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国机器人应用继续领先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8-11 03:02
标题:
中国机器人应用继续领先世界
据《南华早报》引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24年世界机器人安装数量下降到约52万台,其中日本约43000台,下降7%;美国约34000台,下降9%;欧盟约86000台,下降6%。唯独中国逆势增长,约29万台,增长5%。中国在世界新增机器人份额里,也从2023年的51%增加到2024年的54%。
5 w- U. [5 ~* R- N) d' F( U
5 i) n3 }# m. w, d" [; }9 ]" Q3 K8 e1 a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量增加36.6%,达到37万台。
( p3 T, p6 y, D2 b/ Y6 T
( \- S! T& ]+ Y1 p2 Z
Teaser_Robot_Density_.jpeg
(173.64 KB, 下载次数: 7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25-8-11 02:15 上传
+ U; T7 o7 T M* |9 Y1 W
! E/ T' ]' c& _' e5 b) n
根据IFR数据,每万工人机器人数量里,中国从2020年的246台、世界第9上升到2023年的470台、世界第三。与新加坡、韩国还是有差距。新加坡太小,不能算;韩国的数据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这才是要赶超的目标。
% h' G5 ^ G" a8 @6 C+ N
% H$ f; F6 m% g. h
但中国机器人也有特色:不局限于电子和汽车工业。2024年,中国一般制造业里的机器人占机器人总数达53%,从2020年的38%提高很多;电子工业使用的机器人占比则从45%下降到28%。这很重要。
; \0 O9 D! }2 @5 |. P, g- }2 Z$ l, V
6 h1 j1 o7 w$ |! Q" r; I0 l w' i
机器人长期专用于高大上的工业部门。只有在利润高、产量大的工业部门,成本高的机器人才能落地。但这样的机器人生态和应用心态也阻止了机器人想一般制造业的扩散,劳动力密集工业反而成为机器人的最后占领区。
* o8 c7 L! S& U7 e# f1 l
% I* Q4 \+ S3 N, M# `0 r, J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道路不同,决定了中国机器人的应用生态也不同。
3 n8 ]1 f1 M8 D) S9 J3 B- q
$ x. e4 C- J5 K# i
中国开始发展机器人的时候,高大上的赛道打不进去。技术和市场接受都是问题。但是中国机器人事业没有放弃,高大上进不去,就从低成本、简单机器人入手,结合日益白菜化的机器视觉、高精度多自由度作动机构、简单AI,结果反而遍地开花,开始大量取代简单重复劳动。正好,传统的劳动力密集产业收到行业内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索性走自动化、机器人化道路。
$ H& y7 L4 e: C5 `
; {( |! N$ s0 h
与此同时,熟能生巧的中国机器人工业也在向高大上冲击,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同等强大的自动化、机器人化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高速发展在需求方面恰到时机地提供了需求。
5 |5 i& R& J# W8 M5 o
& ~. H/ L8 E* U6 y% a q7 `2 _
不难想象,机器人化还将席卷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人造假发的植发、高级泳装的缝制等已经开始了。
2 e0 m3 E9 p# R6 ] B$ p
9 v5 F6 b% Q @* R9 b9 L: E2 n* P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是全新的赛道。
" u7 z- |& V( F" C9 \& A
9 m% z+ T4 P5 W% e; }
现在,人形机器人还主要是“玩意儿”,跳个舞、供人们逗个乐子什么的没问题,正经干活还差点意思。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在家政、护理方面的期望很高,其实人形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同样巨大。
( J+ h P6 l2 ?% ]( f
8 \; L0 ]2 r7 H( h
工业化已经几百年了,设备、工具、生产线都是围绕着人来设计的。人如何站立和走动,人如何观察和操作,经常是设备、工具、生产线基本设计的决定性要素。机器人不必拘泥于人形,但从人形入手,显然有利于融入已经成熟的工业环境,并且特别适合与人类工人混合运作。
2 Z, f- I: f/ O! M; C
$ R) p/ L+ s3 y8 `: `/ ?9 a; E
在军事上,人机组队作战(MUM-T)是当前炙手可热的方面。在工业上,人机互补与作战系统同样重要:机器人适合干重活、重复活、死板但精细的活,人类更加适合判断、制定方案和随机应变。人类操作工和人形机器人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和作战系统的MUM-T一样:人机沟通、机器人自主完成特定任务。
# y+ i$ n$ h9 R( r5 j$ _
& y: Q& J' z6 p* G; z J
比如说,化工厂仪表工检修仪表的时候,需要通过直通和旁通阀门隔离仪表(尤其是控制阀),放空管路内物料,然后按需要松开法兰,断开电路,把仪表拆下来检修,并把检修完毕或者新的仪表在装回去,通电、捡漏测试完后,紧固法兰,重设直通和旁通阀门。
, V6 J) y s; W0 G9 V
7 X# N' ^! ?. j. x, Y5 b# J
仪表有轻有重,几吨的控制阀当然需要吊车,但几十公斤的话就两个人搬了。松开、紧固也有严格的力矩要求,少一丝要泄漏,多一丝要损坏,都不可以。测试也有严格的规程。这里很多工作其实可以在人类监督下由机器人完成,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减轻工作强度。这样本来需要一两个仪表工一天的工作,可以同样一两个人一天完成几个工作,还减少肌肉劳损,或者因为疲劳而造成失误。
& G8 z9 W0 t6 Z8 U
! C& b) i7 Y9 f; _& ?$ V& r
仪修机器人未必需要人形,但如前所述,现有工业设施都是围绕着人设计的,人形机器人有独特的好处,还能利用机器人的优点,在人类难以顾及的地方继续发挥作用。
4 V/ W: ~3 m% Z. C( `
& S+ x7 c, J6 M1 k, K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有后发优势,一入场就站到世界前列。不管马斯克或者其他什么欧美人形机器人怎么样,中国有最大的工业场景,最广阔的工业人形机器人的应用空间,最活跃的人形机器人行业,理当成为工业人形机器人的领跑者。
. N+ D1 e: b, _* D
- ?3 ]# v, f2 N7 }1 S
对了,说人形机器人,可能局限了。机器狗也同样有用武之地,可四组并用或者站立使用的“机器猿”同样有用。既然是机器,也没人规定只能有四肢,只要有需要,六肢、八肢完全可以。比如说,搬运机器人四肢站地更稳,另外两肢拿东西,挺好。需要推或者拉的场合,也是四肢站地更能用上力,另外两肢干原本用手干的活儿,比如扶正或者导向。
- G; _# c# U1 X+ g6 N- o9 a
- V- U! A- G! u; L6 m8 V% b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中国在机器视觉和AI方面大大领先。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机器人的动力学架构方面领先。与所有人相比,中国在应用场景和相关知识方面领先,而且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密集产业转型和技术密集产业升级的需求。中国机器人行业做到领先几乎是天生职责。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