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J# P2 H1 t4 s3 F% C V更让我惊讶的是,一些当年在京城见过的人,居然也改了口供。比如那个经常给寿草浇水的老园丁,现在说自己每次浇水都觉得手脚发凉;还有个专门研究过寿草的翰林,现在说那些研究让他得了怪病。- O4 N! C) I- b3 M. D
0 s o5 V, b. K! i- f6 P
我在课堂上讲《离骚》,读到"索藜蓿于山隅兮,远化物以伸身"时,忍不住感慨:这屈原也是为了一株草吃了大苦头。倒是不知道,他的《草木疏》若是保存下来,会不会也被后人改来改去?8 v+ y8 C7 b0 ~( T
/ I8 a& R: D7 _# p9 }+ W一年后,老友从京城寄来新修的《寿草谱》。我捧着书,竟不敢看。直到夜深人静,才点上一盏灯,翻开第一页。 8 o# T0 l1 o1 a% A6 |/ D F; l; P- ]* f( P/ Z* {
"天地有反覆,草木亦有妖邪..." . g0 M" ~$ O9 i% d1 O; j" ^8 ~- l* U* N/ m
开篇就定了基调。往下读去,只见那些原本赞美寿草的话,都改成了描写它如何"妖异";那些歌功颂德的章节,都变成了讽刺挖苦。连那朵紫花,也被说成是"妖气所化"。. M9 A a" ]0 K+ o
; I; }4 j0 [# n0 I
最让我啼笑皆非的是关于寿草叶子的记载。当年那些趋之若鹜的考生,在新谱里都成了"受害者"。说他们是被"张党"用妖术迷惑,才会争相购买。; P! E) v" {+ z R0 |
x9 v" S4 F7 K( g
我放下书,看着烛光下自己的影子。忽然想起一句话:人在权力面前,比影子还善变。 : q, O8 |- R- f7 f4 h6 n9 K* S X& e5 a' _0 _
第二天,我去城外的书肆,买了几张上等皮纸。回来后,开始重新誊抄那本带来南京的手抄本。这次我写得特别工整,连标点都不曾遗漏。在扉页上,我写道:! t; ~; n$ k.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