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DeepSeek给谁开了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6 天前
标题: DeepSeek给谁开了路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2-5 16:49 编辑

DeepSeek在AI世界砸下的巨响依然在回荡,其低成本开发和训练的思路不仅改变了中国和美国AI的轨迹,也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念想,尤其是欧洲和印度。日本、韩国没怎么听说,但估计也在心思活络。

以OpenAI为首的“美国派”强调砸大钱、砸算力。奥尔特曼在印度的时候,对印度人提出1000万美元能否研发AI嗤之以鼻,礼貌但直接地指出:别做梦了。DeepSeek推出R1后,很多印度人热衷把这一段老账翻出来。同时,也跃跃欲试,“中国行,我也行”。

欧洲也跃跃欲试了。

确实,科学技术不是巫术。中国行,别人在理论上也行。不过关键词是“在理论上”,因为理论到现实,中间隔着雪山草地。或者说,研发AI的科技、人文和经济生态。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无数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都起源与欧洲。在某种意义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也起源于欧洲,还记得阿兰·图灵吗?

但是图灵是冤屈而死的,欧洲也在莺歌燕舞中走向衰败。如今,欧洲的领先科技寥若晨星,在数字革命中基本上是拽着美国的裤管走的。美国有PayPal、eBay、Google、Twitter、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欧洲有什么?

中国差点也安于拽着美国的裤管。没办法,美国科技曾经是那么高不可攀的存在,能拽为什么不呢?

但地缘政治迫使中国人改主意,也在实践中发现:这事干起来没那么难。于是,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支付宝、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纷纷出笼,美国互联网有多热,中国就更热几分。

技术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重要的是解决生态问题。海量的STEM毕业生,海量的发财若渴的年轻人,海量的消费者市场,加上开放的心态、迅速完善的移动、网络、电子支付环境,使得中国成为数字革命的后来的弄潮人。

这才是DeepSeek产生的基础。

简单地说,等欧洲、印度产生自己的微信、京东、抖音级的应用,再来谈为什么和什么时候产生自己的DeepSeek。

这真是体制问题,或者说,是生态问题。

中国和美国都有这样的生态形成了。所以在OpenAI之后,有谷歌、Meta、Anthropic、Plantir、IBM等,微软、亚马逊等也有自己的AI部门;中国在DeepSeek之外,也有阿里、字节跳动(及旗下的豆包)、腾讯、华为、百度、商汤、科大讯飞等,而且在你追我赶中,DeepSeek并不能一花独放太久,阿里的Qwen2.5Max在评测中已经超过DeepSeek v3了。说起来,DeepSeek给更多的中国和美国AI公司开了路,连OpenAI都有可能换道,走DeepSeek的路,至少准备开源了。

但欧洲和印度(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生态了。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6 天前
DeepSeek并不能一花独放太久,阿里的Qwen2.5Max在评测中已经超过DeepSeek v3了。


这个水分很大。这个测评是阿里自己发表的文章里的。当然他们怎么说都行。实际上比较下来大概和 DS v3 接近但没有超过多少。比 DS R1 还是要差很多。

DS 能一鸣惊人的最大优点是它写的文章终于有中学水平了而不是一看就是 AI 腔。而其他的大模型都不行,还停留在小学三年级水平。

但不论那个模型,用来修改文章和聊天可以,对于答案精度和一致性要求不高的辅助工作也行。但对于答案精度和一致性要高的就不行了。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个 “9.8 和 9.11 那个大?”的问题。除了 DS,基本所有所有大模型的回答都前后不一致。问同样的问题100次,大概80%的情况会说9.11 大。而 DS 只有20% 。这虽然是进步,但仍然不够。如果用 AI 来做数据处理和分析,不论是 80% 的出错率还是 20% 都会导致分析失败得到错误的结果。
作者: 征久仁    时间: 5 天前
还有是语言和人口问题。

日韩人口不够,先天弱势。
欧盟和印度人口,但内部语言林立,应用该采用什么语言呢,英语,这是唯一可能却是政治上不允许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