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上海纪行(七)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4-13 18:57
标题: 上海纪行(七)
疫情三年,没法去给老爸扫墓。这次回来,女儿也在上海,必定要去扫墓的。

老爸生前就规定,死后遗体捐献,不开追悼会。他在青浦福寿园的一块刻满遗体捐献者名字的碑上留有名字,我们一有机会,就去扫墓。

特意赶在清明高峰前去。人已经好多了,不敢想象清明的时候会怎么样。
碑前有好几家人家。有的在上香、点蜡烛。大家都在和逝去的亲人唠嗑,寄托哀思。我们放上了花,也和老爸唠了一会儿嗑。摸了摸刻有老爸名字的地方,好像能摸到他的脸、握到他的手一样,老习惯了。

告诉老爸,我们来看他了,我们到他工作了40年的徐汇中学也去过了,还给他看了手机上的照片。老校园依旧,但白楼不在了,成为更大的初中部。老同事早都退休了,很多也失去了联系。老朋友刘校长长病在家,我从退管会要来了电话,过几天会联系,有机会就去看看刘伯伯。你们总说我小时候还在他家闯过祸,这我是真心不记得了。

老爸去世时,福寿园已经很大了,但遗体捐献者园区侧面那片公共墓区还是新开发的,没有什么墓穴。现在这一片已经差不多满了。往深远看,园区也扩展了很多。不扩展不行。遗体捐献者园区也已经满了,要开辟另一片了。不多久后,估计要有园区地图才能找到地方了。

大姑姑在苏州西山陪奶奶,二姑姑说,她已经办好遗体捐献的手续,以后来陪大哥。听了,动容。

这里有很多上海名人。老爸去世时,正好周小燕也去世。她有自己的墓园和墓碑。

必须说,青浦人眼光很好。墓葬和住房一样,是刚需。福寿园可是拉动了不少当地就业,而且这是旱涝保收的。

平日还好,接近清明的时候,周边停车就是大问题,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找停车位很困难了。但总有人不守秩序,在大家排队往前蹭的时候,就有车从非车道的地方超上前去插队。即使对生者缺乏尊重,对逝者也不能这样不敬啊。

离开福寿园后,我们去了锦溪。

上海周边有很多江南水乡小镇,周庄号称江南第一水乡。相比之下,8公里外的锦溪不大出名,但也是非常值得去的一个地方。

江南水乡小镇大多枕河而居,但锦溪还临湖。这里离淀山湖不远,但这个五保湖是锦溪“自己”的,这就给锦溪与多数水乡小镇不一样的开阔。一手旖旎,一手开阔,要说特色,这就是锦溪的特色。

锦溪的另一个特色:这地方居然不要门票!不要门票!不要门票!

这说明了一个事情:锦溪的游客还不够多。这对游客来说好事,对锦溪也是好事。游客喜欢避开拥挤,景区需要避免过度开发。

但这里真是漂亮!

一进景区,当然就是招牌场景:古莲长堤。这是一道把村口水湾围起来的长堤,堤上有那座有名的廊桥,长堤另一头就是莲花禅院,与湖中的陈妃墓隔水相望。

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偏爱锦溪山水,恋不忍离,死后水葬于此。锦溪因此改名陈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难怪,锦溪比陈墓好听多了,谁没事跑墓地来玩啊,家乡就是墓地就更糟心了。

长堤和廊桥现在不让走人了,只可远观。这样更好,否则廊桥上人头攒动,拍照时煞大家的风景。廊桥本来就从一定距离上看才好看,真的上去了,并没有那么好看。进入园区的时候要通过另一座新廊桥,就是这样的。

老实说,水湾里与廊桥平行的还有另一道长堤,这是现在进出小镇的主要通道。我也不知道哪一道才是古莲长堤,权且把有廊桥的那个当作是古莲长堤吧,那里名气更大,更好看。

到的时间正好是中午,就在水湾边上的一个饭店吃了。叫了一大桌子农家菜,很新鲜,很好吃,根本吃不完,打包带回家接着吃。女服务员很热心,介绍这个介绍那个,听口音不像本地人,一问,果然是云南来打工的。

小镇与多数江南水乡其实差不多,枕河的小街有带雨棚的长廊,这是多雨江南的特色建筑,便于镇上的人在雨天也能走动。河边五步一台湿布一桥,台阶是走下河岸洗涮、上下船用的。

河上照例有农家女摇橹划船,不一样的是,农家女会一路唱歌,给游客助兴。乡下人唱得不怎么样,但土得可爱,挺好。不是个这绿荫,听到水上传来歌声,就知道游船又过来了。还好,游人不多,所以歌声是一阵一阵的,否则变歌咏比赛,那就烦人了。

小镇上游人是真不多。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清净的江南水乡小镇了。我们是一伙闲人,工作日去的,年轻家庭要上班上学,退休党嫌这里交通不便,一些小店也因此没开,增加了镇上的清净。据说周末人就多多了。镇上还有人家居住,而不是“沦落”为纯旅游景点。这是活的水乡小镇。真好!旅游景点保持热度但不过度开发一直是难题,锦溪做到了,挺好,保持下去。

在桥头遇到三个老太太。她们都是老朋友了,坐在桥头的石墩上唠嗑,非常怡然自得。口音更加接近苏州,毕竟是在昆山了。

拍了一大堆照片,现在上传不方便,等回家处理一下再贴吧。

说到拍照,这次只带了富士X100F。一直很喜欢这个小东西,除了不能变焦,简直十全十美。但原来的松下ZF110电源开关坏了,在加拿大看一看就要200刀,然后加上零件,不如换新了。拿回上海,希望能修。结果换了一个机顶组件,700元,加100元人工费。不便宜,但比加拿大良心多了,至少省一半。这样,手头有两个相机可用了。加上iPhone。嗯,哪天吃多了撑着了,肩并肩做一个对比。

在修松下的星光城转了转。以前去过,但只是在买新相机的部分,这次朋友带到二手区。哇,大开眼界,但这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作者: 李根    时间: 2023-4-13 23:24
老一辈经常很通透。
作者: togo    时间: 2023-4-14 03:08
司机从佳能叛变后投富士了,为啥不投索尼
作者: togo    时间: 2023-4-14 03:43
前些年我有一次去昆山出差,驻地里千灯古镇不远。锦溪 千灯都是苏昆一带开发的水乡城镇。千灯也和司机描写的差不多,很多卖蹄膀的门脸,饭铺里的饭菜味道清淡,挺好吃的。
作者: 宁娜    时间: 2023-4-15 05:11
我的父母是双双遗体捐献的。我父亲去世早,80年代,那时还没有捐献碑刻名字等纪念方式,当时接受遗体的南京医学院的人朝我们鞠了几个大躬。我母亲两年前去世,遗体捐给首都医科大学,去年名字刻到了长春园的捐献碑上。
作者: 面朝大海    时间: 2023-4-18 13:05
我爷爷也是遗体捐献,名字留在福寿园的墙上。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