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晾陈 [打印本页]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4-12-1 06:36
标题: 晾陈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4-12-1 16:13 编辑




沉沦心意不堪思,蹭蹬青春不是诗。
早岁天分同梦者,今生我怕再逢之。
夜长长恨香烟短,酒醉醉书呓语痴。
写彻寒宵撕作絮,凭窗撒与晓风知。


零二年凑的,似乎是步韵或限韵。

作者: 齐若散    时间: 2014-12-1 10:17
佩服。最怕用这个韵了,可选余地太小。
作者: 仁    时间: 2014-12-2 03:19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4-12-3 02:11 编辑

每天我写一联,4天后是不是就能和一首了?

郁郁情怀作往思,蹉跎岁月已成诗
虽曾少女倾心我,怎奈富豪钟意之
浪漫无非三颗钻,忠诚只是一时痴
十年皓首钱财事,半是因她她不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12-2 05:20
零二年啊~~~那时候城里的诗词坛还没开张吧?

沉沦心意不堪思,蹭蹬青春不是诗。---仁师如今也是一般心境:)
早岁天分同梦者,今生我怕再逢之。---不是重逢了么?
夜长长恨香烟短,酒醉醉书呓语痴。---分裂的节奏~~~
写彻寒宵撕作絮,凭窗撒与晓风知。---好可惜哦~~~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12-2 05:22
仁 发表于 2014-12-1 14:19
每天我写一联,4天后是不是就能和一首了?

郁郁情怀不往思,蹉跎岁月已成诗 ...

用完成时,你还早着哪!

作者: 仁    时间: 2014-12-3 02:11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4-12-5 10:31 编辑

凑齐了。

郁郁情怀作往思,吊丝岁月也成诗
虽曾美女倾心我,怎奈土豪钟意之
浪漫无非三颗钻,忠贞只是一时痴
十年埋首钱财事,半是因她她不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12-3 05:10
仁 发表于 2014-12-2 13:11
凑齐了。

郁郁情怀作往思,蹉跎岁月已成诗

郁郁情怀作往思,蹉跎岁月已成诗。---有诗就不能算蹉跎
虽曾少女倾心我,怎奈富豪钟意之。---惨!
浪漫无非三颗钻,忠诚只是一时痴。---酸苦
十年皓首钱财事,半是因她她不知。---少白头啊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4-12-3 07:15
翻遍韵典字典,再加山菊姐姐的平仄科普,凑成一首,不知对不对:

南浦烟波漾造思,步花拂柳和卿诗
萦回辗转何由己,笑谑娇那恐失之
缱绻千般成旧恨,犹疑两误枉情痴
经年锦素拾收罢,密密丝丝未可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12-4 06:16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2 18:15
翻遍韵典字典,再加山菊姐姐的平仄科普,凑成一首,不知对不对:

南浦烟波漾造思,步花拂柳和卿诗

步花拂柳和卿诗 --- 为什么不用'分花'呢?

龙MM还在折腾格律就写这么好,吓得楼主都不敢露面了呢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4-12-4 07:04
山菊 发表于 2014-12-4 06:16
步花拂柳和卿诗 --- 为什么不用'分花'呢?

龙MM还在折腾格律就写这么好,吓得楼主都不敢露面了呢{:232 ...

格律校验通过就没有多想。如果男的可能应该改为步花牵柳更好,女的就分花拂柳。。。在按照格律硬凑,没有留神是男人还是女人口气,回头看是混的。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12-5 05:12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3 18:04
格律校验通过就没有多想。如果男的可能应该改为步花牵柳更好,女的就分花拂柳。。。在按照格律硬凑,没有 ...

我到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分花拂柳顺口些:)

中间的两个对子很不错呢!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4-12-10 09:06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4 07:04
格律校验通过就没有多想。如果男的可能应该改为步花牵柳更好,女的就分花拂柳。。。在按照格律硬凑,没有 ...

真真地是个抛砖引玉了,俺这歪树居然引来您和仁老师的大凤凰。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4-12-10 09:29
板筐 发表于 2014-12-10 09:06
真真地是个抛砖引玉了,俺这歪树居然引来您和仁老师的大凤凰。

不敢。您的诗,且不提文字的精熟,诗意巧思,感情更真挚感人,俺是在学习格律,论文般堆砌,诗意感情都不值一提。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4-12-10 09:31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0 09:29
不敢。您的诗,且不提文字的精熟,诗意巧思,感情更真挚感人,俺是在学习格律,论文般堆砌,诗意感情都不 ...

有您的聪颖,有秋老师循循善诱,您的文字,前途光明。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