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1、前篇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2-18 10:26
标题: 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1、前篇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12-17 21:18 编辑 2 A0 l' P; i" r8 ]
$ g; t) [. X  S2 N; c0 o
不管中东乃至世界政局如何改变,以色列军队具有现代史上传奇般战斗力这一事实是公认的,而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对于铸造这一传奇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总参谋长们不仅在战场上是悍将,在政治、经济、学术上也不含糊。他们是以色列现代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W& q0 u8 v! X6 Q9 Y   & V# V" S& t' U% G  e  P
  在战火中诞生的犹太人武装   3 ~/ _, z/ ]" C9 W5 m" g
  被罗马人逐出耶路撒冷以来,犹太人一直在巴勒斯坦有所定居。13世纪西班牙犹太教大拉比纳赫玛尼德斯(Nachmanides)舌战天主教会后,被迫离开西班牙。纳赫玛尼德斯回到耶路撒冷时,耶路撒冷只有不到10户犹太人。在纳赫玛尼德斯的主持下,耶路撒冷恢复了犹太教会,修建了犹太教堂。历史上还有其他的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事例,但这些犹太移民基本都是宗教性质,不问世事,到圣地只是为了研习经书和朝圣,或者到圣地终老,叶落归根。
5 q: x1 }9 F" I  u8 @! b  
$ R$ D$ l# C+ k5 \8 W  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兴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这些犹太人移民的目的是世俗的,为了在巴勒斯坦安身立命,并最终建立犹太人的国家。按时间和来源划分,从1882-1948年之间,大致有5次阿利雅(Aliyah,原意为上升,这里特指升入圣地)。在1882-1903年的第一次阿利雅中,犹太移民在阿拉伯人的城市雅法(Jaffa)附近建立了定居点,最后发展成第一个犹太人的城市特拉维夫(Tel Aviv,意为“泉水之岭”,名字取自原阿拉伯地名,也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赫策尔的著作《古老的新土地》(Altneuland)的希伯来语译名双关)。1904-1014年的第二次阿利雅的犹太移民主要来自逃离反犹风潮的俄罗斯犹太人,他们缺乏在恶劣环境单独生存的能力,于是公有制的集体农庄成为最合理的选择。他们互相帮助,有的人从事田间作业,有的人管理公共厨房,有的人从事清洁、洗涮,还有自己的幼儿园、学校。这就是犹太人集体农庄“基布茨”(Kibbutz)的开始。1919-1923年的第三次阿利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后的第一次犹太移民潮,这一波移民主要来自东欧,他们受到贝尔福宣言的鼓舞,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坚。他们有备而来,而不是简单地逃脱原住地的苦难。他们事先学习了农业技能和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技能,一到巴勒斯坦,就在海边的沼泽地排水、开荒。他们带来了正在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不仅要回归巴勒斯坦,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在巴勒斯坦建造一个新社会,建造一个没有剥削的平等的人间天堂。他们既不愿意为别人干活,也不愿意有雇人干活的负罪感。他们崇尚社会平等,实现一切归公的平均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他们没有分工,为了平等,苦活、脏活轮流干,管理层也不例外。他们没有私有财产,甚至收到的礼物都要交工,重新分配。他们崇尚民主,事无巨细,都要在基布茨的大食堂里讨论、表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歌,围绕着篝火欢歌畅舞,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从哲学、人生,到科学、民主,从政治、经济,到邻里街坊的鸡零狗碎,无所不谈。他们不光是体力劳动者,也是作家、艺术家、演员。他们有自己的学校、剧团、运动队、乐队、合唱团。这是基布茨大发展的年代。从加利利海边,到希伯隆(Hebron,现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砂石山丘,到内格夫沙漠,到处都有基布茨。为了抢占战略要地,很多基布茨是建立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的是有一天以色列建国时,可以为犹太人的国家多圈一点地方。
! {% _6 G" |# b, _, A   6 R# v# Z2 p9 G, t  q: {& M0 K. ?
  
2 k% F# S4 a) e) b  H 基布茨是犹太复国主义的重要工具,从基布茨里走出一代又一代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坚  
. h  t* o  l$ c. \) Y% U
0 V4 b4 t" j/ s" I( u
  在奥斯曼帝国时代,犹太人定居的规模还很小,犹太人定居者和阿拉伯邻居之间的冲突不超过通常的鸡零狗碎之事,人们担心的是普通的偷盗,而不是有组织的反犹袭击。《贝尔福宣言》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的企图变得明确起来,犹太人移民大批涌入,阿拉伯人的戒心和敌意大增,担心犹太人反客为主,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开始升级。犹太复国主义从一开始就把眼光放在大国政治上,热衷于高层路线,但忽略了已经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利益,所以才有“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来到一个没有主人的土地”的说法。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布茨犹太人把邻居的阿拉伯农民看作同样的劳工阶层,以为只有阿拉伯地主才是共同的敌人,而忽略了民族主义的因素。但在日益升级的阿犹冲突情况下,基布茨的人们开始拿起武器,保卫自己,这就是犹太人的武装组织哈格纳(Haganah,意为自卫队)的前身。0 p4 _8 ?. B9 r
  
- t' E9 I- K; E. |  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始终是犹疑不定的。从“道义”上,英国上层不乏对犹太人的同情。但从维护大英帝国利益出发,英国又在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问题上出尔反尔。《贝尔福宣言》有意说犹太人的家园(A Jewish Homeland)而不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A Jewish State)并非偶然。事实上,贝尔福德措辞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并非一时兴起。随着阿拉伯人的反对的加剧,英国很快就后悔了,开始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购置土地和向巴勒斯坦移民实行配额限制,到1939年,英国当局全面终止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购置土地和移民的行动,以图平息阿拉伯人的反对。但英国的摇摆也在客观上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重建以色列时断时续地打开了方便之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雅勃廷斯基(Ze'ev Jabotinsky)和特伦佩尔多(Joseph Trumpeldor)向英国建议,组建一支犹太人的部队,加入英军作战,帮助英国夺回在同盟国的奥斯曼帝国手里的巴勒斯坦。英国反对犹太人的部队参加在巴勒斯坦的作战,而是把他们派往在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的加里波利参加作战,而且不是作为作战部队,只是作为骡马运输部队。雅勃廷斯基和特伦佩尔多都在这支称为“犹太军团”(Jewish Legion)的部队里担任军官,都因为作战勇敢而获得勋章。以色列的开国总理本-古里安也在犹太军团里当列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7年,英国终于答应组建一支犹太人的作战部队,“犹太人团”作为澳新骑兵师(Anzac Mounted Division)的一部分参加了包括渡过约旦河的战斗,作战地点离耶路撒冷最近处只有20英里,特伦佩尔多在特尔哈伊(Tel Hai)的战斗中牺牲。以色列的第二任总统本-兹维(Itzak Ben-Zvi)、第三任总理埃希科尔(Levi Eshkol)等都曾在犹太军团服役。原为加拿大皇家龙骑兵团(Royal Canadian Dragoons)上尉的罗斯希尔德家族中的一员詹姆斯·罗斯希尔德(James Armand de Rothschild)也服役其中。
2 L! [2 P4 X' X  
9 f2 q3 M  g& N  H2 _/ I- k5 L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国联将原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的巴勒斯坦(含今日的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给英国托管(British Mandate)。尽管英国已经开始对犹太人移民开始有所约束,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依然不满英国的放任,在耶路撒冷市长胡塞尼的领导下,阿拉伯人要求大选。由于阿拉伯居民在巴勒斯坦占绝大多数,大选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是建立一个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英国拒绝了。愤怒的阿拉伯人在1936-39年间爆发了总罢工,之后演变为大规模的暴动,开始发生驱赶、杀戮犹太人的事件。基布茨武装哈格纳开始和英国占领军合作,共同镇压阿拉伯暴民,哈格纳也在此期间成长为一支达12000人(一说14500人)的统一的有组织的犹太人武装力量,而不再是各个基布茨各自为战的村民自卫队了。9 x( b6 A) i; H# y7 v
  
! v7 k4 F) @0 j/ o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担心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可能攻占埃及,进一步攻占巴勒斯坦,控制中东和苏伊士运河。英国想到要借用哈格纳的力量抗击德军,要求合作,并为哈格纳提供装备和训练。但是当蒙哥马利在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中打败了隆美尔,埃及、中东和苏伊士运河不再危在旦夕后,英国又对犹太人参战不感兴趣,撤回了对哈格纳的支援,尽管巴勒斯坦犹太人被容许参加英军,15个犹太营也在1940-1941年在希腊配属英军作战。为了对抗亲纳粹的耶路撒冷市长胡塞尼,英国组建了“巴勒斯坦团”(Palestine Regiment),但还是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玩弄平衡,尽量招募同样数量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加入。不过犹太人参军远较阿拉伯人踊跃,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团的比例最后达到四分之三。巴勒斯坦团在埃及和北非作战。英国当局直到19439月才准许犹太人组建一支全犹太人的“犹太旅”(Jewish Brigade),5000人的犹太旅直到19453月才登陆意大利参战,战争两个月后就结束了。犹太旅驻扎在意大利、南斯拉夫、奥地利交界的地区,日后成为犹太人偷渡巴勒斯坦的重要通道。19457月,犹太旅调防到比利时和荷兰,1946年夏解散,但犹太旅的成员很多回到巴勒斯坦,加入了哈格纳,参加以色列的独立战争。- D; K0 N' l  T0 c% g! {# M
  / u  I" f4 g) l" N% N4 Q. G8 ^& U
  
7 f4 S! `$ \6 x# B+ k) y+ s# m4 T 二战英军组建了“犹太旅”,其成员很多成为以色列独立战争中的干将  * v% x  O- i3 ]2 n+ d8 S4 L
0 F, ?. r  J  A% g0 e
帕尔马克是犹太人的精锐突击队  : U) `& W. n' p! s* ~8 p
( B: `  M  P& G- l
哈格纳的官兵们,这是后来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力  
8 A2 u4 G- Q. i$ \. u
9 U0 r1 N! g' X* n! I 3 M" Q- r1 r" E& \9 o' z$ Y- d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1年,哈格纳组建了一支精锐的突击队帕尔马克(Palmach,意为突击连),作为哈格纳的机动的野战军。英军为帕尔马克提供轻武器和炸药,并训练帕尔马克人员(昵称Palmachniks)。帕尔马克积极协助英军进攻仍在维希法国手中的黎巴嫩和叙利亚,多有战果。但1942年后,英国改主意了,不再需要帕尔马克的帮助,转而要求帕尔马克解散。在基布茨协会的建议下,帕尔马克化整为零,以小分队形式分散在各个基布茨中,一方面保卫基布茨,一方面参加生产自救,并教育基布茨人们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喝招兵买马。帕尔马克还积极培训军官,特别强调主动、积极、灵活、敢于承担责任的战斗作风,强调“跟我冲”的领导精神,对日后以色列的建军思想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以色列军官相对于士兵在战斗中的伤亡比例居世界前列,以至于以色列军方规定高级军官不得亲自冲锋在前,避免指挥链的断裂。4 E% W+ Z1 ?% N1 s0 y& h) u
  
" n) ^* d! l6 I- c. c2 K: [  以色列独立战争和建国后以色里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中,大部分都有哈格纳或帕尔马克的背景,仅当过以色列国防军最高级军官总参谋长的就有达扬(1956年西奈战争期间)、拉宾(19676天战争期间)、巴列夫(1968-1971年,负责建造沿苏伊士运河的巴列夫防线)、埃拉扎尔(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古尔(Mordechai 1974-1978年期间,指挥恩德培机场人质营救)、埃坦(1982年入侵黎巴嫩期间),没有当过总参谋长但名气更大的沙龙也是哈格纳出身。巴拉克(1992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尽管太年轻,没有捞上在哈格纳或帕尔马克干过,但他也是基布茨出身,算是和哈格纳、帕尔马克有精神上的血缘关系。7 J1 r4 o3 y/ J4 k1 w- g$ D$ t
   $ ?& x+ O' l) T8 r* z3 i. I9 P- R
  哈格纳对英国占领当局的态度是既斗争又合作,在推动以色列建国和帮助犹太人移民上坚决斗争,但在共同抵御阿拉伯人的袭击和维持基布茨的安全上和英国人合作。哈格纳也主张对阿拉伯人的挑衅有理有利有节,不主张残酷报复和主动出击。这种“节制政策”受到右派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对,后者要求主动出击,打击英国占领军和阿拉伯“匪帮”,加速建立以色列。右派在1931年从哈格纳分裂出来,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伊尔贡(Irgun Tsvai-Leumi,意为民族军事组织,简称Irgun)。1941年时,伊尔贡中更极端的一支在斯特恩的领导下分裂出来,自组勒海组织(Lehi,全称为Lohamei Herut Israel,意为以色列自由战士),不惜与纳粹德国合作,以达到把英国赶出巴勒斯坦的目的。勒海在战时就广泛袭击英国目标,被英国当局称为“斯特恩匪帮”,在犹太人主流中也为不齿。哈格纳曾应英军要求,联手制约勒海。但在以色列独立战争期间,哈格纳、伊尔贡、勒海联合起来,一起为以色列的建国而战,日后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三个主要来源。
作者: 兰凯    时间: 2012-12-18 10:42
很不适应啊。一下就从精锐突击队到了种参谋长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12-18 10:43
占个沙发
作者: 飞翔的芦苇    时间: 2012-12-18 11:07
精彩好看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2-12-18 11:08
这个主题我喜欢,继续继续...
作者: 索伦    时间: 2012-12-18 12:08
喜欢这个题目,以色列人在历史上有过成建制的武装吗?感觉他们的武力是一下子上升到可以和阿拉伯军队大规模对战的水平的,外来的援助固然重要,他们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战争经验、传承,也是难以做到的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2-18 12:31
索伦 发表于 2012-12-17 22:08 : T1 w2 @3 E/ W
喜欢这个题目,以色列人在历史上有过成建制的武装吗?感觉他们的武力是一下子上升到可以和阿拉伯军队大规模 ...
1 i( t% B% n0 c2 Q# [6 W
在哈格纳之前,犹太人没有过成建制的武装。这个上升过程是打出来的,就像共军的战争大学一样。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2-12-18 12:48
晨枫 发表于 2012-12-17 23:31 0 F! W2 U7 R/ x! S* V' _% w
在哈格纳之前,犹太人没有过成建制的武装。这个上升过程是打出来的,就像共军的战争大学一样。 ...

! u5 C) W9 C+ Y& u( r) ^5 k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前,应该没有太多战争经验。但是以色列当时有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士兵和军官。虽然,这些军官很少有战役以上级别的指挥经验,不过这个已经足够对付当时的战况了。" R& \# w) f0 s; X7 c5 w  m* Y2 o* g

1 n; ~$ U; e* c: v! w5 b, H以色列的辉煌主要也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水平太烂。要是遇到二战时的正规军,像美苏英法德日,还有48,49年的TG,基本也就歇菜了。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2-12-18 13:00
晨枫 发表于 2012-12-18 12:31
. n9 m9 {4 b9 y- a9 F) ~在哈格纳之前,犹太人没有过成建制的武装。这个上升过程是打出来的,就像共军的战争大学一样。 ...
: ~- G1 @  m0 P3 O) J
阿拉伯人也在打,怎么他们就没什么进步呢?按说阿拉伯也有不少苏联援助阿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2-18 13:2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12-18 18:14 编辑 1 {" m: ~6 w' o  Q: U+ r
晨池 发表于 2012-12-17 23:00
5 l" }, s8 J) m; w5 Z0 {# x阿拉伯人也在打,怎么他们就没什么进步呢?按说阿拉伯也有不少苏联援助阿 ...

6 F0 W/ H8 H$ T7 x8 X- x/ B  n8 G' z9 _. q
死地后生和攻城略地的动力不一样。
作者: alexjak    时间: 2012-12-18 13:51
阿拉伯人在热兵器的时代表现  用 战五渣来形容一点也不冤枉
作者: 索伦    时间: 2012-12-18 22:05
晨枫 发表于 2012-12-18 12:31
, v) X: h2 B3 K0 s! K; }在哈格纳之前,犹太人没有过成建制的武装。这个上升过程是打出来的,就像共军的战争大学一样。 ...
  X" n& u% |6 L+ O; Z
中国有传承啊,公元前就有几十万兵力规模的战争、有孙子兵法、有历代的百战英雄,这些对后世有作用的,以色列一步跨了这么大,而其对手,中世纪以来好像不会打仗了,一直到今天,都是神奇。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2-19 08:15
索伦 发表于 2012-12-18 08:05
4 p# U# b7 C' J( A7 _中国有传承啊,公元前就有几十万兵力规模的战争、有孙子兵法、有历代的百战英雄,这些对后世有作用的,以 ...

' v* Q- I8 x* H1 N' K这样泛泛的传承,犹太人也会读克劳斯威茨啊
作者: 索伦    时间: 2012-12-19 09:00
晨枫 发表于 2012-12-18 13:23
* L! [  @: ~, r5 R死地后生和攻城略地的动力不一样。

: _7 |: L# }, C) y% G. {/ N这个是真理,无路可退,不能胜就真正是死无葬身之地,什么都能激发出来。
作者: 本拉风    时间: 2012-12-19 09:01
干货,好文!!!!!!!!!!!!!!!!!!!!
作者: starless    时间: 2012-12-19 19:09
晨枫 发表于 2012-12-19 08:15 - U8 ?( s. g9 l) ^
这样泛泛的传承,犹太人也会读克劳斯威茨啊
) H5 q' b  e& Q* s
中国有武士阶层和职业军队的训练体系.
1 Q% a# R, h) h9 q+ z9 g7 G, `9 c: Z1 r5 V. S
民国的很多军阀基本班底和制度直接来自曾国藩的湘军.6 b& ]* H) S4 Y; K

作者: 道孙吴    时间: 2012-12-20 13:17
本帖最后由 道孙吴 于 2012-12-20 13:21 编辑
5 d3 E0 N  F, I# x" l4 W( m6 e% _/ x! u- g$ |7 E( {" ?/ b
以色列军从游击队一夜之间变成正规军 参加过二战的苏籍犹太军人功不可没吧 能说说吗, Z" H6 i/ U; ?9 z
9 I6 U) t% J' {/ Z% M. v, d
最近突然发现 阿拉伯人传统的三个政治中心 开罗/亚历山大 大马士革 巴格达
  O4 j2 _4 W3 |( R  i) Q/ l6 b: v: y巴格达无险可守暂时不说 另外两个就硬生生给以色列分隔开了  帝国主义果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2-20 13:32
道孙吴 发表于 2012-12-19 23:17 2 {4 ^5 f* N" P1 q
以色列军从游击队一夜之间变成正规军 参加过二战的苏籍犹太军人功不可没吧 能说说吗
! n% }! x& W- g8 ]# N. [) t
% M9 W% N5 i" r8 J; f  R) i+ B" X最近突然发现  ...

9 C) _8 r5 |, Z& T3 @- z1 a斯大林不让苏联犹太人移民以色列,打过二战的苏联犹太人基本上对以色列建国没有贡献。苏联犹太人被容许向以色列移民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90年代以后才形成规模。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2-12-27 12:29
好文,学习了!
作者: dwent    时间: 2013-6-1 10:29
确实经典,认真研读;犹太人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