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使军迷成军盲的93阅兵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9-4 06:17
标题: 使军迷成军盲的93阅兵
万众瞩目的93阅兵隆重举行,胜利结束。如果有人不理解阅兵的重要性,只要想想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需要否认阅兵是对美国的挑战,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空军上将需要赌咒发誓“我们不怕”(we are not deterred),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中国举行阅兵不是要挑战美国,不是要美军“怕”,而是要展示牢记历史、保卫和平、保卫发展的决心。! S, K5 c( `& X
" T( W  H4 e% g" c3 W. f
解放军的四大军种、四大兵种和武警都参加了检阅,各军兵种都有大量先进装备在阅兵中展示,很多是首次展示,很使人有“军迷成军盲”之感。但首先的感觉是解放军走出了大陆军时代。
5 p* n/ S- D$ e# G4 c6 `. W/ W1 ~7 O, ]4 w0 u; M
阅兵总指挥由空军将领担任,这是没有先例的。历史上,阅兵总指挥一直由陆军将领担任,陆军也组成最大最多的方队。军改的主题是“军种主建,战区主战”。在作战高度联合化的现在,战区主官这一级由哪一个军种出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作为联合行动的阅兵,由空军将领担任总指挥,就是在用实际行动淡化军种、强调联合。" H1 e( I9 T6 U( o; ]5 ]/ d

& x; |( U1 l6 i& i) Y8 x确实,在陆海空火中,陆军也只有通过接受检阅方队中的前排位置来体现老大哥地位了。# G$ G3 M2 d2 ?( X
* U, C2 t; ~' l+ L  X2 J$ D# x' C
必须说,99B坦、100坦、100支、370箱远火、激光反无人机都可圈可点,海军的鹰击15、鹰击17、鹰击19、鹰击20、激光反导更值得说道,可怜的红旗16C在央视直播中都没有捞到正脸上镜的机会,东风61、长剑1000、红旗29、巨浪3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则吊足人们的胃口,但空中力量才是最值得点评的。5 n4 e4 }3 y$ p/ v% g: n: ]
, u: n- n- e% T( O5 e2 C6 R
空中力量不是万能的,但缺乏强大的空中力量已经万万不能了。空中力量曾经是解放军的短板,但如今刚在印巴57空战中取得惊人战绩的歼-10C在阅兵中除了作为八一飞行表演队飞机拉彩烟,竟然没有上场资格,足以证明中国空军的巨大进步。7 P. Q+ q/ j% U! i; }
9 V- m; N2 Y5 W+ c% l
大阅兵的空中力量分四部分:空军、海军、无人机、直升机。( U. _; q. c# D0 p/ H
; r2 ~& v' |% N- |4 ~0 x  l
空军的三剑客已经“换人”,现在是歼-20、歼-16、歼-35,“领头人”无疑是歼-20。
/ ]# `) L5 g; y  @- I
/ Y. W. t; w* C4 K) w' {/ e& O歼-20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歼-20基本型、歼-20A、歼-20S。歼-20基本型是老面孔了,也是在东海上空对美国空军F-35A“骑脖围观”的主角。换装全新氮化镓主动相控阵雷达和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A达到全规格,更加强劲的雷达意味着更加强大的态势感知,更加强劲的发动机则意味着气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1 }' Z( |' j! s- S
* G+ w& ~% B$ p
值得注意的是歼-20S。S代表双座型,但这与传统的同型教练机或者打击战斗机不同,代表了全新的空中战争理念。
3 j/ u' y5 |' x$ k' D0 i' a
2 k. D' K' F8 h" u9 w+ L! O, HF-22定义了第五代战斗机:隐身、超巡、超机动、传感器融合(飞行员只看到从不同传感器信息中提取和汇总的有用目标信息,具体传感器保持透明),其中最重要的特质是隐身。但这还是从战斗机的本位思维出发的,战斗机需要“跨界”,不仅需要作为体系的一分子作战,更需要作为体系的“领导人”作战。
/ k/ u+ A: B/ e
1 u1 m! [  [4 x( e电磁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机载自卫电子战系统只有有限的电子战能力,传统上需要动用专用的大型电子战飞机。美国EA-18G首先跨界,将电子战能力与战斗机能力相结合,使得电子战战斗机不仅能提供远程或者伴随电子战支援,也能直接作为空战或者打击力量使用。这是把防御性电子战转型为进攻性电子战了。中国的歼-16D和歼-15D具有同等能力,补上了这一块短板。3 y! l, m% W  a1 J2 t8 _  j% b) M" D
1 V' o8 v0 s. _" z& ^
信息域是下一步。电磁域可以看做信息域的第一阶段,涵盖信息的获取和传递,但信息域还包含指挥和控制,这是将信息转化为战斗力的关键。预警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把信息获取与指挥控制相结合了,“指挥控制战斗机”达到对信息域和电子战战斗机对电磁域相似的作用,这就是歼-20S。
, f. Q% _* o& P+ l. E5 B* z1 U4 N$ R* E3 w0 \+ ?7 _! ^: _  G* J) x
歼-20S机头两侧的雷达阵面极大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后座则是空中战争指挥官,负责凝聚和调动战场资源,将信息转化为战斗力。战场内有人、无人、远程、近程、空中、地面的作战资源得到实时、靠前的统筹指挥,在必要的时候,歼-20S也身先士卒,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把歼-20S的后座看成无人机操作员,这是格局太小了。, L# o* [# Y2 ]# r+ W4 l

+ X6 Z8 Z3 E2 v: D' ^( g6 P第二部分是海军,空警600、歼-15系和歼-35构成“三剑客”。
1 h' c9 h3 Z' e. k) x# d9 K/ w* K0 k! b& c/ U" H+ g+ q8 l
歼-15从基本的滑跃型发展到弹射型,并增加了电战新兵,已经形成完整的系列。滑跃型改装为弹射型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但在此过程中,借鉴了歼-16的技术,在电子系统、武器系统上极大提升,这才是重要的。歼-15D可以看做航母上的歼-16D,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 h" R6 z) U9 F) K# l8 g
& F( [, }% I: N3 S& b8 H: E歼-35是中国第二种第五代战斗机,身世婉转但终成正果,与歼-15形成有用的互补。歼-35已经形成系列,歼-35为海军型,歼-35A为空军型。海军型的机翼加大,以适合上舰需要,当然具有弹射能力和大型尾钩,可能起飞重量也相应增加。歼-35A在2024年珠海航展闪亮首秀,不到一年后,歼-35和歼-35A同台登场,充分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强大的研发和产品落地能力。
8 P& }* Z! \; I' _* e9 g) l/ h% M6 @1 x1 z5 L
作为比照,美国F-35A首飞是2006年12月15日,2016年8月才形成IOC;F-35C首飞则是2010年6月6日,2019年2月才形成IOC;相差3-4年。这不是中途改款,而是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统筹设计的。
4 u) W# ^' T5 @* X/ B- q* F" n, E9 E+ F% g. I
值得注意的是空警600。在央视直播中,空警600在地面完成机翼展开后,准备起飞,凸显舰载机本色。中国拥有航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预警直升机的升限低,留空时间短,雷达功率和性能有限,只是从无到有的补缺。空警600才补上了短板。
4 d. m2 c* r5 O1 M6 m6 L, w, c, E8 ]- m0 @- `% m. _
一定会有人注意到空警600与美国E-2D高度相似,但这不是抄袭,而是高度优化后的趋同。卡尔·奔驰在130年前发明汽车的时候,就用上了圆的轮子。如今汽车依然用圆的轮子,不是人们不思进取,而是作为行走部分,这已经优化到极致了,何必重新发明轮子?
& R4 \; N. p" \, H8 K3 B7 @. q! B  T& }6 r5 J* u
中国预警机的起点高,从第一代开始,就是清一色的主动相控阵雷达。有意思的是,第一代的空警2000采用三面阵,最新的空警3000(以运-20为基础)反而是双面阵,到了空警600,只有单面阵了。+ o) S: I9 a5 h" U

& i/ K* U/ c. T0 {) H* Z+ i: F这不是技术退步,更不是节约造价,而是在使用中对需求和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后的螺旋形上升。
# x, P+ ?' @  |$ O" r% d- Z) M) _9 |( N% J
三面阵保持360度全向凝视,天线不再转动,机械结构简化、重量减轻,但阵面本身较重、耗电较大。最大的问题是:相控阵阵面的有效视界约120度,三面阵的“交接部”是“弱视区”,而且因为天线阵面固定而得不到扫视补偿。
  ~% J! F7 a4 i) ^. ^4 T8 w$ L$ Q( X! b9 I6 s
双面阵的天线是转动的,今天这点机械复杂性和重量代价不算什么。双面阵的两侧各有60度盲区,但天线转动扫除了盲区。重要的是,高度数字化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具有波束高度灵活、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特点,波束扫描速度大大高于机械回转速度,可以在慢速机械扫描的基础上叠加快速来回的电子扫描,而机械上也可以变速回转,为波束在高威胁方向上提供更大的窗口,同时兼顾低威胁方向的监控。# d( y. U+ a. g, j+ n4 l
7 {( Z; g0 l+ U+ u5 Q; F. Z7 r
在实用中,双面阵的盲区不是问题,但在同样大小的天线罩内,天线尺寸可能增加15%,这是由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vs直径决定的。对于雷达来说,天线尺寸为王,15%的增加是很有用的。简单粗暴地以线性长度推算的话,双面阵的重量和功耗也只有三面阵的77%。
( a  |$ b# o8 N) h7 S- L" Y
7 U5 w; z& |5 H* B% o但舰载预警机有特殊挑战。电磁弹射只是在起飞中助推,预警机起飞重量增加还需要本身动力强劲,雷达耗电太大的话,影响推进功率。单面阵的重量也更轻。同时,舰载预警机不仅是雷达平台,也是各种天线的平台。舰载预警机较小,机体上安装各种天线的位置有限,单面阵的背后空间可以用于更多电子战天线,对于舰载空中力量的整体实力很有用。
8 U- t1 P" [( s/ N4 b! K& p0 P4 x3 m! v7 e7 m' y
未来有一天或许歼-35也会有双座型,强大的信息获取和指挥控制能力可以与空警600互补,但不会取代。还是那句老话:就雷达天线而言,尺寸为王。歼-35S的天线是不可能与空警600相比的。
8 ?9 Z9 J2 }8 F- v+ Z5 s# ~+ A4 B) x! _& l. Y$ l$ ~
相对来说,无人机部分可能最令人振奋,但公开信息也最稀少。
& ~$ |6 W; X- x2 J4 J' s  j7 ~' {' B' b
中国是无人机超级大国,珠海航展除了场外展区,还有专门一个馆展示无人机。但除了搭载在其他军兵种机动平台上不知名的多旋翼无人机外,阅兵里没有把五花八门的无人机拉上来,只是六架无人机静悄悄地惊鸿一瞥。
9 W- i" L) {' |& h% I
( F2 d& ?8 C5 q0 m5 x$ \$ ^打头的是老熟人攻击-11,与国庆70周年阅兵里另一位老熟人攻击-2互换了位置。( k- u3 |- T: ]3 `) P+ A5 C  n3 a

( z2 |7 h! [5 |3 `5 W阅兵里的“长幼有序”不是随意的,位置互换可能意味着在军中相对地位的互换。攻击-2是很成熟的涡桨推进的中空长航时(MALE)察打一体无人机,定位和美国MQ-9“死神”相似,在中低烈度战争或者对方防空得到压制后的战场上的价值已经得到证明。- N' H5 d1 E+ o; I0 ^
5 Y0 S- Z2 N( f
攻击-11则是喷气推进的无尾飞翼。这不是世界上的首创,但是第一种达到实战能力的,适合高烈度战争中的穿透攻击,当然也可用于侦察和情报收集。
+ r! l5 y3 T5 ?- K+ {- R' k2 v8 r
# {0 F& E2 K+ V: v7 H& T2 f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几起几落,不断在期盼和失望中交替,失望来自于技术成熟度总是功亏一篑。美国海军的诺斯罗普X-47B已经完成自主的舰上起飞着陆、空中加油、甲板和机库运作等试验,波音X-45在更早就试验过自主发现、识别、选择、攻击目标。但关键技术一结合,各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纷至沓来,整体研发最终被困难压垮,美国海军最后搁置无人作战飞机计划,转向兼顾ISR的无人加油机计划。- N3 P' C0 b2 c5 t9 Y! _# O+ f2 C
% s, c* P9 f+ U7 ?( r2 T( U
美国空军对无人作战飞机的思维也转过几个弯。一开始是以应招支援和炮灰定位的,日常任务还是有人机为主。靶机出身的克拉托斯XQ-58采用滑轨发射,降落伞回收,不占用跑道,也降低成本。  |  D  L' j! l9 h6 B& d" b

- d& `9 f. a0 k- ^7 h美国空军很快发现:要达到最低任务要求,无人作战飞机的成本依然高到不可能一次性使用,但在成本控制框架内,性能实际上跟不上战斗机,难以成为贴身的“忠诚僚机”,所以转向“外载传感器/弹舱”的思路,站岗放哨和递刀子为主,并不冲锋陷阵,但需要日常反复出动(这意味着起落架和占用跑道)。通用原子XQ-67应运而生。1 V' K; n4 c; Q: C9 e& ]' u

  P+ i! N2 ?5 k( m# L- {' d! r5 u但美国空军还是想要“忠诚僚机”,还想扶持“军工五大”(洛克希德、波音、雷西恩、通用动力、诺斯罗普)之外的新兴力量,扩大国防工业基础,于是有了通用原子YFQ-42和安杜里尔YFQ-44竞标“协同作战飞机”(CCA)。这只是放大、实用化的“外载传感器/弹舱”,从研究机的“XQ”升格为意图导向量产的原型机“YFQ”,技术成熟度有所提高,在思路上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超音速、高机动、高度隐身的“忠诚僚机”需要等到CCA2.0。
) V6 G0 w$ }1 R0 U$ l9 M* b1 A& {
攻击-11是更加“原教旨”的无人作战飞机。尽管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已经向公众展示,官方对性能和部署情况依然讳莫如深,外界只能猜测。
7 q2 F  Z: w; Z8 t/ O9 k0 E: z2 Z/ w1 w8 Z3 \; h" _
这是无尾飞翼,整体外观就是一片平整的大三角。相对肥厚的中机体下是弹舱,没有垂尾使得雷达反射特征很小,弯曲进气道遮蔽了发动机。从气动构型和发动机喷口推断,这是高亚音速的,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但未必是为空战优化的。; f; }6 s( ^7 _& j: a

! m! Y; k$ U9 F1 i攻击-11肯定能与有人战斗机组队作战,但作为一马当先的穿透性攻击飞机,这种组队应该是松散的,攻击-11需要有高度自主的飞行和作战能力。人工智能已经能解决大部分飞行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识别问题。但通过体系支持,确定目标基本性质后,攻击-11的目标识别压力大大降低。这样的穿透性攻击飞机也主要用于战线相对分明的高烈度战场硬目标,军民混杂的中低烈度战场软目标有攻击-2这样的无人机,“人在回路中”的程度更高。4 u- V$ v6 G8 p  g" q/ Y3 R
. [& L+ T, J# X; B! `+ q
攻击-11将上舰的传说不断,但就阅兵方队来看,攻击-11依然在空军序列里。
/ z) d" S) s$ I/ @; T
! I4 d1 C3 o& K; T- U# B$ u  e更加有意思的是后面4位只见其面不知其名的神秘无人机。在缺乏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暂且用“飞鸿”、“暗箭”、“六一”、“六二”来指代。
; l/ i' O7 w, H, x8 q: A) k4 a! Q' C9 {3 n& t# i, R5 w
“飞鸿”应该与珠海航展上展出过的“飞鸿97”有密切关系。这是采用兰姆达翼、V形尾、背部进气的无人机,在概念和定位上与美国CCA相抵,但从更大的机翼后掠角推断,速度要求更高。# V0 z1 D6 q0 d/ t6 P. X9 R# {5 b
) e; _5 F  {8 P  D$ X
“飞鸿97”多年前以模型形式推出时,发动机进气口的位置更加靠后,大约与机翼翼根平行。阅兵上的“飞鸿”则不同,进气口位置大大提前,这可能是提高速度、机动性的需要。进气流经很长的机背再进入进气口的话,容易受到附面层堆积和气流畸变的影响,在高速飞行或者大迎角机动的时候问题尤其大。  H1 E" Q8 ]+ Y9 ~* o

- k4 K% `7 r4 R% o7 n" j5 c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飞鸿97A”惊人地改用两侧DSI进气口,可能就是为了解决机动飞行的问题。但阅兵上“飞鸿”最终还是改回背部进气口,可能是两侧DSI的重量和阻力代价较大的原因。回到机背进气口的话,适当前推进气口可以缓解这样的问题,重量和阻力有所增加,但比两侧DSI还是低。
8 d) N" L5 x2 ?2 N2 Y' l# O; a6 P2 |' p7 D, P
美国YFQ-42在近期首飞,YFQ-44应该也快了。但在阅兵中,“飞鸿”直接刷上战术编号“53431”,暗示已经投入使用。攻击-11也有战术编号,在阅兵预演阶段,就有人看到“20”和“22”两架攻击-11。  d' Y  S* d5 N% j& ^4 E
8 K& n$ ]1 ?, s2 \9 P
“暗箭”与早年沈飞展出的“暗箭”似乎有密切关系,采用为高空高速优化的气动构型,机背进气口似乎也暗示更加强调隐身而不是机动性。“暗箭”无平尾,具有外倾的双垂尾。机翼高度后掠,尖锐而扁平的机头令人回忆起SR-71。
) [8 s+ j: J% `, `: l7 S( P2 ?/ D
2 N2 U: i: k7 ~) n说起来,SR-71宽大的边条并非用于机动性,而是用来补偿在高速飞行中升力中心后移引起的额外低头力矩。高速飞行时,上翼面气流加速时间更长,达到峰值更晚,使得升力中心后移。用平尾配平会造成很大阻力,用机头大边条补偿比较有利。% t2 z: g# r* `& z+ z

  q, W' K( i4 R) [' U  W* o“暗箭”有可能达到三倍音速吗?等官宣吧。但达不到那样的高速的话,似乎如此夸张的边条和后掠角并无必要,反而损害中低空中低速性能。再高速的飞机,起飞、降落性能还是日常运作的刚需,不会无故牺牲。结合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高调亮相的无侦-8的缺席,“暗箭”就令人浮想联翩了。无侦-8是火箭动力,“暗箭”是吸气推进,能达到相似的高空高速的话,后者肯定更加优越。
+ [8 |+ E/ f/ g6 A+ q6 N% ~# v. P5 W4 z6 P& G
对了,“暗箭”也有战术编号,只是央视镜头距离较远,画面清晰度不足以辨读。
* t  R( G7 g/ K: T* g) ]; o. S* Q. M' f! q8 T, Y& n
更加神秘的是“六一”和“六二”,这是指“六代一号”、“六代二号”。西方卫星图片上见到过“六一”在停机坪上,“六二”则和前不久流传的飞行中的第三种六代机高度相似。: A. V9 `: P# q2 T7 j$ b- Y1 r

) Z8 c' [2 {& C' ^这两种都是比“暗箭”、攻击-11、“飞鸿”更大的无人机,在部队列队受阅时,“六一”和“六二”靠边停车,占用了停车区的全宽。攻击-11和攻击-2也占用了全宽,但两者都是大翼展、相对低速的飞机。“六一”、“六二”都是高速飞机,估计速度都在M2+一级,长度更是两倍于“飞鸿”、“暗箭”等。$ W* f: y2 V8 P6 h

/ u$ Z  f' Y' C+ v6 R$ e7 O“六一”采用干净的截梢三角翼,后缘带一点前掠。单发的喷口很粗壮,估计至少是涡扇19甚至涡扇10一级的发动机。采用两侧DSI进气口,这在中国已经是成熟技术了。有意思的是双尾撑。尾撑一般用于垂尾和平尾的安装位置,但“六一”既没有垂尾,也没有平尾,襟副翼安装在机翼后缘,也不需要尾撑,双尾撑似乎莫名其妙。# V$ \2 D2 U, K& i% V- n7 n

7 H& |; U4 l1 r. ?- E$ P/ ~9 ~4 P这可能是和苏-27尾锥、F-22的扁平喷口类似的用途:气动减阻。超音速飞机的截面积需要符合面积律,沿长度的截面积需要平滑增加和平滑减小,突变则带来不必要的阻力。苏-27用又大又长的尾锥满足面积律要求,F-22则用扁平的二维喷口达到同样目的。“六一”是单发的,扁平喷口在把圆截面喷流压扁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推力损失问题,所以用双尾撑达到同样的目的。换句话说,“六一”对高速性的要求相当高,最高速度可能达到M2.5以上。
- u/ }$ l7 P7 M& [8 q9 p1 h+ `4 ]
5 y! G6 L: U; D6 ?$ t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六一”可以近似看做取消鸭翼和双垂尾、无人化的缩小版单发歼-20。这说明“六一”和成飞的关系吗?还是老话:等官宣吧。$ q- Y0 I3 S$ |$ b' H, G6 \2 Y% x6 t
$ P* L4 v7 X; n, x5 E+ E
“六二”采用兰姆达翼,也就是说,后缘有倒V切角。从空中看下去,好似两头尖的纺锤两腰上长出一对翅膀。兰姆达翼较好地融合了前机身大后掠边条的涡流发生器作用和中等后掠机翼的升阻比,后体减阻也通过后半个“纺锤”得到较好解决。边缘对齐的话,还有较好的隐身效果。缺点是襟翼、副翼一边前掠一边后掠,放下翼面的影响不一致,对飞控的要求较高。& B$ g6 _9 n; A
/ G: P! }  n1 d! c) U1 S  U: ]- j
“六二”也采用加莱特进气口,而不是中国“流行”的DSI。加莱特更加适合超音速飞行,这似乎暗示“六二”也是为M2.5以上的飞行而优化的。这不奇怪。“六一”和“六二”应该是根据同一组基本要求设计的,只是两个方案都太优秀了,做不了取舍,索性“都要”了。( |$ T6 a& Z  s4 i3 D, l

1 ~* y7 x5 v8 }) b“六一”、“六二”几乎肯定是空战无人机,对地攻击没有那么高的速度和机动性要求。而且“六一”、“六二”跳过四代、五代,直奔六代。相比之下,美国CCA在飞行性能方面或许只有对标二代,高亚音速、中等机动性意味着不超过米格-17的性能,当然传感器和武器能力还是与时俱进了。& z) F  m4 _5 T

0 R% m: w# h. u  H六代机到底什么样,现在并没有定论,但全向隐身、深度穿透应该是与五代区分的基点。全向隐身不是前向隐身的简单升级,深度穿透也不是“空中狙击手”的延伸。线性作战像剥洋葱,纵深突破像庖丁解牛,但纵深和解牛是有程度之分的。前向隐身可以做到在浅近纵深里挑筋断脉,真正的庖丁解牛则要求在整个战场的全纵深全面开花,只有全向隐身才能保证足够的生存力。为此,超大航程也是刚需,在浅近纵深里没有必要苛求全向隐身。0 z  W& ~# ]4 s% }, Y

* M4 K* |/ U" y, l! s! I" ?: u" J' m南北六代已经飞起来了,现在“六一”、“六二”也公诸于世,中国空中力量在有人和无人两方面全面跨入第六代。美国空军现在一定幸福感爆棚:几十年费力的拔剑四顾两茫茫和在迷雾中摸索之后,终于有了清晰的追赶目标:中国的南北六代和“六一”、“六二”。要是中国把目标收拢点更好,太多目标一起追赶太累人。* s! u- J( v; M  [2 _6 }& g

2 ]2 e4 @6 F# d8 ~# s7 H/ @- F直升机部分没有太多惊喜,直-20、直-10、直-19、直-8L都是老面孔了。
& c' H! P3 f3 b* d3 W, D+ J8 G7 H# ?! h; E6 ~# W
直-20大体对标美国UH-60。在倾转旋翼和刚性旋翼发展起来的年代,常规旋翼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在街道、林地等狭小空间运作时。直升机的悬停、后退、侧飞等特殊机动能力也是倾转旋翼或者刚性旋翼能做但未必擅长的,这些特殊机动对于战场生存力具有莫大的意义。3 ]' _- d/ N$ X/ u9 ?# ?- L5 L
+ E; ]! b6 j$ e+ V' n9 D  {: z: y; Y
另一方面,中国的倾转旋翼和刚性旋翼直升机也在技术验证中,实用化和大型化由需求决定,已经没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门槛了。' E4 x9 j$ j5 l
) K0 n" e/ b% V4 B/ G; ]2 E
武直和侦直的战场定位现在重新思考中,乌克兰战争给出的信息是矛盾的。或许像坦克、步战一样,不能用简单化的重要、过时来判断,融入体系、增强战场复杂性才是正道。
5 N/ v% i) H% M. u
. s1 H& C$ K, z! t- c但中国的重型直升机依然是短板。在诸多救灾和演习中,重直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重直的军事价值也不言而喻。美国CH-53K或者俄罗斯米-26一级的重直是中国需要补起来的短板。: E) k# Q9 b& W- t6 y

" K1 P1 s7 Z+ e# ]5 `# E回想20-30年前,中国航空几乎满目短板,就没有多少长板。20-30年过去,中国航空还有短板,但越来越少了,补起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7 l/ o/ N7 N- D: c. e0 K
2 o* m4 ?, Q$ ?1 I6 B  E抗战胜利80年来是中国经历天翻地覆变化的80年,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之中。抗战胜利100周年纪念的时候中国会达到什么程度,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已经无法想象。或许欧洲“新两风”终于吹起来,或许印度AMCA终于走下PPT,或许美国空军终于追上了南北六代和“六一”、“六二”。有很多或许,但眼下是人们回味阅兵带来的冲击和欣喜的时候,茅台的股票或许都能涨一波。
6 C' I- i  V) v! O- h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5-9-4 21:25
武直20没出来?
作者: 小木    时间: 2025-9-4 21:37
不知道哪次月饼无人机能从天上过。。。。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5-9-4 21:46
比较一下阿玛塔和100坦克?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9-4 22:46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5-9-4 07:462 T: T  x: L- k
比较一下阿玛塔和100坦克?
9 Z. k& l& u/ r  k4 {, `' x4 O
完全不同的概念,没法比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9-4 22:47
小木 发表于 2025-9-4 07:37
* {% K/ f9 s) ^& O- W% Y- P! p不知道哪次月饼无人机能从天上过。。。。
) E, E4 d2 a+ i& L$ [! D
无人车都没有放在地上自己走……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