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关于拙作12年事故贴的后续延伸。 [打印本页]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3-10-21 22:16
标题: 关于拙作12年事故贴的后续延伸。
这帖子写于去年。- B8 u* f% \& R; ]
最早是发在百度贴吧新宋吧的。( T2 J" ^8 X! l+ A! D$ ~9 s* ^
今年前段时间,我在百度贴吧化学吧发生了一些事情,当时就顺手把% Q2 t+ v* \+ m5 Q7 l" A" \. W7 q
http://tieba.baidu.com/p/2641524269
& b$ G2 K" `, I: G- `这个帖子发在了百度贴吧化学吧。7 |9 @5 y/ ], m! |
5 T* C* @' {2 L: Y, W- T* c
然后引发了大规模的转发。/ \6 x# w) i1 B0 ~: c
比如说,这个贴的原创作者是我,首发在百度贴吧新宋吧。
" C* l) N+ X+ d0 D1 l1 r, {& l' r! `$ l  P. d/ k2 Z/ N2 [, q
这个帖子还有两个后续贴子,我自己贴。4 G6 i% d( n% ^3 U, k
下面是正文。/ _! }' w, @- s) P5 w8 U
* G2 x+ l$ p- P& o  L
因为我不少化吧刚认识的新朋友都在问为什么会这样?
* v: D; w! y+ ^( l: r5 j. N
  |$ C$ n) |3 G7 e* @在这里请恕我不能直接写出结构式,因为这涉及到商业机密。
, G4 `2 }+ B0 o
9 m1 u5 t+ J5 G' f& ~+ V我签了保密协议的。5 X; `  D+ m7 i2 J$ h8 k' R- {
& x, d. k, J( p9 {) {
在化学化工系统工作的肯定知道保密协议是什么东西。
8 r3 g2 p1 `( w: X1 h. a
* G) u' \# z% f* I8 ^' k3 Z- ?但是我保证这个事件是真实的。$ s$ k. Y. r3 j0 @. y/ q5 D2 c

  [+ R, I  j3 B% M首先,那个反应的规模是五百升北塘的搪瓷反应釜,六孔釜盖,分别是,数控温度计,四氟高位槽(50升),玻璃冷却塔(双盘管),视镜(双),入料口。
8 k1 z, A$ M: _7 X7 u
( _7 {2 g. u) x反应的两个原料A和B都是固体,而且都带有无机金属元素基团。
- i" `1 k$ X1 P3 ~' @唯一能够溶解它们,让反应进行的溶剂就是硫酸。
8 K; K" L: m4 R; s$ n; I8 s哦,95%的浓硫酸。
" i- S) B& t. f8 r' Y  ~0 o5 [2 h9 z5 Z
生产一批料,所需溶剂体积为200升,重量为360公斤。
  P) F) y  e' q原料A和B总质量为一百多公斤。. J# E' G, t# [' y
5 e5 ^& \; C7 M* ^7 b, l
所以整个反应釜是比较满的。
  }8 u& L& o5 n8 m( M" n1 j2 v/ P) p. f0 Q* H* d
反应温度也是比较高的,实际上是让其中一个原料熔融,反应才能开始。
! H. }4 K' R9 [" d2 P$ W5 c$ B2 o, x" L, ]
反应时间恕我直言就不说了,咱们直接说后处理。. w1 h; G7 d( D/ `: n2 D  ~
这个项目的后处理是非常奇特的。* F7 Y1 R9 H, N* x% X

& c, f( e" O$ I6 {& J是将热的,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缓慢滴加进反应釜内,当然在滴加之前,反应釜需冰盐水循环降温至-15℃左右。
# @8 Q3 `4 t1 J0 \$ y3 e  @
  n; R# d% O0 o( M6 S# ]目的是为了调PH值为2-14,也就是说,只需要PH不为1,就可以了。; V, d  m( _( P% X% G" G( _) ]/ A% L

6 h* t- H7 L7 v4 }7 q) y# }* _& a所需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量我也不说了,说了这个你们就能推导出硫酸消耗量,然后逆向推导AB是什么了。" }) y. S/ P3 |# u

2 }' ^( ^; h  _- t* p% {那时候是十一月,北京比较冷,车间里面就更冷(上下有大功率排风扇,旁边还有电扇一直吹啊吹)。+ A- `* i/ i9 G9 A3 m, o0 m" x
所以我跟主任都比较倦怠。
4 h& Y4 E5 U* F5 S$ Y9 r1 p  m2 n: s' Q4 O" O, p1 E, B: h
例行检查的时候,我发现高位槽链接反应釜的截门存在细微的滴漏现象,我跟主任商量,说要不要换个截门?  |: N: X1 w6 F/ e/ _+ D

6 U" Z. M# L3 o7 y  r主任看了看说,X工,才漏这么点,别换了吧?到时候咱们慢一点滴,也是可以的。9 _4 Y% q6 y' |' p# ?( d. C, W
我想了想同意了,大不了截门不开了,就让它这么慢慢漏,速度其实挺合适的。
8 [: w$ j& [5 p
, u7 ^. M0 P( \& I0 O2 m5 E这个反应以前我做过,调和的时候非常危险,稍微快一点就麻烦大了,但是细微的漏液在工业放大的确不算什么大事,很多漏液的地方只要无伤大雅对项目整体进度和安全性不影响,也一般都不去修理。% c0 {7 Q% {& `9 Y6 N, q9 D

2 s5 N. w0 [4 B& h. {+ R/ d因为工程是有进度的,耽误了进度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D- \' |# [$ d0 W& P8 O

! B* d' D; U  Y我知道将水向浓硫酸里面滴加很危险,但是这个项目就有它的特殊性,随着滴加过程,固体大量析出,体系整体很黏,硫酸被吸附包裹在固体里,总的来说最终体系会形成膏状,是没有爆沸喷料危险的。
# w3 F# k7 J* _3 c' o4 T& wPH到2之后,会加入一个新的原料(液态),这时候就一点都不危险了。. r6 f$ M% S# ?) T4 b! u/ ?
$ {( Y* `9 P2 `: Z7 L
我们工业化放大项目都要做项目危险性评估的,你们担心的情况,如果正常操作是不会出现的。, z- |- u0 E) j/ c% y, v
* _% e/ J2 z; v3 R. j/ j% c
我说过,所有的化工事故归根结底都是违规操作,我遭遇的这次也不例外。
9 l5 R4 O. |+ T( c! A6 y按照规定,发现有截门滴漏应该第一时间保修,但是我没有。
$ V1 {0 q+ W6 F: f) g- l7 P9 H
8 Z$ }& y& V. S/ ]3 E然后就是降温达到-15℃的时候,从高位槽开始缓慢地滴加氢氧化钠。( |# `8 ]0 o* P2 S4 [( ^
随着热碱液流过漏液的截门,漏液的速度越来越快。(事后我判断,应该是热碱液软化了截门,让滴漏的孔径变大了)! d2 I! i* z2 s( ^$ s" d) N; {
, ^+ I+ \. S+ x) E, I
当我们把截门彻底关死的时候发现,漏液依然在继续,而且速度已经超过了工艺规定的最高速度。7 B7 O) s' @) s
釜内温度以极快的速度飙升。
6 m  A9 m5 y0 A9 ]6 T1 k  A" _4 F. O  [
1 \  k' [( X& o6 z7 ~这时候我当机立断组织疏散,要求所有2层的操作工人立刻撤离,一楼的操作工人立刻撤离。
, w3 S9 r* ?; h/ u5 w但是我,主任,班长,主操(主操作工)和两个学徒工,我们因为距离反应釜太近,还没来得及撤离。
* }! T! B  r+ k- P8 R- A# D! Q( J, D# H7 @- ^
釜就已经发生了喷料。
/ U, o" @! J0 V7 p9 A/ p8 v$ d但是我虽然没穿防酸防化服,但是我是带着全脸(全脸部防护防毒面具)的,其他主任,班长,主操,学徒工也都带着全脸。7 L- S- v2 V: n: S# y3 v' m6 u

7 [& v2 @1 s8 p7 `3 Q# V这次事故唯一死难的大姐是在一楼负责清洁,她并没带防护面具。硫酸第一波喷发最远,溅了她一身。
: M0 p/ E* }) A, [1 n也溅了距离反应釜最近的我们一身一脸。+ L+ E' e) F, x' p. q
" \0 k. a* W- Y/ B
在遭遇喷料泼身之后我没有继续下令撤离,而是下令就近寻找水源,脱去全部衣物,用最大量的水流冲洗全身。$ w8 r2 Y" S% n; @/ x( A8 [' U
' j6 G+ c5 [) W7 i
于是我们六人就在2楼每一个反应釜畔的给水管开始冲。4 E' E6 ~. k" B+ K, \
这时候大姐在一楼虽然听到了我的指令,但她没有遵照执行,而是因为不好意思在大男人面前脱光选择了跑到车间外面的厕所里面脱去衣物。3 P# ~; v" _. T
但是当时我根本顾不上1楼的大姐到底去了哪里。0 h5 j" r* \1 T$ e
自己都自顾不暇呢。; K' t8 D7 d1 b$ P% u* _

; H4 D; e( N- L8 c( ^, C在我们用冷水冲洗的时候,反应釜依然在继续喷料,但因为压力不够,所以喷的不远,对我们没有造成二次伤害。* |; B9 U: h9 x" j
2 e8 c) w  v1 `( \" k1 }  R& ]3 w" m" M
至于我身上发热以及滑腻感,至今我都不认为是氢氧化钠造成的,因为当时滴加的氢氧化钠量很少,而且我也穿了不止一层衣服。
* h3 t! }. t2 `1 p这绝对是浓硫酸渗透进来的。
, l' J/ t$ m4 I有人说他亲身经历,硫酸一秒钟渗透一条牛仔裤,我认为这个速度是真实的。' K) D" d$ v9 g: E. k
因为当时的硫酸渗透的速度基本就是这么快。
" v# D* K7 n  \$ {$ P; L' |( E: X$ k2 K% M8 O6 c" W: s' D
再然后,就是我们听到外面人声鼎沸,车马喧哗,说出事了,死人了。1 S, k' ?! I1 r+ L
再再然后,就是我们见到一个很大的白布(事后知道是一块2X2的滤布)裹着一个人,白色的布都红透了,那个人的胳膊耷拉着,上面的皮肤惨白惨白的,而且都烂了。2 a- D0 ^1 c/ G2 ^' B

) ?5 U' t: V- f/ I3 f$ R- h四五个人抬着这个白布从我们车间的门口跑过,消失不见。
( z0 C& k( @( G) ^, w1 s  @我们剩下的人立马开始不顾一切的接着冲!
! b! R* L9 V8 y" W& a1 }% D8 c一直冲。
$ n6 E* |2 i$ g# O6 V/ r; q: J. w反正我是直接冲到浑身麻木冰冷直到拿不住水管子才停止。. O3 V) h8 c  j5 T$ L# @
$ e, H9 Q2 j" x2 ~/ z
时候我的头发全毁了,软的不行,而且发出特别的臭味,直接剃了秃瓢。, I1 d' P  M, m, S+ D# l9 x$ a
衣服裤子全毁了。
2 j- }6 ]  M7 A# b; M1 R而且因为着凉,感冒发烧了好几天,每天大把的药片吃了才压得住。9 D3 v* G9 f7 Z* x
当时我光着屁股一丝不挂跑出车间,跑过车行道,直接跑进库房找了一套工作服穿着出来的。
+ m* x7 s3 M( O( ^- Y# I, c; S& S0 N! g当时工厂一片混乱,如果等别人给我拿衣服的话,冻死我都可能。
" w& S8 O0 N2 b# n( P
% B1 t: K3 K7 V, X- a, M) \. [1 H" D( z在整件事故中,我的反应是最正确的,也正是因为我在事故发生之后的正确处置,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死亡人数才仅限一人,否则就是我们七个一起死了。
9 u9 v% }' s% X1 G所以虽然在滴漏现象我没有及时报修存在过失,但功过相抵,不予追究。8 ?/ `0 x: m/ D+ B4 E, S8 [
) ], @+ p6 N; F4 ~( Z" {: A! ^
大姐最后的结果是,企业赔偿她家人八十万现金。& j8 \* k# M% x6 k: y8 K' l$ `
额外的保险理赔金另算。  Y. U; u* z8 Y8 r/ o3 x! G
送到殡仪馆整理遗容的时候,把化妆师吓软了。
1 T' a) S: b! D最终遗容也没整理,没法整理,人直接烧了。
# ]3 @9 o+ S6 e$ z+ g2 m
/ n' r/ Y# e5 q# k3 z/ a事情的全过程就是这样。
3 N. f' ?2 L% q8 q5 @很多人你们的疑问应该都能够解开了吧?. k2 h7 g5 y6 U$ F, R0 Q  _: B/ f

( I, b) @1 y  Z还有什么问题?4 B0 k( \- R& }; F) S
在下面提,我能说的一定说。& W- i& t% B: i) X: ~

9 B  G- N% S: C% S这个事件在整个化工系统内都是比较出名的,不少企业的安全培训都会讲到这个案例。. E; X2 g- @, S8 u$ C/ L2 A; N
但是我去年才从前前单位辞职,这个项目的保密期一共三年,要等到后年我才能公开这个项目的具体工艺。
& d5 y+ I" X0 p' C) ^9 d3 V: o# r+ ~7 Q
身为化学工作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 O' m  ?& T( X9 E, P1 T' s, s3 `# C- g% c/ D
写完。0 I- t- W  ]( p4 x
欢迎大家提问。
; j8 k$ C; r: ]- V+ N
" R) w. h' `: ]" P2 g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3-10-21 22:16
以及百度贴吧化学吧小吧主姊皓的质疑贴。# T, L9 l8 d" ^0 r3 L! Z& }6 L
4 V* r% t' A# y+ l
众所周知,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和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硫酸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化工生产水平。关于他的应用,随随便便就可以举出一堆,就算你是一个一辈子不碰化学的人,除去加工过程中应用到硫酸的化工品,你保证你不用清洁剂?你不用铅蓄电池?如果你是一个化学党,那就与他的接触就更加广泛了,作为初中就提到三酸之一,且不谈能材党用其来混酸硝化,就算你是普通的实验党,不要告诉我你制备氢气用的是盐酸。
2 f2 A% y7 R6 p6 L- R) h6 _2 n7 d( ?9 o& |% X" R, p
关于硫酸的腐蚀性,我们初中就学过,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能和水任意比混合并且会放出大量的热,其较强的酸性①和脱水性造成了他对皮肤的腐蚀性。中学阶段如果你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那么在实验课上一般情况下,你是不会接触到浓硫酸的②;同时,社会上还不时传来硫酸毁容的新闻;就我们化学吧来说,一有经典的化尸贴中也有将鸡爪化的只有一点碎骨头的图片③;就在前两天,我们化学吧的鸡鹅巷53号在其精品贴【拜山贴】说说我自大学至今12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中更是对浓硫酸的腐蚀性有较为详细的介绍④。【题外话,鸡鹅巷53号是我的马甲】4 z  I, |3 E2 v' v' x$ T  W

, P' N6 F/ w/ Y% k# T8 t' U但是,这些无疑造成了他的神秘性,网络上,假佳作真来真亦假,我们不经要问,浓硫酸真的有这么大的腐蚀性吗?如果这样那么普通实验党还如何敢去做哪些基础实验?而中二们岂不是大喜过望刚玩完氢氟酸⑤又有新的东西玩?
/ G/ B  @2 W9 u) L/ K2 U, |我想说的是:是的,浓硫酸确有巨大的腐蚀性,但是绝对不会达到可以轻易置人于死地的地步!硫酸科没那么可怕,请听我分析
. k! Q/ l$ p8 z4 V, o: A2 n6 u/ o$ X0 z0 a) F2 b) _( U, H2 k
分析硫酸的毒理性质,首先让我们来分析它作为无机强酸在毒理上的通性,一般强酸会酸改变皮肤黏膜的渗透性,硫酸也不例外,硫酸经过皮肤和粘膜都可被迅速吸收,尤其是介于浓硫酸和稀硫酸之间的浓度,这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水肿,尤其是吸入硫酸酸雾时,会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会引发重度肺水肿、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当然,同时也可以造成喉头水肿,人可能会窒息而死,只要空气中硫酸酸雾达到8mg/m^2就能实现,这是硫酸的危险的死因之一,不过大家都知道,硫酸属于吸水酸,所以除了应用到发烟硫酸和三氧化硫等少数会形成硫酸酸雾的实验有这项危险性外,其余的可不计。
2 z7 C! I! h& T
8 v/ G# H5 {+ h+ L5 V  O5 _9 y$ e硫酸作为强酸,溶于水时会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如果大量的氢离子进入血液,这自然会破坏血液中微妙的pH平衡,也就是“酸中毒”,这会使中枢首先发生中毒反应,使中毒者呈现出痉挛状态,有时会休克,瞳孔散大,运动失调,严重的会引起代谢混乱,最终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不过如果是食入中毒者,致死量为2-5ml,一般会有感知存在,甚至死前仍然意识清楚,烦躁不安,运动中枢兴奋,这无疑也是可怕的,因为接触部位会有剧烈烧灼性疼痛并且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会拖延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死亡⑥,想象一下,这半天就算中毒不死疼也疼死了。不过这个我们也不用害怕,因为谁没事去喝硫酸?脑袋有问题吧。
1 }: Z% y% k# x' q
. b9 ~! t: Z6 O9 T& g以上,是硫酸作为强酸在毒理上的通性。显然,我相信上面的大家可能并不知晓,但下面我来介绍硫酸的体表腐蚀性,也就是毁容原理,不能算是周所周知也可以算是人人略知一二了。" t* L1 n, u$ b

, V; W  Z5 r& |" T  x9 ]/ a. D浓硫酸对皮肤粘膜有恒强的腐蚀性、氧化性和吸水性。可以使蛋白质凝固为不溶性的酸性蛋白,使血红蛋白变成暗褐色的酸性正铁血红素,对局部有刺激、腐蚀、炭化⑦作用,使局部组织和器官烧伤和坏死,外观呈现暗红色或者是黑色。由于酸类物质对机体有脱水和蛋白凝固作用,所以灼伤面干燥,界限清楚。同时由于算的渗透性差,所以对组织深层的损伤较轻,所以表面一般不会出现水肿,这是我对鸡鹅巷53号的第一个质疑:那位大姐如何会在短时间内损伤到远离体表的大动脉?
0 y+ a) W  p! z3 p2 r( k* X8 {! B# y. t2 f5 A, `
皮肤接触浓硫酸后,局部会有烧灼样刺痛,外观由潮红色转变为暗褐色,继而腐蚀坏死,形成溃疡,溃疡一般边界清楚,周围微肿,有的溃疡面可覆盖灰白色的或者是黑色的痂皮。4 z/ k5 f! I( `

- C' }8 G% s5 x+ v上文我也已经提到,大面积硫酸灼伤可以立刻引起休克。硫酸溅入眼中可导致结膜水肿,坏死,穿孔,并且可引起全眼炎,甚至失明。但是何为大面积?这里我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灼伤面积⑧估计。
9 ?# W4 K- Y0 q9 `2 Y- c首先我们介绍标准算法:
6 G/ O* l4 M' D9 W烧伤程度(%)=烧伤面积(m^2)/总体表面积(m^2)
5 A4 z. n6 u, f5 |' _7 ~其中
& T8 K6 e7 B, x# a+ Y总体表面积(m^2)=0.61H(升高m)+0.0128W(体重kg)-0.1529
! t9 O, {2 P! ^
% o7 X2 S( t1 e2 A, [3 T) r这显然是把问题搞复杂了,所以我来介绍第二种估测方法,即“中国九分法”。
; o$ q6 ^* X% B6 Y* N; H$ d8 O* v成人体表面积:头颈部9%(发部面部颈部各3%),双上肢18%(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27%(躯干前13%,躯干后13%,不♂能♀说的地方1%)双下肢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⑨): S) c# J0 a! ]! q+ b" g
不难发现,百分比基本上都是9的倍数,中国人发明,故称“中国九分法”。
: C$ O) x4 R: F5 Y. @; e) `其中青少年(22岁以下)有校准方程来更正头部与下肢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不同,如下,我们仅作了解即可。
% w8 A$ `9 K( }5 ^; Q- c2 g头颈部表面积(%)=9%+(12-年龄)%
; n  K( B) i. b6 q/ ^5 {双下肢表面积(%)=46%-(12-年龄)%+ \' C$ E* @2 z& x& O

$ S# s6 i5 d$ w2 y1 M% N. [不难发现,就算如果硫酸是往脸上泼的,烧伤面积不会超过面部颈部和躯干少部分,仅有10%左右,最多不过是中度烧伤里面最轻的,仅这一点点面积恐怕不算是大面积吧,何以杀人?这是我对鸡鹅巷53号的第二个质疑。2 W& v' e  V9 d! |
: Z1 ^# M- g2 M, k' }" \5 X
以上就是硫酸的全部毒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全部是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治的情况下才产生的结果,很明显,如果我们按正确的方法试验,一般是不会在皮肤上溅到浓硫酸的,如果溅到浓硫酸,威力也没有那么大,我们不应该着急,迅速用水清洗,并涂上稀得弱碱溶液也就可以了,如果有什么不适迅速去医院也是极好的,反正只要是普通的正常的规范的实验一般绝对不会造成死亡。' F9 |. `1 h5 e3 d; }

$ f/ d7 C4 w9 m3 G& x0 G最后我来解释,我为何要写这篇科普。$ w0 R. X8 T* N

6 v% m" p1 ]8 d& l! G/ X6 G& v很明显,目前化吧存在一种对浓硫酸的恐惧心理,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也这是没有必要的。其无必要性上文已经阐明,为何不可取?难道应为硫酸这一点点危害,我们就不去使用它了吗?这当然不行,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这样子那我们生了病干脆就不要吃药好了。这可以吗?当然不行。哲学学来不是用来吹得,我们要学以致用,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何为辩证?就是我们要从多角度来衡量一个物质的性质,硫酸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点危害对与其应用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何况其危害还多是人类的不当用途引起的。
" x  j- v( F3 H( J
6 Y! ^' ^+ I* n' U+ r化学不可怕,中二才可怕。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剂量足够小,就可以理解为无危害,我们对于一种化学试剂,说危险就危险,说安全就安全,没什么绝对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他的可预知的危害而懦弱不前,也不能胆大无比而做出损人害己额中二的行为。所谓物极必反,谨慎一点没什么不好,但过于谨慎又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要以一种正确的心态来做好准备,然后面对。为何我做了如此多的毒理实验而无一次事故?我想运气固然有,更重要的恐怕是我每次都小心翼翼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吧。; V9 A3 ~# B1 j4 n/ G) v
1 ?- j# [8 \7 @# r
推而广之,生活也是如此⑩,我们既不能太过谨慎也不能太过大胆,这样多会造成极端的人格,不利于我们的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别人,面对生活。
7 P) X; c& m2 T6 E# t5 ^1 B
' }8 o- W  H5 C4 |: N2 u. s9 w. x% z部分序号的注解:(图为硫酸烧伤)
2 F7 ]) w4 e2 Z) v6 \' {; H①较强的酸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应为比他酸性强的多了去了6 x7 h5 r2 j, U2 Q% ^3 w
②你是不会接触到浓硫酸的:这并不能怪老师,应为这是《中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的要求目的,想来也是为了防止中二,可以理解
, a5 z$ R3 \/ c③碎骨头的图片:那些碎骨头将不会再化得掉,因为硫酸仅仅可以使骨质脱钙、软化7 F8 }/ E. t* y/ E" Z/ N
④对浓硫酸的腐蚀性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个人怀疑其真实性或详细性,请见下文
& m' t& ^' C9 u9 R8 v1 D⑤中二们岂不是大喜过望刚玩完氢氟酸:其实一般都是假的,前两天刚刚驳回一例,见http://tieba.baidu.com/p/2635628192
7 r8 O, U" L/ \7 ^⑥未得到有效治疗会拖延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死亡:如果口服是30%左右的稀硫酸会拖延2星期左右
& F+ M( ]" S4 f$ \5 ]; k⑦炭化:关于炭化作用,我在这里不做累述,可见萌凤《疯狂化学1.5》的“黑色面包”。
6 l" r$ \0 {, u. S( }⑧灼伤面积:可用来判断化学灼伤程度也可应用于烧伤
3 ~; p: v* \- H$ ]⑨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女生双臀和双足都是6%
: C0 [# A/ K9 n# l) N2 \⑩生活也是如此:我再说一次,恋爱除外。。。“爱情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悖论,小心翼翼不见得就获得满分”——许嵩《城府》
: V5 D4 }6 [. O0 n) k) p
6 L! C$ m- V, }4 bhttp://tieba.baidu.com/p/2659393404?see_lz=1
; T! J& P) X2 I& Z1 `
% j1 r9 v3 A8 i6 t这是原帖链接。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3-10-21 22:16
以及我回答他(她)的质疑的帖子。
- A$ h3 ]; L# r. e+ W4 W$ Jhttp://tieba.baidu.com/p/2661400659' S' D  ]9 Z0 x7 B* u
这是链接。% [8 W: c* {  i: y8 w; a  D

6 P) |  Y! `9 ]: R* _1 j1 ?为了表示我是很认真的,特别登陆本来已经打算不用的主id。
0 C6 d; r' N9 y( p; s! w& n% M@姊皓
' x8 x. i6 i7 h有几句话想说在前面。: y9 [6 G) s. k- X0 e# R
首先,我希望您质疑的是,为什么人会死,本来不应该死的!
+ e) S# z7 I6 s而不是,真的死了吗?这件事情是真的吗?4 g3 O7 i  r/ i8 h' m
因为如果是后者,在我看来,是对死者的亵渎,以及对化工事故风险性的忽视。
( T* r" p4 D; `/ _3 M/ O那么,咱们就没必要继续讨论了。. l+ P* {  T; g( o
" B% ^9 Z# z( k3 N, l2 K+ r7 v
5 n2 F6 W- e% T
您是毒理学吧大吧主。
2 _2 Q8 g; _* S# Z8 F: x7 v  Q/ w就让我们以毒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两起硫酸纸死事故的原因。
- c# h1 }4 ?; V: p0 k: Q' g
9 L& D+ X4 c7 D: }8 A
" p& U+ A$ r* h) K: y在这里必须标明一下我的态度,那就是硫酸的确没那么危险,不管硫酸洗脸,还是硫酸洗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会死人的,如果处理及时,毁容都不会。
5 J# H! I" L9 M* r2 X不管是化学还是化工,硫酸都算不上是一个危险的原料。
7 N* {" C7 X5 W+ }这一点,小吧你的认识是正确的。( ]& `* Z8 ~& b, u( b) _& c
: p1 P9 X- g) q1 ~" H. I& R

* P  W: ?4 M; v: i* [但是,小吧我说过你不专业,是有我的道理的。
2 r3 V* B) o$ \; M毒理学最大的分支就是法医毒理学,做一份由法律效力的毒理死亡原因报告最重要的两点就是:. F5 L4 ~+ j) c% Y
毒物性质。
) v4 s( i; {- q/ w现场还原。& e9 b+ T1 j1 a

! ^1 Q7 z' j/ k& B5 [/ T1 b
4 c. r, I! r8 R. _% o  o您对于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强酸性的认识很标准,完全就是照搬书本,但是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毒理学的大吧主,这方面应该加强。1 }2 a9 N* z1 K5 `

' ?* B3 S# L0 K6 I7 g7 z+ V# n. u& Y" ]* i: ~& |
两起硫酸致死事故,虽然罪魁祸首都是硫酸,但是还有两个重要原因,我感觉你好像并没有意识到:
  x- D  s9 y. j/ Q# q  _1硫酸泼面的硫酸是带压硫酸,硫酸洗澡的硫酸是高温硫酸。
1 w+ }) E0 f# }9 t% g8 Q0 u! ?2两起事故都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2 R& l: j! {0 q0 F% }  p
7 d7 ~2 P/ Q3 N: M+ ?

: l- w. o! H3 ?6 }如果这两起事故的硫酸并不带压,温度也不高。! V, k! q; x! J  C
而我们的应对准确及时的话,根本不会有人死。
0 {1 k# k$ W& `哪怕是带压硫酸、高温硫酸,如果我们当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处理的话,有很大的可能也是不会有人死。1 P) A, {( S% h

" V" S1 \: w( w" s" j  M2 J7 H# L' y* g. v: M% R
所以,综上考虑,之所以机修和大姐死了,硫酸本身带有特殊性和我们的应对失当负有直接责任。( w. f/ y3 V! g# R7 V; ~4 a9 y- h
在这里,硫酸本身的毒理性质反倒不是那么重要。" R0 N9 S7 x% L
因为换成别的,也一样很有可能会死。+ T/ x3 u+ {( }1 j$ T
/ q( E% M' Z: |% z- C# x
' e* a% M8 E2 s2 o9 E
机修当时侧面我能看到,被管路里面的黑色液体泼面之后,我的第一判断是机油,所以当时虽然机修在叫唤,但是我并没在意,还是跟主任在聊天。因为我也被脏脏的机油泼过,是挺疼的。9 a+ c, l7 C: b- v
机修当时直接用袖子抹了一把脸,继续在锯。
1 `; U, C. J" c! s哦对,他带着护目镜,所以并没溅到眼睛里。
2 a% E3 K+ c6 C! b4 F$ b+ R* E8 b3 u) p7 v
. n9 B* ]! q7 E1 |5 c* w, {
等到我注意到不对劲的时候是机修的叫声已经变成了惨叫,这就显然不是机油溅到脸上之后所能带来的痛苦了。
+ m! s5 X. Q2 [7 f+ {5 ]) S! R. c这时候我才发现,机修已经捂着脸满地打滚了。
6 {4 ]/ R; R) X5 n6 _: z+ {我过去强行掰开她的手才发现,脸上脖子上什么颜色都有,所谓白-黄-橙-红-褐-黑就是这个意思。
: Q5 a+ n9 S9 i$ `) w/ H) k但是当时我刚刚进入这行。6 W0 p$ e; ?1 o
顿时被吓傻!
# v- @$ [5 d! L, O0 {! Z' e$ J事后我也不知道我愣了多久,但是主任告诉我,大约有半分钟。
3 Z2 Q1 u5 o2 o9 L+ W车间方面本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他们都不懂化学,平均学历初中,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机修满脸的烧伤是什么情况。" F, w' m9 d) m/ U

. V6 ?( G) S( H3 x& f3 ?( C6 X9 ]+ N2 w& A) [. u: D9 s& Y! @
等到我反应过来,让他们送走的时候,可以说已经晚了。
! O1 r9 Q* C* P7 j, k- P! T$ ^  S但死因是什么,我不清楚,如果让我猜,我认为是血液中毒。* o. W& V9 K4 [8 j! M2 f
但是带压硫酸当时的压强是多少我不知道。
: y2 ]9 c+ F: A4 _! m- l; n2 V2 B# x3 l0 C

* t; u+ R8 `+ J+ ]! K下面咱们再说说大姐。0 e) G0 x7 U* p. \0 R1 s" w- o+ Y( h
那次是高温硫酸,温度有多高?9 w! j# q' G6 w; @9 ?& d3 I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命令撤离的时候,釜内每秒温度提高大约15-20℃。
( E1 k6 e" h, c8 D7 n/ }那时候数控温度计刚刚过0℃。
! v" Y' W# s3 w6 g' B( T1 t2 L- y8 X# m) a- Y  S

% D. @  }& j" w% N$ H1 j我建议小吧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找个500ml四口瓶,装上300ml浓硫酸,然后机械搅拌条件下,向内滴加60%热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在反应周围固定几只小鼠。8 e& W6 W, C& I: Y3 }3 ?
你站在安全距离之外,进行观测。
( k( {: E2 L6 d# r' M: j1 ~7 }9 A: n- O8 N& a6 Z
( {- S$ q/ }( P- @% g1 c" ^
这样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6 {' Z+ f. o  r/ x3 M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拿到高温硫酸需要多久需要多大量可以杀死小鼠。5 P1 D. L$ O( c3 y% f" l# Y, |
0 B* ]) a. P0 o, q+ N' l8 `/ C3 p
* [( b# }& w& j* u7 f& X
我不认为这是你故意没看到,我认为这是你的疏忽。' G% b% k$ H" H
比如我拿到一份工艺,打算重复。
- Q+ S. }! H; H需要考虑的是:% l) A, g6 v4 i! G2 z( o
1投料量0 X8 L* D) U5 w# ^: v8 E* ~1 }  {
2搅拌速率% U/ A- O! w4 v3 B* O% ]) H
3溶剂量
! M% X& P/ T/ ?: w; m, P4环境( R6 T6 G3 j  O
, d2 c) b( y( k7 l' k
7 V4 Q& @/ Z0 e1 E& ~- d' [
但是这些,小试基本都不考虑,工业有工业的特点,比如搅拌,锚式,杆式,十字式差别就很大。7 Q. w4 \! \' [1 ]0 w# C
别的都对,搅拌不行,项目也会出问题。" Z$ H: X. q3 ^+ C2 @
但是小试,基本上搅拌从不是问题。
- @1 ?4 R' }1 L$ ?8 T& M) {' ^比如环境,在东北能做成的化工项目,拿到四川做放大就会出问题。因为潮湿,因为温度高。3 }: b- B# a' q1 D1 t  Z5 \
2 C: I9 w* ]% |+ J8 ?
. ]/ I5 F- s2 w% _( K
所以,仅仅照搬硫酸的毒理,而不考虑到事故发生的现场情况而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不全面的。
: S- q3 l) L2 N
' g0 A6 Z: k6 H
; r% v/ u  q' l* n为什么毒理学最大的应用在法医领域?
1 v. [% e& p* Z+ Q因为法医做现场,而毒理学实际上无法脱离现场而存在。) E  u5 q4 I  y0 n
而您所谓正统的毒理学不考虑症状,实际上是一句很不专业的话。
$ [) R- p5 _0 Y# ^8 o, R
) x5 B1 V4 R' U8 g! X0 M
- f& {7 l* t0 m8 r# I* K5 t嗯,我该说的暂时说完了。% W( Y8 I4 e( L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交流。
( W. ?4 F4 C" t, `/ L4 ^
$ Z4 u  L1 I! r- }+ @6 o" S& x( e5 j- F; s
但是,如果你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那就不用继续了。
% z' Z! V$ P! z4 ^' a, `4 ?, Q那么这贴就是我最后的声明。
5 V' }# P: K, o* m4 `
3 L; y7 j, v4 g; \9 {2 T! x7 _9 e: a- }' p! B/ L
此致. i9 ~7 q5 M) ?0 r
敬礼
  N9 c6 ]! p! z6 q3 `. Q) R: I1 S
* _6 I  z- v7 I" l0 l5 Z

作者: 有牙老虎    时间: 2013-10-21 23:39
好看,就是有点儿恐怖
作者: 大地窝铺    时间: 2013-10-22 00:16
史老柒 发表于 2013-10-21 06:16
3 ?" n) H# Z3 b7 S以及我回答他(她)的质疑的帖子。8 U8 z" D  I0 A5 K" ?" v- p
http://tieba.baidu.com/p/2661400659
1 r  ^" b$ w9 b4 e7 f) L2 C# H1 c' h这是链接。

5 x) Q& Z0 p" [( S8 }挺恐怖的。
作者: skygrass    时间: 2013-11-20 19:08
化工太危险了,
作者: ccqi    时间: 2013-11-20 20:17
化学实在是
作者: nxp    时间: 2013-11-21 00:20
亏好俺是在化工院校里读得文科~~~、
作者: 横渡大江俺老驴    时间: 2013-12-19 16:34
硫酸还好啦
+ l1 r8 Z3 J" L% N. _
1 `& q$ Y1 [' V0 E: H0 L重铬酸钾洗液才可怕呢
+ x2 e. N6 r* K  B( ]7 R6 L6 b0 h2 I
新鲜出炉的热乎乎的重铬酸钾洗液才是大杀器啊
9 q. M, E: d% `& y/ U, k5 A! [
4 p6 N  D2 b8 s1 D2 Q/ B& q! m* K1 y玻璃棒上那点,一个不当心,甩出来,溅到牛仔裤上了,立刻毫不犹豫地脱裤子,反正实验室里都是老爷们儿。然后还得洗裤子,要不然就得只剩个裤头,实验室会宿舍几乎要穿过整个教学区的,还得从毛爷爷眼前过啊,那怎么行。一看,好么,凡是被洗液溅到的,都已经是大大小小的洞了;一洗,洞更大了一些,边缘还很整齐的一圈棉纤维,感觉像小马哥那件风衣一样。穿着湿漉漉的裤子就回宿舍了,有那新裤子想跟咱换的,没给。
作者: Erastus    时间: 2013-12-19 19:20
化工确实好吓人!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5-3-9 22:20
横渡大江俺老驴 发表于 2013-12-19 16:346 y. Z5 }% s& O3 E) e! B& x6 D$ |, I
硫酸还好啦% x9 _) f- P4 G7 Y
3 m  ^$ N  m1 a3 G2 F
重铬酸钾洗液才可怕呢

: M4 K; H7 L# o% }& f* O# K) O回的晚了点,但是有个问题问您一下。
# D6 T& O3 k8 K& h
% Z' a9 f3 o  y" ~0 V到底是铬酸洗液?: |7 k' }  j- X: U5 N7 M$ _  @
还是重铬酸钾溶液?2 F0 A$ N. H( O9 i* Y6 a5 r

! t% n* s& I/ q; i% n/ ~重铬酸钾洗液的说法我孤陋寡闻没听过。
: c. j6 z) o  ~3 u2 N重铬酸钾溶液强氧化性,但是貌似也没到您说的这个程度。
! N. Z1 x0 Z0 O2 {7 s5 I* @+ T; ?
铬酸洗液的确非常恐怖,个人以为现实中最接近化尸水的,但那是重铬酸钠溶液加浓硫酸。: k9 q5 [1 H% m- O- p" S! }1 B, c

3 l  d4 Q$ F6 j" S8 ]' Q铬酸洗液作为化学实验室终极清洁剂,一般酸缸碱缸都泡不掉的东西,铬酸洗液里面两分钟,拿出来简单一冲跟新的一样,但是配置的过程比较危险。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3-10 00:47
既然反应是放热的,为什么还要滴加热碱溶液。
9 M- G- P, ^6 \普通碱液腐蚀不了玻璃。但是浓的热碱溶液就能腐蚀玻璃了。
1 ?: L2 v# n, d' c- v反应物都是液态且放热,滴加室温碱溶液,充分搅拌就好了。) u; S% g8 y! o7 @
是不是下一步反应还需要保持高温,以此来节能?/ k' C- R* D& k7 F- b
既然用了浓热碱容易为啥不用聚四氟截门的滴液漏斗?只要是玻璃的在热浓碱条件下早晚会漏。
& g  V3 @4 K5 c+ f7 x& l, Z不过话又说回来,滴液漏斗基本上都漏,我只见过一种正规牌子的滴液漏斗不漏。* C3 |  p" c" M  |: j. t  P+ g

作者: 史老柒    时间: 2015-3-10 08:57
隧道 发表于 2015-3-10 00:471 N/ Q2 P$ ]! R7 F- V
既然反应是放热的,为什么还要滴加热碱溶液。
6 U; u* A! y9 Y* ?8 t( ^普通碱液腐蚀不了玻璃。但是浓的热碱溶液就能腐蚀玻璃了。6 b7 k0 Y( a, |% a! \# Y8 S
反 ...
7 F6 |! [; M+ C, K2 I
因为要中和多与的酸。
4 b5 U5 f2 \/ Q2 B) `/ z8 U. K' R( b碱液也是循环水降温的,但是工厂的循环水一般为25-30℃,所以降温效果一般,碱液摸起来是热的,温度一般赶在35-40℃。
! x  Z' t0 Y. Y/ b1 i2 G( V这个是我没交代清楚。
: l5 q' W4 G% j5 n3 P; k5 D  s8 J: y( O
截门是四氟的,但是管路是玻璃的,因为这样流量流速可以看到。
作者: 不知    时间: 2015-3-10 15:09
横渡大江俺老驴 发表于 2013-12-19 16:34
7 X$ _1 E: B" Q7 d硫酸还好啦
- U% Y5 q5 y! g/ x3 Q  C: t. d2 X* A4 S$ x- w: W
重铬酸钾洗液才可怕呢
: M& M3 j5 _4 Z. h  h! |
重铬酸钾加浓硫酸,哈哈哈,大部分生化男生的必修课呀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