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e6 e3 F; W6 ^/ M7 E- b在隐身时代,中国的高端战斗机已经悄然成形,那就是歼-20。新近透露的新歼还缺乏详细信息,各种性能分析只能以臆测为主。但人们对新歼关注的最大焦点还不在性能,而在于其在中国空中力量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出口前景。换句话说,歼-20和新歼的关系是高低搭配,还是高中搭配?6 A) b9 `# D" Q- U! n m; o( d, v. Q, |
w$ k9 _) G7 C& o) O; f长期以来,中国空军的使命以国土防空为主。1999年空军建军50周年之际,空军司令刘顺尧和政委乔清晨著文指出,中国空军正在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实际上打响了向攻势空军转型的发令枪。这是中国空军发展的里程碑。进入21世纪,中国的陆上威胁已经大大降低,主要威胁来自海空。面对进攻性的空中威胁,只有进攻性的空军才是有效的威慑和防御,消极防空是没有出路的。4 q0 j8 v" ?/ G. F5 d
9 w. r3 r4 l" P& l) `' U& V
作为国土防空空军,苏联模式的高低搭配无疑是最合适的。但作为攻势空军,美国模式的高低搭配无疑更合适。中国空军正在向第三代(或者三代半)换装的过程中,面向国土防空的歼-7、歼-8逐渐退出第一线,更加适合攻势空军的歼-10 、歼-11逐渐成为主力。双发的歼-11改进自苏-27,具有很大的航程和载弹量,自然是高端;单发的歼-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和歼-11共用发动机,就像F-16对F-15一样,因此这是按照美国模式的高低搭配。这和中国空军向攻势空军的转变也是一致的。 4 F# t+ d5 [* y0 o. ^; P% A7 r, i7 ]
当然,隐身时代的高低搭配和第三代又有所不同。隐身要求使得战斗机更大,F-35事实上起飞重量已经超过F-15,怎么算也不能算作轻型战斗机,但F-35在定位上依据依然是与F-22不同的分工,F-22担任空优,F-35担任对地攻击。回到新歼,作为歼-20的搭配,新歼应该走F-35那样对地攻击为主的路线,还是走F-18那样空地兼优路线?新歼没有像F-35那样采用单发,而是采用双发,机体结构重量比重更大,要实现F-35那样可以在机内武器舱携带大型对地攻击武器十分困难,也就是说不容易简单复现F-22/F-35那样的高低搭配。然而,如果降低对机内挂载武器尺寸和数量的要求,只要求挂载基本的空空导弹(例如2枚中程空空导弹加2枚近程空空导弹),机内武器舱可以较小,空出的机内容积可以用于机内燃油,在总重适中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必要的航程和隐身状态下空战能力。但较小的机内武器舱无法容纳大型的对地攻击武器,不利于隐身突防。然而,如果放弃用战斗机直接隐身突防的要求,改用翼下外挂的远程打击武器突防打击,那样对地攻击的要求也容易间接得到满足。不必考虑隐身的高强度防空截击作战也可以通过外挂额外的空空导弹来增强空战耐久力。这样的话,新歼可以实现第四代的空战性能,但只有第三代或者三代半的对地攻击性能。, X# U ~ i' \7 Y
1 Y U! x8 V; I& {和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平台、潜艇是最好的反潜平台一样,隐身战斗机是最好的反隐身战斗机的平台,但隐身对于对地攻击的意义正在受到争议,而且争议的声音来自美国海军。在入侵巴拿马、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事中,隐身飞机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但这些都是不对称冲突,对手都不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也不具备体系对抗能力。在对等冲突中,反隐身、对保障节点的打击等都能有效地削弱隐身的优势。另一方面,隐身对飞机设计的代价实在太大。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海军上将在美国海军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技术进步使得远程打击武器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补偿隐身的作用,“武器优先” 原则(原文为payload over platform,payload包括武器和搭载的电子系统,platform在这里专指飞机)或许会在美国海军正在启动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设计中体现出来,新歼先行了一步,已经在用实践实现格林纳特的设想。从某种角度来说,歼-20和新歼或许是F-15/F-16式高低搭配和F-14/F-18式高中搭配之间的折中,用在空空四代和空地三代之间的双重人格来避开“中型战斗机陷阱”。; ~' K" i1 y! F" i1 g; 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