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国制造2025”期中审视(2024):领跑者与追赶者
[打印本页]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25-4-8 13:44
标题:
“中国制造2025”期中审视(2024):领跑者与追赶者
“中国制造2025”期中审视(2024):领跑者与追赶者
2015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倡议,这是一份旨在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蓝图。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该倡议应运而生,目标是摆脱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优势的“世界工厂”模式,向创新驱动、高质量、高效益的制造业转型。九年后的2024年,我们对这一宏伟计划进行一次“期中”审视,评估其成就、挑战与未来走向。这篇文章本来应该是春节写的,但是延宕日久,越等越没有时间。所以还是趁着孩子补课时,整理了一下手头的资料,勉强写完。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与框架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其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向中高端迈进。为此,该倡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为实现这些目标,计划聚焦于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并设定了涵盖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关键指引方向,力求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重点产业进展:亮点与差距并存
在2024年,“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产业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领跑产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无疑是“中国制造2025”中最耀眼的明星。2024年产销量预计双双突破12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超过30%,市场渗透率达到惊人的40.9%。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出口量也首次突破200万辆,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尽管面临外部压力,该领域依然保持强劲增长。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基站总数超425万个,实现“乡乡通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2024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预计达5.0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81%,有力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集成电路自主研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电力装备: 在能源结构转型驱动下表现突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攀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8.2%,风光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为清洁能源消纳提供了保障。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高速列车运营里程持续增加,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取得新进展,如完全自主化轮轴已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小批量应用并积累了数百万公里运营里程。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发展新方向。
新材料: 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总产值预计超8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多种关键材料如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等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相对滞后的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提升(尤其在协作和SCARA机器人领域超50%),但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缓。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虽有提高,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瓶颈和国外品牌的激烈竞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有待提高。
航空航天装备: 技术上取得显著突破,如C919大型客机实现规模化运营(累计载客超百万人次)、国产民用涡轴发动机AES100获型号合格证、商业航天发射次数增加。但在产业化、市场化方面仍需时日,大型客机交付量和航空发动机的全面国产化仍是长期挑战。
农业机械装备: 智能化是发展重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智能农机、无人农场得到推广。然而,在高端农机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呈现回暖态势,中国船企接获大量订单,多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一,绿色环保船型研发取得进展。但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份额等具体量化数据的全面恢复和领先地位的巩固仍需观察。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持续创新发展,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增加,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逐步提升,涌现出国产超高端超声系统等成果。但整体而言,在源头创新和高端市场占有率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4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制造2025”在2024年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国际贸易摩擦对高科技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技术瓶颈尤其在高端芯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领域依然存在,对外依存度较高。
然而,机遇同样显著。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持续高度重视和投入,以及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实后盾。中国制造业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也体现在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3万亿元的成绩上。
国际比较视角
与德国的“工业4.0”(侧重数字化、网络化,面临技能短缺挑战)和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侧重创新、市场机制和公私合作,通过法案大力支持半导体、清洁能源等)相比,“中国制造2025”更体现出国家战略主导的特点。尽管路径不同,但各国都高度重视制造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性。
综合评估
总览2024年的进展,“中国制造2025”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速度和规模世界领先,显示了中国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阶段性成功。然而,在部分核心基础领域,如高端机床、航空发动机、高端农机等,与最初设定的宏伟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尚需时日。展望未来,“中国制造2025”将继续深化,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指引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是重点发力方向。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将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自主可控。
2024年作为“中国制造2025”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压力下转型升级的决心与能力。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是其突出亮点。同时,部分关键领域的短板也更加凸显,需要持续的战略定力、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这一战略的持续推进,无疑将继续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对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原文(里面有一些数据和相应的信息源链接)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