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搬家贴:印度神祇和中国菩萨 [打印本页]

作者: 宝特勤    时间: 2023-11-11 21:25
标题: 搬家贴:印度神祇和中国菩萨
中国和印度的神祇形象多不同。中国菩萨多雍容华贵。印度的神祇也有慈眉善目,但也有狰狞可怖的,更有一个神同时慈相和凶像的。

比如下面两张都是印度智慧女神的显像。





印度神庙很多。在杂乱的街边,厕身大饼摊和杂货铺之间,就能有一间一样大的神庙。不时有人进去拜一下。

我觉得中国的神和印度的神形象的不同,和两国大众平均文化水平有关。我在印度住的旅馆之一在一个大神庙附近。去神庙的信徒在肮脏甚至泥泞的地上坐卧,神情恍惚麻木。我在中国见过贫穷的地区,或者可以说压根是贫穷地区长大的。真的没有见过成群的人那么麻木。

对于处于麻木矇昧状态的人,我想“不怒而威”之类的概念有点遥远吧。想神庙有香火就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话。

或许,那个后来成为禁锢中国知识阶层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不短的时间里为中国人树立了文化是好东西这个概念。哪怕自己太穷不能有文化,还是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出头学文化或者至少仰慕文化(后来科举没有与时俱进是另外一个课题了)。当然,建国后普及教育文化也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用卢舍那大佛的图像作结尾。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11-11 21:44
宝兄大才,涉猎甚广~~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既是社会现状的反映,也是一种引导的方向。   其作用或者是情绪价值,或者是社会伦理。

印度宗教里心理安慰作用甚大,带来的也更多是不思进取。 藏传佛教里貌似也颇多类似教义,以后还是请宝兄展开好好讲讲。 可能在生产力落后的地区更需要这个吧

或许,那个后来成为禁锢中国知识阶层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不短的时间里为中国人树立了文化是好东西这个概念。


中华民族这几千年,幸亏没有走了安于现状的路。  再看卢舍那大佛的雍容华贵,充分代表了盛唐气象。

富而不骄,就是不怒自威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11-11 22:02
老票 发表于 2023-11-11 21:44
宝兄大才,涉猎甚广~~  

不怒自威首先是能打,远的如乾隆把准格尔屠成地理名词,近的如太宗两山轮战。
第二要对方记性好......
哪像以色列这种,搞又搞不定,还见天帮人加仇恨的。
作者: 阿迪    时间: 2023-11-12 12:17
我去龙门,第一次与卢舍那大佛相见的时候,整个人空灵了几秒钟!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23-11-12 15:52
本帖最后由 天狼星 于 2023-11-12 15:55 编辑

龙门石窟当年可能是全部彩妆的,辉光华美想想就令人神往。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11-12 20:30
天狼星 发表于 2023-11-12 15:52
龙门石窟当年可能是全部彩妆的,辉光华美想想就令人神往。
“铅白大量发现,为龙门石窟彩绘镀金的传统工艺研究,保护材料的研发,提供了资料。”
此外,科研团队通过调查发现,卢舍那大佛右侧胁侍普贤菩萨的右眼,保留了完整的琉璃眼珠,左眼眼珠保留外侧一半,表面上有一定风化物覆盖。


作者: 马鹿    时间: 2023-11-12 21:26
自科举制度以来中国人民都有翻身跨越阶层的道,比神明更让人看到道路怎么走, 如果想改变自身的话。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1-12 23:13
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迷信是将自身命运寄托于神祗,世俗是对改变自身命运有信心。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终极的阶层固化,中国的科举制度则是阶层流动的开始。

欧洲中世纪很迷信。工业革命之后越来越世俗,应该与“靠自己改变命运”的心态有关?

美国人比较矛盾。一方面,美国梦就是靠自己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新教伦理中有“通过劳作成果来体现上帝的荣光”的一面。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