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聊聊拍照片 [打印本页]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2-9-27 09:41
标题: 聊聊拍照片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2-10-23 14:48 编辑

这篇旧文是当初写给老引的,一直没完成,现在想想,其实是不会完成的。

我在这里贴过不少照片,不断得到朋友们的鼓励,笨嘴拙舌的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激,草草一文,说说自己的心得吧。我不敢说自己在“摄影”,这是一个关于艺术/学术的高雅词儿,很威严。我只说“拍照片”。

(一)关于器材的心得

不要盲目投资硬件设备!!!这一点极为重要。不论你手头的相机是单反、傻瓜,甚至带照相功能的手机,都不要急于换新,除非它坏了。

每个人都可能被“超酷超炫”的摄影器材迷惑,但我可以很有把握地告诉你:器材和拍照片不是一回事。商家为了利润不断出花样,但是任何“顶级的”、“专业的”相机,都不会把​你变成摄影大师!而且结果很可能正相反:你或许会因为“好”相机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失望,而远离拍照片这件事。

(1)相机

用你现有的相机去拍照!

你应该喜欢拍照,不信可以试试嘛。再平常的生活,也是由无数的瞬间所构成。当你用照片把其中某些瞬间凝固,好好观察就会发现,平常的生活其实也有异常的美妙。

用你手边的相机,熟悉它,使用它,记录你周围尽量多的美好瞬间和你真实的感触。我不敢保证这能使你的生活更美好,但至少,会更加有趣吧。不要嫌你的相机简陋,也不用要求自​己拍出什么惊世杰作。你只需想象一下,将来你的小孙子看到这些照片会是多么惊奇。

我并不反对器材的升级换代,不过请一定记住,不要盲目,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广告和别人神奇的传说迷惑。

当你喜欢上“摄影”,并且“有感觉”地拍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段时间可能是几天也可能几年,你自然会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升级,以及,需要怎样的升级。让实际需要,而不是虚荣心什么的,指​导你的升级。

坦白一下俺的革命历程吧:

我起手的相机是没花钱的“上海203”——听着象首长代号吧,这是一部旁轴取景的折叠相机,其某些优点是当时大多数单反机达不到的:轻巧的机身,安静的镜间快门,完全的闪光同步(1/400秒还是1/500秒来着?同期的单反大多是1/60秒的闪光同步)……当然缺点也是明显的:镜头不可换,甚至没有闪光灯座,手柄又根本找不到。我于是计划将其改造一下,主要是移轴,再粘一个闪光灯座。不幸,我父母看到我的改造草图,就坚决收回了我对这部相机的使用权。他们保住了忠贞爱情的见证,却扼杀了“上海骑士(shanghai-horseman)”的诞生。


珠江S-201,我的第二部相机,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部相机。我当时以45元的“厂内价”购得(不带腰平取景器),别以为便宜,那会儿5毛钱肉馅能包一顿饺子。这机器真是糙啊,到手不到一星期我就进行了粘皮子、贴减震海绵等一系列改造;不过真是结实,历经千锤百炼水深火热,直到现在也没坏过。我在他身上消耗了10多盘黑白片,彩卷却超不过20个。

我进入数码时代很晚,先用一个索尼卡片机坚持了一年多。卡片机轻巧方便,在很多情况下都能满足我的拍摄需要,尤其是硕大的取景后背,很对胃口。直到后来,我想玩点花样,而这个卡片机太“傻”,不陪我玩。它只能选择几种模式,​而不能设定参数;不能手动对焦;在暗环境下会自作聪明地把感光度推到最高,以得到最高快门,这样拍出的效果,噪点密布,惨不忍睹。

N年前某次节日大降价,我购入一台佳能s5is高级傻瓜。

这一型号是我事先做了调查的。它的M档可以手动设定光圈、快门、iso等参数;镜头座M档可以手动选择焦点(类似手动对焦);有“找脸”功能;使用4节5号电池;可以外接​大功率闪光灯(没用过,准备试试);可以加接圈(后来试用过2款低端的,效果很差)。它最大的亮点是:360度可旋转的取景后备!!!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原本只能盲拍的情况,现在成为可控;尤其在偷拍时,相机不用举到眼前,在腰平或其他角度取景即可,不会惊​动“猎物”。这一功能极大的拓展了我的视角,我的下一台相机必须有它——这是我的需要。

别误会,我不是在做广告。我的意思是,我只选购自己需要的,你也应该如此。

你当然可以“一步到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效果也很好。还是我前面说的,使用你现有的设备,压榨它,直到你无法忍受它的局限性。到那时你自然会明白自己​更需要什么。

朋友用手机拍的照片《午餐后的小憩》


我用卡片机拍的照片《故事里的树》


我用高级傻瓜机拍的微距照片


我借用的500mm长焦拍的老虎



补充说明两点:
一是带拍照功能的摄像机我没怎么接触过,不说了。
二是专业相机的概念:专业人士按职业需要所使用的相机——差异极大!拍建筑的,拍时装的,拍婚纱的,拍生物的,……要求都不一样,你不能说某一款某一型号相机就是“专业”的,至​少目前不行。所以不要为“专业相机”的广告迷惑。

(2)附件

三脚架(实际应该叫支撑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甚至可以单写一个小册子。想见识支撑系统的极致,建议你去参观天文台,没错,就那么夸张。

为什么要用三脚架?一是支撑,一是稳定,当然也可以防身。稳定的支撑往往是拍出高画质照片的重要因素,以至于很多摄影爱好者认为,三脚架标​志着你的摄影水准。千万不要以为相机有“防抖”就可以略去三脚架。

三脚架的好坏大体由三方面决定:设计、材质和重量。廉价的架子支撑我的傻瓜相机没问题,要是架上“大炮”可就花枝乱颤了。好的三脚架加球台,价格不菲,不过相对于一支大孔​径的镜头,那绝对物有所值了。要知道,f1.2的佳能标头价格可是上万呢。

高级三脚架其实也上万呢。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当然不用那么奢侈,一开始没有三脚架也行。我一开始也是用了好一段时间的豆袋呢。还是那句话,让需求指导你的消费。

和三脚架配套使用的是快门线。二者的结合,有时是拍一张清晰照片的关键。有的相机自带遥控快门线,或者,可以通过闪光灯热靴加装。我没用快门线,替代的办法是,​使用相机的2秒延时(自拍)功能,这到现在也还够用。

闪光灯,正规说,那叫“人工(辅助)光源(系统)”。闪光灯有时候可以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可以让平庸变得神奇,其重要性在《纽摄》里可是占了不小的篇幅呢。闪光灯玩法很多,简单的如“离机闪光”,复杂的如“多灯控制闪光”,也是可以单写一本书的。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相机的机顶闪光灯是“业余”机型的标志,“专业”机型是没有它的。这个嘛,我说不清,但是我知道很多情况下,机顶闪光灯很有用,至少可以当作启动其它光控闪灯的扳机。

其他的附件还有滤镜、接圈、反光板、遮光罩、背包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或者想起来再说。总之照相器材是一个系统,照相机只是其中一个点。

如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得到自己满意的照片,那么盲目地追求高档设备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越高档的器材,其使用往往也越复杂。当那些复杂的功能操作弄得你不知所措,那么,拍照片的乐趣也会打折扣吧。

(3)软件
如果你和我一样,图片的输出终端是电脑,那么一款得心应手的软件将必不可少。图片编辑软件和相关资料五花八门,数码相机也会附送这类的软件。而我在这方面的水平很低,只会​用电脑自带的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提供不了什么好建议。

以我的经验和需要,图片软件必须得具备这样的功能:
1,可以复原或备份!!!你最好不要失去原件。
2,可以按要求旋转角度。
3,可以剪裁。
4,可以调整画面的色调、对比等​元素。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有一个retouch功能,蛮实用的。我的相机ccd感光元件现在出现了一个“坏死点”,所以每次都要使用这个retouch键进行修补。

使用软件对照片进行“再创作”,相当于胶片时代的暗室后期,是非常有意思的。它可以使平庸的照片出色,使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突出,甚至挑战你的想象力。当然也可以造假。我认为造假​和艺术加工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前者是功利性的欺骗;后者是强调“趣味性”而不会伤害别人。

我拍的原照:


朋友用photoshop加工过的:去掉了原画面的干扰因素


我以前用过Ulead的一款图片软件,叫什么忘了,功能相当强,也容易上手。可惜后来换电脑,密码弄丢了。还用过photomax还是什么的,图书馆电脑的软件,容易上手​,但微调的功能差。也见识过尼康相机带的软件,功能超级强大,让人羡慕。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9-27 11:09
Photoshop处理的不错,我一开始都没看出来。
作者: 荆棘探兴    时间: 2012-9-27 11:23
学习了。
多写,多普及。。。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2-9-27 11:48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2-9-27 11:59 编辑

聊聊拍照片(二)“到此一游”

实际上我们拍的最多照片是“到此一游”类的纪念照。要拍好这类照片不难,因为都是给亲朋好友拍的,好说话,没心理负担。拍这类照片我知道有这么三条主要原则:一是相机要水平;二是被摄者头部周围不要有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三是背景尽量要有特色。

当画面里有标志水平或垂直的元素(如建筑物)时,观看者会很自然地去找平衡。歪斜图像一般不会让人舒服。但是将相机持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当你没有使用三脚架时),因此后期加工的“找平”一项基本上不能省略。不过也不能完全依靠后期,拍照时也要极为注意,因为后期旋转图片找水平时,可能导致初期构图时的某些细节元素丢失。

这类留念照实际还是属于“人像”的范畴,风景或其它纪念元素属于背景,而留念的人才是主体,同时也是照片的主人兼评委,因此你必须保持被摄者的面部清晰,这往往是首先被检​视的部分。

不能让被摄者头顶长树,或者被一条横线贯穿双耳,这不难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被忽视,这是因为我们有两只眼,而相机只有一只眼。如果在某些场景比如树林里,无法避免头顶长树,那么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也许有用。

如果你的相机有“找脸”功能,那么测光、对焦都会以面部为基准完成。如果没有,你就得将对焦框对准被摄者的面部,半按快门不松手,将对焦、测光结果锁定,再移动相机构图(​这时仍保持半按快门),完成后按下快门。单反相机对焦、测光方式不同,应仔细看说明书。“半按快门锁定参数”,已经是行业标准了吧,我用过的所有相机都这样。

拍照时不能离被摄者太近,这会使人像变胖;如果你要用闪光灯补光的话,也不能离得太远。不要硬逼着被摄者面向阳光,这样会造成眯缝眼,没法补救。不要怕“阴阳脸”,你可以​用闪光灯“柔闪”补光。多数情况下不要用高角度拍摄,这会把人物拍成短腿,比如……但也不是绝对,比如老引在京郊油菜田给朋友们拍的那张,俯拍就很好。

不要让被摄者离背景太近,那些紧挨着天安门前的大石狮子拍照的,效果不会特好——要么人太小看不清脸;要么照不全没纪念意义。背景与被摄者的距离,被摄者和你的距离,都要​考虑好。一般这样,你先给纪念背景取景,再把被摄者安插进适当的位置。如果是可调整参数的相机,应该尽可能的用小光圈,得到最大景深。一般而言,不要让地面占据过多画面,除非在好莱坞星光大道这类地方。

情况比较特殊的是晚上拍人像夜景。这时你首先要和被摄者沟通好,其次必须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具体的操作方法相机的说明书上有,大致是闪光后要求被摄者不动,直到长时间曝​光结束。具体情况还要考虑现场光强度,闪光灯指数等。

最后说一下“到此一游”照的情节设计问题。

当你没法得到满意的留念照,或者不满足于呆板的形象时,大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节。比如在金水桥前“高举”毛主席像;日落时表演“吃”太阳……发挥想象力,好的情节能让人忽略其他的不足。当然,不好的情节设计也会​让照片变得恶心,恶心和有趣之间的区别只能自己掌握。

总之,留念照要拍好有时也是有挑战性的,要动动脑筋。

补充两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一是安全!!!!!!!被摄者的安全,自己的安全,器材的安全,都不可掉以轻心!我亲眼见过别人的相机掉水里的。
二是:不要反复、过多地支配被摄者,尤其被摄者是一群人时。拍摄者自己的位置也是可以移动的,不要当别人是道具。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2-9-27 14:02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2-9-27 14:08 编辑

聊聊拍照片(三)我是怎么练的

我先前使用胶片机,对拍照的事基本有些了解,不过那时主要是用便宜的大盘片,都是黑白的。后来在四通利方的摄影天地和人交流,发现多数的摄影爱好者都是这样,以至于大家对黑白片的构图层次玩的挺熟,而对于彩色就没那么敏感,所以个别大拿把彩色做得精致些,就立即倾倒一大片。想想那时大家都是用扫描仪的,效果么:

这片框……土吧

自从有了数码机,我拍片的数量直线上升,因为这时的摄影太便宜了!我满世界转悠的​那些日子,一天拍二百张照片很是寻常,三四百张也不稀奇。有了这样的基数,出“好”照片的机会自然就多些。所谓的“好”也是自己觉得“有意思”而已。

拍了照片自然要看,拍的多了看的也多,看多了琢磨的自然也多。 因为自己拍的照片绝大多数很烂,所以我琢磨自己烂片的时间最多。一张照片不好在哪里,当时我为什么拍它,还能不能补救,照片里还有没有我没注意到的细节,能不能通过剪裁等​手段展现,……照片没拍好,是相机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下次再有这类情况怎么办,……我的相机的局限性在哪里,怎么扬长避短……

就这么瞎琢磨,我才逐步熟悉了自己的相机——是的,说明书不能全信。我知道了is(防抖)功能形同虚设,auto(自动档)并不可靠,iso(感光度)定在80和定在200的巨大差别,……就这么瞎​琢磨,我慢慢发现了,最想表现的东西不一定非得摆在画面中间,但是必须有个办法让它“夺目”,比如它应该清晰,占有一定的面积,在色彩上突出,是某个情节的要点,有线条​把观看者的目光引过去,等等。一张好照片应该至少有一个这样的亮点,可是很多时候,画面里有你拍照时根本没注意到的细节,有的细节甚至很精彩,而这些细节是让主题更完整?​还是分散了注意力?该不该裁掉?

我不是说我有标准答案,而是说你应该去尝试。我是在自己不好照片里摸索纠错,你或许更应该从摄影师的杰作里去学习。

拍片、看片、后期制作,当我以为自己在积累中不断提高时,一位艺术家(至少我认为是艺术家)朋友提醒我:狭隘的自我循环,很快就会遇到瓶颈。我当时并不以为然,因为遇到瓶颈的前提是有自己的风格。然而不久我就意识到,我真的陷入了死循环:拍片的手法和后期制作,不自觉地已经形成了定式。

古人云友直友谅友多闻,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朋友。那谁,谢谢你啊,尽管当时我死不认错。

每个人视野都是很有限的。当我不满足于自己照片的狭小空间时,就会去和别人交流。习惯于对自己照片纠错,所以我常常带着纠错的眼光看别人的照片。我不理解或无法体会的照片​,并不就是不好或没有意义。实际上每张照片都是因为有人想记录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而存在。我希望通过交流开阔视野,提高观察能力,进入不同的视角。

我希望我不只记录我看到的,也展示我领悟到的


……
……

曾经和朋友做过一个“断章取义”的小游戏,就是把别人的照片拿过来,仔细审视重新剪裁,得到一幅新的作品,越“判若两人”越好。举个例子:
别人拍的荷花


我做成完全不同的调调


我觉得这是提高自己洞察力和画面感的一个不错的训练,而且​很有趣。

我目前还在用高级傻瓜机,还没确定下一步的方向。有可能向中大画幅发展,因为我挺想体验一下安塞尔亚当斯的细腻层次;也可能是旁轴小广角,尝试一下水上运动。谁知道呢。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9-27 14:16
好多红叉啊
作者: 潜水将军    时间: 2012-9-27 17:33
摄影也好,拍照也罢,只要能够自得其乐就是好事。
作者: 蕾蕾硕果    时间: 2012-9-28 07:19
路过了,学习了,感谢分享经验给俺们这些摄影爱好者。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2-9-29 18:29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2-9-29 19:39 编辑

聊聊拍照片(四)风景照

我拍过很多的风景,原以为很有经验了,可以多说几句的,临了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啊,以前的想法太狭隘了。

出门游玩,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留下一片垃圾,带回来一片风景”,对吧。拍风景,我觉得应该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地利”。每处名胜,都有些景点,游客们往往会在那里驻足拍照,我也会。我不觉得那样俗,这种地方总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

比如优胜美地山谷的入口处,你所看到的和安塞尔·亚当​斯的某经典大致无二,拍“到此一游”也是绝佳之地。


再比如颐和园,你从知春亭拍万寿山,就是无可争议的最佳角度。


至少能拍出典型的“俗”照片后,我才去想其他的创意。

当你比别人走的远一些、爬的高一些,付出更多一些的辛苦,你自然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当然这时候更要注意安全:山岚瘴气,毒虫猛兽……城里人哪知道厉害啊。

再说说“天时”。一般风景照,都追求个光影层次色调反差什么的,这都要拜老天所赐——光线是这一切的关键。

大的方面,一年之中,四季有各自的色彩和色调;而一天之中,除了阳光的角度不同,色温的差异更不容忽视。

色温是个比较学术的概念,因为对于彩色照片很重要,所以还是简单说一下。当年凯尔文把一块黑铁放在火里烧,随着越烧越热,铁块的颜色由暗红色变红变白,发出的光线的光谱也是由红渐蓝:

简言之,色温说的就是光谱中红/蓝光线所占的比例。不同的色温,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色温越低越温暖,色温越高越寒冷。

清晨的阳光清新活跃


正午的阳光硬朗刚直


傍晚的阳光温暖包容


另外,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也会使你的风景照片更富有戏剧性,或者它们本身就是你要的风景。

再说细的方面,就是时机了。还记得雪个拍的那个石拱吗?一年里就那么两天的日出时分,你可以在最佳角度拍摄到最美妙的色彩;还有我去过的优胜美地,知道那里的某个瀑布,在一年里的某个日落时分,会呈现出奇妙的火一般的景象……还有那些可遇不可求的花瓣飘落的霎那,或者风云际会的瞬间……当然,还要学会等待,最佳的时机往往出现在你转身离去的时候。

先有了大致的概念,最好再利用网络、旅游手册等等的信息资源,对要去的景点事先做一些功课,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盲目性,也避免到时候坐失良机。

以我的经验,还是要多拍,先有第一张的记录,后面几张再考虑构图什么的。有了感觉先按快门,把想要的元素存进了记忆卡​,才有后期制作的可能。相信你的第一感觉,想办法充分表现它。你感觉“真高啊”,你就用比如对比的手法去体现“高”;你感觉“颜色真漂亮”,你就找一个最佳的角度安排那些颜色……你可以用广角去​夸张宏伟,或者用长焦去描绘精致;用大景深容纳所有的层次,或者用小景深专注一个细节;用高速快门凝固瞬间,或者用低速快门表现动感……

我试图用较慢的快门表现水的柔情,与山体的刚硬形成对比,虽然没有设想的刚柔相济的效果,岩石的金属般质感还算突出吧。

再说两句“人和”。一方面来讲,一个合格的导游,或者当地的朋友,往往会让你的旅游和拍照事半功倍轻松愉快;另一方面,拍风景也不一定非要回避人,人也可以是风景的一部分。

我以前比较偏好“纯风景”,尽量避免拍到人/人的因素,现在想想其实没有这必要。当然,可能影响构图的类似电线杆等无聊元素,还是应该避免的。

当你看到一处风景,并且发出“真美啊”的赞叹时,你不妨问问自己,这“美”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或者说,这“美”都体现在哪里、哪几方面。是颜色的对比、过渡、融合?是层次的细腻?是令人愉快的色调?是有特色的外形线条?还是其他什么……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细节?试想20分钟之后再拍,光与影的效果会不会更好?或者换个角度,换个方向……不要匆忙地拍一两张照片然后离开,你既然花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到这里,当然要尽量带走最美的风景了。思考一下,你肯定有办法。要知道那些高明的摄影师并不比你的智商高,他们往往只比你多一些耐心。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后期制作。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好的照片都是“制作”出来的!而且,从来就是。不论是安塞尔·亚当斯的经典名作,还是如今各论坛的大量数码美图,都离​不开后期制作。千万不要象猫元帅那样,以为那些漂亮的照片是按一下快门就能得到的,当然不是!更不要因为自己拍的照片初一看不满意就丧失了信心,你才做了别人的一半!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9-29 20:03
从那张微距以下都是红叉
作者: 请我吃饭    时间: 2012-10-5 06:46
好贴!可惜红叉太多
作者: 雨龙    时间: 2012-10-15 21:28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2-9-29 18:29
聊聊拍照片(四)风景照

我拍过很多的风景,原以为很有经验了,可以多说几句的,临了发现,满不是那么回 ...

很有道理,支持!
作者: 花似荼蘼    时间: 2012-10-22 09:08
写得好啊,学习了!就是有个问题,照片都看不到,全是叉,怎么办呢?
作者: 海阔    时间: 2012-11-5 18:11
路过了,感谢分享经验给俺们这些摄影爱好者 学习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