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王家卫对上海人说话有误解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1-19 09:39
标题: 王家卫对上海人说话有误解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18 22:28 编辑

《繁花》已经成为现象级电视剧了,尤其在上海。说不定多少年后,会成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张爱玲是30-40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王安忆可算文革后的海派文化领军人物,余秋雨或许也短短领军过一段时间,但进入21世纪后,一下子想不起来谁接过了这个旗子。莫非是王家卫这个“精神上海人”?

《繁花》的普通话版在吴语区外是主力,但在吴语区内,沪语版是绝对主力。在孩子回家都说普通话的现在,太多人怀念说上海话的感觉了。

王家卫出生在上海,估计也成长在上海话的家庭环境里,具有浓厚的上海话情结,《花样年华》里就有说上海话的房东太太。据说早年香港上流圈子里也有说上海话的风气。《繁花》发生在90年代的上海,肯定要弄一个沪语版,还为此“搜刮”了大批上海人演员,就是怕上海话对话的时候“穿帮”。

但刻意的上海话化其实有一个显眼的大漏洞:上海人在正式或者场面场合可以说上海话,但需要文绉绉的表达的时候,会夹杂着普通话,因为上海话在本质上是口头语言,不适合正式或者有文化的表达。上海作为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从来对语言的纯洁性不大纠结。呃,这么说也不尽然对,上海人只是代表官家和文化的“国语”(普通话在早年成为“国语”,我的长辈一直到晚年都用这个说法,而不是普通话)不排斥。你说这是灵活也好,是势利也好,这才是上海。

比如说:“浓迭格事体,要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里,“循序渐进”应该是用普通话讲的,而不是勉强用上海话讲。这个短语用上海话说起来发音别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应该也用普通话讲,甚至一剖两半,“心急”还是上海话,“吃不了热豆腐”就切换到普通话了。上海话发音不算太别扭,但这不是上海话里的常见表达。两者都用普通话讲显得更加有文化。在过去的上海,说普通话是文化人的专利,逐渐形成习惯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魏总请客霸王别姬,不管谁在场,霸王别姬肯定是用普通话讲的。

吵架的时候,“浓算啥么事啦,仗势欺人啊!”这里“仗势欺人”也大概率是用普通话说的。

在很多情况下,成语和典故是用普通话说的。

夹杂进去的普通话不能太纯正,要带上浓浓的上海腔调,否则就装过头了,但是场合必须的。

但在剧中,上海话的这一特色基本上被忽略了,所有演员都在努力说着“纯正而且清一色的上海话”,其实上海人不是这么说的。估计这是王家卫的要求?或者演员光顾了读剧本,没有想到进一步的口语化?

剧中还有一些表达是近年来的。比如说,“老有腔调”,这个“腔调”的说法以前没有听说过,高大上一点说“老有档次”,市井一点说“老刮三的”。

“我帮浓港……”也在近20年里大行其道的。说不出来宝总、王小姐、玲子的居住地和家世,但爷叔是“不作兴”这么说的,应该是“我忒浓港……”。这个“忒”其实介于“忒”和“德”之间,没法准确描述。

还有,“急啥啦”,“迭格事体急勿出来的”。这里,“急”的发音接近“激”,而不是“发老急”时的“极”的发音。或者说是上海话里“级别”和“极端”的差别。混用是要被皱眉的。

当然,这些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没办法,好不容易出了个沪味的鸡蛋,骨头就扎眼了。

正在追剧,但保持每天一集的节奏,现在还刚追完第四集。听说一气狂追到底会有“结尾失落症”,那就发挥拖延症的好处,让失落晚一点到来吧。
作者: 阿迪    时间: 2024-1-19 13:04
本帖最后由 阿迪 于 2024-1-19 13:06 编辑

不应该是上海话夹着英语单词的么?看来俺是港片看多了被带歪了 又,这算是在推广普通话的路上反攻倒算嘛?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24-1-19 16:11
据说只能追到第十集,然后剧情就会开始败胃口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1-21 12:09

得。

人家演个戏说个上海话,碰到个上海理工男。。。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