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给变3吐个槽
[打印本页]
作者:
呆鹅
时间:
2011-7-22 12:11
标题:
给变3吐个槽
1、关于女主
电影圈的一定要记住,下次再找这种类型的大妞当女主时一定慎用3D/IMAX之类新科技,尤其是当那浓密茂盛的腿毛在眼前纤毫毕露之时。Megan Fox在时,每次镜头转向她心中都会狂呼“衣服掉下来,掉下来”,到了这次换成这位大妞,心中就只有“多穿点、多穿点,盖住你的体毛先”的哀思
2、关于男猪
第一次见男猪是在阿基的《康斯坦丁》,在阿基的气场笼罩之下这厮只是个装逼做作却又有点小用的拎包马仔而已。可到了斯皮尔伯格和迈克尔·贝手里,没有了大佬的指引,这厮只能愈加以装腔作势来掩盖其表演上的苍白与无能。看看在本集中打酱油的John Malkovich吧,他的邪气与气质是这厮永远无法企及的,他装逼时的那股范儿更是独步天下让人折服的。男猪?省省吧
3、关于剧情
这片子有剧情么?看到最后还以为是电影公司把《洛杉矶之战》第二集的视频给偷过来了,索性直接改成《洛杉矶之战II芝加哥之战》算了。看着被人类轻武器狂虐乃至轰杀至渣的霸天虎,五面怪内牛满面。好歹第二集还有电磁炮,难道上次拖欠了美军农民工工资于是这次集体罢工了?
4、关于新技术
网上优惠不提供IMAX,只有3D,即使如此也觉得冤。《阿凡达》之后,是部所谓的大片就纷纷上立体,可麻烦也瞅瞅自己配不配行不?戴两个半小时眼镜很累哎,尤其眼前总有腿毛在飘的时候
5、关于人设
儿时的记忆彻底被轰杀了,那大繁若简的外形与大巧若拙的变形过程曾吸引了不计其数如我这样的皮猴。当家境好的同学买到所谓的正版金刚时,全班同学拥在一起群策群力破解变形方式是那时的我们共同的记忆。可是如今呢?少他妈标榜什么多少多少帧画面多少多少万个零件,这种外形设计与变形过程就是他妈的装逼不成反被操
6、关于导演
不知道犹太佬选择这厮到导演是潜规则了谁,反正这姓贝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那部《勇闯夺命岛》,而该片之所以印象深刻,大部分也应该归功于肖恩·康纳利、尼古拉斯·凯奇、艾德·哈里斯、迈克尔·比恩等主配角。这厮就是个拿着大制作的钱却总拍出B级片的货,史蒂文·席格下次可以找他,反正最近几年拍的都是没剧本的烂片,不如找这位烂导演,兴许烂烂得正还能咸鱼翻身
7、关于票价
网上买的优惠,36块,对这部烂片来说虽然稍贵但还算可以接受,如果高于50块就算了吧,可以断定最多再过2个月碟市就会有高品质D9出现,9块钱买张回去配上过得去的家庭影院系统,不会比影院里差多少。早说过,这片子的所谓新技术就是硬上的
8、关于贴片广告
国货的几个广告被精英影评人们吐槽无数,包括我非常欣赏的SMG女主播杨蕾小姐。不过这些高品位人士大概很少看电影或者美剧,苹果、康柏、惠普、黑莓、可口可乐、星巴克、汉堡王、诺基亚、宝马乃至雀巢等等等等的镜头比联想、伊利多得多。记得第一集中那位搞笑特工在第七区演示时说的话么?“手机、PDA、黑莓,不论什么拿出来”,那时怎么就没哪位视艺术如生命的“艺术家”冲出来怒斥片方与黑莓公司玷污艺术呢?更别说本集中老处女的“绿色爱马仕”了
9、关于影评
估计是刚上映,网上的影评大部分还是上映前就有的那些。除了吹捧就是怒斥红色主旋律片占档期,甚至还有精英人士称之为“真的猛士”,因为该片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总的来说,这些总在影评中夹带私货甚至离题万里的货色,就是被无数小白乃至南方系视若圭宝的所谓“影评人”。最后,就以《洋葱电影》片尾的吐槽作为结尾吧——我们都知道所谓电影评论家都是一群死基佬!
作者:
qqq54
时间:
2011-7-22 22:46
虽然变3被这么吐槽,但是俺的10元打折电影票是不能浪费滴,等看完了在跟着一起吐槽
作者:
XYZX
时间:
2011-7-22 23:20
早对这种有场景有效果而无剧情的片子审美疲劳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7-23 08:56
说实话,霸天虎才是正义的代表,汽车人就是披着正义面具的殖民者。
《变形金刚》就是美国的形象宣传片。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7-23 11:15
这片我家那位看了,回来说剧情闷死人,就看看特效罢了。评分那么低,不能指望什么。男猪,要高度没高度,要长相没长相,要演技没演技,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红了。女猪比上一位难看吧。
作者:
瓦片儿匠
时间:
2011-7-23 11:54
我觉得变II,III都在走星战前传的老路,场面火爆,特效华丽,打斗激烈,然后……没了,如果变4还这样我绝对不会去看了
同意楼主关于马尔科维奇的看法,这老东西的表演时整部片子里最为亮眼的!
作者:
瓦片儿匠
时间:
2011-7-23 11:55
此外,我认为变III非常不适合小朋友看,太多暴力画面了,变形金刚门整个一群破坏狂,动画版可不是这样子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