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一叶知秋——经世济民之学在中国(5)
[打印本页]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6-17 01:53
标题:
一叶知秋——经世济民之学在中国(5)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1-7-14 20:49 编辑
]- A6 t8 s2 m6 G6 Q9 }' d
& c. C4 s. ?8 R+ I5 \2 C1 ~
在介绍格兰民军规,以及为何尤纳斯会被孟加拉政府解除职务之前,我们还是回顾一下中国包括世界历史中农业经济的变迁。
% _# E: D) C! l& _& z- m
6 k& p! G0 D/ p, ^, f
既然是谈农村金融问题,就必须先讨论农业问题.
: X$ h+ t2 W# k, M0 `
* ? R' ?& Q9 o) A2 K
不了解农业问题的渊源,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聪明绝顶的大人物也解决不了问题,以及为何这么多中国经济学家在现体制中骑虎难下.
! |* W3 I% E, e F6 ~
' \& j! F* `# a1 O
农业(包括畜牧业)是人类脱离洪荒原始状态的第一步,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 y6 [. K) A' J4 D! Q0 z* V9 f
* w2 l3 C! w0 z+ t' @+ [
传统农业让位给工业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情,传统工业让位于服务业(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是近几十年的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基本标志是农业只有5-10%,剩下的工业和服务业各占一半,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这是人类发展的胜利,也是一个民族成功的标志.
; }& R% t z: g Q2 `* c$ H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这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时刻受到大自然的威胁,工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强多了.当然,农业比更早的狩猎业和采集业相比,已经是超级的低风险了.
3 n+ `- d- M# B' b# x; T: R
# i* ]( q7 y* B' A# ?' }( k
看官您想,十几个人穿着个漏风的大裤衩,光着个膀子我迎着风雪,凭着个棒子石块就敢跟猛玛巨象叫板,换了现在,那都是英雄啊!采集也不轻松,你当是帝国时代里面,看见一丛果子就几十个农民扑过去猛抢啊.别说还得跟食草动物争食,就是有没有毒性就难说,神农大叔的教训就在眼前哪!
$ Z- D! ]8 A. P
; D% b2 e. @7 v: d5 i! r0 ]) U
好了,农业有风险,有风险就要有人抗,要不然这事就干不成.第一个经济学家出现了,他说,土地所有权和全部风险都归天子和贵族所有,奴隶干活就行了,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不干就饿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春秋秦汉,耕牛和冶金(犁)技术得到普及,地里出产多了起来,问题就出来了.以前土地所有权和全部风险都是"星期五"的主人的,凭什么"星期五"得全心全意为主人干活呢?
( w* [3 s6 m$ |. q+ q2 t% f
+ I6 |" k8 }4 `9 D7 O6 x% M
该死的牛,阉了还跑得这么快!
" m" h* h) ^, B# n2 |" a
( O* ~. P) ~6 z5 s: C1 r' s; G; n7 k Y
哎哟,主人不要拿鞭子抽我,我现在就去把那郁郁葱葱的杂草拔一拔.
, t5 N, S* ?2 c! J
/ v6 `2 ]/ n5 `& [' d6 u* ]
丰收年还可能有口饱饭,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星期五"的主人也抗不住了,平时大吃大喝又没啥节余,就不给"星期五"饭吃,"星期五"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了.
, V- x5 r# T1 W' t
1 |+ A8 q& k+ C0 \% k- l8 @& l
血的教训带来了第二位经济学家,他说,土地所有权名义上还是皇上的,皇上赐全部奴隶人身自由.我们可以把地分下去,实际的经营权归地主,让地主去作恶人,去作监工,去投资,去和穷棒子BARGAIN.不出事,皇上向地主收税,出了事往地主身上一推,叫"星期五"找经理去.
& T+ _8 f$ F. ]! {: h! A
- v" ? I& W9 D: _
"星期五"们一听,这可是帕累托改进哪!我们得到了被剥削的自由,皇上分散了风险,土地有了懂得经营的主人,一部分人幸福度的上升没有带来另一些人幸福度的下降!仁政哪,我们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 Z* ?( i1 k8 U9 t3 [7 r/ P' g% W( ?
/ }5 B' i R8 G) Y8 g" ?
"于是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T+ i2 \' v% c6 c
+ N+ m2 S% d0 @$ N' T7 a' k9 S# d9 l. r& W
且慢,还有个事没整明白!这地租怎么算哪,总不会全拿走了吧!地主一听大怒,给你地种就不错了,没听过产业后备军吗?能给你留个生活费就不错了,快滚,再不滚,放狗咬你!
4 z7 w; ~ [+ w+ q: K$ v5 n
2 y; @4 g# g9 \* c4 Q
"星期五"怕狗,跑了.
' B, R S, u6 b0 J) M
' E9 o3 g6 K# _; K- x; a' w
这收成好"星期五"还有口饭吃,收成一不好,"星期五"就被地主骂是大懒虫,把地给收回去了.其实,收成不好完全是因为去年雨水太多,向地主借钱搞大棚种植实验,地主又不借,根本就不是勤劳的"星期五"的过错.
, ] v6 b$ v( e8 ]6 ]- C) x8 Z5 T% L
$ H5 f! e' }* v/ \" o5 M2 j1 B
"星期五"没饭吃,纠集了一帮流民大唱"汉子们扯起大旗,杀昏官,骂皇帝,刀光催杨柳,咱和那老天争个高低", 反了.
* Z- O) D+ Z! R7 T7 H v
+ N& {8 q& u- G8 S# ~
地主落荒而逃,一直逃到了西西河:)
5 b* M* f2 V- N
7 V% y, M8 j7 A* N
第三个经济学家是个法兰西人,他说,君主制本身没问题,封建也很好,问题的关键是地租的契约不好,应该固定一个额度,搞承包,一包就灵.
9 N# ?: y1 ^0 o6 n+ V
. k. H& {, C' x9 k5 e, P( \
众人曰大善.
6 P/ M, v I& ~9 A6 R- T
1 `: @1 z1 w& {% j
有了承包合同,"星期五"玩了命的干活,老天爷帮忙,无灾无难,到了年底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多剩少是自己的,一算帐,小发一笔,准备明年娶媳妇.结果地主眼红了,收成好是因为我的地好,不是因为你努力,明年加租.
; h. |; x9 }& I
# q: ^0 Q+ Q1 n5 A. l
"星期五"一听急了,不是说这合同三十年不变吗?怎么一年就变了.
3 h; n, {7 m( K" `7 ^4 g
# |# C6 o0 G0 q3 H
那是我开始没想好,我还以为今年又雨水多呢,不算不算,重新签合同,加租.
6 h @# W8 k ^8 Y# S
1 Y0 H& @, c5 U- ?
那明年如果真的雨水多怎么办?
3 ? G) n6 T2 A
! M% e# M! y# u' o
我不管,你就得按今年收成好的情况交租.
" s& T3 f9 {/ a1 g3 f) e
" K1 N$ C2 ]. L w" w$ h& l, u. b
那你先借点钱给我,我支个大棚翔宇先:).
& L2 @' u; p6 A8 X
+ ?3 F# Q7 z1 }- ]* H( P
不借,谁知道你能不能还得起,就是不借.
9 V6 ~ [5 ^" R! n2 |/ Z
# P" R2 W# w1 y* d/ X+ i+ K$ x" z
"星期五"回到家,想了一夜有了主意.第二年,他又是玩了命的种地,人家种一季,他种三季,管它什么保土保肥, 追加投资,六项扣除,明年还不知道干不干呢.运气好,这年老天爷又作美,"星期五"以为自己要发了.
; I; M8 D4 ]; i: h9 S
. e* E8 J0 Z/ j3 {* m5 Y
地主到地里一转,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呀!地力衰竭,后续投资枯竭,不行,得加租.
% g. T6 e; b* q
+ L9 U3 g0 z: G* U
"星期五"急了,想找地主理论又怕狗.于是又想了一夜,第二天就找到大耳窿借了高利贷,大搞足水足肥加深耕,放手密植,只要做到田间管理如绣花,一年种上五季,基本上交了租还了债,还可以考虑考虑娶媳妇的事.
# k. x5 F4 B5 C3 Q" a, L
j5 }1 G; p- Z) g2 n) |2 T
"星期五"算千算万,忘了算自然灾害.钱全用在化肥上了,忘了支大棚,这年的雨水还真是多.地主租金是按以前年度的好年景计量的,高利贷因为是小规模贷款,利率奇高.三下两下,"星期五"破产了.
% s( D2 x/ V C' p3 c
E; H" g5 A% N, n9 t6 X
这次他豁出去了,裸了上身,手举一面大旗,大喊一声"你娘,自由引导人民!"
% S5 R+ l, g: k+ N& j2 ~
( x: u- F* q* a6 e# V
"星期五"带领人群冲向巴士底狱......
# I, k. N: z- m& \! m: p! H
' k4 W" R; G( D' ^- a( r) J
$ x! {0 i- W5 L: S, O5 A8 ?
2007年,这个系列贴写到这个地方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或者说攻击。后来在XXX住班房,也是从这个地方的争论开始的,其主要分歧就是对农业经济,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认识。因为这是了解中国经济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这些中国经济工作者研究者的最大的历史教训之一(尽管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基本上在肉体或精神上被消灭了)。近年来更多的文献,记录和证据被挖掘和披露出来,尽管还需要更多时间才可能对普通公众解密,但是经济学(中国叫财经)界内部人来说是铁证如山的。老茅头为何高龄高调发飙,就和这些证据的逐渐披露有关。
8 n- e- ]+ K4 y6 E" E/ m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