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塞上明珠-银川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西洋
时间:
2013-8-14 17:15
标题:
塞上明珠-银川
如果说宁夏是塞上江南,其首府银川则堪称塞上明珠。
史书称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在我看来却不尽然。看了些资料,总的感觉唐以前银川建城的具体地点语焉不详。先秦时期不说了,其时该地区主要是北羌、犬戎、匈奴等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应该没有什么固定居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史书也只是说属北地郡所辖。到了汉代,史载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称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并没有指明何处。南北朝时北周在此置怀远郡。
至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我想,以这句“在故城西(今银川兴庆区)更筑新城”证明银川乃历史名城是最靠谱的了。
银川(实际上也不叫银川,银川何时得名下面再说)成为西北重镇应该始于宋朝。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拓拔氏,唐末因助李唐王朝驻守西北有功,赐李姓)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后,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西夏国,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遂成西北重镇。
此后1000多年,“银川”一直没有正式名,只称宁夏首府或宁夏省会。
直到1944年,民国政府才将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恢复为宁夏省会之称。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宁夏省会恢复银川之名,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到了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遂成为自治区首府。至此,银川之名算是固定了下来。
看到了吧,该市以“银川”冠名的历史只有70年。就名字来说,可以说,银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年青城市。
之所以定名为银川还有一个说法,流经贺兰山脚下的黄河冲出了一马平川、总面积达十几万公顷的一片平原,其土壤颜色呈银白色(与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定名为银川。当然了,这只是个传说。
银川平原土壤呈银白色,但绝不是鲁中地区的盐碱地。黄河流经银川80多公里,银川平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故称塞上江南。
自汉代以来,银川人民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境内还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引黄干渠,且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干渠外,还有数千条配套支渠,长度达数千公里,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为银川平原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银川还有“塞上湖城”的美称,这是因为历史上黄河不断改道,银川城内外湖泊湿地众多,自古就有“七十二连湖”之说。时至今日,银川全市仍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
这可不是溢美之词,而是亲眼目睹。银川是个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城市,东西长达数十公里。每次开车东西纵贯城市之时(多走贺兰山大道),道路两边天然湖泊或人工小公园(当然也是利用天然湿地而建)接连不断,让人想到历史上的“七十二连湖”绝非虚言。
欣赏着宽阔道路两旁现代化高楼之间水波粼粼湖泊,小桥流水的公园,真是让我这个京城人羡慕煞了。如今的京城已经成了一个缺水的大都市,也是世界很少见的一个没有一条大河穿城而过的首都,能见到水的地方只有颐和园、北海两处昔日的皇家园林了。
历史上的北京地下水源也曾十分丰富,记得儿时,一铁锨挖下去就可以见水了。初春时,土路会有翻浆现象。小孩子们最喜欢在路在踩出泥浆来,两只脚转着圈在地上踩,不多会儿两脚之间的土就会突起,接着踩下去,突起的土包会裂开,冒出泥浆来。现如今,不要说翻浆了,找条土路都不易了。一锨挖出水来?那只是传说,京城的地下水线已经下降到数十丈深了。
好了,不说京城了,回过头来接着说塞上明珠。
朋友在银川生活了二十多年,总结银川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夏季白天虽也烈日当头,但空气干燥,并不闷热,微风习来,清爽宜人。二十几年前风沙较大,现已明显减少减弱。这一周的小住,我感觉昼夜温差大,早晚更是凉爽,确实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贺兰山东麓地区的气候、土壤、地理条件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相似,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现在,国内外很多葡萄酒厂都在宁夏建有自己的葡萄庄园、酒厂,包括轩尼诗、张裕、长城等。本地比较好的葡萄酒品牌有贺兰山、类人首、宁夏红、御马、巴格斯等。前几年,朋友送过我宁夏红,此次品尝了类人首,确实不错。
顺便插一句,除了宁夏,云南也有一狭长地,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也极适宜种植葡萄,所以,云南产的云南红也很不错。一位西班牙朋友品尝过,称不次于西班牙干红葡萄酒。
好了,该打住了。此次宁夏之行收获多多,银川不亏历史文化名城之称(据说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的变迁银川这块土地成了多元文化的汇集处。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党项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 特色。
说了这么多,还是传些照片吧,以“立此存照”。
1.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城市
朋友讲,当年的银川很小,人口不到10万,现在已经近200万了。人少地多,银川新建的道路都很宽,几条主要干道都是上下各四车道。银川第一条上下八车道的道路建于十五年前,当时的一把手陈姓,山东人,因建了那条路,人称“陈八道”。
2.南关清真大寺
据传,原寺始建于明末,为一中国古典式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改革开放后,1981年当地穆斯林民众捐资,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系毕业的回族建筑设计师姚复兴主持设计。
3.寺内礼拜大厅顶部新月形标志
本想进内参观一下(十五年前进去过),不想,非穆斯林需交10元门票费。不想亵渎先知圣贤,没进,只在外面拍了照片。
4.伊斯兰教经学院
1985年建,除本地学生外,也接受穆斯林国家的留学生。
5.学院内
经院可以随便进,不像京城大学那样壁垒森严。
两侧楼是教研室和教室,后面有一礼拜堂。因假期,无人。
6.礼拜堂内是不准使用手机的
在宁夏看了好几个清真寺,均有不准使用手机的警示语。
7.民族特色
既然是民族自治区,当然要有点儿民族特色,路标牌有三种语言。
8.另一特色
宫灯式的信号灯,还真是头一次见。路灯各地有各地的式样,红绿灯各地都一样,一水儿的红黄绿三灯并排,没想到在这儿见到一另类。不知道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看了有何想法?
9.还是特色
像内地餐馆如果是清真一定要写上清真二字一样,在银川,如果不是回民餐馆,一定要注明汉餐。
10.夜色下的清真寺
西环清真大寺,应该是新建的。
11.山寨版“天安门”
诸位先不要忙着吐槽,这可不是现如今的某领导一拍脑袋造出来的,这是银川南门楼,历史遗迹。
南门楼是银川老城六大城门之一,也是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城门。门楼通高通高27.5米。台基高7米,长88米,宽24.5米。台基正中有一南北向拱形门洞,门洞两侧有对称式台阶,可登临而上。台座上为一重檐二层楼阁,高20.5米。整座建筑红墙碧瓦,气势宏大,确有点儿天安门的意思。
细说起来,这个南门楼还真能和京城天安门拉上点儿关系。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在京城兴建紫禁城,其时在宁夏灵州的朱棣则在银川也建了围城。为避嫌(时有传闻朱棣意图谋反),朱棣将此门建的比天安门小一些。所以说,就算是山寨版,也是正宗的山寨版。
这个南门楼也是多灾多难,清乾隆三年(1739年)发生大地震,府城尽毁,城门亦坍塌。乾隆五年重建。1911年,辛亥革命前,此门楼毁于战火,民国初年再次修复。1953年,人民政府拆除了门楼东西两侧残余的城墙,开辟了南门广场。后又在门楼两侧修筑观礼台,南门广场遂成为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1985年被列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3-8-15 00:28
交通灯不错!赞一个~
作者:
流水无情
时间:
2013-8-15 02:09
山寨天安门有点震惊...
作者:
听音
时间:
2013-8-15 08:30
塞上江南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3-8-15 23:24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