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上海有什么好吃好玩好看好逛的地方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5 10:48
标题: 上海有什么好吃好玩好看好逛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5 09:28 编辑

数值分析兄问,作为从来没有去过上海的北京人,求推荐上海有什么好吃好玩好看好逛(名次分先后!)的地方。

作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常回上海的“回锅上海人”,除了“取决于你想吃、想玩、想看、想逛什么”的废话,一下子竟然想不出如何回答。

仔细想了想,还是只有这句废话可说,因为上海不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吃玩看逛的地方。

上海有差不多全世界各种好吃的东西,正宗不正宗,好吃不好吃,这事太主观了,没法说。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

但要说上海特色,那只有两大路:1、本帮,2、上海化的外地、外国餐饮。

本帮菜上海人喜欢,外地人是否喜欢,见仁见智。本帮菜名菜谱就不罗列了,网上一搜便是,而且图文并茂。但是必须说,最上海的可能还是小吃,而不是大餐。多数本帮名菜到底有多独特,恐怕争不清楚,苏锡常杭嘉湖都有差不多的菜,本来就没有相距多远,菜品怎么可能相差多大。像我这样的“回锅上海人”最牵挂的不是本帮名菜,而是小笼、生煎、锅贴、油条、葱油饼、粢饭糕这些。但煎饼果子不好吃吗?黄桥烧饼不好吃吗?怎么可能!只是……不够上海嘛,为什么专门到上海来吃煎饼果子、黄桥烧饼呢?

应该提一笔上海春卷,这也是上海特有小吃。这和眼下流行的越南春卷不一样。越南春卷小小的,圆柱一根,很紧致。上海春卷松松垮垮的,扁塌塌的。上海春卷传统上是烂糊白菜肉丝馅的,必须现炸现吃,烫得叫你下辈子也忘不了,也鲜香得叫你下辈子也忘不了。但是一冷下来,就一点不好吃了,直接扔了算了。现在上海春卷还有黄鱼春卷,我的最爱。不知道这是新花样,还是老花样翻新。小时候肉已经够稀罕了,黄鱼是只闻天上有的东西,不可能拿来做春卷的。

到哪里去吃正宗小笼包子、生煎包子什么的呢?这些弄堂小吃现在弄堂口吃不到了,整顿市容都整顿没了,但众多小店的水平都不错,没有必要一定要到城隍庙南翔小笼、大壶春。说穿了,这些东西的技术现在差不多都透明了,只要做得认真点,水平都很高的。不少苍蝇馆子都不错,小老弟带我去的山阴路一家,姑父在山阴路口买生煎包的地方也是,四川北路口的牛肉锅贴、牛肉煎包也是一样,天天排大队。就是山阴路啊,一大半上海人怕是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现在要上海人排队买小吃可是不容易呢。做得不认真怎么办?嘿嘿,你是怕没有足够的竞争、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上海只有这些好吃的吗?怎么可能!中国餐饮有多少花样,上海的吃食就有多好吃,因为全国各地什么吃食在上海都能找到。正宗吗?不知道,但肯定合上海人(包括新上海人)的胃口。这就牵涉到上海的“第二大菜系”:上海化的外地、外国餐饮了。

上海人吃不了太辣、太咸、太烫、太麻的东西,所以真在上海打开局面的一般都会“降温”一点。什么菜系离乡背井落户他乡后都会有所本地化,这没什么。但在上海本地化最独特的可能是海派西餐。

海派西餐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法是闯荡上海的欧洲人带来的,也有说是白俄带来的,还有说是犹太人带来的,可能都有点。但是必须说,走遍全世界,很难吃到“正宗海派西餐”,因为这东西是上海独有的。难怪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自以为在上海“懂经”的洋派人出国了,以为熟谙西餐,结果就像今天欧美人到中国吃饭,想找“左宗棠鸡”、姜汁炒牛肉一样,两边都目瞪口呆。

海派西餐的“三件套”是沙拉、罗宋汤、炸猪排,每一样都可以找到“爹”,但这三样在欧美一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炸猪排是德国、奥地利的pork schnitzel的变种,炸猪排必配的辣酱油来自英国Worcestershiresauce,但也不一样,必须说,日餐里的炸猪排和海派西餐很像,感觉是海派西餐传到日本,而不是日本传过来的;罗宋汤有俄罗斯和东欧borscht的影子,但borscht是浓汤,大块牛肉,大块土豆,大块甜菜,大勺奶油,吃了要饱肚子的,罗宋汤则只是“嗒嗒味道”,靠这东西饱肚子,除非你在恶性减肥;沙拉当然是salad,但欧美salad是“兔子吃的”叶子、胡萝卜什么的大拼盘,海派西餐的土豆沙拉并非主流,而且“正宗海派西餐”的土豆沙拉里应该拌入小块的红肠丁,这在欧美是不大有的吃法。说起来,“正宗海派西餐”的土豆沙拉里还应该拌入甜菜丁,可能在俄罗斯有这样的吃法,在西欧和北美很少见。解放后到改开前中国不怎么出产甜菜,所以“改良”为没有甜菜丁的土豆沙拉,但红肠丁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去掉了,按说是“不正宗”,但反而符合欧美土豆沙拉的习惯了。问题是,海派西餐本来就不是正宗西餐啊。

到上海要吃最上海,不妨考虑海派西餐。地方也是“三件套”:红房子、德大、天鹅申阁。红房子和德大都是老字号,但也都搬地方了,感觉把“魂”留在老地方了;天鹅阁没有了,天鹅申阁是新建的,但努力复原老天鹅阁的菜式和情调,地方也搬到进贤路上,和《繁花》里马伊琍的夜东京做邻居去了。好吃不好吃见仁见智,但海派西餐是最有上海特色的,比本帮菜还要上海。全国各地西餐馆可能也有这些东西,那还真是从上海传出去的。

上海茶馆店不多,除了城隍庙里九曲桥边上那家,也都没什么历史。上海的酒吧、咖啡店很多,咖啡店都不知道有什么好推荐的,反正避开星巴克、瑞幸之类的连锁店就对了,除非你就想那熟悉的味道。大量独立的鸡毛小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还有点故事,像武康大楼下的老麦。

酒吧现在也时兴。衡山路、安福路、进贤路、新天地、武进路、张园等很多,bar hopping族的天堂。那天晚上在进贤路走过,一个小姐姐好像累了,想回家,另一个还在嘟嘟囔囔,“我想喝酒”。不是说女孩子应该矜持一点吗?至少别在马路上哇啦哇啦“我想喝酒”?哦,时代不同了。

上海常年居于中国最大旅游城市之一,按旅游人数还不乏排名在北京之前的时候,想来有足够多的好玩地方,否则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来。但好玩也是很主观的事情,有人喜欢打卡,有人喜欢探幽,有人喜欢山水,有人喜欢人文。上海没有山水,有的是人文。打卡地方大把,探幽就看你的本事和口味了。

个人以为,上海的人文高光分两段:十里洋场,面向未来。

法租界、外滩这些都属于十里洋场,新天地、张园、武进路、多伦路这些伪人文的地方巧妙地结合历史风貌和现代品味,去那里不能访古,其实应该作为带上古色眼睛看未来的体验。

探寻未来最好的地方莫过于陆家嘴。站在环形的人行天桥上,很难不感到中国的脉搏和活力。这可能是比南京路、长安街更能感到中国脉搏和活力的地方。如果你对短短40年前这片地方的样子有所了解,更难不联想到由此指向未来的轨迹。

探寻未来的另一个地方是新外滩。其实新外滩是我起的名字,是南北外滩、杨浦滨江、徐汇滨江、前滩等的总称。这些地方原来都是码头、造船厂什么的,现在改建成现代化甚至未来主义的滨江绿地。这里有历史,但看到的更多是未来。在这里,没有老上海人,没有新上海人,都是普通的上海人,在享受每一天的美好,在憧憬明天的更美好。

不管什么时候,上海首先是上海人的上海,看上海首先看的是上海人,今天的上海人。

上海的“人文古迹”在于名人故居,在于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全国最好的博物馆之一,这是因为解放时从有钱人那里归公来好些名贵字画、金石、青铜器之类。现在发现上海的历史其实可以上溯到距今4000-2500年,松江的广富林文化与金字塔同时代,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上海也有近代文化,同在松江的醉白池是一个不错的园林,但这里也是董其昌及松江画派的地方。不知道董其昌?该打PP了!

但更加好玩而且近便的地方或许是北外滩的证券博物馆。这里原来是浦江饭店,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对马路。这里是英国人Asterhof Richard建造的,最初叫礼查饭店。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上海地下党时代曾经住在这里,所以当年住过的房间和周围几间现在开辟为纪念馆,还有邓颖超的回忆文字。

这里是上海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酒店,是上海滩上最早使用煤气、电灯、自来水、24小时热水、客房电话和拥有电影厅的地方,也举办了上海滩上最早的社交舞会。英国爱丁堡公爵、美国南北战争名上将、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将军(Ulysses S. Grant,1879年入住礼查饭店410房间)、英国哲学家罗素(1920年)、科学家爱因斯坦(1922年)、喜剧大师卓别林(1931年、1936年)、《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夫妇(1931年)等曾在此入住。

在抗战中的租界时代,这里位于苏州河北,属于日租界,住客纷纷转移到苏州河对面的公共租界,酒店式微。光复后回归英商控制,一楼门面分割出租为店铺,二楼为美军俱乐部。解放后划归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1959年作为涉外酒店重新开放,但文革中受到很大破坏,改开初期已经破落,几乎被拆毁。1990年,上海证交所在这里一楼大厅挂牌成立,2018年转为证券博物馆。这里是免费参观的哦!

上海这样的地方其实不少,需要发现。

比如说,上海大厦是当年周恩来接待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和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地方,墙上挂着周恩来陪同外宾登楼观看外滩风景的老照片。茂名路上的花园饭店前楼是当年的法国俱乐部,解放后改称锦江俱乐部。这是粉碎四人帮时期中央文件里常提到的地方,因为这里是王张江姚最经常密会的地方。这里也是毛泽东接见蒙哥马利的地方,毛泽东在锦江俱乐部花园里散步是有名的老照片,看到过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太原路上的马歇尔别墅当然因为当年马歇尔来华调停的时候住在那里。后来成为国宾馆的一部分,毛泽东和江青来上海常住这里。马勒别墅、汾阳花园、白宫(工艺美术研究所)、白公馆、东湖宾馆(杜月笙公馆)、丁香花园(李鸿章公馆)等都有故事,巴金故居、宋庆龄故居、叶浅予故居、鲁迅故居等就不说了。如果只是对老上海的历史建筑感兴趣,那还有很多书,可以按图索骥,这就说不完了。光国际饭店设计师邬达克就有好多,包括有名的武康路公寓。

上海也是红色旅游的地方,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中央特科和上海左联也有很多旧址。

北外滩还有犹太难民纪念馆,要是对这段历史有兴趣,也可以看看,离国际游轮码头很近。

至于好看,如果没有来过上海,乍浦路桥夜景可以考虑。这里一边回望历史的上海(邮电大楼和苏州河),另一边眺望未来的上海(浦东),必须说,很少有人能看了不动声色。

这里离圆明园路也很近,也称外滩源。圆明园路小教堂是上海滩上第一个教堂,没准也是中国第一个。旁边的神职宿舍、神学校、划船俱乐部和英国领事馆集中体现了英国人对殖民地的统治思路。英国领事馆(外滩一号)是外滩第一座外国建筑,比谁都早,现在是半岛酒店的餐厅,在平台上坐下喝一杯,可以体会一下一百多年前殖民者的视角。必须珍视这个时代福利。在英国人时代,这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滩公园对门,华人礼遇可想而知;在改开前,这里是上海警备区司令部,高墙深院不说,门口停步都是不容许的。现在,闲人请进。

城隍庙、豫园、田子坊、静安寺都是打卡胜地,白天人山人海,晚上流光溢彩。中央商场现在也整修开放了。

上海周围就是江南水乡,水乡古镇有多好玩就不用我多说了。朱家角和七宝算水乡古镇,地铁直达。更远的就在江苏境内了,周庄、同里、甪直、锦溪等都很棒,都在一日游的距离之内。其实,最好的玩法或许是住一两天,白天的游人散去后,晚上的流光溢彩也消退了,清晨的古镇才回归清纯,就像《美食家》里朱自治最看重的头汤面一样,清清爽爽,原汁原味。

好逛嘛,那就是逛街啰。南京路、淮海路是专给外地人逛街的地方。没来过的话,还是要看一看,别看店,看人,挺有意思的。众多高大上的购物中心数不胜数、挂一漏万,老实说,和哪个城市的购物中心都差不多。买什么、不买什么,咱不搞智商测验的名堂,随意。至于上海人逛哪里,现在谁还逛街?直接网购不香嘛?

上海值得来玩吗?值得。每年超过3亿来访者,错不了。但也需要想好玩什么。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5-7-5 11:11
站在静安寺仰望环绕的摩天大楼感觉挺奇幻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5 12:51
常挨揍 发表于 2025-7-4 21:11
站在静安寺仰望环绕的摩天大楼感觉挺奇幻的。

上海有不少这样奇幻的地方,新天地也有这个味道。最奇幻的可能还是乍浦路桥看普通,这一刻真有魔都感。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5-7-5 17:59
晨兄是上海正宗老克勒,家学渊源博文广知,他对上海的点评必然是鞭辟入里的~


不过 @数值分析 淑芬兄说了是从北京来,所以同为北方人的俺也可以谈几句感受   


上海的吃,分为本帮菜、外省菜、外国菜三大类

本帮菜,确实有几家不错,但达不到惊喜的标准;  比如晨兄怀念的四大金刚(大饼、粢饭、油条、豆浆),可能在我们北方人看来就是还行的水平。    浦东有家“三两春”,号称是老街坊邻居们最喜欢的味道,吃了两家分店,过得去而已。   如果说高档的本帮菜,其实就要朝着宁波菜、杭帮菜、淮扬菜的方向发展了,此刻进入下一个话题:外省菜

外省菜:上海人习惯管其他地方的人叫外省人,我这里借用称呼为外省菜。   上海的外省菜,做的最好的是台州菜、宁波菜。吃过几家,相当好。比如新荣记,小隆台,甬府...都很不错。

至少在我的感受里,比大部分本帮菜好得多。

除了长三角一带(主要是江浙徽),上海其他的外省菜就相当一般了。  全上海最好吃的烤鸭,居然是嘉定的凯悦酒店...  至于说火锅,也只有吴中路的渝味晓宇火锅还凑合,嗯,真的就是还凑合吧...

台湾菜乍一吃还行,但台湾朋友对我说最多也就是个凑合的水平,我去台北吃过,觉得他们说的对。

至于说川鲁粤徽四大名菜系,徽菜算最好的了,也就那几家凑合;  鲁菜只有一家,“鲁采”,相当不错。   粤菜就是哀鸿一片,只有顺峰顺水的蒸鱼片还行...其他满街的粤菜馆子,对于去过顺德大排档的人来说,简直
...  湿炒牛河都不知道是啥...牛肉火锅,唉

但有几家新疆馆子还行,重点推荐一家小店:郭记羊肉(七莘路),清汤羊肉最好。老板是新疆空军退伍回来的,值得吃一次。


外国菜: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也是海派文化的根据地,外国菜其实是全国最好的;比如日料,至少有三四家都很棒,怀石料理和河豚不是一般厨子敢接单的,有个魔都日料御三家,但都比较难预约;愿意的话在新虹桥一带走走,日料满地都是,都还可以;红松路那边韩国烤肉都有几层楼,满街韩语招牌。韩国朋友亲口对我说,这里的韩国烤肉比首尔江南区的都好吃; 疫情以前这里聚集了5-10万韩国、日本人,30万台湾人,现在少了很多   

外滩陆家嘴新天地等网红区域的外国菜大都不错,印象中居然有几家摩洛哥菜不错,还有美食牛排也还行。  至于说德国啤酒馆,只喝啤酒是可以的,猪蹄很一般

越南菜还行,青木瓜之味。  还有两家朝鲜饭馆确实值得一去:平壤高丽馆。  饭菜可口,还有歌舞表演,这个 @ 五月  可以解决赵掌柜的夜店饥渴,更能让我们这些岁数的人深情回忆起80年代   很值得一去



关于游玩,还是晨兄说得对:关键看你有多少时间,对啥感兴趣,走到多深

外滩遥望陆家嘴当然好,但黄昏时候坐在陆家嘴方向遥望外滩暮色也是一景。 个人推荐那个时候十六铺码头乘坐轮渡来回过江,可以深处小市民的烟火气之中感叹改开的伟大。   三件套巨型大厦要走到基座位置仰头看,然后再去江边吃个哈根达斯,或者找个酒吧坐坐。

绿地滨江那一带散步也不错,有家宝莱纳啤酒馆可以坐坐看看江景;江对面的世博会场馆那一带可以走走,不过饮食就不要在那里吃了。现如今盛夏时节,夜里去看上述地点也可以感受灯火辉煌。

新天地那一带,或者走打浦桥那边,钻钻里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嘉善路,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等地方(原来的大片酒吧街),余庆路看看上海市委住宅区,顺带看一下顾顺章故居...衡山公园、天钥桥路,或者小木桥路那边散步就更有烟火气,小心不要误入宛平南路600号就好

徐家汇公园斜对面就是港汇,还可以看看晨兄当年的中学,奥巴马去过的天主堂;港汇恒隆那里每晚打烊的时候,必然播放歌曲《宝贝对不起》,别问为什么,赶紧走就是。

天主堂西南方数百米,闹中取静有个陵园,徐光启在那里,也就是徐家汇的起源,可以打个卡。

喜欢体育的就近去一次万体馆(上海体育馆),现在是上海海港队的主场,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工体。那里曾有家西藏酒吧,青稞酒那叫一个难喝,但藏族姑娘会像不要钱一样的猛往你脖子上挂哈达

向东南方向几里地,就是龙华烈士陵园,值得去一次。

老上海有称呼说:“上只角 下只角”,分别指的是富贵人区域和贫苦人区域,对应的是老北京的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徐家汇一带原来是“法租界”,这三个字在上海挺值钱的,相当于北京故宫周边或者南池子东华门啥的。  如果有时间,可以去虹口一带有霍元甲的精武体育会旧址,看看上海申花队的主场:虹口体育场,斜对门就是鲁迅公园

从虹口向西南,老上海人都要去“外白渡桥”白相白相。这就接上了外滩一线景区,连接点是黄浦公园,当年曾有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现在这里的老外很多,而且都会向南走,看看首任上海市长胖帅的雕像

外白渡桥向西,走2公里就是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之战一共打了才3天,打死日军1人;谢晋元其实是广东人,孤军营的数年才是最悲壮的时刻;1949年解放军某军官只带2名战士从下水道潜入,空口白牙劝降了千余名国民党官兵,该军官叫迟浩田。

扯远了...


上海周边有不少水乡可以去,但周庄、同里就算了,人实在太多;朱家角还行,七宝千万别去。  有个古镇稍远但不错,枫泾。 丁聪故居就在那里,人不算多,水乡味道蛮浓厚... 去那里吃饭,有家 唔弄屋里 蛮不错的,大概是这个发音,意思好像是东北话的咱自己家里

风雨交加的时候,去淀山湖散步,有个彩虹桥,真没啥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

逛街就算了,和北京王府井没啥大区别,稍不留神还觉得有些南锣鼓巷的似是而非...  但上海消费行业的服务意识习惯都比帝都至少强一个档次。   

要说博物馆,上海的自然博物馆就很好,滴水湖边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也不错,就算是徐家汇天主堂对面的电影博物馆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现在暑期,进博物馆比晚高峰进人民广场地铁站还难...




多年前有人形容纽约是个大苹果,我觉得上海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核心,就在于多姿多彩,所以很难形容;每个人来尝一勺,是无法一句话说清这口巨型大锅里炖菜的味道

套句老词儿:If you love him,send him to shanghai ,for it’s heaven;if you hate him,send him to shanghai,for it’s hell.


又及:上海不排外,至少对游客没感觉


作者: jufeng    时间: 2025-7-5 21:04
枫兄和票兄说的都对。。 都是我以我眼看上海的感想。。。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5 23:20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5 09:22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5-7-5 03:59
晨兄是上海正宗老克勒,家学渊源博文广知,他对上海的点评必然是鞭辟入里的~


票兄补充得好。对上海的吃,我其实大部分是跟着人家走,亲戚朋友指向哪里,我就吃到哪里,自己没有太大的主意。

票兄有两点有误:港汇恒隆对过的徐汇中学是老爸教书的地方,我读书不在那里。我读书的学校现在尸骨无存了。徐汇中学周末好像对公众开放,是上海有公开日不多的几个老中学之一,校舍和历史蛮有意思。徐汇的历史比交大还长,也是少有的在台湾有分校的大陆中学,故事少不了。

徐家汇算法租界的尾巴,但这是扩充又扩充的结果。最初的法租界是延安东路到金陵东路之间,西面到西藏路就差不多到头了。淮海路、建国路、复兴路都是扩大后才变成法租界的,扩大到徐家汇是很后来的事了,开始是既成事实,忘记最后是不是正式算法租界,还是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在老上海,英租界(苏州河到福州路)是商业区,法租界的淮海路是竞争的商业区,四川路是日租界的商业区,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法租界(建国西路、华山路、太原路、汾阳路、乌鲁木齐路这一圈)是住宅区,武康路、康平路、宛平路、五原路这些法租界都有点妾身未明的,因为这些地区豪宅建起的时候,租界体系已经到末年了,大家都有点“乌里马里”。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5-7-5 23:32
老票 发表于 2025-7-5 04:59
晨兄是上海正宗老克勒,家学渊源博文广知,他对上海的点评必然是鞭辟入里的~

上海现在非但不排外,俺觉得都有点排上海了。。。俺在商场用上海话问路,在饭店用上海话点菜,十有八九遇到一张懵懂脸。。。还是乖乖的用普通话吧。。。
作者: yanei    时间: 2025-7-6 03:23
赫然 发表于 2025-7-5 23:32
上海现在非但不排外,俺觉得都有点排上海了。。。俺在商场用上海话问路,在饭店用上海话点菜,十有八九遇 ...

会不会是你去的地方太高档了,上海人不去?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6 03:31
赫然 发表于 2025-7-5 09:32
上海现在非但不排外,俺觉得都有点排上海了。。。俺在商场用上海话问路,在饭店用上海话点菜,十有八九遇 ...

不至于吧?我没有碰到问题啊。对方先开口的话,他说什么我跟着;我先开口的话,多半还是上海话。大部分即使不能说,听懂没问题啊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2025-7-6 04:04
炸猪排Schnitzel起源于奥地利,而且最早是炸牛排,因为当时奥地利牛比猪多,牛肉比猪肉便宜,是后来猪肉便宜了才改为炸猪排的,如果去奥地利,当地人带你品尝当地美食的话,会建议你吃炸牛排。炸猪排汁有很多种,总之就是又咸又腻,所以我支持不加汁的维也纳猪排,挤点柠檬还可以下咽。

德国的土豆沙拉里也加料,一般是香肠丁,黄瓜,胡萝卜,但我宁可吃原味的,当然,其实原味的我也只能吃醋味儿的,奶油的实在受不了。

本帮菜有特色,但最大的特色就是太甜了,有一次带广东人吃,吃到一半广东人都大呼太甜了,受不了,只能一个劲的吃米饭和炸河虾,我说粤菜不也是甜口的么,他们说粤菜可没这么甜,上海人太舍得放糖了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2025-7-6 04:31
老票 发表于 2025-7-5 17:59
晨兄是上海正宗老克勒,家学渊源博文广知,他对上海的点评必然是鞭辟入里的~

老票原来是票总,一看就是有钱银,列举的饭店基本都是人均500+的,所以说的对不对咱老百姓就不知道了

我同意票兄对外省的评价,至少上海的东北菜真心不咋地,就一个开在商场里连锁的关东小磨,还有个李什么的还算能吃。记得第一次在上海吃东北菜还是赶上我生日那天,于是在大众点评上搜了个分很高的于家什么的,大概点了4个菜200多,吃完我只能说,菜做成这样还敢卖这个价,在东北都容易挨揍! 当然我不爱吃铁锅炖,上海好像有挺多家,从来没去过。还有家很久以前羊肉串,特色羊肉串不错

上海的德国菜馆有家Haxnbauer很正宗,包括烤猪肘。宝莱纳这种就纯属唬人的了,他家的啤酒我都觉得是掺了水的,当然,喝多了我也醉

新疆菜有家贯贯吉,装修巨破,有一次去上海住在人民广场附近,晚上出去溜达饿的不行,刚好走到那就进去了,一个人点了一桌子菜,尤其是手抓羊肉,巨好吃,所以后来又去过几次,但是他家是纯清真,不卖酒,怎么说呢,有点扫兴,经常是吃到一半突然觉得没有酒,太腻了,不想吃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6 05:02
方恨少 发表于 2025-7-5 14:31
老票原来是票总,一看就是有钱银,列举的饭店基本都是人均500+的,所以说的对不对咱老百姓就不知道了{:20 ...

上海的外地菜有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连锁店,所以也是连锁味。即使相当高档的也是,只要是开在购物中心,就免不了这个俗。

还只有本帮菜,还找得到独立店。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6 05:05
方恨少 发表于 2025-7-5 14:04
炸猪排Schnitzel起源于奥地利,而且最早是炸牛排,因为当时奥地利牛比猪多,牛肉比猪肉便宜,是后来猪肉便 ...

pork schnitzel是猪排整切出来的,veal schnitzel好像都是牛肉末饼子做的?觉得没有pork schnitzel好吃。

看来海派西餐的沙拉是德国流派的。

本帮菜没有苏州菜甜,无锡更甜,上海人都受不了。
作者: yanei    时间: 2025-7-6 06:29
本帖最后由 yanei 于 2025-7-6 06:31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5-7-6 05:05
pork schnitzel是猪排整切出来的,veal schnitzel好像都是牛肉末饼子做的?觉得没有pork schnitzel好吃。 ...


veal 是小公奶牛肉。本来就比较嫩,切片后还要用专用锤子砸砸砸。弄得很薄。所以你的感觉也没错,肉质是比较松嫩。比汉堡要高档点吧。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2025-7-7 01:47
晨枫 发表于 2025-7-6 05:05
pork schnitzel是猪排整切出来的,veal schnitzel好像都是牛肉末饼子做的?觉得没有pork schnitzel好吃。 ...

炸牛排也是整片的牛肉片裹面包屑炸的,和炸猪排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猪肉一个是牛肉。你说的肉末饼炸的在德国和奥地利还真没吃过,难道是北美改良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7 02:17
方恨少 发表于 2025-7-6 11:47
炸牛排也是整片的牛肉片裹面包屑炸的,和炸猪排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猪肉一个是牛肉。你说的肉末饼炸的在 ...


这我就不知道了。感觉不是整片牛肉,就是楼上说的“比汉堡松嫩”的感觉。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25-7-7 10:06
老票 发表于 2025-7-5 17:59
晨兄是上海正宗老克勒,家学渊源博文广知,他对上海的点评必然是鞭辟入里的~

票兄对于上海的美食如数家珍啊。

说到从北京到上海来的数值老师的选择,我建议可以去尝尝燕云楼的烤鸭,对比一下。以前号称是北有全聚德,南有燕云楼。

我去吃过三次还是四次,却是十几年前在云南路的总店吃的那次最好吃,也可能是因为带着父母去吃的吧。之前在北京,全聚德、便宜坊后来的四季民福都吃过,但是那次的燕云楼的水准,可能是在上海吃到的比较好吃的。但烤鸭我不喜欢大董的,刚到上海的时候在仙霞路那一片混迹,被拉着去腐败过;总觉得失却了烤鸭的本味。

而且说到外省菜,除了八大菜系,还是要到省驻沪办去试试,比如新疆驻沪办的羊肉,湖北驻沪办的藕汤和鱼圆……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5-7-7 13:29
常挨揍 发表于 2025-7-5 11:11
站在静安寺仰望环绕的摩天大楼感觉挺奇幻的。

我给你们推荐个吃饭的地方,个人觉得性价比很高
就在静安寺旁边,叫人和馆
大众点评上可以网络取号,这个很重要,中午2点之前取了号,然后下午该玩哪里去哪里,只要下午5点半之前到静安寺就可以了,因为排队起码要等4个小时
但菜是真好吃,蟹黄拌饭,清蒸翘嘴,烧鳝丝,醉蟹,舍得(就是精挑细选的小油菜用鸡油炒),道道大满足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7-7 14:26
xiejin77 发表于 2025-7-6 20:06
票兄对于上海的美食如数家珍啊。

说到从北京到上海来的数值老师的选择,我建议可以去尝尝燕云楼的烤鸭, ...

别去燕云楼。一个月前刚去过,大失水准。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5-7-7 21:24
xiejin77 发表于 2025-7-7 10:06
票兄对于上海的美食如数家珍啊。

说到从北京到上海来的数值老师的选择,我建议可以去尝尝燕云楼的烤鸭, ...

谢兄话音刚落,我就跑去仙霞路吃四川饭店了     



说实话,相当不错,尤其是一道锅巴肉片,居然调出来荔枝口味,这就很难得了。   上海的川菜馆子现在都被川菜表面特征:麻+辣所蒙蔽,而失去了细致的内涵。 其实川菜里的深层味道体验肯定不止麻辣...

爆炒鲜毛肚、川北凉粉和泡菜也都很好,肯定还会再去


好玩的是,这家店隶属于全聚德旗下(和全聚德就是一个铺面两家饭馆),也可以吃到烤鸭


吃客不多,很多上海人都吃不了这种正宗的川菜咯...  希望这家能撑下去


作者: 老票    时间: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5-7-8 11:04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5-7-7 21:24
谢兄话音刚落,我就跑去仙霞路吃四川饭店了     


大部分外地菜,到了上海都会被本地人口味改良。 丧失了初心,就可以赢得市场... 这究竟是可喜还是可悲呢?当然了,不仅是上海如此,国内大部分城市也都会有类似的趋势。  (因此也对广州这座城市萌生敬意,包容其实是一种自信)

比如魔都漕宝路靠近外环的位置,曾有一家四川自贡菜,沪川季https://m.dianping.com/shop/1522369491

这家店其实不大,也就5-6张台子,顶着全季酒店的餐厅名号;店里总共三名员工,一个大厨(男),一个跑堂(男),一个服务员(女)。    三个都是年轻人,很阳光活泼的样子,大厨和服务员是夫妻关系

坐在餐厅里吃饭,就听他们三个始终在开心的斗嘴;盘子很古老,就是那种70年代用的搪瓷圆扁盘,喝茶喝酒也都是小搪瓷缸子,非常复古,有一种80年代中的朝气蓬勃...当然,这种氛围也包涵这三个年轻人在内


菜很好吃。    火爆猪肝、火爆腰花、火爆双脆(黄喉)...都非常出色,很正宗的盐帮菜做法;第一次去吃是去年冬天,不超过5分钟汗流浃背,到最后不得不穿单褂到门外凉快几秒钟。不仅是重口味惊艳,点了一盘炝炒包菜,清香恬淡,非常下饭...

好吃到什么程度呢?   半个月内我们专程去了三次。

然后无意间听到他们说:下周要关门了...   因为正宗,接受的人太少   

他们三个说准备搬到常州去继续,索要了联系方式,希望有机缘可以再去捧场。  



古语云:恬不为意,昂然自得。  这三个年轻人身上,就有这种气质。


这事儿已经过去大半年了,每当想起,心里就像是有一首老歌的旋律响起;怀念的不仅是美味佳肴的味道,更是那种氛围吧,80年代,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作者: yanei    时间: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yanei 于 2025-7-8 11:38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5-7-8 10:57
大部分外地菜,到了上海都会被本地人口味改良。 丧失了初心,就可以赢得市场... 这究竟是可喜还是可悲呢 ...


中国菜出了国也都得为了市场而丧失初心。只有在有足够国人捧场的地方才可以好一点。

等等,我还以为老兄八十年代才出生呢。当然,说儿童时代是黄金时代也没错。

作者: 老票    时间: 7 天前
yanei 发表于 2025-7-8 11:33
中国菜出了国也都得为了市场而丧失初心。只有在有足够国人捧场的地方才可以好一点。

等等,我还以为老兄 ...

今天最开心的事:居然被认为是80年代生人                 
作者: holycow    时间: 5 天前
上海有个世界级购物点估计很多本地人都没听说过:

上海科技馆地铁站出来的地下商场 -- 里面每一个老板都精通英法德意西等语言

AP Plaza了解一下
作者: 晨枫    时间: 5 天前
holycow 发表于 2025-7-9 12:54
上海有个世界级购物点估计很多本地人都没听说过:

上海科技馆地铁站出来的地下商场 -- 里面每一个老板都精 ...

听说过,还真是没有去过
作者: 无言    时间: 5 天前
holycow 发表于 2025-7-10 02:54
上海有个世界级购物点估计很多本地人都没听说过:

上海科技馆地铁站出来的地下商场 -- 里面每一个老板都精 ...

类似北京秀水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