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U: ^- K5 X e从此以后,褚英再也没有掌握过兵权,即使如此,努尔哈赤对长子仍很不放心,每次出征时,都留下两位贝勒专门监视他。按照《满文老档》的说法,褚英怀恨在心,曾咬牙切齿地问几个亲信说,父亲剥夺了我的部属财产,我宁愿去死,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吗?据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对于这一明显具有谋反意味的挑逗性问题,几个亲信都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 Q! x8 @: |) u+ k, T % B5 M" {7 F w7 g于是,当努尔哈赤再次出征时,褚英便“作书诅咒出征之汗父、诸弟及五大臣”,他还对亲信们说,希望父亲此战大败,而自己会截断败军后路,让他们无家可归:“战败之时,吾不许父及诸弟入城。”但没想到,这些话刚讲完,就被人偷偷报告给努尔哈赤,于是褚英马上被关了起来——“长子阿尔哈图图门三十四岁时,癸丑年三月二十六日,监禁于高墙之屋。” 5 w9 v5 V. @" p/ V6 L) `' T: I# ^) b. ]" X, Z
《清史稿》则说,遭到父亲的贬斥后,褚英“意不自得”也就是很不爽,他于是“焚表告天自诉”,向老天倾诉委屈。但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马上被政敌们定义为“诅咒”,至于是诅咒汗王还是诅咒诸贝勒大臣已经不重要了。褚英于是再次被告发,面对沸腾的民意,努尔哈赤终于宣布,将众叛亲离的长子“幽禁”。+ u% |; j3 e. ^) Q
4 Y* _. ~& m/ P, `7 `3 Y* h0 y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闰八月,在被监禁两年之后,年仅三十六岁的前太子褚英神秘地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各种史书包括满洲自己的史料,记载都极其晦涩,而即使留下来的只言片语,后人认为也很可能经过了乾隆时期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篡改。 . ^1 P$ ?) L& y% J% ~ * H- h9 G9 l/ \/ q: x比如《清史稿》只说他“乙卯闰八月,死于禁所,年三十六”,《满文老档》的寥寥数语为“两年后,见其毫无改悔,遂诛杀”。而明朝人则传说,褚英是因为劝谏父亲不要背弃有情有义的大明帝国,才被残暴的父亲处死的,所谓“明人以为谏父叛明忤旨被戮也”。此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就在褚英死的当年,努尔哈赤编成八旗,次年他即在赫图阿拉称汗,正式建立后金政权,与明帝国分庭抗礼。( T3 Y: g( v x4 G
; f& P/ k' {9 I: p+ `幸运的是,现代又发现了《满文老档》更早的版本,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老满文原档》或《旧满洲档》,它们用满族早期文字即“无圈点满文”写就,比后来用新满文改写过的其他版本具有更高历史价值。在这些陈旧的档案里,对褚英之死做了较详细记载: , l4 D) y3 `, n7 W9 k5 U 4 a) Y4 I5 G, w7 D: c6 T“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 g% g3 w, O; s& n/ i5 X6 M' [ ! T D- p* u0 M' L! Y很显然,努尔哈赤是在“众子侄、诸大臣”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处死了自己的长子兼继承人。褚英执政期间实施的集权化管理,不仅极大侵害了旗主贝勒和大臣们的权利,也违背了努尔哈赤将八旗(当时还只有四旗)分权治理的初衷。在贝勒们看来,身份不过旗主的褚英将自己凌驾于其他旗主之上,他是在越权;而在父亲看来,太子架空汗王,他是在夺权。无论上下,对他都已经不能容忍。 , F' s( T/ ` `+ [( w+ R4 l 2 Y* D' ^7 C0 ?/ t% Y5 V" |从明朝和李朝的史料来看,同为满洲崛起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和著名勇士,褚英和其叔父舒尔哈齐有一些类似的特点,比如他俩都积极支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但他们又都对明朝怀有好感,而对与明朝开战持消极态度,加之本身势力过于坐大,因此在女真基本统一之后,便成了努尔哈赤勃勃野心的障碍。造成他们悲剧结局的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权力斗争,其次是路线分歧。 y2 ^3 L7 M' i
6 J/ Z" @: D: E* y
尽管被时人和后世目为铁石心肠的政治动物,但与自己长期同甘共苦的长子之死,还是给努尔哈赤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以至于他多年以后,仍念念不忘地召集家族成员向神灵宣誓,并给后代们定下家法:(见<清太祖实录>) F& ^8 U- ~% ~# ]7 r
' j9 x! P/ w8 ^0 Z“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努尔哈赤要求后代汗王们,对犯罪的亲属能不杀就不杀,宁肯让老天来惩罚他。% }1 M# i( ~* n
f" M o0 l, e' D1 V* k/ g" s
“如有残忍之人,不待天诛,遽兴操戈之念,天地岂不知之?若此者,亦当夺其算。”努尔哈赤进一步说,万一老天疏忽了,没有及时惩罚犯罪者,也只需将其罪恶的念头扑灭就得了,没必要非杀不可。7 D0 N0 p5 m1 V, H# a9 m) X d
/ L+ ]8 Y- ^( v$ v* S. ~" G“昆弟中若有作乱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怀礼义之心,以化导其愚顽。似此者,天地佑之,俾子孙百世延长。”老汗王苦口婆心地劝导后代,宽恕作乱的兄弟,正能够体现出你的仁义心肠,对方即使再愚昧顽固,也肯定会被感动的。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么天地一定会保佑我们家族绵延百世。; |. [/ t% l! I7 ?
. i% c7 A5 g0 H$ {! u1 i
“自此之后,伏愿神只,不咎既往,惟鉴将来。”最后,老汗王带领子孙们共同向神灵祈祷,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请神灵不要再追究了,一切都要向前看,就把历史做为将来的镜子吧。从这些言语来看,努尔哈赤很可能怀有强烈的负罪感。2 W6 p( w r2 i*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