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q) U, B0 L' w+ w% P5 ~从《小录》有各种不同版本来看,可知《小录》并非一人所作。各简繁版本应是同年各人各自传抄。到后世才有人根据各个残本辑录而成。而且不止一人辑录。这样抄出来的东西错漏甚多也不稀奇。 ( B) F" ~2 o' @* U+ O; [ g 7 ?/ T9 Q) M* A+ z以《小录》所载而断定韩彦直非梁氏所出是不恰当的。《小录》并非什么珍稀版本。宋史名家如邓广铭专治韩世忠史岂会看不到各种《小录》版本?事实上《小录》版本繁多,简者过简,繁者过繁。而且并不能相互印证。例如四库版《小录》只记各人姓名籍贯而不及年龄、父母。: m1 ~( w3 m K- n
0 F: ], [) G3 h. `
正因为《小录》各版本不能统一,且为孤证,故邓氏不取。: A) m7 ?2 a; P; Q) X
3 N7 {, B, @* m+ k# f- H这里我们虽然怀疑《小录》有错漏。但《小录》毕竟还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而韩彦直的生年仍然无法与《宋史 韩世忠传》中的韩亮或者《忠武王碑》中梁红玉的两个儿子的记载契合。2 {5 R* u1 X9 j
# r: ~6 n6 g& U; w9 H7 @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韩亮在史料中的记载。 5 l7 h0 L& u/ U1 y: e4 U : k4 D7 b& g& J& P2 v' x(建炎三年)初,苗傅闻韩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义郎亮于军中以为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4 R( B3 m+ }) W L/ x- g! H
( M4 _. `0 D( u3 Q5 p8 `# T* A
(绍兴元年)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请以明堂恩泽,为子忠翊郎、合门祗候(韩)亮易文资。许之。诸将以文资禄子孙,盖自此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 )5 h. p; Y. P9 o& j6 o. f
- c1 Q8 q* v& M. z( O+ ^9 o- X
(绍兴二年)右宣教郎韩亮特进秩三等,以参知政事孟庾言亮从其父剿除贼寇备见勤劳故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 a) b% ?1 h/ r% {2 U"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