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大八轮:美国画饼,中国上菜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3 09:31
标题: 大八轮:美国画饼,中国上菜
已经有过不少美国画饼、中国上菜的事情了,大八轮是又一个。! u1 T, y0 g6 o4 w
. b# a! F; F3 b8 ~
在还没有坦克的时候,就有轮式装甲车了。劳斯莱斯不仅制造豪华轿车,在一战时代也制造过装甲车,当然,皮沙发、核桃木装饰就免了。: S# Y( u7 o0 `: t' R6 ^: `  }

; m3 l0 X2 u% i与履带式的坦克相比,轮式装甲车成本低,速度快,行驶舒适,但不适宜越野,也不适宜重载。在二战时代,履带式装甲车辆才是正主,轮式只是打杂、充数的。6 @) \( w+ S/ |( E/ b

3 J4 T7 n3 ~4 M" k8 w# M但汽车技术在战后大发展,多轴轮式车辆的越野性能极大提高,坦克能越过的沟壑和软地8x8都能越过;矿用卡车则使得重载和防刺轮胎技术极大发展,重型车辆在粗粝地面行驶不再是问题。中央充气和多室轮胎使得轮胎具有一定的防弹能力,无需充气的新一代轮胎也在研制之中。- S. ^7 y5 ^+ w7 w, s

; d3 y4 I, Y) D轮式装甲车再度得到重视。80年代德国在研发“豹2”坦克的时候,曾经试图研制伴随的重型轮式装甲车,有8x8和10x10的版本,要求能在任何地形上伴随“豹2”坦克,具有出色的装甲防护,战斗重量超过30吨,最后因为成本和技术原因放弃了。9 y& d' q; j" @2 I. M0 U

/ u! y+ H- t7 @& N. A' O但瑞士莫瓦格公司把这个概念捡起来,轻量化到20吨以下,但保持了8x8的动力,推出“食人鱼”装甲车,以后才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改进型。( }6 F; F& }6 n+ g% m" t. B
( w) S/ V' T/ A
美国海军陆战队很赞赏这个8x8又具有不错两栖性能的14吨轮式装甲车,命名为LAV,并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这之后,8x8轮战成为标准,中国大八轮也是从这里来的。0 ]5 G/ s( N1 f( Z% O

: L; z( B4 u" U5 m0 ?" n. \在拉姆斯菲尔德时代,美军推崇轻捷、精准的“银弹”思维,“斯崔克”成为新一代LAV,这其实依然是莫瓦格公司的设计,只是改为加拿大莫瓦格生产。
/ R" q  d" k, L' t; P7 w0 U2 K& z- h; V5 D' m  l% }
“斯崔克“具有很好的机动性和速度,行驶比坦克安静得多,有良好公路的话,除非目视可见,有可能悄悄进入战斗,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坦克不仅噪声大,行驶的时候还沙尘满天,想不知道敌人来了都不行。
* O. I" z1 s  q0 N# D" |
8 m4 ?( R% z) a1 C9 V“斯崔克“有一挺12.7毫米机枪或者一门25毫米链式炮,用于自卫或者支援步兵作战挺管用的。装甲不错,当然不能挨反坦克弹药,但挡挡子弹、炮弹爆炸弹片还是没有问题的。& B, q9 z+ |4 k  q% F" \- l+ ?
, P( h9 [2 t# T& M' D2 H! Y
美军计划为“斯崔克”配备105毫米反坦克炮。结果适装没问题,开炮有问题。重心高,底盘软,开炮的后坐力把车摇晃得像摇舢板,侧向射击的问题更大。结果“斯崔克105”不了了之了。9 d1 o) Y; f: L
/ n' `1 q# Q3 I
在反恐战争中,美军也发现“斯崔克”装甲不够,火力不够。反恐倒是要不了多少机动性,外挂钢笼子可以提前引爆火箭弹,但火力不够只能换装30毫米炮塔。
& _* a8 R9 W% f! N2 `, \! M) n- Y, P2 ]! t3 F
到最后,“斯崔克”成为“履带式可乐罐头”M113的轮式替代,或者加料、放大的悍马,只是“战场大巴”,拉上步兵,到地方都下车徒步作战,而不是乘车作战。“斯崔克”从来不是当作步战用的。更加确切地说,“斯崔克”是当作“重悍马”使用的,把“斯崔克”旅看作“重悍马”旅就对了。
1 r" i5 Z9 c/ B7 A' Q# l7 a8 d1 z" f* t
0 N6 a4 [, z/ x0 C' q  O作为支援火力,“斯崔克”旅配备牵引式的M777榴弹炮,现在还将配备M10轻型坦克,但“斯崔克”旅在定位上是作为机械化的轻步兵旅使用的,以步兵战斗为主。也就是说,机械化开进、快速抢占有利阵地,步兵展开,在有限的突击炮/轻型坦克的机动火力支援和M777的炮兵支援下,执行步兵进攻或者阵地防御作战。
, ^9 j) k, }# o/ C  W0 b: H( n6 R9 m4 F
也就是说,“斯崔克”旅用于城镇山地丛林作战不错,防御作战也行,但不宜用作机械化突击。在美军建制里,“斯崔克”是不与坦克和步战混编的,两者是不同的任务,尿不到一个壶里。
2 c# H: t: ]2 B4 r* Y* G/ A6 s3 j. h
2 r* `3 E- C, k7 F) O2 \但在扎波罗热的战斗中,乌军第82猎兵旅有14辆“挑战者2”坦克,一个营的“黄鼠狼”步战和两个营的“斯崔克”。这是比较奇怪的配属。“挑战者2”和“黄鼠狼”大概是作为拳头使用的,“斯崔克”是作为跟进、扩大战果使用?那好像火力和装甲不足。果然,在战斗中,“挑战者2”被点天灯,“斯崔克”也被开瓢。
& v3 K# T% p3 q  U$ U0 T* W  i, A9 s, _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八轮在定位上就是作为轻装甲攻防作战用的,只是恰好轮式而已。也因此早早形成车族,一出手就是装输、步战、突击炮三件套。在技术上,122榴、122火、625高、装救、装指、架桥车、工程抢救车毫无压力,只是很多已经有现成好用而且在行动上配套的轮式系统了,就不必强求进一步的车族化了。$ j' a! y5 i4 M9 X) X. J; e# [

2 `- h/ C; o- @, P# b; e与“斯崔克”旅相比,这是成体系的机械化战斗力。在二战中,机械化部队就是坦克,得到卡车步兵的支援。考究点的有半履带车,自带重机枪,开顶,但周边有装甲。没有有机的炮兵支援,指挥车就是坦克里抽调一辆,装上额外的通信设备,所以有“打天线最多的那辆坦克”的说法,没有专用的架桥车、工程抢修车,救护车就是吉普。
$ ?+ q- ?# z: l7 [" o2 ^, G- B4 V$ Q, V, Q- j" k, ~: K
战后,装甲车辆系列化逐渐完整,先从美欧开始,然后逐渐蔓延到苏联。首先有了装输或者步战,然后有了自行火炮和各种工程保障车辆。这是因为坦克突击已经高度复杂化,需要步兵、炮兵、工兵、指挥、救护保障,才能维持战斗力。! F% L1 m6 _8 [

( E" R- y8 @$ {( Y# U. h) i  D中国大八轮就是这样的。而且形成完整的车族,确保部队在行动中不会因为机动能力的差异而掉队。3 B( a% H2 h0 U* J& s2 ~

+ V2 k+ Y: y7 [5 w$ {0 C) u5 [所以中国中型旅是作为轻型装甲突击部队,在重型旅的后方,在重型旅打开突破口的时候,越过突破口,向纵深高速发展;或者在重型旅的侧面,穿插、迂回,直插敌后,配合重型旅的正面重击,动摇敌人的战线。在防御作战中,中型旅也有强大的支援火力,确保阵地稳定。9 \3 W9 a* G) g

3 x1 W" y& \9 O. E; c7 l在海湾战争中,法国第六轻装师就是用轮式装甲车辆(只是6x6,但包括90毫米突击炮)在侧翼沙漠里狂奔,直插伊军后方,一方面连接上跃进更远的美军第101空降师的机降突击部队,另一方面在侧后呼应战线正面的美军“大红一”和第24师的重装进攻,很快打垮了伊军的抵抗。
4 H: A& k4 W0 ~0 U: U( y
5 ~0 G& ]" a  g  V2 O9 }8 U# q, b也就是说,如果说坦克和重型旅是上马的话,大八轮和中型旅是中马,用于纵横驰骋、碾压敌人的下马,配合自家上马的正面压力,但要避开敌人上马的锋芒。! R; J6 g1 h8 M- a2 x' K

& J; [$ X% ^; Y; h7 P“斯崔克“旅就不行了。这就是下马,只是腿脚很快、略有装甲但火力不足的下马。美军没有中马,上马则太笨重。
$ ]% U- z4 Z; [/ M. ~0 v* d4 k" L
  }4 E2 t6 C" S9 Z8 z“斯崔克”略低于20吨,以满足C-130的最大载重量要求。适合空运是“斯崔克”的基本要求,用空运运达战区,然后以轮式的机动能力自行开赴阵地,这是“斯崔克”的基本机动模式,特别适合全球快反的需要。
7 `2 y% M5 C. N% S( W4 Y2 I( J' I9 }- r+ h8 \3 {9 a
大八轮25吨,更大的重量反应了更强的装甲和火力,但只能由运-20空运。实际上,大八轮的主要机动模式就是靠自身动力和公路机动能力,实现远程摩托化机动。第83集团军据说有5个中型旅,依托全国的公路网,一昼夜机动1000公里不是梦,几天就可全境到达。, i% G: \! W# V, O/ G9 y) G* Z7 q

, C, i5 X$ D/ K  ?0 g* l8 k2 I# W- Z这其实更加适合中国的需要。即使中国空军能提供足够多的运输机,把一个中型旅空运到几千公里之外,几天根本不够。其实美国空军运输“斯崔克”旅也一样。美国空军号称能把一个“斯崔克”旅在96小时内空运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立刻投入战斗。这是使上洪荒之力了,而且也就这一个“斯崔克”旅,再要运输更多的“斯崔克”旅,运力不够。中国在理论上所有中型旅都可在几天内自行机动到境内任何地方,立刻投入战斗。
( |8 g' U6 ~0 _9 z" y  ?9 }4 Y% O
每一个中型旅60门105毫米突击炮更是“斯崔克”旅区区18门突击炮望尘莫及的,全自行化的27门122榴、9门122火(模块化,可发射较大口径火箭弹、巡飞弹等)和营属120迫更是“斯崔克”旅根本没有的,在进攻和防御作战中提供强大的支援火力。* {' L0 b: R: d2 e9 O+ y. x% H
1 u. B" P3 H: W4 f6 `4 [9 z# w! B
这也是美军远征作战和解放军国土防御作战和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本质差别。9 f1 F- g# u3 L

4 }8 p+ l5 a7 g3 f* b大八轮还在改进中,新一代的乘员室有所增高,使得车内高度更高,不仅乘坐更加舒适,也更加便于士兵快速进出。这是在大量装备、大量使用第一代大八轮基础上的改进,外表上看不见的改进还有更多。+ S: q1 ~" V% X. Q+ I
5 `7 K. q6 C$ [# E- |) n0 K
美军确实打算过以“斯崔克”为基础,打造新一代高性能、低成本、多用途的战车系列,但现在只有装输大量装备,步战装备并不多。因为车体较轻,沉重的炮塔头重脚轻,影响本来就不算出色的行驶性和稳定性,行进中射击更加捉急。
; N, ^, V, V# d; l* O# T: [! J4 ?6 O! p; L& T. }) l
中国不拘泥于C-130一级的空运要求,直接从轻型装甲的要求入手优化,打造了世界领先的大八轮。法国VBCI和德国“拳击手”都是不错的轮式步战,但始终没有形成中国大八轮那样的车族,尤其缺乏突击炮(各种技术验证和示范不算)。西方8x8的轮式105毫米突击炮更是有很长历史了,南非的大山猫、意大利的人头马都早就装备了,但与步战、装输不成车族。“斯崔克”连欧洲、南非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B6 m5 `4 M0 x% u% `: L  R
* B: {; n, K" E# r/ V# ]+ H5 s
这一次,又是美国画饼,中国上菜。; ]( H7 J! ]+ W" c% I3 K
! l1 K7 p8 A; f+ T
据说中国中型旅到俄罗斯参加军演的时候,俄军看着大八轮,馋得口水哒哒。这只是开始,他们还只看到大八轮的外表。等他们见识了大八轮的信息化、网络化,和105毫米炮不输早期120毫米炮的威力,就需要找下巴架了,否则下巴掉地上就收不回来了。
作者: 蓦然回首    时间: 2023-10-3 20:28
没点评俄罗斯的回旋镖和BTR90系列是个啥档次。
4 A9 X: r7 }; R: ~% O脑补了一下中国珠海航展时候的合成旅,隐约感觉99A和大八轮的战力差距在快速部署和空地信息一体化年代是不是越来越不重要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3 23:50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3-10-3 06:28
7 R& C, y$ l4 M2 W) h$ k" ^% b1 E没点评俄罗斯的回旋镖和BTR90系列是个啥档次。
$ z0 X" I0 s4 E$ S脑补了一下中国珠海航展时候的合成旅,隐约感觉99A和大八轮 ...
: J2 G9 i$ t3 P8 t3 r) V
各有各的用处,就像有了歼-10C,依然需要歼-16一样。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