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燕赵大地,古都邯郸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西洋    时间: 2012-12-31 11:41
标题: 燕赵大地,古都邯郸
本帖最后由 大西洋 于 2012-12-31 11:50 编辑

      此次南方自驾游返程最后一站是邯郸。邯郸之名自然知道,也记得历史上邯郸也是有一号的,但不是十分清楚,也没将不多的关于邯郸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实地一看才知道,邯郸还真是不简单呢。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早期即有磁山文化。邯郸城始于商,因邯山而得名,历经3000年而未改,曾是神州大地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春秋末,曾经的五霸之一晋国日见势微,晋国赵、魏、韩三大夫家族三分晋。公元前500年,晋正卿赵鞅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邯郸做为赵国首都长达158年之久。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邯郸以其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故事。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邯郸被人们称为成语之乡。2005 年,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
    成语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色,可谓独树一帜,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有着完整的故事。以四字为多,言简意赅、精辟神妙,或富于哲理,或寓于情趣,堪称汉语言艺术的一枝奇葩。尝想,如果掌握好了成语,对中国的历史也就掌握的差不多了。
    说到有关邯郸的成语,惭愧,第一时间只想起一个“邯郸学步”,因为有邯郸两个字,太直接了。细想,还有太多。像什么“胡服骑射”(越武灵王)、“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不一而足。据说,与邯郸相关的成语有3000多条,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有500多条(没考评,感觉是不是多了些)。不过,邯郸城内传说中的古迹确是不少,什么“学步桥”、“让步街”,郊区还有一个黄梁镇,足见文化底蕴之深厚。

1.武灵丛台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时期(公元前325-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的场所,因其楼榭台阁众多而称为“丛台”。古称“武灵丛台”,乃灵王胡服骑射之地。史载战国时赵国起初势弱,赵武灵王受北方游牧民族身着轻巧衣物作战的启发,发动改革,要求赵国人尤其是军队改穿胡服的改革,加紧操练兵马,从此使赵国日渐强大。当时操练的场所,据说便是在丛台。现所见楼台当然不是当年原物,而是清同治年间所建,后又经多次重修补建。高28米,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

2.不过确是遗址,有碑为证


3.碑前新建有一邯郸零公里标志盘

零公里的标志是泊来品,在马德里、莫斯科见过,北京好像没有,不过京城好办,天安门即是。

4.丛台上一棵古槐,据说已有400多年树龄


5.1961年郭沫若登台时所题之诗


6.据史记,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曾登台游览,吟诗题咏。清乾隆皇帝巡行江南过邯郸时也曾登上丛台。现在当然是“我来了”。


7.历史的见证

      台阶护石,被顽皮的孩子们当滑梯滑出的凹痕。北京中山公园五色土台阶上的护石也是同样的命运,不过现在被栏杆保护起来了。

8.传说中的元代石狮



9.七贤祠

丛台北侧有座七贤祠,为纪念赵国功臣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而建。

10.建设中的新邯郸

古丛台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登台极目,远眺太行山,燕赵风光尽收眼底的景观不复再现。

11.美食

面条是论根儿点的,小伙子抻面拉的真不错

本篇为2012年收官之做,再码字就得来年了。

作者: 逍遥探花    时间: 2012-12-31 11:45
感觉有点像海底捞那个玩抻面的......
作者: 大西洋    时间: 2012-12-31 11:50
逍遥探花 发表于 2012-12-31 11:45
感觉有点像海底捞那个玩抻面的......

海底捞还没去过呢
作者: 鹰从天降    时间: 2013-1-2 22:07
没去过邯郸,谢谢图文分享。邯郸看上去古迹已经很少了,所谓的新邯郸城市建设真是难看。那么多板式高层住宅、办公楼排排坐吃果果,建筑高度几乎完全一样,一点高低错落都没有,感觉是为了吃够规划建筑控高和日照间距搞的平庸设计,钱是赚了,城市面貌是毁了。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3-1-3 01:04
0公里起点北京是有的,在正阳门下。
作者: 大西洋    时间: 2013-1-3 06:24
老芒 发表于 2013-1-3 01:04
0公里起点北京是有的,在正阳门下。

是,知道了,找天去看看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