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欧洲反犹和美国反中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7-23 08:52
标题: 欧洲反犹和美国反中
历史上,犹太人在欧洲吃香的喝辣的时候多,但惨的时候也很惨。在威尼斯火爆的16世纪,就建造了第一个犹太人ghetto。ghetto在中文里很难翻译,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概念。一方面这像唐人街一样,是众多少数族群聚居和抱团取暖的地方;另一方面,这样的聚居又不像唐人街那样的自愿抱团取暖,犹太人被迫住在ghetto里,晚上还有宵禁,这倒有点像如今被犹太人定居点包围的巴勒斯坦人聚居区了。但还是不同。ghetto里并不贫困,建筑可能比ghetto外还要豪华,只是高度拥挤,不得越ghetto边界的雷池一步。

欧洲很多大城市都有犹太人ghetto。

犹太人在欧洲遭到迫害,有宗教和种族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经济的。由于历史的阴差阳错,犹太人不得购买田地和牧场,只能从事商贸,后来还从事钱庄,成为现代金融的前身。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没人想得到这些才是来钱快的营生,结果犹太人反而富可敌国引起从贵族到平民的嫉妒。

犹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有拼命钻法律的空子,在大庭广众巧舌如簧也曾经是被人看不起的,又因此拥有了最好的律师。

犹太人从事娱乐行业也是因为这曾经不是“正经人”干的,由娱乐到舆论的转型及其对社会的控制又是没人想得到的。

犹太人在相貌上倒是不那么突出。中东人的相貌和欧洲人本来就相差不大,两千年后很多犹太人已经很难分辨了。在语言上,希伯来语早就是书面语言,只有东欧犹太人还操Yiddish,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已经没有了独特的口头语言。但犹太人坚持犹太性,既坚持“上帝的选民”又拒绝接受基督教,很使得欧洲人疑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犹太人在安达露西亚充当摩尔人爪牙的历史在基督徒再征服后更是成为罪状。

一有风吹草动,犹太人常常成为受害者,在二战的纳粹屠犹中达到顶峰,而英美成为犹太人的庇护所,以后也成为以色列的政治后盾。

华人在海外的历史没有犹太人长,但从下南洋开始算,也有好几百年了。在美国,华人的大量存在从东西大铁路时代开始,欧洲应该是一战之后开始的。

东南亚、欧洲和美国华人的来龙去脉各不相同,眼下遇到反中难题的主要是美国华人。

华人在美国遇到寒流,寒流还会持续。

这里把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对中国的围堵按照习惯称为反华,而美国社会上对美国华人(主要是入籍和永居的,但不排除留学生)的歧视和迫害称为反中。有点颠倒了,但也算对习惯用法的尊重吧。

比较现在的美国华人和历史上的欧洲犹太人,既有引人注目的相同之处,尤其在主打上层精英、疏远蓝领和中下层方面,其成功(早年欧洲的商贸方面,现在美国的科技,最终也通过高科技工业变现为财富)容易成为中下层人们眼里获罪的动因;更有引人注目的不同之处。

美国华人也是走上层精英路线,不过不是在商贸、法律方面,而是在科技方面,在艺术方面也多有建树。英伟达的黄仁勋现在财富等身,但也是技术出身的。

大学理工科教授里,华人说半壁江山可能夸张了,但把所有华人统统抽掉,一大半美国大学理工科都要散架。工业界里,传统工业里的华人工程师不算太多,但也在少数族群里名列前慢,比黑人多多了。在IT和数字化行业里,华人就是半壁江山了。印度人也多,但印度人稍有成就就往管理层钻,华人坚持技术路线的更多。

华人在科技新星里比重更高,美国奥数对素有“中国二队”之称。现在也要“去中国化”了,不过弄来弄去,6名队员里,4名华人,1名印度人,1名犹太人,教练是新加坡华人。

各种名校如果不采取某种“限华”政策,入学新生里真没准被华人包下半壁江山,再插进来一些印度人、韩国人、犹太人什么的。

在艺术领域,华人在流行艺术方面成就一般,但在古典艺术(尤其是音乐)方面非同凡响,钢琴、小提琴等活跃新星里,华人可能也是半壁江山了。

美国民间有反智传统,但他们对优秀还是看得见的,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本来反中是政治不正确,但在反华成为政治正确的现在,反中也不再政治不正确了,FBI的China Initiative就是在这种气氛下推出的,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事情。

说China Initiative是彻底的无稽也不公平。美国华人分好几拨,早年铁路工人的后代人数很少,也没有多少“华味”了;港台系曾经主导,但现在大陆系占明确无误的主导地位。不仅人数主导,但华社文化里也占主导。他们年轻,有文化,大多从事职业工作,在大陆有千丝万缕的亲属、同学、朋友关系。在政治上即使“持不同政见”,爱国爱土爱老乡是明白无误的。即使最挑鼻子挑眼的也一有机会就回国“充电”,至少保持微信或者其他通信联系,也因此在职业上与国内同行有密切关系,不管从事的是敏感行业,还是一般行业。这样的技术交流肯定对双方都是极大的促进,并没有多少人是在“科技扶贫”,都是奔“出成果”去的。但这也确实使得FBI坐立不安。

问题是,欧洲人迫害犹太人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把犹太人的生意抢过来,“人可以走,产业留下”。美国要是迫害华人,科技人才的知识和经验没法抢,留下的黑洞没法补;而且人走的话,大概率流向中国,那就妥妥地“害了自己,肥了敌人”了。

犹太人没有祖国,华人有祖国,但这其实只是说法而已。华人定居异国,祖国是个遥远的存在,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不会想到祖国、投奔祖国。美国意识到这个错误,但又情不自禁要敲打华人。

犹太人要好几代人才在美国政治里建立圈子。在30年代,罗斯福的财政部长摩根索是犹太人,最亲密的亲信哈利·霍普金斯的妻子是匈牙利犹太人,纳粹以此说事,说美国被犹太人劫持了。其实不然,30年代美国犹太人并无太大政治影响,否则“圣路易斯”号也不会因为被拒进入美国而成为犹太人的“死亡之船”了,电影《死海余生》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今天,“反犹就是反美国”了。

华人会有这一天吗?难说,几代人以后再下定论吧。

至于现在,用台湾政治术语来说,就是“皮要绷紧”了。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华人会一方面继续创造科技和艺术领域的辉煌,另一方面感到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4-7-23 21:22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4-7-23 21:25 编辑
犹太人在相貌上倒是不那么突出。中东人的相貌和欧洲人本来就相差不大,两千年后很多犹太人已经很难分辨了。在语言上,希伯来语早就是书面语言,只有东欧犹太人还操Yiddish,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已经没有了独特的口头语言。


纯血犹太人的相貌是有明显特征的,例如鼻子。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传统巫婆巫师的形象是长个犹太鼻子。而希伯来语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开始失传,逐渐成为犹太人内部的宗教专用语言,即没人说也没什么人读,类似现在的拉丁文。一直要到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后犹太人才开始推动复兴希伯来语。但这和古希伯来语有很大的不同。

唐人街和 ghetto 其实还是挺像的。唐人街的形成并不是完全自然的,而是当时的法律歧视华人严禁华人等有色人种介入土地买卖市场或仅准许华人在特定区域购买土地。同时,华人也不能随意租房。在民权运动之前,华人和黑人一样,在美国是要上不同厕所和坐在公车的特定位置的。所以传统唐人街的位置都不是啥好地方。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7-23 22:35

ghetto 是不是可以类比为古代长安城的“胡坊”?  翻译为犹坊。。。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