胸像男的,但是腰又偏细。男观音往往是藏传佛教的,如果是藏传写爱情也无 ...

是男相,男性美也强调腰细啊,正宗的不是应该倒三角形吗?没搞清这幅画像的年代,如果是阿育王时代的话,恐怕还没密宗神马事儿呢,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密宗兴其余其后数百年的笈多王朝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