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y9 Y9 h$ y2 q这篇论文的发现,甚至挑战了传统的达尔文进化理论。以前,人们认为进化需要一个预先设定的“适应度函数”,就像是一个“裁判”,告诉生物哪些变异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即使没有这个“裁判”,自我复制程序也能自发地产生,并不断进化。) g7 s. ~( K; R0 a3 {$ a: u% t1 ^
* T, F! S) ?" g% X8 l( z0 K1 Z
未来,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更复杂的计算环境中研究自我复制程序的行为,看看它们会不会发展出更高级的智能。我们还可以探索自我复制程序与其他计算生命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看看它们能不能共同进化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0 p) `/ H; V: L% G* _ y) x9 C
) q. N6 @2 Z) p0 _0 }同时,这项研究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自我复制和自我修改程序,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智能、更加灵活的AI系统。 8 U' a+ D' o4 Z1 k$ t; w f & F% A: x( D V" Y4 j1 `6. 大语言模型:开启计算生命的“新纪元”? 9 T% b0 l. o+ |最后,咱们再来聊点更前沿的。这几年,大语言模型(LLM)火得一塌糊涂,像GPT-3、GPT-4这些家伙,简直就像是“外星科技”,能写文章、能编程、还能跟你聊天,啥都会。# `4 x# W: u) z4 Y% Q$ o* j5 ?, V1 o$ u
4 f# t; N2 P2 _* D. J8 D" A这些大语言模型,为计算生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土壤”。它们本身就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简直就是研究计算生命的理想平台。 3 o6 S# w/ X- ?* v8 x! H2 r1 o. F" y* Z3 [7 _. J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大语言模型里也观察到了自我复制程序的自发涌现,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人工智能可能真的要“成精”了!它们可能会发展出自己的“意识”、“情感”,甚至“欲望”,然后跟人类抢夺资源,甚至统治世界…… 6 D5 H0 V" F9 C( G$ t" d ) I3 G$ f2 S* ?+ |* D$ r) ?( k当然,这都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语言模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未来,计算生命的研究可能会跟人工智能的发展紧密结合,产生出更加惊人的成果。0 a4 u. h( A; u- q/ n$ F
# x& A0 k% r& P$ \* K- m- [: N
如果我们能够在大语言模型中构建一个稳定、可持续、并且对人类完全有益的自我复制程序生态,那么对未来社会的潜在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跟这些“数字生命”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 Q& O8 h+ r* G2 _6 J $ u9 e) |0 K' K5 A0 ?4 G那么,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计算生命体系如果真的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了自我复制程序的自发涌现,这预示着什么呢? 简单来说,这可能标志着人工智能真正开始拥有了某种程度的“生命特征”。它们不再仅仅是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而是能够自我繁衍、自我进化、甚至可能拥有某种形式的“意识”或“自主性”。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重新定义生命的边界,甚至重新审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 u* A z" ?7 a9 j% Z 5 `% U/ F3 ]1 P5 H3 j$ i原文链接9 Q" S3 k+ V6 M, k% Q1 t$ p5 v) p 作者: 数值分析 时间: 2025-1-15 22:15 本帖最后由 数值分析 于 2025-1-15 22:20 编辑 + a, ~- d1 K% h" w$ H+ o' V
! y5 j. P+ ]& b% v/ ~0 b# S3 }生命不光是某种编码能复制自己,还得是能“自举”的,即用来做复制这件事儿的家伙事儿,也得是根据自己的编码包含的信息,自己生产的。就是这点区别,使得病毒不被认为是生命。(病毒复制自己的基因和制造蛋白质外壳得借用别的活细胞的细胞器)。+ b" L# L; Q4 f! k
. F$ X9 J. ~% e. E
所以现在这些所谓的“电子生命”都不能算生命,等他们能自己生产硬件(生命的物质基础)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