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F& N+ _8 u& s. f ( E6 u7 K V/ I2 o9 h# ^0 y3 f+ s' t3 [) z" L8 `/ H) K
问题是,这样尖锐的边条的气动影响比较复杂,在大迎角和复杂气流环境下的涡流尤其难以预测和控制。有针对性地施加边条是好事,到处加一圈边条就容易弄巧成拙。B-2那样飞行四平八稳的轰炸机问题不大,需要做各种极限飞行动作的战斗机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足够的金刚钻了。, _0 X/ _0 T' U
1 \3 d1 ] I/ L7 A但ATF是90年代,距今30年了。美国航空科技在此期间进展不如前面几个时代,这里有“冷战红利”的因素,但还是做了点事情的。比如,波音及并入前的麦道推出过X-36和“捕食鸟”研究机,对高度隐身的无尾战斗机关键技术进行过研究,包括“全包围”的尖锐边条。 6 h0 b4 |& ^; }" ^! v # w T8 [2 Z, k% w& M3 x" u Y5 ] 8 G n7 q& Y! ~" o7 h1 q* i6 w/ V0 p ' j( m4 w. y. W: Y6 K1 v! Z( k( x$ d+ x0 t' m/ E1 Y) _
7 N# M+ S8 e) ?/ W. L/ j3 U2 ?( P( g 4 I& C9 b8 u, P+ B) C7 g4 G) t. I* _- L1 H
对于外形怪诞的“捕食鸟”来说,铲形机头和前机身边条还产生显著的升力,以提供基本的气动平衡,1 {: B p6 m; s9 y7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