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三) [打印本页]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2-9-11 00:56
标题: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三)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三)
) ]0 ~, }, s" X6 w  {- b& S' n7 ~- g, J/ s5 }% ?! S
钱伯斯 退出了工人日报,但他在资产阶级文学圈的知名度这时却在不断上升。1928年冬天,Kip Fadiman雇他翻译奥地利小说家Felix Salten的儿童文学名著Bambi,酬劳是500美元。这本书出版后,大受欢迎,钱伯斯的翻译也得到了很多好评。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接着翻译了从儿童文学到严肃小说的十几本书。1932年,出版公司A.C. Boni 同钱伯斯接触,希望他翻译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的最后一卷,钱伯斯拒绝了每千词5美元的惯例价格,要求7.5美元。但是当出版社同意后,他却没了音信,几个月之后才告知出版社他不能接受这份工作。  ]8 ~7 [( t% S; b) H- R

- B+ n9 h0 d- ?9 z/ M( R+ s0 S这时的钱伯斯脱离了美国共产党的组织,虽然他觉得自己是比斯大林拥护者更好的共产主义者,但是内心却很有几分失落,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党的组织。他知道自己的特长就是文学天才,因此这时就集中精力,创作了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4篇共产主义短篇小说,在共产党的文艺杂志New Masses发表。这些小说立刻就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很高的评价,即使多年之后,发生了钱伯斯脱党,希斯案这些事件后,美国的左翼文艺界象小说家Albert Halper和批评家Granville Hicks还是认为钱伯斯的小说属于美国共产主义文艺运动的最高成就之一。& K8 {/ l; a( g' x4 o( D( y

  r4 [- e: [( z$ j2 \/ k' `随着读者对这些小说的热烈反应雪片式 的到达New Masses,钱伯斯也重新共产党的组织的重视,成为New Masses和其它几本左翼杂志的编辑,还是共产国际组织的工人电影联合会的委员。这时随着大萧条带来危机的持续深化,美国的文艺界大幅度向左转,钱伯斯也就成了纽约文艺界的明星。1932春天,钱伯斯成为New Masses的主编,工资每周15美元。这时美国许多最好的作家在New Masses投稿,象普利策奖得主Katherine Anne Porter,John Dos Passos,Langston Hughes等,因此尽管收入不高,钱伯斯觉得这是很高的荣誉。在担当New Masses主编期间,钱伯斯紧跟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对于思想上偏离党的正统思想的稿件拒绝发表。  l4 @) L) F, x; D" ?$ g7 }: n
% K) e7 }* k8 }+ ~) n
1932年,在钱伯斯编辑了三期 New Masses后,接到命令到前任美共总书记Max Bedacht那儿报告。Max Bedacht告诉钱伯斯,党决定安排他从事特殊工作。在这之前,钱伯斯并不知道美共下属有间谍组织,更不知道Max Bedacht是OGPU(克格勃前身)在美国的总负责人。美共看重钱伯斯,让他从事间谍活动的决定,看上去有点怪,因为他已经在文学界有了相当的名气,突然消失,容易让人生疑。但他的优势在于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而钱伯斯是WASP,常青藤大学教育出来的,更容易渗透进美国的政府组织。而且这时德语仍然是共产国际的国际语言,钱伯斯出色的德语能力让他更容易同共产国际派来的联络员交流。钱伯斯向Max Bedacht提出需要时间考虑是否加入间谍工作。回家后同妻子Esther商量,Esther觉得风险太大,让他拒绝掉。但是当钱伯斯同Max Bedacht再次见面时,Bedacht告诉他他已经知道的太多,选择只能是要么同意,要么退党。钱伯斯选择接受安排,从事地下工作,随后就辞去了New Masses主编的工作,进入地下,地下组织给他的工资是每月100美元,到1937年时,他的工资涨到每月165美元,另外每月可以报销200美元开支。钱伯斯还熟悉了地下工作规定,比如接头时不要直达,而是要做地铁或公共车,转好几个弯路,防止跟踪。但钱伯斯很快就发现这些规定没什么必要,美国30年代反间谍的工作几乎不存在,同钱伯斯工作过的一个苏联间谍后来回忆说,那时即使胸前挂着个牌子说我是间谍,也很可能不会被逮捕。$ n% P& e+ L, d' I

+ G$ J: M, ?4 u- e1 _钱伯斯开始的直接上级领导是从苏联派来的Aleksandr Ulanovsky。钱伯斯很喜欢Ulanovsky,在他的自传里称Ulanovsky是认识的俄国人中他唯一亲密的朋友。Ulanovsky这时36岁,是来自克里米亚的犹太人。之前在中国工作,是鲍罗廷的副手,1930年上海中共党中央被破获后,逃离中国,这时同他28岁的妻子Nadya一起,分配到美国工作。Ulanovsky夫妇最初对被分配到美国不太高兴,觉得是降职,因为这时共产主义革命的重心是在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而且他们由于苏联的宣传,认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野蛮的荒原,象Upton Sinclair小说屠场描述的那样。但是来到美国他们才发现即使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在物质上也是极大的丰富,渐渐的爱上了在美国的生活。这时美国的共产党员包括钱伯斯对苏联存在着浪漫主义的想像,在同Ulanovsky夫妇的交流中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一次,Nadya和钱伯斯一起坐长途公交车,路过一个小城市,Nadya说: 美国人真幸福啊,他们住的地方多美啊。即使这样一个小城市,也象纽约一样有自己的摩天大楼。据Nadya回忆,这时钱伯斯马上粗暴的打断她,说"在这样一个地方居住是很可怕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家具,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个性"。可能Nadya的话钩起了钱伯斯 对自己在Lynbrook童年的回忆,因此反应才这么强烈。
$ D$ @$ e  ~% B8 x7 m0 C( B: _, {' E( C7 t3 j
当来自欧洲的客船停靠纽约后,Ulanovsky的手下,一个叫做Henry的情报员就会同钱伯斯接触,交给他一封信,然后钱伯斯再转交给Ulanovsky。这封信表面上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对魏玛德国政治情况的普通报道,但是信纸上包含着用隐形墨水写的第二封信。将这张纸浸到药水中后,俄国字母就会显现出来,是来自Ulanovsky在GRU上级的指示。Ulanovsky阅读之后会把信烧掉。
3 q% d3 {3 N! P3 a
- u& v2 ?8 w" b% f( G9 s: AUlanovsky这个组主要的任务是从事同共产国际的通讯,但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军事和工业间谍活动。Moishe Stern曾经吹嘘他从美国陆军那儿搞到过一辆坦克。他把坦克全都拆成零件后,邮寄运到莫斯科。钱伯斯的工作没这么刺激,他的工作包括收集美国专利局的出版物以及技术小册子,邮寄到莫斯科。苏联方面觉得这些技术信息很宝贵。还有好几次,他被派到New Haven,拍摄美国最新潜艇的图纸,但是由于他被派去接触的那个人向FBI坦白,没能成功。还有一次,钱伯斯试图说服Picatinny Arsenal的一个职员将一些文件偷出来,但也没有成功。! g5 A) x7 s' n9 D! E( L

' N. E* ?* M  }1 N; V8 q1933年Ulanovsky在美军的内线Robert Osman被捕,加上一些其他的行动包括制造美元伪钞遭到失败,Ulanovsky夫妇被召回。他们夫妇这时已经爱上了美国,并不愿离开,而且他们的女儿也出生在美国。在给他们送别的时候,钱伯斯交给他们一封信,希望苏联能够把翻译出版自己小说的版税付给他。Ulanovsky离开美国后被安排到丹麦工作,1935年被捕,入狱2年,夫妇俩随后回到了苏联。1948年Nadya Ulanovsky被捕,罪名是同她有接触的一个美国记者的小说里,以她为原型的一个人物对苏联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评。Nadya被判劳改营15年。他的丈夫写信给斯大林提出抗议,随后被判10年。1956年赫鲁晓夫执政时他们才被释放。
! G9 y. g3 C5 P9 _* \* h  }4 o' Q3 r& N5 a# q" ~) j* N
3 g: J- O# G* g5 [( R5 C/ O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2-9-12 00:36
"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
& O+ O& M) |" N/ M/ w& Y( `6 E8 H4 ]3 G* C$ m* s( O5 u. F
有趣# u' _4 t# d) }  V

9 [% }9 v) v  }$ w稍微看了下美共的历史,这个小党虽然影响力不大但有些蛮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德国背景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2-9-12 11:32
海天 发表于 2012-9-12 00:36
' ~8 P' U# c1 @"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2 P7 [5 G) b) ?% r

6 o8 ]) D5 _! U' m, x: y6 y有趣
# m6 n( O& n4 s/ y/ H
刚才查了本书,1934年,大萧条持续5年后,美国共产党还是只有3万人,五分之三是移民。在芬兰人和犹太人的比例比较高。三分之一的党员住在纽约,其余是在底特律,芝加哥,旧金山等大城市。随着纳粹德国威胁加剧,斯大林,共产国际调整政策,改为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反对纳粹的力量后,人数有较大的上升到达7万5千人。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大幅度下滑。
/ ], r) j! B$ y# y1 f# m2 V( Y: ]6 ~- {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