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k" c; K6 r. }/ x7 g哈瑞森还有一个月才过他28岁生日。5 N& L2 b$ D; k
" N' p' U: [: y) }( G6 @
哈瑞森家族和维吉尼亚其他豪门李家族、伦道夫家族和卡特家族都有婚姻关系,这个家族源自1630年从英国来到美国的一位叫本杰明·哈瑞森的人。按照英国人的习惯,当爹的就连名带姓全传给儿子了,儿子小本杰明·哈瑞森更干脆,他的儿子叫本杰明·哈瑞森三世,孙子叫本杰明·哈瑞森四世,这个哈四世和华盛顿一样,靠从军这条路进入上流社会。成了上校后,哈瑞森四世娶了维吉尼亚殖民地首富罗伯特·卡特一世的长女安妮,生下来的哈瑞森五世就再也用不着再当兵去了,得以从威廉·玛丽学院毕业,进入维吉尼亚议会。又随着姐夫佩顿·伦道夫去参加大陆会议,在《独立宣言》上签字,名列国父之一,1781年到1784年出任维州州长。威廉·哈瑞森是哈瑞森五世的幼子,典型的富二代兼官二代,或者叫美国的太子党。2 X7 z. k0 i$ T5 R; o: Y
9 l# w T! u; g
哈瑞森五世的姐姐嫁给了伦道夫家族的佩顿·伦道夫,杰佛逊的母亲出自伦道夫家族,这是他们之间最近的亲戚关系,这几个豪门世代联姻,相互的关系复杂到无法理清楚的情况。5 ^4 O! E- R- x% T2 I D3 }3 m
9 {$ y% [' ^; [/ O按哈瑞森家的规矩,大儿子叫哈瑞森六世,但他在政治上没什么出息,甘愿做一个庄园主。另一个儿子卡特继承父业,先后出任过州议会议员和国会议员,作为幼子的威廉·哈瑞森本来不是走这条路的。 2 y2 p5 X, _' Q* A4 { ; Z! m) p" Y# q9 ]2 U哈五世对小儿子的前途不怎么上心,连他的教育都比几个哥哥差一等,没有和哥哥们一样进威廉·玛丽学院读书,而是去汉普顿·悉尼学院读书。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人上面告状,说你们家威廉加入了一个反对奴隶制的社团。维吉尼亚是蓄奴州,这不是找麻烦吗?哈五世赶紧让威廉退学。这小东西在维吉尼亚豪门中已经是异端了,哈五世只好把他送到费城,随本杰明·拉什学医。 ' d$ z) ^) s Q* R! v4 n: S& f 7 G |' V" y: C4 E; J- ]拉什一代名医,也是在《独立宣言》上留下名字的国父之一,但威廉本人对医学一点兴趣都没有,根本就不好好学,没过多久老爹突然去世,家里分财产,依旧按英国的传统,按孩子的长幼决定多寡,到了最小的威廉这里没有分到多少财产,因此没有钱继续上学了,只好退学回家。 + c' t7 B9 @6 K2 U& t3 u; A/ @ @ Z. W0 n6 ~( T
虽然医没有学完,但美国当时医生奇缺,其中大多数还是草药郎中,像他这样的医学生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做个医生很容易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威廉实在不愿意给人看病,想干别的,去找亲戚帮忙,全是不冷不热的,没一个办实事的。 1 v1 r$ p, P6 n. O# d" z, H1 f) E! L) m6 h1 Q
威廉知道不是人情冷暖,而是自己天天和一群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混在一起,惹得家里奴隶成群的亲戚们不高兴。走投无路之际,一位亲戚终于帮忙了。) D' u9 M8 D# ]
/ p8 Y0 F9 K* t# j6 ~% T2 e) K- q b
这位亲戚就是内战名将李将军之父、时任维州州长的亨利·李三世,因为他妈是华盛顿一厢情愿的初恋,所以李兄弟们被华盛顿视为己出,在独立战争中李是华盛顿手下的骑兵司令,此时华盛顿当权,威廉希望能在联邦或州政府谋个差事,没想到李州长的建议是从军。/ S2 B9 _! J9 H \" H- O
$ D3 P; E5 Q" x+ X2 F* c7 J; [第二次英美战争开始后,哈瑞森希望从军参战。底特律要塞丢失后,詹姆斯·温切斯特出任西北军团司令,他希望哈瑞森在他手下担任准将,但哈瑞森希望指挥西北军团,最后麦迪逊总统解除温切斯特将军的职务,让哈瑞森指挥西北军团。哈瑞森随即再次让吉布森代理总督,自己打仗去了。" f- }0 Y, j& U! b9 z
, F9 y0 T0 n* K! i. ^
底特律要塞丢掉了,俄亥俄门户洞开,西北军团听起来很威武,其实都是新兵,哈瑞森要从教他们打枪开始,因此只能采取守势,在俄亥俄地区坚守待援,等援军到来后转手为攻,收复了底特律要塞,之后和英军及蒂卡姆西联军进行了几次战斗,虽然伤亡惨重,但逐步控制了西北的局面。 , T1 q: {( e) o0 s: N. T# S0 i, n9 P% G* v/ `6 b
伊利湖上有罗伯特·巴克利少校指挥的英军舰队,控制着湖水的交通,这样英军可以占据内线优势,尤其是供应可以通过水路运输。蒂卡姆西手下的大批印第安人武士及其家属住在湖边,他们的粮食要靠水路运来,即便这样,由于印第安人数量多,巴克利舰队不得不把口粮分给印第安人,以至官兵每天只能分到半份口粮。美国如果能够控制伊利湖,整个战区的形势就会改变。: A7 S# S a) E& t
3 U& o X! P" C0 U
佩里找上门来,哈瑞森知道伊利湖舰队的重要性,便召集全军,要求有过水上经验的人站出来,包括坐过船的,全部抽调给佩里,就这样还不够,哈瑞森又拨给他100名肯塔基阻击手,就这样拼凑出了舰队。 . C3 s9 j/ W% g% O! i- ]- P1 f / z# d/ Z3 n% ]+ \. L5 E! ?6 g东部,切斯匹克号迎战香农号,成为1812年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场海战,舰长詹姆斯·劳伦斯战死,留下“绝不投降!将军舰烧毁!”的遗言。伊利湖上,佩里将旗舰命名为劳伦斯号,高悬“绝不投降”战旗,迎战巴克利舰队。1 x# k; T) ]* Z8 Y3 U: g7 ?/ u/ Y
6 U) ?0 B# x1 N" u+ ]6 ^- _
英国皇家海军天下无敌,特别是以舰队方式决战,皇家海军鲜有败绩,虽然在伊利湖上双方的军舰体积相差不大,但皇家海军在各方面都占据优势。 $ }: u) [/ V3 G1 |! ]2 \1 F' `: e. d/ j+ a7 `3 q2 H3 ?) }
1812年9月13日,双方在伊利湖上交战。哈瑞森和全军在焦急地等待伊利湖之战的消息,心里七上八下,近期东部战局非常不利,北疆此战如果再次失利,将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佩里虽然干练,但毕竟不是迪凯特那批在巴巴里战争中成名之人,能不能力挽狂澜? 1 }' @2 ~/ @: P% T+ ^ ( `, P2 ^( s( L远处响起了马蹄声,一匹骏马由远而近来到跟前,年轻的骑士下马敬礼:将军,佩里少校的报告。 & b1 l! v- ^+ p' n9 w' i& ]4 ~* R; c: S e
递过来的是一个皱巴巴地折在一起的信封,哈瑞森眉头一皱,这就是佩里的战斗报告?难道全军覆没了?在最后关头匆匆写了几句? / i* F5 |% n" W V: _, L( V+ q) f( f. c$ t$ C# J
拿在手里,迟迟不敢打开,大家围过来,正在焦急地等着他打开。哈瑞森一咬牙,手指有些颤抖地打开了信封,佩里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了短短的几句话,哈瑞森快速扫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 5 z7 S: n) V I* M. V8 N) M, f& E2 d0 E
佩里在伊利湖上反败为胜,最后迫使英国舰队投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只皇家海军舰队向敌人投降,战后佩里在尼亚加拉号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用一个帽子当桌子,在一个旧信封上向哈瑞森将军报捷,写出了美国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豪言:我们和敌人遭遇,他们是我们的了。下一句是此战的战果。0 K2 r. k; {1 Y/ k# z/ o- g
" I- Z, a! g: ]9 X: f' s% f
哈瑞森把旧信封高高举起,大声念着: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they are ours。/ e" H. t6 e! V
2 i8 h% S: i3 S0 t. M
全军雀跃欢呼,哈瑞森给参谋们下令:到了蒂卡姆西了断的时候了。 5 f: e% K8 m# R + W ^. i- K5 D. O( @8 H# Q O哈瑞森兵分两路,1000名骑兵沿河边挺进,2500名步兵等佩里把战斗中受损的船修好后,乘船前进,目标是阿默斯特堡。 ; H( b& i; x U * B: J- f+ b$ t% S) M7 m) A$ y失去水路供应后,普雷沃不顾蒂卡姆西的劝阻,执意撤退,撤退行动变成一场逃跑,哈瑞森紧追不舍,于10月4日追上撤退中的英国和印第安联军。; [4 Q2 Z( b- X3 m
* ?+ t& t* u9 [7 K! ^, @( _" H( a
次日,泰晤士河之战打响。 $ l/ q& ~7 s) O* N9 l2 y, a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2-12-26 21:51 标题: 15. 勇士死于战场 8 H' ~+ N6 x- _$ ~7 A+ R+ F( g% D1 }) j
哈瑞森虽然有将近4000人,但正规军只有27步兵团的120人,其余的人有肯塔基州长艾萨克·谢尔比率领的2400名肯塔基民兵,理查德·约翰逊上校率领的1000名志愿者骑兵,这些人也大多来自肯塔基,加上500名印第安盟军。 4 y& V4 A+ v8 V R2 B6 D 8 Y | S/ N3 I普雷沃手下有第41团的800人,外加蒂卡姆西的500名印第安战士。! P& [/ J# H& ~! y9 A2 m: B
/ ?0 j( p, a* F, Y战斗开始之前,英军正在准备早餐,普雷沃下令把做得半熟的早饭扔了,后撤两英里,希望当美军渡河时用大炮进行攻击。但他所处的地形开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对方的骑兵,也没有什么树木,蒂卡姆西带人守在左翼的一个池塘后面附近,出发前,他策马走过英军防线,和每一位英军军官握手,然后赶上自己的人马。1 L6 F" R# v" D2 K( t/ ^. f2 g. N3 T
& U" x0 N( ~* u$ _$ u哈瑞森视察了地形后,命令骑兵冲击英军防线,冒着印第安人的枪弹,詹姆斯·约翰逊率骑兵冲击英军防线,英军的大炮没能开火,一看防线被冲破,普雷沃带头逃跑,一看主帅逃了,饿着肚子的英军争先逃命,结果逃走了250人,剩下的全投降了。( I, p: U2 J+ f7 `$ A
+ L: `" F8 k, T% u
在另一侧,理查德·约翰逊率20名骑兵冲击印第安人防线,迎来一阵弹雨,20名骑兵被打死15名,约翰逊身中五弹,马也被击毙,倒在池塘里昏迷不醒。剩下的骑兵进行进攻,但陷在泥塘之中,直到詹姆斯·约翰逊结束了战斗,赶来增援后,大部分才得以通过池塘。+ z: U4 W. b( g4 \" M, q( I6 b
$ ^2 P! I# C) V t5 t4 h就在此时,一直很顽强的印第安人突然如鸟兽散。. l( K$ w* v/ ^+ z, o1 P$ K
; H$ |5 F5 d$ @- l3 V2 P0 V因为一个消息传开了:蒂卡姆西已死。8 [: b( Z2 }; v8 [
' o% D; I9 [) s
蒂卡姆西是印第安武士的支柱,得知他死了,剩下的印第安武士失去了斗志,泰晤士河之战结束了。5 X- f/ x2 S3 Z J: T
! ?9 D+ Z& [8 M/ F: s5 K
这场战斗,双方伤亡很小,但却是1812年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此后,以底特律要塞为主的西北防线再未出现战事,美军无力进军加拿大,英军也无力进军美国,对美国来说,西北边境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O$ t# Q9 k6 T( D+ c
/ x0 S$ t7 H! W* f! ]5 ]
实现这一切都原因是因为蒂卡姆西在这一战战死。 ! K3 }* P% S- k7 }9 a" c3 ]! S3 P( f6 G: G* v
在没有先知的神秘关环之后,蒂卡姆西联盟完全靠蒂卡姆西本人来维系,他一死,整个联盟就瓦解了,英国也没有强有力的印第安人盟友,其主攻方向只能转向东部和南部。 7 j- i6 i. J5 F7 E0 _9 r# k. c% z5 e
理查德·约翰逊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英雄,因为蒂卡姆西是他杀死的。 2 l* W% @+ |/ f0 ^2 `1 i / \0 E: Y9 v7 j& |这是来自印第安人的版本,印第安人说蒂卡姆西策马和对方交战时中枪而死,而约翰逊确实击毙了对方一名骑士,就这样和蒂卡姆西联系上了,印第安人是在强调蒂卡姆西非常勇敢,美国方面正好需要一个有身份的英雄,约翰逊是红二代,他妈是独立战争中有名的英雄母亲。当年要塞被敌人围困时,约翰逊还在摇篮之中,一只带火的箭射中了摇篮,而且着了火,幸亏他姐姐把火扑灭。这样的人杀死蒂卡姆西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约翰逊还身负重伤,就这样定了吧。 / @1 w4 i7 s* U% r 2 T; a) v9 p4 Q/ ?/ [" z其实蒂卡姆西并不是约翰逊杀死的,作为指挥官,他怎么会策马和敌人决斗?蒂卡姆西是在撤退中中弹而死,究竟是谁杀死了他,已经很难说了。 : E. P$ }# j( z' B3 f/ `- Y0 m( b; v% n4 E2 x2 F
赢得了这场决定性胜利,哈瑞森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 : g K. V5 y* s# k' U% w 4 k+ u% {/ k6 d: P9 N# i& O蒂卡姆西死后,腾思科瓦塔瓦想成为新的领袖,但印第安人不再相信他说的话了。蒂卡姆西一直活到1834年,余生没有什么作为。 3 T! H) ~2 ^/ S# L8 v) o0 I% Y1 Z% \4 y& N9 K% E3 R& \) f1 g
蒂卡姆西虽死,但他的传奇直到1981年才结束,因为他留下一个诅咒。5 v# h$ g5 e/ f- C$ @9 S; h
. C# c) p0 C. H% b, X
泰晤士河之战同样直到1836年才结束。, C( L, d& l( X2 J
7 P% ?4 }) I. M# X2 X# h1836年大选,杰克森按惯例不寻求第三届任期,支持副总统范布伦竞选总统。辉格党则采取群殴的方式,推出四名候选人,希望尽可能分散票源,使得谁也不过法定半数,最后由辉格党控制的国会选出总统来。 ( M$ y/ K! b1 v1 c3 L/ X# `4 }# g * `, x+ }# w/ E辉格党在田纳西成功地策反了杰克森的同党、参议员怀特,另外是来自南卡的参议员曼哥姆,由马塞诸塞来的参议员韦伯斯特控制新英格兰地区,西北地区就交付在家当地主的哈瑞森。 5 ~- x( |6 f% A. E* Q/ G* e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2-12-28 00:13 标题: 16. 性取向有问题 哈瑞森担任过各种公职,56岁的时候退休,在俄亥俄当起地主来了。这么多年哈瑞森没有发什么财,务农也不太在行,主要靠出版回忆录挣钱,辉格党找上门来,总统的位子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就欣然出山, $ h2 o$ L, O' S' o) b# v7 z: d辉格党除了借用哈瑞森在西北地区的名气之外,还希望他能够拿下他的老家维吉尼亚,因此大力宣传哈瑞森的战争英雄背景,特别是在泰晤士河之战打死蒂卡姆西。这样一来,在辉格党的四名候选人中,哈瑞森的声望最高。 ; X* O) b# t5 `" R- A, D- z民主党也有对策,推出理查森•约翰逊这位老家同样是维吉尼亚的战争英雄来对付哈瑞森:你不是说打死蒂卡姆西吗?打死蒂卡姆西的是我! , E( k6 W- E$ C# H0 }最后群狼斗不过好虎,范布伦是伯尔之后的另一位政治竞选天才,不仅成功地帮杰克逊当选,而且成功地让自己当选,辉格党的策略功败垂成,因为哈瑞森没有拿下维吉尼亚,如果拿下了,范布伦就差一票,谁当总统就得由掌握国会的辉格党说了算了。 3 M( A; d8 f/ `范布伦不差一票了,没想到约翰逊差了一票。0 p9 m) ]& K& s
大选之后还有一个走过场投票程序,各位选举人分别投票选总统和副总统,因为是根据各州投票结果,这个程序只是照本宣科而已。先投票给总统候选人,和大选的结果一样,294张选举人票,范布伦获得170票,超过当选的法定票数148票,范布伦当选为总统。 4 |" i0 T( g6 l$ T1 k: h5 N之后投票选副总统,最后约翰逊得了147票,比法定票数少一票,和范布伦得票相比少了23票,这两位得票应该一样呀,这是怎么回事了。 . l7 `3 w \! B) q! \$ Y6 ?维吉尼亚代表团弃权了,这样一来按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由参议院选举副总统。 ; r2 I6 o+ [1 X9 D原因是约翰逊先生的性取向。 0 f+ B$ a' o' C约翰逊的老爸是少年华盛顿的同行,干测绘的,有钱以后买地。从不善经营的亨利和麦迪逊等人手中贱买下良田而致富。约翰逊年青时候订过婚,但他老妈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女方的家财比不上他们家,千方百计让他毁婚,导致约翰逊产生逆反心理了,老爹一过世,他马上和家里的一个女奴好上了。这位叫朱丽亚的女奴是混血儿,但按本州法律也算奴隶。约翰逊把她当老婆,但法律不认可。7 ^3 E3 E q( }6 [+ Z/ v9 n
1833年朱丽亚病于霍乱,约翰逊马上把家里另外一名当老婆女奴。过几天这女奴跟别人私奔,约翰逊一怒之下叫执法部门把她抓了回来,拉到奴隶市场上拍卖了,然后把和她妹妹当老婆。$ I; m/ |; E! H. ^" [$ U4 @
约翰逊一直非法娶黑人,让奴隶主们不满意,所以维吉尼亚代表才集体弃权,好在参议院中民主党占大多数,才没有再次出现正副总统分属不同党派的情况。 2 `3 @5 K ~! r1 I5 @" r* C四年后,民主党内大多数人都不支持约翰逊,导致党大会没有推举出副总统候选人,只推选范布伦为总统候选人,谁当副总统到时候再说,约翰逊本人倒是忠心耿耿,主动参加竞选。& h5 r) N1 G1 c) y+ Q0 W1 r
这一次,辉格党吸取教训,只推出哈瑞森,为了争取维吉尼亚,大会选举前参议员、维吉尼亚人约翰•泰勒为副总统候选人。 / ]( y* D7 U8 y! ?3 h' V这一次,哈瑞森采取杰克森当年的办法,以战争英雄和平民代表的面目出面,将范布伦描述成富人的走狗,成功地赢得大选,这是杰佛逊之后在一次政坛变天,哈瑞森以68岁出任总统,这个总统年龄最大的记录直到140年后才被里根打破。 3 @) l) Z4 m+ ?+ r& Y) x- K& h这140年就是蒂卡姆西诅咒的始终。! d. E3 f& ? K& q7 i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2-12-29 11:06 标题: 17. 老头开始,老头结束 1841年3月4日,哈瑞森就任美国第九任总统。这天华盛顿气候不好,下着雨,天气非常冷。就职典礼上,哈瑞森以战争英雄的姿态,不穿外衣,也不戴帽子,在雨中拿出讲稿,一念就是两个小时。( ]3 @/ h! d. M; g3 w6 H x' v
观礼台上的听众们冻得都快失去知觉了,他怎么写这么长呀?韦伯斯特说他的原稿不多不少正好10000个字,我还不容易才修改到8444个字。 3 X5 ?# `' m) I9 |8 Y' v6 T' l' c哈瑞森念完后上马带队游行,回到白宫就病了,整整病了一个月,殉职了。过去出现过副总统殉职的,没想到总统还能殉职,而且殉职得如此之快。按法律,副总统泰勒成了第十位总统。 , W' c, w) q7 W* _+ a7 [泰勒家就是哈瑞森家的克星,过去泰勒他爸击败哈瑞森他爸,成为维吉尼亚州长,这次泰勒捡了一个便宜。/ s. ]! i' t N, E: [, T0 }
蒂卡姆西和哈瑞森外加先知都死了,这段历史就如同尘烟了,可是过了90多年,突然又被翻出来。3 m$ r( Q- E; Q3 T9 c$ o+ a
因为有人总结了一下死在总统工作岗位的几个人的情况,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除了一个人外,他们都是在尾数是零的年份当选的,从另一方面统计,在尾数是零的年份当选的总统全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j, ^* l/ b/ Y; T; I& Y5 K
这种情况每20年出现一回。) D9 {: Z1 i! ?3 u' H+ K4 ` A
第一位是哈瑞森,1840年当选,病死在任上。& |+ B# |2 S# Y6 r" ~9 s. {; Z
20年后,1860年林肯当选,在任上遇刺身亡。 0 l$ {3 j4 M0 Z+ ^8 X" t! |20年后,1880年加菲尔德,在任上遇刺身亡。7 @! \9 S" K5 q- P- a5 T) v b
20年后,1900年麦金莱当选,在任上遇刺身亡。4 l4 `/ I* y* Q+ I1 Q( u* ~
20年后,1920年哈丁当选,病死在任上。 9 Z& I- l& B5 |; r- r从哈瑞森开始,80年间无一例外,要说巧合也太玄了吧,于是有人认为蒂卡姆西临死前下了诅咒,从哈瑞森开始,每20年美国总统殉职一位。也有人说这诅咒是先知下的。甭管谁下的,这个缺心眼的诅咒就这么流传开了。! k1 j9 |) x& I p- U+ C
1940年,罗斯福当选,病死在任上。又应验了。# H% r) _( \" }$ L9 {4 \! I! x7 K; F
1960年,肯尼迪当选,在任上遇刺身亡。, `8 I9 _- j% d( R
这一下千真万确了,大家就等着看哪个不要命的敢在1980年竞选总统。. n O, z1 W' Y5 c) o% g8 S
都这样了,1980年还一窝蜂地争当总统,共和党是在野的,打破脑袋后里根出线,民主党自然由现任总统卡特出马,本来心理负担就很重,还有多嘴的记者向卡特总统提问:总统先生,根据蒂卡姆西诅咒,这次当选的总统会死于任上,您怎么看?: S7 w8 S1 o' b$ z: J" a& c! }5 o
卡特心说你这不是激我吗?只好做滚刀肉状:即使真有这种事,我也愿意工作到最后一天。 : F# O/ g0 E- Q- G' K' X. g8 e
最后这个为国家工作到最后一天的机会给了里根,里根还真不信什么叫诅咒,也真没想到还真有精神病来行刺总统,挨枪后才明白不敬神鬼的后果,只好多留一句玩笑吧:医生们,你们都是共和党吧? o# R( z' K( d2 Z4 T
那帮民主党医生心说这老东西临死前这是要找垫背的:总统先生您放心,今天我们全是共和党。 ; Q9 M% W' h" ]3 S) W% Y$ U就靠这么一句,70多的里根居然大难不死,于是诅咒学家宣布,蒂卡姆西诅咒从一个老总统开始的,让一个更老的总统给破解了。3 m$ i0 Q. ~7 \( s! q% W" L, W) d7 z
又过了20年,2000年大选,小布什和高尔这对冤家早就准备好了,一旦有人提到蒂卡姆西诅咒就大义凛然表现出上刀山下油锅的架势,没想到就是没人问。' ?. ?: A! g- z2 y" ?: @) h, E
蒂卡姆西则作为英雄名垂加拿大青史。; \" b7 J1 i z5 S
他的大印第安国的梦想是北美印第安人建国的唯一机会,如果先知没有在先知镇玩那套刀枪不入的把戏的话。 3 ^( L7 i3 N$ @ % G v' J& g! Z(完)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2-12-31 17:46
历史真是比任何小说都更精彩。只是可惜了蒂卡姆西,壮志未酬身先死。不过,即使活下来,估计也很难有所作为了吧。作者: 和平共处 时间: 2013-1-1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