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小学生游学:名校vs大厂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2 01:33
标题: 中小学生游学:名校vs大厂
暑假到了,游学成为新时尚。中国家长向来对孩子教育舍得花钱,有旅游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好事,赶紧掏钱啊。

名校游学现在成灾了。北大清华校园本来就风景秀美,旅游是不错的地方。武大、浙大、厦大校园也很漂亮。复旦、交大、中科大的校园其实没有太大的看头,还有很多名校也如此,就是校园而已。

同时,名校就这些,太多的游学团蜂拥过来,人满为患,弄得限流。有些团在校门拍一张合影就算来过了。这种坑人的游学不办也罢。

即使进入校园,也就是走马观花看风景,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都看不到。教室听课不可能,本来就是暑假期间;实验室不让进,不安全,也怕小孩子乱碰;办公楼看了也没意思;食堂、学生宿舍也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是,到北清复交走马观花,顶多加强了“我以后一定要考到这里来”的信念。这本来就不是问题,不来也早激励得爆表了。但还是不解决孩子“以后读什么好”的问题。

现在另一路游学是到大厂。必须说,这比到名校有意义。在我的老东家那里,对当地高中生开放参观游学,还鼓励员工带自己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的一天”活动,实地零距离跟着父母,看他们干活,甚至有机会在无伤大雅的地方动一点小手。

比如说,有过程仿真系统,从DCS控制台角度,与操作工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操作界面,可以设定正常运转或者事故后恢复稳定等多种场景。小孩子来了,设定一个简单的场景,他们可以在手把手指导下操作,很有成就感。说白了,这是百万美元级的超级电子游戏,但是“真的”,而不只是哄小孩的游戏,仪式感爆满。

仪电工会带着孩子钻机房,看着一排排服务器和连线终端,在海洋一样的闪烁的指示灯中间,这是只有科幻或者惊险电影大片里见到的东西,很少有小孩不肃然起敬的;看着机修工把复杂的设备大卸八块,看到机器的精密内部构件,也很少有孩子不肃然起敬的。

会有熊孩子问题吗?

不能说绝对没有,一方面在所有参观前有安全教育,在参观时保持安全距离,并有严格的个人防护装具。比如说,安全帽,护目镜,安全手套,等等。铁头鞋比较难办,工厂里不备这样小号的,这个只能例外了。必须用铁头鞋的地方也不可能带孩子去。必须带防护面具的地方肯定不能带孩子去了。

再说,熊孩子大多是窝里横。家里或者有家长在的地方,家长管不住,但在外面,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和陌生环境下,反而像猫一样乖。安全教育和安全距离进一步确保熊孩子不敢熊。

但看到真正的工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未必长大后会干这一行,但对现代工业和科技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做出更好的理性抉择。

现在很多时候,高考报志愿是家长说了算。不仅有家长代办的因素,孩子也确实说不出来想报什么志愿。除了不着边际的“赚大钱”、“做宇航员”,即使想当医生、当科学家,对医生和科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

大厂只是笼统的说法,还可以扩大到更多的机构。当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孩子想干什么的问题,但有了第一次感性认识,就有可能依据兴趣,主动探索更多的感性认识,最终摸索到自己想干什么。

家长代选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长都喜欢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很可能比家长想象的更成熟、更深思,也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家长的反对)而掩盖自己的想法。家长只了解孩子生活中需要通过家长的层面。爱吃什么,爱穿什么,爱玩什么,家长可能门清。但孩子在想些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是家长最不了解的。

极端一点地说,孩子可能是家长在世界上最不了解的人,因为灯下黑。帮孩子代选高考志愿,无异于开盲盒。

家长代选还常常基于一厢情愿地认为某个专业对孩子最好,这个最好常常来自道听途说,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更未必出自家长对相关专业的了解。

完全听孩子的也不好办,不光有孩子好高骛远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要选的专业是怎么一回事。

有限的感性认识肯定不解决所有问题,但打破了神秘感。只有建立起真正的“专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认知,才会去了解相关专业,才能确定是否适合自己。

当然,父母见多识广,对各种可能的专业选择都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对孩子的选择肯定有巨大参考作用。但现实是,大部分父母自己也不了解,或者对本专业(恰好孩子不喜欢)之外两眼一抹黑。这时根据道听途说帮孩子选专业,很可能造成很多纠结。

我碰到过读化工的博士到头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工美设计,用纸板箱给儿子设计的家中儿童乐园那叫一个赞。她的化工博士论文通过了,也在干相关工作,实在是不喜欢,干一天皱一天眉头,但已经“太晚”了。职业上的纠结最后影响到生活,她的结局很不幸。

我还碰到过学医的,不仅医读出来了,连最尖端的专科也拿下了。按说钱途辉煌,但还是忧郁,因为他看到的不是充满挑战和成就的职业生涯,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接诊、开方、开刀,钱哗哗流进来,但一眼望到头的生涯越看越没劲。但谈起天体物理,他就两眼放光。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不要贸然为他们设计人生。“你”不可能足够了解他们,“你”为他们开的盲盒要是开错了,痛苦的不仅是ta,还有“你”。一个朋友的大女儿被虎妈逼着读医,读出来了,但非常不开心。到了二女儿的时候,虎妈改行当猫妈了,撒手不管了,爱干嘛干嘛。为什么都要走弯路后才知道呢?

努力为孩子提供参考,但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至少孩子选错了,不会怨你。这不是说随他们选什么,彻底撒手不管,而是要他们清楚:选择就要为结果负责。

我女儿想学考古,她对古埃及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高中就自学了古埃及文字,在卢浮宫里看说明的时候,还指出一个错误(当然,更可能是她自己看错了)。到了考大学的时候,我没有反对,但告诉她,你要想想二十年后你干什么,选择的专业是否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生活。她的数学、物理一般,生物、化学很好,后来她听从建议,选了神经科学,以后学医,选了老年精神病专业。这其实不是我想象的她的职业,我觉得神经科更适合,但她喜欢,听她的。她现在干得很好,也算专家医生了。

我倒是带着她看过我工作的地方。她没有选择我的职业,但她是知道了我的职业什么样子才没有选择,而不只是逆反心理。这很好,不是盲目地选择或者拒绝。

在这方面,大厂游学可能是好的开始。

实际上很多大厂有专门的公关部门,有接待参观和游学的能力。对高中生开放游学符合公司利益,名校最后不还是要求职嘛。

不光大厂,现代化农村也可以成为游学的目的地。
作者: 雷声    时间: 2023-10-2 05:03
本帖最后由 雷声 于 2023-10-2 05:05 编辑

晨枫是大上海的,不知道游学对于三四线县城乡镇小朋友的意义。
90年我上高中的时候,高三几个学渣因为逃课被老师骂被家长追着打,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不知道要去那里,就随便扒了个火车就走了(我家是安徽的)。真正文字意义上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那火车的终点是西安。
几人下车之后到处瞎逛,去了好几个大学,好像没钱还在大学里讨了饭。最后被当地警察辗转通知家长给领回来了。
回来之后学校要他们当众检讨。意外的效果非常好。几个渣渣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之后深刻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才有机会到那样的大学里面去开始不同的人生,从此洗心革面努力学习。最后都上了大学。按照那几个人本来的成绩,基本是高中毕业之后就该回家待业或者种地的。

小朋友很多时候缺的是动力。出去见见世面,不一定会有用,但是长长见识是没错的。当然是不是值得花那么多钱另作别论。

我上大一的时候一个表哥出差来上海,顺便看看我。在学校里面逛了一圈之后很怅然地说,当年应该多努力一些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2 07:20
雷声 发表于 2023-10-1 15:03
晨枫是大上海的,不知道游学对于三四线县城乡镇小朋友的意义。
90年我上高中的时候,高三几个学渣因为逃课 ...

问题是:大量“游学生”并非这些来自三四线的孩子,而是本来就瞄准C9的家庭。

没有见识过“外面”的话,游学是很有用的,但也不是到北大、清华大门去拍一张到此一游。
作者: pcb    时间: 2023-10-2 10:48
晨大您那儿有没有Bring Your Kids to Work Day?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2 10:51
pcb 发表于 2023-10-1 20:48
晨大您那儿有没有Bring Your Kids to Work Day?

有。每年特地设定一天,平时也可以,但需要另外的leader's approval
作者: 故乡在喀什    时间: 2023-10-4 01:58
Gap也非常重要。

这里的学校鼓励孩子在高中毕业后缓一缓,想想清楚再报考大学或者就业  。

尽管这1或2年让人非常心疼,着急甚至上火,但对于孩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

类似于一瓶浑水,静至到淀清。非常值得。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4 02:04
故乡在喀什 发表于 2023-10-3 11:58
Gap也非常重要。

这里的学校鼓励孩子在高中毕业后缓一缓,想想清楚再报考大学或者就业  。

那这段时间用于社工役岂不很好?
作者: 故乡在喀什    时间: 2023-10-4 03:12
晨枫 发表于 2023-10-3 10:04
那这段时间用于社工役岂不很好?

社工役早就做完了。 我家的甚至还去了一趟洪都拉斯教英语。

Gap其实就是去让社会捶打一下。 我家的老大在超市干的还不错。 但有一天忽然就醒悟了: 俺要读书!

然后就开始报考大学。 把我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员工家属福利其实挺好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