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未来空战还需要视距内空战能力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前天 02:18 标题: 未来空战还需要视距内空战能力吗 印巴57空战之后,未来空战靠超视距吊打成为主流思维。这可能是片面的,犯了“打上一次战争”的错误。 1 s: J! d8 s( v( X' d3 U: t! P1 d4 s! \/ X
随着探测和超视距空空导弹的发展,未来空战的某种超视距化是必然的,但视距内空战(俗称格斗)不可放松。战斗机还真需要成为超视距和视距内兼优的六边形战士。 6 Y- i! s. W" U9 m) u1 Q1 L& X3 v0 v) m/ N1 h, A
视距与超视距没有绝对界限,一般以20公里为划分,但现在很多视距内空空导弹的射程扩大到30-40公里,只是把狭义的视距内空战扩大到广义的视距内空战。只有“米卡”这样的弱鸡还把40公里作为超视距。 7 \: s9 N1 g4 R+ N& v3 x) ^1 G3 x4 D: t" m; p1 M9 R
视距和超视距当然是以目力所及范围确定的,但目视搜索和跟踪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距离。 7 e0 a5 J' M2 B8 x0 }* K1 g$ H9 V, t V* j9 j! O) T+ H
雷达、红外的探测距离都很远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战中实际探测距离可能大大缩水。 . p$ E" H+ ], B ?0 r0 _: c2 m; ^& D8 h ~
雷达用主动的电磁波探测,根据回波测距、测向。如果回波以任何形式被扭曲,测距、测向就不准确,甚至完全不可行。这就是电子战的作用。 & S9 }# c% v; `5 v . i4 x! W) j: _在57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强调“多域战”,电磁域就是空域外最重要的维度。现在对巴基斯坦方面的电磁优势细节还没有太多的公开信息,但没有这样的电磁优势,巴基斯坦空军很难取得5:0(算上“苍鹭”无人机是6:0)的漂亮战绩。. F0 }1 R' r6 m# I! ~
& o, Q3 a' D) k; j) F早期电子战主要用噪声干扰。这就像在正常对话的时候,有人在旁故意哇啦哇啦大喊大叫,淹没对话的音量。这种干扰貌似简单粗暴,难以反制,实际不然。哇啦哇啦的音量受到干扰机功率的限制,功率密度随干扰距离成倒数平方的关系,下降很迅速。除非顶着别人的耳朵哇啦哇啦,噪声很快就压不住对话了。" V) c# W# B2 ?: p
& u* u1 t# L% }4 c; L7 x1 r
另外,人的嗓音范围大差不差,但雷达频率、波形的变化就大了。频率和波形的转移甚至跳变可以有效地打败噪音式的强力干扰。更加要命的是,反辐射武器是专打辐射源的,干扰机功率越大,目标越大,越容易遭到打击。反辐射导弹通常用于打地面雷达,但原则上没有什么不能用于打飞行中的雷达,尤其采用双模或者多模制导的话,在干扰机关机的时候自动用其他模式(如被动红外或者主动雷达)接替,直到干扰机再次开机。% P. J- y/ y. G6 B: G& j8 U
}% }5 p5 |. G
噪声式干扰机一般不远离被保护目标,这样的哇啦哇啦也有不打自招的坏处:我在这里,被保护目标也离我不远。, c( p$ A- H& v
9 E- v+ C# ~6 U( z1 U预警机也不是束手待毙的。预警机很难隐身,但战斗机能雷达和红外干扰,预警机的载荷能力和功率更大,反制措施更强,矛盾相长在这里也适用。但反过来,预警机也别想高枕无忧,空战战场必须考虑预警机指望不上的情况。 ) o+ E3 i% H( a( d, U5 j) Y( I. r) i) T8 s+ U
卫星是另一个维度。空战需要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的支援。 ! Z# E) \( |7 r# X! m! S& v9 K! x7 b" k$ z4 \
一方面,低轨道星座可能改变空战。低成本、低轨道星座由大量卫星组成,低时延、高抗打击性和高冗余性对空战指挥控制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 G! `5 B+ t8 y- Y6 J, F5 R4 T K& _6 ]" z
在低轨道上,雷达的功率要求低得多,轨道上没有空气阻力,雷达天线尺寸几乎不受限制,对于尺寸为王的雷达天线是极大利好。但低成本发射也意味着低成本反制,矛盾总是相长的。反卫星是很大的话题,简单地说,除了地基激光、微波武器和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低成本卫星怎么发射,低成本反卫星就怎么发射。 / e: ], C' e! L. }3 r- Y 4 d9 {" o0 b2 g7 Y; @低轨道红外甚至激光卫星也是一样。 / \" b' j( G( W 3 ]: r9 w U$ G# eGPS干扰是老话题了,不多重复。通信卫星干扰在本质上和GPS干扰一样,只是信号复杂性更高。 ) T( W, B+ }- d$ z2 ? 5 h& p9 j; K+ Q5 x. T8 N要是空战战场上卫星导航和数据链中继受到极大压制,战斗机、导弹的使用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 r( w" `' I2 O% O8 |. k 0 T8 D% Q* M' Q这一切都意味着未来空战战场上,强手对弱鸡对手可以放心超视距吊打,但强手之间并没有那么确定,必须具有超视距到视距内的均衡战斗力。: U. v: R6 U4 X
/ E* a; @; B! W6 Z G, x& l ^5 C
未来空战战斗大量向超视距转移是肯定的,但最艰巨的战斗才是决定性的,而视距内空战能力正是为这样的决定性战斗准备的。5 a- o# r9 N9 r! u9 c& K7 j' M% O
& s5 P. W* n. w( ]/ ?视距内空战未必就是航炮空战。这和空战超视距化一样,视距内空空导弹越来越成为视距内空战的主要武器。航炮是否必要,需要对视距内空战做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 7 v& P3 x4 r2 g$ Z% s. ^5 G. X9 r% `# j. Z
航炮有不受干扰的好处,也有高度可靠的好处。坏处当然是射程近,命中率低。命中率问题已经在火控系统的高度进步后极大改善。南非“石茶隼”武直在30年前就可以在飞行中对地面掩体单发命中。战斗机打飞行目标当然要难得多,但30年的技术进步也不是吹的。- G! ~: j( @: O& P,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