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i i; A/ |' M
除了各种想象图,臭鼬工厂披露的轮廓图(右)可能是最接近六代机的官泄,左为人们根据右侧轮廓图发挥而成的想象图 , F# f3 E! m/ H5 [2 R- G4 u; h' D2 Y, ?& A& i+ t
最接近靠谱的是2023年6月洛克希德-马丁的臭鼬工厂在纪念80周年的时候,披露过一个神秘的轮廓图,一般认为这是洛马的六代机设计,美国空军称为NGAD。当然,NGAD据说单价高达3亿美元,连美国空军都受不了。现在计划陷入“脑死亡”,只有“上帝之手”才能起死复生。- i; k* C. w7 {- E, S% f0 v& B w
# m" z: I" x9 t五代机要具备隐身、超巡、超机动、超级态势感知。最终只有F-22和歼-20全做到了。歼-35的技术数据现在还不清楚,没法说是否全做到,F-35至少没有做到超巡,超机动也很勉强。 5 r! e! _8 L5 t+ z- B: G4 X7 H. Q& L: @- w8 t4 `6 R
六代机至少需要做到五代机的要求,可能还要加上高度AI、有人-无人双模式(optionally manned)、无人僚机等。 6 H+ s) B$ ~4 K5 A L* q( Y( o6 Q! \3 L R4 _# v
高度AI到底能做到什么不好说,但必要性不需多说。双模式是新生事物。无人机要达到甚至超过有人机的战斗力,很难比有人机更轻小、更低成本,因为座舱和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的相对占用空间和成本占比越来越小,而有人机的无人化成本和技术难度越来越低,双模式可能反而是最合理的。无人僚机与六代机的关系更加间接,对六代机的气动设计基本上没有影响。 : Y: y7 s* r1 `5 G' P; L; W4 i( E. F3 d% J
说起来,人们最关注的“六代机什么样”,主要还是气动设计,也就是说,依然围绕隐身、超巡、超机动。其他的都是“内秀”,外观上看不出来,在原则上也没有理由不能在五代机上实现。+ W7 j! b! b1 N: k6 A
( q) h" }* R) z4 a
隐身已经不神秘了,边缘对齐、避免形成稳定回波的大面积表面、减少突出物,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原则。. R+ W5 t1 ^# p" m
. D* R5 q ^4 F% |1 F k
在五代机时代,鸭翼vs正常平尾、大垂尾vs小全动垂尾(有时还要加腹鳍)、DSI进气口vs加莱特进气口、发动机宽间距vs窄间距、二元喷口vs轴对称喷口vs固定喷口,都是人们熟知的争议话题。在F-35时代,还有冷却空气不足的问题。随着主动电扫雷达和可能的激光、微波武器的发展,机载发电能力也成为新的挑战。 6 h C* V6 `# [& _% o5 G! X% l . S) d+ S9 P% z9 w鸭翼也好,正常平尾也好,都是突出物,都在某一角度形成较强的雷达回波。最好是无鸭翼,也无平尾。 $ x$ W2 @6 c6 p$ x# P9 |3 E/ z/ m1 i7 }# J
无尾飞机是存在的。大三角翼飞机也称无尾三角翼飞机,就是因为无平尾。连垂尾也取消了,就是彻底的无尾飞机了。B-2是第一个量产的无尾飞机,采用飞翼布局。B-2之后,有很多无尾飞翼出现,中国的“彩虹-7”也是一个。 $ d4 m* x O6 O % K( s$ } r# _7 }! I% A$ \
+ v# }& d- q, X冷却是另一个问题。隐身战斗机不能在蒙皮上到处开冷却空气进出口,但机载系统功率增大也带来散热要求增高的问题。F-35用机内燃油作为冷源,但如果机内燃油量低于40%,就有冷源不足问题,系统过热宕机危险大增。( P# h" u& m& b2 K# b/ v% V A
( N( ]) ~6 Q3 r. l" f美国的解决方案是三涵道发动机。基础还是常见的双涵道涡扇,但在涡扇外涵道(这时实际上成为中涵道)之外,再增加第三涵道。在起飞加速时,第三涵道给涡扇外涵道增加空气流量,提高涵道比,增加推力;在高速巡航时,第三涵道不参加推进,用作冷却空气来源。' F+ f; t9 I$ V: j, t1 w
5 k2 Z/ h. R n2 E
这好比在适合高速飞行的低涵道比涡扇外套了一个额外涵道,在需要的时候变身为低油耗、高推力但更适合中低速飞行的高涵道比涡扇。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变循环难题,还“顺带”解决了冷却空气的问题,问题是结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2 Q8 f' d: u6 s, @
}$ `3 C2 ^0 ]# E& l) s6 X
发动机间距是另一个问题。窄间距的截面积小,迎风阻力小,有利于超巡,F-22和歼-20都是窄间距的。宽间距的机内容积大,有利于较大、空间完整的机内武器舱。 9 b' z4 N. P9 a: Z7 M) f , s. i4 \+ H* Y/ C' kF-22和歼-20都因为机体内发动机、进气道、武器舱等互相竞争,最终武器舱的空间尺寸和形状很受限制,中距弹和近距弹也因为不同的挂载要求而分别布置在机腹弹舱和侧弹舱内。9 H# ~, E& C- O; L/ k3 W
- a( U$ D3 M4 I/ { E7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