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冬日偶得(兼新人报到) [打印本页]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2-12-26 20:17
标题: 冬日偶得(兼新人报到)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2-12-26 20:30 编辑

新人,这个算报到贴吧,自我介绍一下。

冬日偶得

参差三十年,
萧萧万里风。
鹤梦白云上,
琴鸣涧底松。


作者: 齐若散    时间: 2012-12-26 23:22
版主爬梯去了,我临时代表欢迎一下!

名字取得有志向,有诗意,一看就是个舞文弄墨会写诗的人。我们静待佳作。
作者: 仁    时间: 2012-12-27 00:16
拜读. 欢迎.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2-12-27 03:23
欢迎鹤梦光临小轩!

爱坛更像个好友俱乐部,希望你喜欢!
也不要有太多发主贴的压力,点评,送花等等~~~只要多吱声,就是好会员!
如果有意常来,校长@不爱吱声 可以为你打开大门~~~里面还有一些地方只为正式会员开放:)

还有几天就是元旦了,新年新气象~~~就从你这里开始,以后小轩的‘助学金’提高到10爱元。
在爱坛,没有爱元寸步难行哦:)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2-12-27 03:29
齐若散 发表于 2012-12-26 10:22
版主爬梯去了,我临时代表欢迎一下!

名字取得有志向,有诗意,一看就是个舞文弄墨会写诗的人。我们静待佳 ...

不是去爬梯,都干了一上午活啦~~~我们组今天就俺一个人上班

16作品的介绍是77写的吧~~~那不叫剧透,整一个泄底!
作者: 沅湘    时间: 2012-12-27 05:23
Good write! You really have come to terms to who you are.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2-12-27 23:22
涧底松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2-12-31 00:33
云平 发表于 2012-12-27 10:22
涧底松

这个涧底,应该可以包括没有水的部分吧?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3 05:52
云平 发表于 2012-12-27 10:22
涧底松
云平  感觉有点怪。个见。


查了一下,还真有例句~~~还不少呢:)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青溪谁招隐,白发自相待。惟余涧底松,依依色不改。
嗤彼涧底松,偃伏叹迟暮。
逸士涧底松,郁之天所禀。
宁闻涧底松,郁郁慕蒲柳?
潦倒谁怜涧底松,岁寒尚有霜前竹。
床头砚石开云月,涧底松根斸雪腴。
疾风卷落叶,六月秋欲变。云生涧底松,雷走岩下电。
藩镇各传新号令,山河那复旧提封。归时剩语骑鲸老,坚卧无如涧底松。
为木岂有命,偶然生要路。谁取涧底松,立作明堂柱。
空垂凤食檐前竹,漫拔龙形涧底松。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涧底松成盖,檐前桂长枝。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顾念梁间燕,深怜涧底松
君有绝艺终身宝,方寸巧心通万造。忽然写出涧底松,笔下看看一枝老。
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
涧底松常翠,溪边石自斑。
随流逐转水上萍,失地更屈涧底松
重君誓心一何极,涧底松兮陵上柏。

。。。 。。。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3-1-9 21:50
山菊 发表于 2013-1-3 05:52
查了一下,还真有例句~~~还不少呢:)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可能与“琴鸣”有关。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0 04:59
云平 发表于 2013-1-9 08:50
可能与“琴鸣”有关。

“琴鸣”应该是比喻松涛吧?

@鹤梦白云上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0 08:53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3-1-10 13:37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3-1-10 04:59
“琴鸣”应该是比喻松涛吧?

@鹤梦白云上


有句俗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此我表示赞同,却不尽赞同,在我这里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很骨感、心情很舒坦。

关于琴鸣涧底松一句,参见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听琴如听松,可见琴可鸣松音,著名的典故还有琴鸣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个人人皆知。

所以琴鸣涧底松这句话估计问题不大。

话说回来,我确实不太懂作诗了,肯定有很多不合法度之处......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3-1-10 13:06
山菊 发表于 2013-1-10 04:59
“琴鸣”应该是比喻松涛吧?

@鹤梦白云上

松涛感觉是松林。

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1 02:21
云平 发表于 2013-1-10 00:06
松涛感觉是松林。

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

哦~~~你是说用来自比有点怪吗?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1 22:11
山菊 发表于 2013-1-11 02:21
哦~~~你是说用来自比有点怪吗?

想想真有趣,咱是怕人批评不谦虚,都不敢说“琴鸣万壑松”,万壑松才叫牛,张扬,排场,气派,那叫李白式的浪漫主义。现在咱都“涧底”了,还有人嫌咱吹牛。苦啊。:-(((

那位云平老师,您就高抬贵手吧。:-)))

不是自比、自喻,是自勉、自励,涧底也得好好做人对不?自我勉励啊,申明一下。:-)))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2 03:30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1 09:11
想想真有趣,咱是怕人批评不谦虚,都不敢说“琴鸣万壑松”,万壑松才叫牛,张扬,排场,气派,那叫李白式 ...

哈哈~~~嘿嘿,学问太高有时候也真是害人

比如俺,不知道这些’典故‘,隐喻,象征~~~直接从文字入境,或许未窥深意,却也自得其乐。
其实也不用申明~~~每个人想法不可能一样,求同存异则安。
再说,现在诗坛很难碰上肯说出自己真实感觉的人,云平属于少数直言自己读后感的诗人:)
作者: 黄耂邪    时间: 2013-1-12 10:24
懒惰的新生向勤劳的新生致敬。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2 14:48
黄耂邪 发表于 2013-1-12 10:24
懒惰的新生向勤劳的新生致敬。


不敢当啊,特别冲您那头像...... :-)))

共同学习啊,同学。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3-1-12 21:21
山菊 发表于 2013-1-11 02:21
哦~~~你是说用来自比有点怪吗?

略感做作。三四也欠工对。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2 21:59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3-1-12 22:06 编辑
云平 发表于 2013-1-12 21:21
略感做作。三四也欠工对。


本不求形式工整。形式工整又如何,形式工整的东西自古成山成海。对子对得工整有多大意义?

诗歌最重要的是真诚,只要真,哪怕粗糙,哪怕不符合格律,即使是用现代白话,都是好的。

诗言志,这是中国自古诗论的最重要的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表达真正内心的东西。

所谓做作,就是外在的言论和内在的心灵不一致。然而云平君你又不了解我这个人,更别谈我这人的内心,如何随便出言做作呢。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3-1-12 22:08
這個詩只是練習階段。平仄有問題。“年”與“風﹐松”是同一韻嗎﹖平韻詩如果首
句不押韻﹐末字須用仄聲。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2 22:23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3-1-12 22:56 编辑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3-1-12 22:08
這個詩只是練習階段。平仄有問題。“年”與“風﹐松”是同一韻嗎﹖平韻詩如果首
句不押韻﹐末字須用仄聲。 ...


这不是唐朝科举考诗歌,逸士大考官。

年和风不是同一韵,这话你说得对,太对了,赤裸裸的真相!问题是谁规定前两句非得押韵呢?我不高兴押韵呗,末尾我高兴松就松,作四句总共花费30秒,是咋地就咋地,爱咋地就咋地,偶不是那种拿着韵表硬凑的老骨董。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2 22:32
云平 发表于 2013-1-12 21:21
略感做作。三四也欠工对。

我知道你看到什么“鹤梦”啦,“涧底松”啦,还有“琴”啦觉得扎眼,觉得作者自视清高,还有胆子抖露。太理解了。

但是你忘记了一点,网络论坛上的网名,象我这种风格的,实际是很多很多的,不谈别的,就是爱坛,有多少象我这种风格网名的,我的四句大白话诗,不过是网名的一个扩展版罢了。

很多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梦。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3 01:01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2 09:23
这不是唐朝科举考诗歌,逸士大考官。

年和风不是同一韵,这话你说得对,太对了,赤裸裸的真相!问题是谁 ...

赫赫~~~鹤梦看来也是个很有学问的先生,不过秋媪要友情提醒一句:淡定哦:)

这首诗的格律问题,我也因为你是第一次来,还不清楚你对格律的态度所以没说。小轩的分类应该算是比较齐全了,我建议鹤梦下次发贴时好好看一下可供选择的分类。如果还是选近体的分类,我也要挑格律的刺了~~~因为对俺而言那是最容易的点评:)

这里虽然不是专业诗词坛,但我个人对诗词的态度是相当严肃认真的。如果选择了[绝句],就要准备接受诗友的批评。如果不想遵守格律,可选择[打油]或[其它]~~~如果你到[打油]里看看,里面的好诗可真不少哦!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3 06:01
山菊 发表于 2013-1-13 01:01
赫赫~~~鹤梦看来也是个很有学问的先生,不过秋媪要友情提醒一句:淡定哦:)

这首诗的格律问题,我也因 ...

不敢当先生,其实没什么学问。

下面是百度百科上的,供参考或者批判:
关于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的说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指出过:“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有云,绝句或截取律诗一半,或截前四句,或截后四句,或截首尾各两句,或截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而《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指出过:“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  《玉台新咏》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下面这是李清照的,题目叫《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626.htm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3 06:54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2 17:01
不敢当先生,其实没什么学问。

下面是百度百科上的,供参考或者批判:

非常好~~~小轩欢迎这样的学术讨论!

我先说点个人的看法吧~~~首先你转摘的第二段里,有这么一句:‘这种绝句虽然押韵~~~’可能你忽略了。五言古绝在平仄上是比较宽松,是否可以不押韵?这个我不知道,也许你能找到例句?不过我觉得如果是盛唐之前的似乎就缺乏说服力了哦:)

其次,李清照的这首诗不算好例子~~~它算是合律的:)
这种形式也有个名称,叫’折腰体‘~~~就是第三句没能守平仄相粘之律。

其实你这首的不押韵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比如说:卅载参差过~~~之类,换一个仄声字结尾就可以了。

楼上两位都是很认真的老师,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不是故意挑毛病的。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不会完全一样,我们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也尊重诗友的发帖选择,必要的时候做一些说明,选择权还是在你的手里!

最后想跟鹤梦说的是:我很理解不喜欢被格律束缚的想法,因为我自己当初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幸亏碰上好老师,在不十分情愿的付出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我不得不同意老师说的~~~在学习近体诗的道路上,格律是最容易突破的关口!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3 07:25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3-1-13 07:39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3-1-13 06:54
非常好~~~小轩欢迎这样的学术讨论!

我先说点个人的看法吧~~~首先你转摘的第二段里,有这么一句:‘这种 ...


对于我的耳朵,风和松是押韵的,当然了,这也许只能说明我的特异性吧。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然我意下并非说这一定是绝句不可)按照今天的标准,原和昏的发音实在差得太远,实在难以说它们押韵,可是我们按照普通话念此诗,还是觉得诗意浓厚,并不以不押韵为憾。唐朝人怎么念,我反倒不怎么关注了。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3 09:15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2 18:25
对于我的耳朵,风和松是押韵的,当然了,这也许只能说明我的特异性吧。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哦~~~不是风松的问题!
主要是第一句~~~年字是平声,这一句如果不韵,平仄似乎该跟韵脚相反。
比如你举的这首中,’适’字就是仄。如果为平,就得跟‘原/昏’同韵才行。

所以两位老师批评的主要是第一句:)

至于‘原/昏’,非常同意你的见解!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3 09:30
山菊 发表于 2013-1-13 09:15
哦~~~不是风松的问题!
主要是第一句~~~年字是平声,这一句如果不韵,平仄似乎该跟韵脚相反。
比如你举的 ...

生当作人“杰”,不就是平声吗?李是诗词大家,也标榜绝句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的原因,这个例子不是正好回答你的问题了吗。

要仄声也容易,“年”换成“载”就可以,不过我觉得“年”更好,“三十年功名尘与土”,“三十年”如果追究,比“三十载”更有文学性。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3 09:45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2 20:30
生当作人“杰”,不就是平声吗?李是诗词大家,也标榜绝句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的原因,这个例子 ...

‘杰’,是入声字,在古代是归入仄声的:)

我已经说过~~~不喜欢讲究平仄一点问题也没有。毕竟诗意更重要。之所以批评你的作品是因为不知道你的这个立场,又因为你放在[绝句]下面,而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俺婉转提醒,可以归入别的类型,就不会被拍砖了!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3 09:54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3-1-13 09:56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3-1-13 09:45
‘杰’,是入声字,在古代是归入仄声的:)

我已经说过~~~不喜欢讲究平仄一点问题也没有。毕竟诗意更重 ...


不想抬杠,你读“生当作人杰”你会把它作为入声念吗?我完全把它作为平声处理。入声都取消了,谁今天用入声读生当作人杰,我听了恐怕要起鸡皮疙瘩。入声,在我们南京话里面其实很多,但是我读诗词从来都不考虑入声。我活在2013,我又不是活在唐宋的古代。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3 10:01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2 20:54
不想抬杠,你读“生当作人杰”你会把它作为入声念吗?我完全把它作为平声处理。入声都取消了,谁今天用入 ...

唉,那就是另外一个领域问题了。当今的诗坛上也有共识~~~如果你喜欢用新韵写诗,只要标明是新韵并且遵循‘绝句’的基本要求,读者们也完全没有问题!

问题是李清照是把这个字当仄声用的~~~冷静想想吧,抬杠的人是你呢,我只是指出你举的这个例子不当而已:)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13 10:08
山菊 发表于 2013-1-13 10:01
唉,那就是另外一个领域问题了。当今的诗坛上也有共识~~~如果你喜欢用新韵写诗,只要标明是新韵并且遵循 ...

好吧,那就不是绝句,很抱歉选错了类别。其实我从来也无意声称是绝句,只是扫一眼列表,觉得绝句最像吧,要是说打油那就打油吧。

三位先生,如有冒犯,一并致歉。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3-1-13 10:18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12 21:08
好吧,那就不是绝句,很抱歉选错了类别。其实我从来也无意声称是绝句,只是扫一眼列表,觉得绝句最像吧, ...

哈~~~我们都在批评和被批评中成长嘛!

不管是接受批评还是反驳,态度诚恳最重要:)

选择的对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类别也意味着要接受规则。好在小轩只是个放松心情的地方,虽有规则,也没有那么古板。我只是不希望你误会两位老师的好意。
作者: 黄耂邪    时间: 2013-1-14 22:47
黄耂邪 发表于 2013-1-12 10:24
懒惰的新生向勤劳的新生致敬。

学习用词么,还是学习意境,估计啥也学不来,还是致敬吧。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3-1-20 22:13
琴鸣涧底松。未必不通,然有些刻意。个人感觉。妄评勿怪。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3-1-20 22:39
云平 发表于 2013-1-20 22:13
琴鸣涧底松。未必不通,然有些刻意。个人感觉。妄评勿怪。

有句流行歌唱的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刚看了你写的两个诗贴,感觉你还是满有才的,但是,假如我如果用你那种挑剔的眼光去评判你的东西,我可以说“你一写起来就象搞批发似的,情怀太随意、太浅,看似都是借来的,属于‘玩’诗歌的一族”。我很少很少写诗,更少写古诗,但我这一写,是这二三十年来的鄙人个体历史和当前现实的总结和感悟。I say it because I mean it, and you got it?

不要轻易地用“做作”、“刻意”这种浮泛的形容词去评论诗歌,否则你去看吧,诗词尽刻意,文人皆做作...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4-9-29 22:12
不要轻易地用“做作”、“刻意”这种浮泛的形容词去评论诗歌,否则你去看吧,诗词尽刻意,文人皆做作...
————————————————————————————————————————
啧啧啧,稍微有点州官放火的感觉。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4-9-29 22:17
云平 发表于 2014-9-29 22:12
不要轻易地用“做作”、“刻意”这种浮泛的形容词去评论诗歌,否则你去看吧,诗词尽刻意,文人皆做作...
— ...

云平,你这是抬杠了,我这篇是刚来的时候发的,你只要看看回帖记录,就可以看出我一开始对你是很客气的,甚至可以说退避三舍,尽管后来我们是有点话不投机。你再次翻出来也行,但我希望你把焦点对准诗文本身,这样会对大家都有益处。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4-9-29 22:24
不要小气嘛,我无非砸了下结句,感觉怪怪的是一开始,原因说不上来。后来简单分析了一下。

另外,也不是故意翻上来,没看到其他的近体诗。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4-9-29 22:33
标题: iu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9-29 22:34 编辑
云平 发表于 2014-9-29 22:24
不要小气嘛,我无非砸了下结句,感觉怪怪的是一开始,原因说不上来。后来简单分析了一下。

另外,也不是故 ...


我不是你们诗词圈的,我只做过这一首。

就这一首,你也可以随便谈。谈的话就多谈一些,你常常就只说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你的字真那么金贵么?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4-9-29 23:26
冬日偶得
参差三十年,萧萧万里风。
鹤梦白云上,琴鸣涧底松。
——————————————————————————————
其实没啥好说的。前三句都挺潇洒的,结句就立意来说也可取。
但意象上就不太舒服,这种跌宕,如果是工整的一联,俺觉得或许好些。

涧底松,往往是幽独的(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琴鸣,本是潇洒的雅事,但与涧底松搭配就不佳了,感觉生硬。
先不要说琴鸣是松声什么,俺先看字面的。

还有就是,涧底松,你不说涧底松,让人感觉像涧底松,那才好。
自己直说,要么牢骚,要么自诩,你说呢

题目冬日可能为了配合松,感觉也没什么必要。
作者: 仁    时间: 2014-9-30 00:09
云平 发表于 2014-9-29 23:26
冬日偶得
参差三十年,萧萧万里风。
鹤梦白云上,琴鸣涧底松。

鹤梦那时刚开始写格律诗,看现在进步真大。

我讲两个真实故事,说说我的看法。过去曾经有个很喜欢品评别人诗词的人,后来终于发表了一个“七律”,倒是每一行都是7个字,可是连8行都不是。更不要说平仄、对仗的最基本特征了。我好心建议说教七古吧。结果引来一番教导,说我对格律诗一窍不通,连七排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想我也没必要再说什么了,因为他大概以为那样就会使大家认为他懂。

还有一个人发表了一首翻译的诗。那首诗是美国大学广泛采用的例文。我看了一下发现他只翻译了一半,只是好心提醒他原诗还有另一半呢。我招来的指责是我什么都不懂,只不过在网上搜到一点别人的牙慧而显摆一下。而他之所以只翻译了一半,那是因为全是他自己的东西。对这样的人,我就不会再搭理了。后来这位也曾来这里贴过什么帖子,连基本感念都不懂,但是敢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的第一人。你曾经反驳了他。

其实如果有人肯评说,对作者来说是件很好的事。起码我们可以知道别人怎么读自己的东西,即使别人说得不对,也可以作参考。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4-9-30 03:34
偶都忘了这个帖子~~~原来两位抬杠已经有历史啦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4-9-30 06:58
本帖最后由 板筐 于 2014-9-30 07:13 编辑

拜读。应该是普通话的绝句啦,但也不押韵。大概北方曲艺十三辙中可以押韵的。而失粘、失对,使得这首大作基本上不能签为绝句了。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4-9-30 07:12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9-30 07:15 编辑
云平 发表于 2014-9-29 23:26
冬日偶得
参差三十年,萧萧万里风。
鹤梦白云上,琴鸣涧底松。


云平主要是认为涧底松“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从而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

这个首先我本人不做官,无意官职,象我这种学技术的也不可能做官,这是其一。

其次云平认为不管我自认是否“德才高”,不应该自诩,即使才高也应该让别人去说,所以他认为我在此有自我标榜之嫌。

再次他也觉得我这是不是在发牢骚。

感谢他的直率,我认为他从一个旁观者而言,所言不可谓没有道理。

我不想说太多,只想说一下我对“涧底松”这个形象的感觉。

涧底松,根扎得深,树站得稳,常常郁郁涧底松,可见涧底松一般长得非常茂盛,给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借涧底松这个意象,我希望自己在为学方面,做一个踏实稳重严谨的人。

涧底松不凭借立足之势,不求风光,虽然没有“山上苗”那样的高位,但也得到了营养充足的有力条件,避免了“土壤贫瘠、风大”的不利因素,更有利于生长。对于一棵树而言,海拔高度是次要的,只要自身茁壮就是好的。

至于说到底,涧底松是否有说大话之嫌,那么这个随便别人怎么看,我从来不在乎。我在实际生活中比在网上还要更特立独行。

至于幽独,这个点得是对的,我很享受幽独的感觉,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这是我的理想。我还写过几篇分析所谓“幽诗”的古诗,这显然体现了我对这种“幽独”的欣赏,比如滁州西涧。

总之,涧底松对我个人而言,主要是一种“生命”意识。

写这首诗时,正好在我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之时,后来我决定做了,涧底松长得郁郁葱葱,也表示我自己希望事情最后能做好点,因为这事儿很困难,名和利上又不可能又多少回报,具体我不想说了。我以前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于完成,而不在于得到。

至于琴鸣,这个古琴和我还是有点缘分,我家里就有一架古琴,学过几天,当然我不想让人误以为我弹得一首好古琴,实际我还不能说自己会弹琴,虽然和人学过几天,说琴鸣,一则是琴这个东西虽然对旁人属于陌生的东西,但对我则是很身边的东西,象朋友,如果云平认为琴鸣和涧底松搭配显得生硬,这个我提过李白,提过高山、流水,琴音好比心音,有志在高山,有志在流水,那么志在涧底松,恐怕也不是那么稀奇。

现略微说到这里。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4-9-30 13:26
云平主要是认为涧底松“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从而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


不是俺认为,本来就是如此含义。也没说比喻不恰当,只是感觉意象组合不舒服。
你举太白一首,说明琴声也是松声,但不清楚,太白很清楚,

听蜀僧浚弹琴(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你看万壑松,是什么感觉,什么阵势。还有如听。

当阳寺(宋 林诰)
何处遇幽景,当阳绝顶寻。云霞千古态,松竹四时阴。
岫列天边嶂,泉鸣涧底琴。高人不游此,应负爱山心。

干嘛是泉鸣,不是松鸣?

送客归黄山(明 沈一贯)
万壑拥空岑,孤峰下夕阴。马归松影没,人静月华深。
黄帝去已远,白云留至今。鸣琴幽涧底,独夜老龙吟。

这个是减法,虽然前面松用过了。

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这个更虚,但琴声可以联想。

而你“琴鸣涧底松”是既舍不得涧底松,又舍不得琴,所以都要放,但反而满,比较生硬。注意是比较。
作者: 鹤梦白云上    时间: 2014-9-30 15:00
云平 发表于 2014-9-30 13:26
不是俺认为,本来就是如此含义。也没说比喻不恰当,只是感觉意象组合不舒服。
你举太白一首,说明琴声也 ...


如果结句你认为“不美”,我觉得倒是不奇怪,那四句在文字上都没什么出奇之处,也谈不上文字上有多美。这个我是承认的。四句话,表示一下胸意即可,所求不多。

我觉得“琴鸣涧底松”至少是通的,不必管什么松声涛声,就是说琴音带有涧底松的精神。古人说闻弦知雅意,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流水到底还有点声音,那么请问“高山”有什么声音?钟子期说伯牙琴音“峨峨兮若泰山”。这在你看来恐怕根本就不通。那就是一种精神面貌。

“高山”一曲,姚炳炎的版本最佳,你可以找来听听,是否有什么“高山”之音。那完全是一种精神意识在里面。你哪能真去找什么“涛声、松声、泉声”呢?大山无声,你哪里能找到什么高山之音。那是一种“山高谷深”而生的意。

琴鸣涧底松,在意不在声!

作者: 没事哼两句    时间: 2014-10-7 03:25
呵呵,赞一个——“你太有才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