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军事新闻2012-11-14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14 22:28
标题: 军事新闻2012-11-14

% [) k9 i$ V* q* L& P1 x1 o8 p: J“阵风”上的主动电扫RBE2雷达研制成功,这是欧洲第一台投入使用的主动电扫雷达
$ G; c" q" E/ O9 ?2 Q* ]0 W$ z' G
  g0 B( h. S2 U6 x! ]10月2日,欧洲第一架装备主动电扫雷达的战斗机交付使用,这是一架装备泰利斯RBE2主动电扫雷达的法国 “阵风”战斗机,序列号C137,意味着这是第137架空军型的“阵风C”战斗机。C137将由法国空军用于作战评估,研发阶段的技术评估已经完成,但向作战中队交付的生产型将最早于2013年中开始,接下去交付的5、6架“阵风”依然采用机械扫描的RBE雷达。欧洲的航空科技发达,但在主动电扫雷达的实用化方面落后于美国至少10年,美国已经有F-22、F-16 Block 60、F-18E Block II、别名为“阿拉斯加鹰”的升级F-15C等多种战斗机已经装备主动电扫雷达。F-35的主动电扫雷达还在试飞中,诺斯罗普和雷西恩的主动电扫雷达升级组件已经形成商业化规模,正在向全世界的F-16用户兜售。台湾和南韩的F-16都确定要升级为主动电扫雷达,台湾希望和美国空军F-16的升级选用同样的雷达,所以在等美国空军的决定;而南韩自行举行对比评选,从雷西恩的RACR和诺斯罗普的SABR选择。另一方面,“阵风”阵营的RBE2可能是印度选用“阵风”的重要原因,英德意西阵营正在研制主动电扫雷达,预计2015年可以完成研发,但还没有各国政府的正式支持,现在还只是工业界的自费研发项目。主动电扫雷达也称相控阵雷达,相控阵指天线的形式,采用相位控制波束;电扫指用天线阵面固定的电子扫描,而不是天线阵面转动的机械扫描;主动当然就是指所有相移单元都同时用作发射和接收,被动电扫采用单一的发射机,由无源的移相单元形成相位控制。和机扫相比,电扫的波束高度敏捷,不仅在指向、强度上可以迅速变化,还可以在波形、频率上迅速变化,并根据需要分出多波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或者集中成单一波束,增加探测距离和烧穿距离。主动电扫还有少数发射-接收单元损坏不至于导致整个雷达失效的优点。另外,与精心设计的天线和相控单元,主动电扫雷达还可以兼用于超宽频带通信、电子侦察、电子对抗 等不属于常规雷达的任务。主动电扫雷达是未来战斗机不可或缺的利器,欧洲在这一关键技术上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 W7 y+ F; y/ f5 i! |0 {3 P' x3 k3 C! b+ H
+ A6 g: u  V# o  j$ G4 x, F/ i5 f
法国坚持国防科技自力更生,但预警机还是美国的E-3,现在遇到尴尬了' B- B4 V/ H4 c; k: S/ W
9 H; v( U6 b7 C, F
法国空军正在对4架E-3F预警机升级,但遇到一个尴尬而恼火的问题。E-3预警机全称空中预警与指挥系统,不仅提供远程雷达预警,还能在空中实时指挥控制空战和对地攻击进程,并担任数据中继节点。美国空军从1977年开始装备了34架E-3A和升级的E-3B/C,北约共用的有18架E-3A,沙特阿拉伯也有5架E-3A。此外,英国皇家空军装备了7架英国标准的E-3D,法国空军装备了4架法国标准的E-3F。E-3具有11小时的留空时间,空中加油后可以延长到22小时。80年代以来,E-3成为西方空军指挥体系的中坚。且不说及时探测空中目标和空战指挥,从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西方空军没有在任何一次空中作战中发生友机空中相撞事件,E-3的有效指挥功不可没。4架E-3F都在1991-92年间交付,计划采用美国和北约空军正在实施的Block 40/45升级套件。升级的核心在于用分布式微机网络取代集中的大型计算机,开放结构还有利于未来的硬件、软件升级。人机界面也有老式的按钮和开关改为图形界面,包括点击和菜单等在民用电脑上早已普及的功能。软件升级方面,除了传统的空中任务命令和空中调度命令的自动形成系统,还包括将雷达、电子监视、数据链和其他信息来源整合成单一战场态势的能力,加强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加强的导航、通信能力也在升级套件之中。法国还要求对敌我识别系统进行额外升级,不仅要求能识别密集目标,还要求和民航空管兼容。美国和法国在2010年签约升级,合同价值4.66亿美元,但现在美国要求法国额外增加500万美元。本来500万美元的额外开支在现代军工项目中根本不值一提,但美国要求的原因比较独特:标准Block 40/45升级套件太敏感,美国必须对其中部分技术降级后才能提供给法国,而法国要为技术降级提供500万美元的费用。额外要求和技术升级需要额外开支,这好理解。但技术降级还要额外开支,这就令人恼火了。法国是美国的重要盟国,但法国又是一个很特别的盟国,美国对法国远不及对英国放心。尽管有关政府各怀鬼胎是主要原因,在流产的英国BAE和法德主导的EADS(空客的母公司)合并案中,美国对法国势力借助BAE渗入美国军工领域和美军采购渠道非常有戒心,暗中反对,这也是最终导致合并案流产的原因之一。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预警机受到大型飞机机体尚且需要外购的制约,法国空军并没有这样的制约,但依然需要依靠美国提供的E-3F。
, E. G, `* s# y; K* F1 e. |2 H: G0 P. G5 @7 x& G
' T6 @! b+ z& p8 c
AIM-120的火箭发动机像F-22的机载制氧系统一样,遇到了顽固的技术问题,雷西恩已经两年没有交付过新导弹了+ ?) e! o6 X+ j" _* y6 q0 d' Q- J
- ~- w' \8 V* b8 C/ i" ?
自从90年代中期波黑战争以来,AIM120(也称AMRAAM)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已经成为美国和盟国空军的主要空战武器。但AIM120的制造商雷西恩公司尴尬地通知所有外国用户,AIM120的交付将无限期推迟。事实上,雷西恩已经两年没有向美国海空军交付新的AIM120了。问题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在高空寒冷环境下,药柱容易出现脆裂现象,影响稳定燃烧,导致固体火箭发动机失效。在F-22之前,战斗机只是偶尔和短时间地在很高的高空飞行,问题不显著。但F-22的典型飞行高度大大高于第三代战斗机,这样才能发挥超巡的优势。在和平时期的训练和巡逻飞行中,空空导弹反复挂载但不发射,久而久之,药柱脆裂的问题开始显现。有说法除了机载制氧系统的问题外,AIM120 的低温可靠性也限制了F-22的巡航高度。雷西恩和药柱的生产厂家ATK正在极力解决这个问题,但两年下来进展甚微。美国空军扣押了超过5亿美元的付款,直到问题解决才会发放。ATK声称已经按照同样的方法生产药柱30年了,以前从来没有过问题,但这个答案没法使任何人满意。历史经验表明,扣押付款或者把制造商告上法庭并不管用,因为在多年的合并之后,很多领域已经形成事实垄断,官司打完了,还是要找同一个厂家,而厂家肯定要“堤外损失堤内补”,最后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ATK还生产“麻雀”和“响尾蛇”(包括最新的AIM9X)导弹的药柱,“麻雀”也出了类似的问题,台湾空军把全部1100枚90年代早期采购的“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撤出使用,只有在全面战争的紧急状态下才会使用,但不清楚是否和AIM120是同样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报道 “响尾蛇”也出了问题。至今,AIM120的累积挂载时间已经超过200万小时,在演习、测试和作战中共发射2400多枚。AIM120价值约100万美元/枚,要求平均无故障间隔1500小时。. O. @% C% L  [" O1 l

  F0 q8 |1 e8 Q
' v' P9 o3 K6 c1 JFREMM-ER是法国新一代护卫舰,具有防空反导能力
/ I2 {6 m0 H) O+ I6 @& R7 ^; @5 ~
BRAVE则是新一代的补给舰设计,船首很有特色# I) ^; b3 e3 d. a* q+ c
7 ^0 ^* o- W, c) t9 [
在10月22到26日的欧洲海军展上,法国DCNS展出了多个新设计,其中FREMM-ER护卫舰和BRAVE补给舰得到广泛注意。FREMM-ER由现有的FREMM护卫舰发展而来,ER意为增程。以防空为主的FREMM-ER不仅增强了防空能力,还具有反导能力。1991年海湾战争是反导的转折点,萨达姆的常规军力被联军摧枯拉朽地打垮了,但“飞毛腿”导弹造成了远超预期的破坏,尤其是心理震撼。战后欧美大力加强反导研究,除了为现有防空导弹增加反导能力外,还专门研发了新一代反导系统,其中海基反导获得了特别的重视。海基反导在机动平台上部署完整的反导系统,可以灵活部署到世界各大海洋。海基反导对导弹威胁与被保护目标之间隔着海洋的情况尤其有效,比如伊朗弹道导弹对波斯湾或者地中海国家的威胁,或者朝鲜弹道导弹对日本的威胁。美国“宙斯盾”系统是第一代具有实战能力的海基反导系统,至今依然是海基反导的标杆,FREMM-ER也将具有海基反导能力。和FREMM相比,FREMM-ER具有金字塔形桅杆,四个塔面上装有大型SF500雷达的相控阵天线,在概念上和“宙斯盾”相当,但天线位置更高,视界更好。但“宙斯盾”那样把天线直接安装在舰桥上的做法重心更低,也有利于采用大型天线阵面,改善探测性能。两种做法各有利弊。FREMM-ER还具有用于反潜的变深声纳、用于陆攻的MBDA SCALP海军型巡航导弹、先进作战信息中心和作战管理系统等。BRAVE是舰队补给和支援舰,用于对各种大小舰船进行海上补给,或者对上陆部队提供支援,还可以用于人道救援。有意思的是,BRAVE还可以用作舰队的指挥控制船,或者医院船。这是新型补给舰的一个共同趋势,加拿大在建的新型补给舰也具有舰队指挥控制和医院功能。补给舰的空间宽大,有利于为舰队司令部提供生活空间和指挥通信设施。用作医院船时,宽大的舱室有利于提供足够病房和分区护理,手术、X光、化验等特殊设施则由搭载的集装箱式专用模块提供。BRAVE也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和平时期搭载海军学员,用作训练舰。在外观上,BRAVE采用独特的平直艏,像一战以前的老式战列舰一样。常见的外飘艏有利于减少海浪打上甲板,但平直艏有利于减阻和减少综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型舰船采用。由于前甲板不能站立,索性封闭起来,作为前舱房的一部分。舰尾有直升机甲板,可以起降35吨级的重型直升机,也可以用于收放无人机。直升机甲板只有一个起降位置,但机库里可以容纳两架直升机。舰上的自卫火力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增减武器模块。全舰分为三段,前段为生活和指挥区,包括住舱和指挥舱;中段为液货区,用于燃油、淡水等;后段为干货与工场区,用于维修设施、车辆停放、集装箱和干货储藏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中段增减舱段,适应不同在载货需要。
; [8 K7 Q5 Z4 I, q2 z
' u2 D4 V& o& n0 @$ m# k* B* U7 [$ @- J
美国公布对网络信息战的立场,网络信息攻击等同于武装攻击* b7 a, P6 X- t' O  i- t8 I" {, r

8 w8 J8 y3 i9 v% @! s& I在9月18日美军网络信息战司令部在马里兰州米德堡主办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首席法律顾问哈罗德•科欧公布了美国政府关于网络信息战的立场。网络信息攻击可以等同于武装攻击,所以受国际人道规则和战争法则的制约。科欧指出,美国政策可以认定某些网络信息攻击等同于“使用武力”,这是联合国宪章里的一个法律定义。在国际法的层面上,网络信息攻击只有在受到联合国授权或者自卫的时候才是合法的。科欧还阐述了10大网络信息战争法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网络和虚拟空间里,有关战争的国际法则同样适用。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政府认定某些网络信息攻击等同于武装攻击或者迫在眉睫的危险,美国政府有权动用武装自卫权,而且自卫反击的手段可以在网络信息空间,但不局限于网络信息空间。也就是说,美国有权对于网络信息攻击采取常规军事反击。当然,常规的战争规则中区分军事和民用目标、避免平民损失的条款依然适用。科欧说道,要等同于“使用武力”的话,网络信息攻击需要导致伤亡或者财产的重大损失。网络信息战已经从科幻世界走入现实,首先使用武器级病毒发动网络信息攻击的正是美国以及伙同的以色列,伊朗的核设施是受害者。Stuxnet病毒的成功也提醒了美国自己的脆弱,美军网络信息战司令部的组建在组织和资源上对网络信息防卫提供基础,网络信息战司令部司令基斯•亚历山大上将同时兼任负责监听和电子情报的国家安全局局长。科欧的解说在法理上对网络信息战的性质作了界定,有助于提供美国网络信息战部队的政策、训练和作战的法律依据。在面临无限制和有组织的黑客攻击的时候,美国政府可以认定为武装攻击,美军可以组织反击,有助于美军应对网络信息空间里原来在法律上灰色的挑战。不过科欧的法律解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外国黑客对美国的有组织攻击可以等同于武装攻击,美国军方对外国的有组织网络信息攻击也可以等同于武装攻击。如果伊朗对美国和以色列Stuxnet病毒攻击实施武装报复,这是不是算自卫反击?国际社会对美国、以色列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下对伊朗发动网络信息攻击是不是应该谴责甚至升级到制裁?这是一个难题。
$ y; n8 j1 K+ r" o' f( F
; g7 x+ c% n* U5 r" ~* S( w" M! L8 A( ~% ~! L
9毫米的贝莱塔M9手枪在美军中饱受争议,但美国陆军新近追购了10万枝( v. S! u7 q  t8 ?) J+ c+ X
* F! X0 L4 k! @# v$ v2 {4 x( j
一般说来,美军装备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但美军在有些方面反而是出人意料地保守,手枪是其中一例。M1911科尔特手枪是著名的约翰•勃朗宁设计的,从1911年开始,就在美军广泛使用,历经一战、二战、朝鲜和越南战争,直到1985年才被M9贝雷塔手枪接替,可谓身经百战。11.43毫米口径(英制为0.45英寸,所以也称.45口径)使得M1911科尔特手枪具有巨大的威力,很少有敌人在近距离被击中后还能保持战斗的。100年之后,M1911在美国民间还是大受欢迎,在民间容许持枪的美国可谓居家旅行之常备利器。但M1911不是没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是后坐力大,开枪的时候不易保持稳定;初速低,精度稍低;弹匣容量也较小,只有7发。和惯用大口径手枪的美国不同,欧洲更加流行使用9毫米巴拉贝伦弹的手枪,从一战时代的P08鲁格手枪,到二战时代的P38瓦尔特手枪,轻巧、精准和低后坐使得德国手枪声名大噪。比利时FN大威力手枪同为约翰•勃朗宁设计,但采用9毫米巴拉贝伦弹,不仅有P38的全部优点,还有13发的弹匣容量,从1935年推出至今,这是又一棵方兴未艾的常青树。1985年,美国陆军决定用M9贝雷塔手枪换装M1911科尔特手枪,20多年之后,争议依然没有平息。对于训练有素的射手来说,M1911的后坐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一击夺命的话较小的弹匣容量也不是问题。但对于一般射手来说,精确补射和持续射击能力更加重要,较低的后座和较大的弹匣容量就很重要。对于军用来说,一般作战中手枪的作用不大,手枪只是军官和非作战人员防身用的,9毫米手枪压制敌人、保护自己的能力更合适。但对于特种部队来说,手枪是狭窄空间的近战利器,大口径手枪一击夺命的能力更重要。美军特种部队甚至专门研制的大威力进攻性手枪,典型代表为Mk23赫克勒•科赫手枪,口径也是11.43毫米,弹匣容量12发,但枪全重较大。和单价为640美元的M9相比,Mk23的单价高达2400美元。在美军中,特种部队一直没有放弃.45口径的手枪(包括翻修的M1911和新购的Mk23),但一般部队中到底是装备9毫米为好,还是.45为好,争议至今不断。值得注意的是,二战中交战双方没有人(包括美军)对德国手枪的有效性有异议,如今所有北约国家中,只有美国使用.45口径,其他国家都使用9毫米。美国陆军新近订购了10万支M9,主要配发卡车司机、炮手、后勤人员等,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则订购了12000支Mk23,主要配发两栖侦察队和特种部队,算是给手枪口径之争做了最新的注解。
- O7 k* W4 C& Z: r
: n- D9 c" X3 o& `1 h. h2 D9 c0 n8 O: B( J
法国和俄罗斯合作,研制高超音速的LEA研究机; K( S6 ^" Y) C$ m: p1 b- ^
9 j( _3 }5 G, i: B& z+ R
在三倍音速的SR-71侦察机已经退役的今天,五到六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飞行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难关。美国X-51研究机屡次失败,但这没有阻碍人们继续挑战高超音速飞行的决心,法国即将成为最新的高超音速俱乐部成员。和美国NASA、俄罗斯TsAGI对应的法国ONERA正在和MBDA公司合作研制欧洲高超音速技术示范机(简称LEA),准备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摩达尼附近的S4进行6倍音速的地面风洞全尺寸测试,为下一步在俄罗斯的高空飞行试验作准备。LEA采用双模式冲压发动机,采用冲压和超燃冲压组合循环。传统的涡轮类喷气发动机在超过3倍音速后,涡轮机械由压缩机逐渐退化为风车,成为阻力的来源。冲压发动机用进气的动压产生压缩,避免了涡轮机械的阻力,但依然需要将进气减速到亚音速后才能稳定燃烧。超燃冲压可以在超音速条件下稳定燃烧,但工作的窗口非常窄小,好比在爆炸的气浪中点燃篝火,技术难度极高。冲压-超燃冲压是现阶段高超音速动力的最成熟方案,但在高超音速条件下稳定点火和燃烧依然难以做到,X-51就屡屡栽在这上面。LEA将由俄罗斯的图-22M3“逆火”轰炸机在超音速状态下投放。ONERA负责LEA计划的劳兰•塞莱在美国和法国的航空航天学会联合举行的空间与高超音速飞行会议上说,飞行试验将验证LEA在4到8倍音速下飞行的能力,试验预计在2014-15年间进行。俄罗斯TsAGI正在为飞行试验做准备,已经完成图-22M3挂载LEA和在空中投放分离的风洞试验。按计划,在空中投放后,4.2米长的LEA将在改装的拉杜加Kh-22反舰导弹作为助推级,把LEA加速至4到8倍音速,达到冲压发动机的工作速度。计划飞行时间为20-30秒钟,其中至少有10秒钟完全由双模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预计航程40公里。LEA加上Kh-22的总长达到12米,重达5.6吨,计划投放高度13000米,分离速度1.7倍音速。计划在2013-15年间进行四次空中试验,以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基地为试验基地,这是俄罗斯的主要试飞基地。但LEA的风洞试验本来应该在2011年初进行,现在推迟了接近两年,试飞计划是否能如期进行,还有待观察。法国和俄罗斯在高超音速飞行研究上合作,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法国和俄罗斯都是航空航天大国,不甘在高超音速这个可预见未来航空世界最大的挑战上落伍,但都囊中羞涩。法国在双模冲压上小有心得,俄罗斯的超音速轰炸机和火箭助推器提供了现成的试验条件,瘸子和瞎子的组合互利互益。( k1 Z# p! z( c# T) _
# b  w  p7 \$ Y1 l% ]
( R: Q1 n; _) u' v
美国海军“寇本斯”号和其他三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本来要退役,现在决定继续使用$ b5 E* b* s; D2 F
7 M7 _5 q& M5 ^
在2013财年国防预算中,美国海军计划退役一大批舰艇,包括“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但现在计划有变。“寇本斯”号、“安齐奥”号、“维克斯堡”号和“皇家港”号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现在决定将继续服役,“诺曼底”号、“圣乔治角”号、“普林斯顿”号、“葛底斯堡”号、“长津湖”号、“顺化”号按计划退役,但不是都在2013财年,有些是2014财年。在巨大的预算压力下,美国海军宁愿退役还能使用的旧军舰,也要保住待建的新军舰。这是一个丢卒保车的策略。如果勉强保持旧军舰 ,用为维修和使用的开支将挤占新军舰的建造,久而久之,舰队老化,更新的步伐更大,代价更大。但在美国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的今天,削减具有现成的反导能力的“宙斯盾”巡洋舰遇到很大的阻力,美国国会里4个和国防有关的委员会里有3个反对削减计划,美国海军只有改弦易辙,保留部分待裁巡洋舰。但这其实成了踢皮球。国会既反对裁减巡洋舰,也反对裁减新建军舰,那就要提供足够的军费。从2013年开始的军费自动裁减是一把挥之不去的大剃刀,要变出额外军费来维持这4艘巡洋舰的开支,就看美国海军和美国国会如何变戏法了。军费问题可能积聚成为一场风暴。正在为期3.5年的大修和更换核燃料接近尾声的“罗斯福”号航母还在佛吉尼亚的纽波特-纽斯船坞里,但在一月份拨款即将用尽,而大修要到6月才能完成。“林肯”号已经停靠在船坞外,等待“罗斯福”号出坞,好开始自己的大修和更换核燃料。由于大选,美国国会必须拨出临时拨款,填补大选间隙,临时拨款还包括DDG1000“朱姆瓦尔特”号的额外开支。据说有人调侃:“穷得就剩钱了。”可没钱还真是不行。不过美国海军重心向亚太转移是认真的。康奈迭格州的格罗顿是美国东海岸重要的攻击核潜艇基地,到2020年为止,格罗顿的攻击核潜艇将从16艘下降到12艘,但乔治亚州国王湾的“三叉戟”导弹核潜艇不受影响。不过格罗顿的核潜艇并不是调拨到西海岸,而是通过到期退役自然裁减。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的总数将有所下降,“洛杉矶”级退役的速度高于“弗吉尼亚”级入役的速度。东海岸的部分“洛杉矶”级到期退役后,不再由“弗吉尼亚”级替补;但西海岸则得到替补。美国海军正在悄悄地从传统的航母中心转向航母-潜艇双中心。“弗吉尼亚”级不光可以用于传统的反潜、反舰、破交、侦察任务,还将具有比“洛杉矶”级更强大的发射陆攻巡航导弹的能力。核潜艇对于破除以导弹和空中力量为主体的反介入战略有特殊意义,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已经有60%部署在西海岸和太平洋,未来水面舰艇也将达到60%。
/ ~) U0 H- I. S7 K1 ]( {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11-14 23:08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11-14 23:15
我这里看,第一张图裂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11-14 23:17
美国公布对网络信息战的立场,网络信息攻击等同于武装攻击

! ~: j1 Z* |- {' f. v( t这条消息值得关注 - 因为所谓“网络攻击”非常难以界定。。。
5 s: f  [0 {" O: ?7 v* z# m1)什么程度的攻击才算“网络攻击”?只是ping两下DoD的服务器算不算?黑了个网页算不算?' j9 L+ O3 j( z. N' |+ h' P: o
2)“网络攻击”到底来自何方?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蓝翔技校”。。。 如果连Google都能搞出这种低级的笑话,那么如何能相信美军能准确确定谁是幕后黑手?
. p: S; b: [# U$ j
" \" Q! I6 C/ e5 M' r而且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谁说了算?美国人说了算吗?美国人天天嚷嚷中国对其发动“网络攻击”,难道就真的意味着他们有权动用网络以外的手段对中国发动反击了吗?发射两枚巡航导弹,摧毁蓝翔技校??
5 |- K5 [4 R7 }/ N+ o7 L3 |8 l0 N, K
, v( n" S/ y' {
这是美国人典型的“无理搅三分”的又一实例 -- 我说你砸我家的虚拟玻璃了你就是砸了。。。 因为你砸我家的虚拟玻璃我就烧你家的房顶。。。 + Y9 [' N4 U3 B1 T$ O/ i
, P# K$ G( _+ j2 H% \

0 ?$ F: W  [1 G$ a9 V3 T
9 K! ~, V+ Z, n$ J2 r, z; f9 H& }5 c% j: k

作者: moletronic    时间: 2012-11-15 02:16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4 23:17
, h% A& ^7 C! c) L+ T8 F2 U! ?这条消息值得关注 - 因为所谓“网络攻击”非常难以界定。。。 ( P3 v. V) b5 _( W, j
1)什么程度的攻击才算“网络攻击”?只是p ...
6 _4 I* i6 }7 e8 P/ r$ j
米帝从来都是认拳头的,啥时候讲理?也就公知们认定米帝是守法讲理的地球村好公民。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15 04:18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4 09:17 / F8 s/ A: G$ j! ~
这条消息值得关注 - 因为所谓“网络攻击”非常难以界定。。。
- g& C+ [! A! r: d1)什么程度的攻击才算“网络攻击”?只是p ...

- d$ F$ m& {  A8 }* E% ?) Z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到底如何界定,如何反应。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希拉里暂住翻墙软件,那也是网络信息攻击,中国可以自卫反击吗?美国、以色列用Stuxnet攻击伊朗,伊朗可以自卫反击吗?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11-15 04:57
晨枫 发表于 2012-11-14 15:18 + b' w1 j  @8 V* y; t
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到底如何界定,如何反应。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希拉里暂住翻墙软件,那也是网络 ...
* F' z# `6 U" |4 ]2 v0 r3 _
其实这整个“网络攻击” “网络战”等概念,我看纯粹就是美国军方和利益集团的又一次炒作 -- 籍公众对于网络科技的不了解来故弄玄虚,夸大“网络战”的危害,制造一批虚假的网络战对手 -- 伊朗啊,中国啊,俄罗斯啊 -- 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招募“网络军团”,开发“网络炸弹”等高科技武器。。。趁机圈钱才是真
$ X: [$ j+ _; k$ }- S/ R) o, S! W4 s
( v( \, j( s$ S( ~" k, T至于说好使不好使,“网络炸弹”都打中谁了,造成什么效果,反正公众也不懂,只要声色俱厉地告诉他们:“我们国家正在遭受有史以来最猛烈的网络轰炸!美国马上就要沦陷了!!!” 或者“王师网军打破敌贼,摧毁敌人三千多台服务器”  谁去验证?怎么验证?Who cares。。。 ' W9 ~- j* P, _, L5 L

1 U+ c- {1 |6 Y5 c0 ^7 \! w用恐惧吓唬民众,乃是“民主”政府操弄民情的最常见手段。。。 3 g- W( a" e! S% Y! W$ j

1 C& F1 a' G* P% ]' D' u0 l
1 T6 i0 Y/ u, ?, e* h7 h$ O. P8 c* M0 v  x+ _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2-11-15 14:04
我看到一艘美军军舰的名字叫“长津湖”号!这不应该是中国人起的么?: o2 o. B8 p1 _
2 z( B% a8 s" y6 J0 V
5 ]5 u  d4 D+ O; @5 ?6 t! W  T
$ t$ G* z2 N# `/ u

作者: 褐色的火车    时间: 2012-11-15 14:22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4 23:17
- }* p* ?" v: F/ C; g+ L: h' z这条消息值得关注 - 因为所谓“网络攻击”非常难以界定。。。
  r) X! L: I' |5 g5 T( T1)什么程度的攻击才算“网络攻击”?只是p ...
& F* c( M$ V7 y8 ^# Q; E7 O" g
赤裸裸的胜者通吃呀。 规则我爱怎么订就怎么订。 解释权也在我。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15 22:17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11-15 00:04
# ?& k2 p- v+ [5 ]6 n# o. g8 _: Y8 t我看到一艘美军军舰的名字叫“长津湖”号!这不应该是中国人起的么?

/ h" C4 l7 u4 i$ k美国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在最艰险的情况下胜利转进,也是值得纪念的胜利。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11-16 02:05
网上有很多关于..45 1911和现代9mm的比较,枪口能量的差距其实不是很大。1911的部件太多,远远没有现在的9mm枪简单,所以如果让我选,肯定是9mm。并且子弹便宜很多,将来训练和使用中能省不少。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16 02:08
Highway 发表于 2012-11-15 12:05 ; z" t; K4 H; J# Q0 [( i
网上有很多关于..45 1911和现代9mm的比较,枪口能量的差距其实不是很大。1911的部件太多,远远没有现在的9m ...
' b1 O1 `5 A4 f& n3 B2 h  y7 U; u
那为什么对9mm那么多指责呢?纯粹是习惯因素?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11-16 03:03
晨枫 发表于 2012-11-15 13:08 3 \, l) a/ T1 k6 F) y1 W1 g
那为什么对9mm那么多指责呢?纯粹是习惯因素?
6 W, ?/ u! M. j. ?  v- e
停止作用不如.45好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11-16 03:04
Highway 发表于 2012-11-15 13:05
- }6 }  \3 N4 C  l4 U/ J所以如果让我选,肯定是9mm。并且子弹便宜很多,将来训练和使用中能省不少。

; q8 E. J4 w" W/ D- ~2 W* T轧叔也天天带在身上吗?7 q. u1 k, ~* m' R+ k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11-16 04:43
晨枫 发表于 2012-11-16 02:08 + y2 v  a" ^+ u4 i1 x4 p8 N8 A' T
那为什么对9mm那么多指责呢?纯粹是习惯因素?
% i; V' \3 S6 v- k) B3 }
9mm vs .45之争就好比5.56 vs 7.62,那场辩论中老美取了5.56小口径而不是更猛些的7.62。同样的论据完全可以用在这里。+ V0 ~, b9 C3 Z" P

1 k. [3 }1 i" K5 i美国人喜欢1911和.45子弹,就像他们喜欢Mustang和Covette一样,因为这是他们自家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9mm是公制,又是欧洲来的,老美一听头已经大了。
- l$ A5 @2 p0 L) r( @6 U
" o; S) E% D" k& q1 S9 ]3 c但其实9mm的枪已经是事实上的标准,美国现在最流行的就是9mm Glock 和 Beretta(Full size载弹17发),并且9mm子弹种类最也多最便宜。1911和revolve一样,慢慢就会成了小众玩家的东西。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11-16 04:59
Highway 发表于 2012-11-15 15:43
  ^3 c+ F  v5 R4 ?" @5 g1 s9mm vs .45之争就好比5.56 vs 7.62,那场辩论中老美取了5.56小口径而不是更猛些的7.62。同样的论据完全可 ...
. C% m) ~) `" G- H# T3 U  q; c
老美已经在商量从5.56回归6.0乃至更大口径了。。。 那么同样道理,虽然眼下9mm量大淹市,但会不会慢慢也变成昨日黄花呢?
' x# R/ V& E5 k
7 s4 w% X7 B1 b5 ]" \6 |% C1911和Revolver会变成小众,但是.45口径不会。。。 如果9mm真的那么好,为何还要发明10mm口径出来呢?
$ t! `, m3 k6 D6 A
' l- e# q2 @% D8 z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11-16 06:14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2-11-16 06:18 编辑
& y7 w! I! D9 b6 _. L2 ^7 M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6 04:59 2 w& @0 I; F7 _! k! @
老美已经在商量从5.56回归6.0乃至更大口径了。。。 那么同样道理,虽然眼下9mm量大淹市,但会不会慢慢也 ...
9 e: L7 t& Z* i( D9 a6 D

  C% U8 B. m, g% p% w, V: ?% e+ P其实手枪对军队早就是个摆设了,根本无所谓。警用吗,还算是个现实的问题。至于是走大而猛还是走小而准,总可以有的讨论。我们习惯上认为口径就是"Power",这其实很不全面,我改天开个帖子慢慢聊吧。' r3 ~5 ^& o2 |( z

# a" o% E" A- R6 t5 R4 H+ b$ ^美国民用市场很大,喜欢什么口味的都有,足够支持各种口径各种小众玩家的东西。不主流的东西也能存活,就是贵点而以。现在7.62x39的子弹其实很便宜。为什么呢?因为都是冷战时候老毛子的东西,估计还能卖个30年!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16 07:30
Highway 发表于 2012-11-15 16:14 1 a6 J# d; d- s) C9 F5 a4 \
其实手枪对军队早就是个摆设了,根本无所谓。警用吗,还算是个现实的问题。至于是走大而猛还是走小而准, ...
, T% G1 p# C7 ?0 \# d
看到老美巴AR15改用7.62x39弹,挺麻烦的,但还是前赴后继,想必不光是子弹便宜的原因。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11-16 11:41
晨枫 发表于 2012-11-16 07:30
3 g( O4 a, A$ J  d! I7 W看到老美巴AR15改用7.62x39弹,挺麻烦的,但还是前赴后继,想必不光是子弹便宜的原因。 ...
: K; _6 N: ~: |& v! W
子弹便宜恐怕就够了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12-11-18 02:48
Highway 发表于 2012-11-16 05:43 $ I, i4 t% A' e7 l9 G) o, T
9mm vs .45之争就好比5.56 vs 7.62,那场辩论中老美取了5.56小口径而不是更猛些的7.62。同样的论据完全可 ...

) h  [% z$ E2 Y' \9mm/.38的停止作用以及穿透能力还是有明显不足的。这个在FBI已经有血的教训。
* e, O! N- e# B: }所以FBI已经选择0.40 S & W 弹作为新的标准弹药了(这个也是九十年代的就开始了),包括手枪与冲锋枪。
5 ~: R% a; E$ p1 f7 n- A但是军用上,用0.40 S & W 的还是很少的。
作者: tanis    时间: 2012-11-18 06:24
北京阿新 发表于 2012-11-18 02:48
+ h( v9 w% }7 p/ `9mm/.38的停止作用以及穿透能力还是有明显不足的。这个在FBI已经有血的教训。
$ Z3 X9 d& C$ t- e5 r所以FBI已经选择0.40 S & W ...
3 s4 h% g! J% Q7 r$ F# r5 `
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以前glock 的.40 和9mm部件共享太多。但是.40装药量大,以至于时不时会发生glock .40炸膛的事故~
2 g6 k1 `3 }( i( {6 q
- o: s2 V4 y. r# H* K5 p& h$ I3 u其实9mm空尖弹威力足够用了啊~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12-11-18 06:30
tanis 发表于 2012-11-18 07:24
! v% G3 s1 h0 X5 o0 V* `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以前glock 的.40 和9mm部件共享太多。但是.40装药量大,以至于时不时会发生glock .4 ...

2 X- }0 b) o- L4 P( {) b/ x& o7 F! ?貌似那是90年代刚投入使用的时候的事情了~快20年前的事情了~
作者: tanis    时间: 2012-11-18 06:31
不知道美军为什么会选贝瑞塔。 价格没优势,全金属太重,精度一般般,而且枪管半暴露,在沙漠中容易卡壳。
作者: tanis    时间: 2012-11-18 06:33
北京阿新 发表于 2012-11-18 06:30 " i. P( K$ i) f; G2 N
貌似那是90年代刚投入使用的时候的事情了~快20年前的事情了~

/ g% J- t# o) A1 }9 [这样。。。看来靶场老爷爷的话不能全听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18 06:45
tanis 发表于 2012-11-17 16:31 3 o& U& m7 G! x% K' U0 J/ }9 E
不知道美军为什么会选贝瑞塔。 价格没优势,全金属太重,精度一般般,而且枪管半暴露,在沙漠中容易卡壳。 ...
1 r; X/ i# Q2 f( K2 p: F0 A
当时其他选择是HK USP、Sig Sauer P226、Beretta 92M和一个Smith Wessen,HK和Sig都更贵,SW不行,只有Beratta还便宜一点,性能也达标。
作者: tanis    时间: 2012-11-18 06:49
晨枫 发表于 2012-11-18 06:45 ' I/ e* r: v0 X. R6 K
当时其他选择是HK USP、Sig Sauer P226、Beretta 92M和一个Smith Wessen,HK和Sig都更贵,SW不行,只有Be ...
. E1 k, A' z% G; t; H
原来是这样。。。对这段历史不了解,难道当时手枪中的凯美瑞glock没有投标?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11-18 10:52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2-11-18 10:53 编辑
9 D+ s# y: O8 H5 R* K, b+ k" I
北京阿新 发表于 2012-11-18 02:48
2 Y7 g3 a" a, i9 V! d7 A' C' o9mm/.38的停止作用以及穿透能力还是有明显不足的。这个在FBI已经有血的教训。
( n$ A# J4 B; A& i: G  H& j所以FBI已经选择0.40 S & W ...

$ k% k8 Y8 i/ M2 s6 M+ q% W: `4 U  B, ~0 G9 H; @1 S. ]) u& o
停止作用和穿透能力是两回事儿,穿透能力强了停止作用就会减弱,这是一对矛盾。现在美国警察用hollow point子弹的很多,也就是说要减弱“穿透力”,争强“停止作用”!& O+ W3 D8 A3 |( i; d! E- C
. E2 E7 i  ~; |$ B$ W
再说了,如果嫌NATO的9mm能量不够,可以选用9mm+P的子弹嘛。
作者: 海阔    时间: 2012-11-18 12:24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5 04:57 7 V6 s# L5 e& O2 k
其实这整个“网络攻击” “网络战”等概念,我看纯粹就是美国军方和利益集团的又一次炒作 -- 籍公众对于 ...

& s; G- w- t$ }; ~/ W3 D学习了,谢谢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12-11-18 13:27
Highway 发表于 2012-11-18 11:52 . Y5 V; t9 C" F) ]0 O0 e# h( A: Q& N
停止作用和穿透能力是两回事儿,穿透能力强了停止作用就会减弱,这是一对矛盾。现在美国警察用hollow poi ...

6 B9 `) k1 {  a关键是FBI想协调两者:在保证一定穿透防弹服能力的情况下要保证停止作用~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11-18 22:15
tanis 发表于 2012-11-18 06:49
; S# T8 |8 q; i6 i% ~+ y原来是这样。。。对这段历史不了解,难道当时手枪中的凯美瑞glock没有投标? ...

% y! B& Y3 F; |* P- m7 E5 b那时候glock没可能中标。
作者: 我爱莫扎特    时间: 2012-11-27 08:44
晨大有没有注意美国页岩气和中东战略的关系?美国目标在2020年达到能源自给,如果顺利的话,未来10年就是美国去中东化的10年,重心全面转向亚洲啊。这整件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恐怕不是一般的大。
$ M! q' A( N0 k# ?3 m' f# C
$ N" u) e. g$ `5 S& E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137
作者: 得大自在    时间: 2012-11-27 10:16
搭车请教个问题, 阿三又开始威了,  这个实力到底几何?
5 j8 G: g" G$ R
5 ^$ s* H, N8 g8 T1 [# e0 J
印度军方成功进行大气层外反弹道导弹拦截试验2012年11月26日 17:22
9 m* \* g5 g2 P' |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作者:许红英
9 k' }7 I) ]1 Q' d! M& B% n( t5 `分享到:
: P$ f$ ]9 ]3 c5 s/ q更多 33人参与 3条评论6 Q) d  `4 u) r! B' v
据印度thehindu网站2012年11月23日报道,11月23日,印度演示验证了拦截多枚导弹攻击的能力,利用一枚真实拦截弹在孟加拉湾15千米高空摧毁一枚来袭导弹,几乎是与此同时,在120千米的大气层外撞击了一枚模拟“敌对”导弹。: B. k& K3 f7 B/ c! r2 q7 o- {
. N. Y, T& A* t" X1 E' |
这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发的导弹技术首次实施此类演习,试验了接近可部署结构的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对抗一枚以上导弹攻击的功效。
8 a! y) n6 N) N# }5 y& z
( @4 m/ Q9 T$ g试验中,一枚改装“大地”导弹作为真实的攻击导弹从昌迪普尔(Chandipur)发射,发射之后不到5分钟,一枚“先进防空”(AAD)导弹作为拦截器从惠勒岛(Wheeler)岛发射。拦截器上配备了独特的定向战斗部,以马赫数4.5的超声速速度飞向攻击弹头,并在12时52分于大气层内14.7千米的高空以“撞击杀伤”的方式摧毁了来袭导弹。“大地”攻击导弹射程为600-1000千米。, X: C: c8 u: I6 W4 O# K5 [
4 S, p. r+ j7 L! v1 n
在“先进防空”导弹接近攻击导弹时,其弹头爆炸,把来袭导弹炸成碎片。几乎同时,雷达跟踪到另一枚射程1500-2000千米的来袭导弹,这是电子模拟产生的。这枚来袭导弹也被另一枚拦截器以电子模拟的方式在大气层外拦截并摧毁。( U9 R6 C/ c% ^/ Q6 w7 i% X8 `& Y

7 n+ ^# @0 W% ~! r7 D$ t印度国防部长的科学顾问表示,印度现在有能力部署这个系统。他说靶弹已完全被摧毁,效果突出。他表示,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并摧毁来袭敌方导弹的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第一部分,将在2013-2014年部署。第一部分设想用于对抗射程最高2000千米的地方弹道导弹。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成熟度已在本次任务进行了演示验证,包括定向战斗部、射频讯寻的器、各种网络。
5 @, S& ?6 A3 o/ W5 ~, {5 _, M- S3 Z1 S: H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首席控制师表示,试验中首次应用了两项重大技术:印度本国制造的基于陀螺仪的光纤惯性导航系统,速度更高、穿透性更强、破坏性更大的新类型战斗部。他表示,将在2013年1月实施下一次拦截器弹道导弹在外大气层拦截来袭靶弹。(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许红英)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27 11:52
我爱莫扎特 发表于 2012-11-26 18:44
. }- g# Z& N. {; P3 `5 ~- T5 [晨大有没有注意美国页岩气和中东战略的关系?美国目标在2020年达到能源自给,如果顺利的话,未来10年就是美 ...

  T, B, A+ n8 m/ _$ Q4 k  d& L4 y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影响深远,连加拿大都开始紧张了,因为油砂油有可能被杀价,那样这几百亿投资就麻烦了。美国去中东化的另一面是远离欧洲,欧美关系也要变质。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27 11:54
水狸 发表于 2012-11-26 20:16 3 E- h2 o9 N8 ?: |# I$ C% @
搭车请教个问题, 阿三又开始威了,  这个实力到底几何?

2 |$ _2 o, k) X& V" ~3 D7 m' A4.5马赫拦截中程导弹似乎有点低啊。一般不是应该拦截导弹速度高于被拦截导弹才行吗?要不弹道预测不100%准确的话怎么追击呢?
- S* L  a1 e6 U* p, i% f! ?0 h9 g  T) y+ h6 ~' j' Q
第二部分的电子模拟拦截很欢乐。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2-11-28 00:23
“但M1911不是没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是后坐力大,开枪的时候不易保持稳定;初速低,精度稍低;弹匣容量也较小,只有7发。”
9 [0 k. g$ {3 u1 {' L( e
/ y& ~  S% V9 T9 B- K8 t& ^不同意这段描述。M1911的后座力并不比40S&W来得更猛,其实蛮温柔的。我是9毫米的粉丝,一把M1911都没有,打的都是朋友的,我刚开始看到45ACP的巨大弹壳的时候,以为这家伙很猛,打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个事,挺好控制的。精度极高,试几枪之后轻易就可以打中牛眼,远比想象中的好用。当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佬那么喜欢这枪了。唯一的缺点就是装弹量少了点。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2-11-28 00:30
9毫米空尖弹的穿透力也不弱啊,在活人身上没有试过,在野猪身上试过,就像快刀切豆腐,或者热刀切奶酪,唰就过去了,哪怕弹头变形了也就那么大一个小洞而已,跟步枪弹的创伤根本没有可比性。
6 d5 M3 t7 ~+ [" q5 O# ?关键是手枪弹的初速低,不足以像高速的步枪弹那样产生翻滚、破碎,还有液压。
) W- h- T+ O" t) f" |( {6 c  ?回头想想,还是老美的45ACP自动手枪弹和357MAG左轮弹好使,一枪就是一个大窟窿。当然,用这两种弹的枪容量都不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11-28 02:58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2-11-27 10:23 . ]4 s" d1 L  i- F" w
“但M1911不是没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是后坐力大,开枪的时候不易保持稳定;初速低,精度稍低;弹匣容量也 ...

% Z# v0 L) g9 _3 j, i你不能跟40S&W比啊,跟9毫米比后坐力如何呢?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2-11-28 04:13
本帖最后由 东湖珞珈 于 2012-11-28 04:15 编辑 5 I$ @1 z- x# ^# M+ \
晨枫 发表于 2012-11-28 02:58
/ l$ n* k4 U- C. S, F你不能跟40S&W比啊,跟9毫米比后坐力如何呢?

; ~$ c. O5 m: L' d9 d6 D" i; R! W& y
这么说吧,不是科学的测定,完全是射手直观的感觉: 打45ACP的时候,感觉是比较温柔的一下,大致跟9毫米的手枪相当,甚至还不如9MM +P的;打40S&W的时候,感觉那股冲力来的短促、猛烈。% H2 f- C+ m: ^, r1 d
可能有一个原因:M1911系列的枪多是全钢的,枪重抵消了部分后座力;而最流行的9毫米和40S&W多是“塑料”枪,枪轻一些。# c7 Q, J+ `# U# |' e# n9 T
前者多是单动扳机,扳机力轻,加上枪重,其实很容易打的很准;后者多是双动扳机,扳机力重,枪又轻,其实不容易打准。
作者: 得大自在    时间: 2012-11-28 07:09
晨枫 发表于 2012-11-27 11:54
& |! [, H% i% G- V$ t1 w4.5马赫拦截中程导弹似乎有点低啊。一般不是应该拦截导弹速度高于被拦截导弹才行吗?要不弹道预测不100% ...

& R( A- [/ {" H" z4 T原来如此,吾心甚慰.) ]$ p# p( L6 s; }4 o/ ~  e

# @, Y9 j; F8 g0 C+ G期待阿三带来更多欢乐!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