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金门登陆战的回顾与反思(19) [打印本页]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2-8-17 10:41
标题: 金门登陆战的回顾与反思(19)

* n5 Q2 U$ V0 O! x$ m) w
" i" g1 l, k: D" b解放军在金门登陆战中的失利是否是可以避免的呢?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各种假设,我以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解放军在金门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U* J$ p1 j+ k' q: q' s& |7 N
$ M: S0 s; m1 n  C3 o0 ]- n0 q有一种看法认为如果当时解放军有运载6个团的船只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我以为即使6个团同时登陆也很难取胜。当时金门国军兵力已达4万余人,而解放军6个团不超过2万人。解放军的预备队31军92师3个团不过万余人,加起来能投入战场的不过30000余人,而国军还可以投入在海上待命的19军4个团万余人,总兵力可达5万余人。而从国军的战前部署和战役指挥来看,解放军如果仍主攻中西部的话,在突破国军的海岸防御后很快就会在中部、西部面临国军各4个团共8个团的反扑。而金门岛总面积不过124平方公里,实际战场不过30余平方公里,地势狭窄且多平地、丘陵,在如此狭窄的地段双方投入的兵力将达3万人,解放军善于机动作战的优势无从发挥,只能与国军展开硬碰硬的攻防战。由于解放军炮兵较少且火炮射程限制,无法给予登陆部队以有力的火力支援,登陆部队只能以携带的山炮、迫击炮等轻型火炮进行炮火掩护,主要依靠轻武器与国军作战,虽然解放军在人员素质、作战经验上享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这种狭窄的战场上足以被国军的数量优势所抵消。6 U1 ?9 }9 d8 U0 P: X- U6 M3 i

. {, S" h# o7 h- J而如果解放军从东、中、西三路进攻,虽然这样可以造成 更大的声势,震撼守军的心理,但这样兵力必然要分散,突击力量将被迫削弱,除非国军像厦门、大嶝那样不战自溃,否则仍然难以尽快取胜。而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误上的危险性自然不言而喻了。一旦战局陷于僵持,解放军只能采取“添油”式的增兵,由于解放军兵力不足,航运能力差,最后恐怕仍然难以取胜。9 u  r) q- b/ M+ l* x) x

- {( Z. k9 ~2 k, L: m其实,金门之战一周后发生的登步岛之战仿佛就是金门之战的翻版。11月3日夜,解放军7兵团21军61师以9个连进攻浙江舟山群岛中的登步岛,其中7个半连1000余人顺利登陆,一夜之间歼灭了守军中的8个连,占领了全岛的四分之三,但第二天上午国军12兵团67军(又是12兵团)4个团的援兵登陆了,随即发动反攻。当日夜间解放军又增援了7个连上岛,于5日与国军激战了一白天,但由于兵力不足,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增援,不得不于5日夜将剩余的登陆部队1000余人撤回。登步岛之战,解放军损失1490人,毙、伤、俘3200人,但最终没有实现攻占登步岛的预定目标。
; e/ Y$ q5 W0 f+ R- F
3 G+ h2 T8 F) B8 h/ p所以解放军以5个团分两批进攻金门的计划没有丝毫胜机,即使第一梯队的船只没有搁浅,而是全部返回,即使在整个战役中船只损毁的很少,一直能为解放军所用,其结局也一样。在我看来,解放军在金门之战的最佳结局也就是如登步岛一样——付出一定代价给金门国军大量杀伤后全身而退。因为解放军当时既没有攻占金门的力量,也没有攻占金门的机会。对解放军而言,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攻金作战,待集结了30000人的部队和一次能运送这些部队的船只后再行攻击方能获胜。; R5 I5 C0 ?% F, C4 ]/ `) g# E- }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8-17 23:07
所谓“不败在己,可胜在彼” -- 把自己该做的做得再好,也只能确保自己损失小一些。。。。 能不能取胜,还得看敌人是猪还是狼。。。
5 R% w7 R1 J7 K9 P" V" n
+ e4 z2 T  [( Z/ J4 S& F8 M# J解放军比较有希望的办法,就是趁夜色登陆。如果能找到足够的船的话,一次把六个团全部送上去。黑夜里国军指挥能力下降,比较有利于有士气、有主动性的一方。。。 解放军如果足够声势足够大的话,能在天亮之前让22兵团士气崩盘,不战而溃 -- 这是当时唯一的取胜之道。。。
* P3 o3 \- N9 W4 L/ P. [4 g! }1 a5 S- T3 M4 a
拖到天亮之后,守军惊魂甫定,就会逐渐意识到己方的数量优势,军心开始稳定,解放军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