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远离孔乙己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9 09:39
标题: 远离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他没有考上秀才,但懂得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他的一笔字写得不错,但也没有多少别的本事。他喜欢就着茴香豆喝口小酒,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更不愿意体力劳动。没钱了会偷鸡摸狗,有一次被抓住后一顿痛打,腿打坏了,爬到咸亨酒店喝了最后一顿酒后,再也没有出现,“大约……的确是死了。”

鲁迅的辛辣笔触勾勒出一个无用但自以为是的穷酸书生,抨击了科举害人,也揭露了无情人生。但据说在现在,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发现与孔乙己产生了共情:

“上学时光觉得孔乙己可笑,没想到如今‘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竟是我自己。”
“如果我没有上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工厂)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如果我没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读过书。”

谁都会有点情绪,“废话文学”、“林黛玉文学”有其时代的背景,“孔乙己文学”也是。如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是个很大的话题,这里有很多因素。粥其实没有变少,但是僧迅速增加,而且僧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其实是好事。

僧多是因为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口味挑剔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糊口,而是要事业与生活并重。这本来就是发展的目的,但发展也是有苦恼的,有选择本来就是苦恼。

孔乙己的悲剧不在于读过书,而在于没有弄明白读书、成就与劳动、谋生的关系。

读书的目的是长本事、修身养性。长本事的目的是能做有用的事。要是读书不能学到有用的本事,读书目的的一半就没有实现。修身养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健康的三观,能够直面人生世事。要是只会怨天怼人,抱怨没人给机会,读书目的的另一半也没有实现。

孔乙己的悲剧就在于:他既没有学到有用的本事,也没有建立健康的三观。他的悲剧不是读书人的悲剧,而是做人的悲剧。他的悲剧与读过书有关,但不是因为读过书而造成的。吃饭养人,但吃饭也能噎死人。吃饭噎死了,过错不在于饭,在于人。

在孔乙己的时代,读书能学到的本事大抵是经世济民。但经世济民最终不是靠书里学出来的,是靠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在现在读书能学到的本事就太多了,列举不过来了。中国教育成功与否是热议的话题,但中国教育无疑是培养出大批人才的。不说各行各业的状元,父母、老婆甚至子女乐于唠叨的“你看人家……”,就是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成功人士。哀怨的只是“我”没有成为成功人士的一员。

据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也是一样。成功的人都是一样的,落魄的人各有各的落魄。但这首先要看什么才是成功,什么才是落魄。必须说,最大的成功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最大的落魄绝对不是去工厂打螺丝。劳动是美丽的,自食其力是美丽的。在任何时候,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绝不丢人,更不是落魄。

成功之外不都是落魄,这中间还是有很大的灰色区域的。在某种灰度的灰色区域不是气馁的理由,这只是迈向成功的过渡。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生活中的现实。即使是成功人士,也往往不认为已经实现了成功,还是在“比落魄要好得多,但离成功还差一步”的境界。另一方面,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从“接近成功”、“还不那么成功”过来的。要是没有实现完全的成功就是落魄,那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成功。

我谈不上成功人士,但拒绝落魄。在读博结束后,正好遇上经济萧条,找不到工作。我修过电脑,卖过电视机。艰难的时候,心爱的汽车养不起了,但又舍不得卖掉,只好停了保险,偶尔偷偷地开(牌照还没有过期,否则没保险续不了)。有时卖掉一个大电视机,拿了几个钱的佣金,和妻子一高兴,到隔壁中国饭店吃一顿,自己慰劳自己。女儿还小,只有送到上海给爷爷奶奶带了。这段时光肯定谈不上自鸣得意,但也从未觉得低人一等。后来有机会了,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干就是30年。

回首往事,这肯定算不上人生高光,但也不是低谷,因为我结识了很多人,认识了很多在学校里看不到的社会,懂得了生活的复杂性,懂得了人的尊严来自于自食其力,来自于在其位谋其事,而不是高人一等。事实上,人是没有“等”的,我们真是生来平等的。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就无所畏惧。我能够从艰辛中走过来,我就不怕失败,再来一遍,我还是能走出来。

当然,深陷密林中的时候,难见青天白日,但青天白日还是在密林之上的。建立健康三观就是为了在难见青天白日的时候,坚持信心,坚持乐观,坚持进取。

据说现在考研很热门。考研是好事,当年我也考研了。但这和读大学一样,如果以求知和深造为目的,是好事;如果以此为求职途径,尤其是期望路那头的“黄金屋”,可能会失望。这只是从大学毕业卷到研究生毕业,一方面竞争的人少了,另一方面“合适”的就职岗位也减少,并不解决问题。保持孔乙己心态的话,这只是把棉布长衫换成绸长衫,但长衫还是长衫。在心态上,还爬上了更高的高脚凳,更加下不来了。这样的考研不是上进,是回避,回避是没有出路的。

在另一个极端,有人会以读职校为耻,这是不对的。职校不应该是卢瑟的地方,大学也不高人一等。大学教育和职校教育当然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领域,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职校对应的是技工,大学对应的是工程师,研究生对应的既可以是科学家,也可以是工程师。

技工、工程师、科学家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不管从观念上,还是待遇上,都不应该被陈腐的级别观念所束缚。远的不说,在工业界,技工的特点是从经验出发,对从细微的到灾难性的现象做出经验的和反应式的应对。他们对于日常的例行复杂操作烂熟于心,大难临头时不慌不乱,按照复杂的步骤沉着、熟练地应对,与同伴和跨专业技工有效协调。我对有经验的技工如何能从浩如烟海的过程迹象里及时捕捉到各种蛛丝马迹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是高年资技工,很多年轻干练的技工,看着毛头小伙丫头一个,但干起工作来,判若两人。说白了,在我熟悉的过程工业里,控制台操作工就好比大型民航客机的飞行员。

他们的责任和影响实际上也不亚于民航飞行员。大型化工厂或者过程装置爆炸的话,威力轻易相当于战术核武器,不管从死伤还是环境危害,后果不亚于飞机坠毁。印度博帕尔化工厂、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都是震惊世界的例子,小一点的例子人们一般都不知道。简单地说,大化工少了中层管理,至少可以靠惯性继续运行好一段时间;少了工程师,也可以继续运行个三五天十来天;少了操作工,一天都不行!据说在中国,他们在待遇和受到的尊重方面还与他们的责任和技能不完全对称,但这是在改的,已经有很多高兴聘请高级技工的新闻了。

另一方面,从白领、金领注重的工作-生活平衡(work life balance)方面来说,他们下班后,就是“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除非生产线上有紧急情况,半夜抓人回去增援,基本上就不用为工作上的事情操心了。说起来,这和急诊室医生、护士一样,下班以后就真是没事了,所以学医的有一些人还就喜欢干急诊室。

工程师这从分分秒秒的日常操作中解放出来,着眼于以天、星期、月甚至年为单位的长期动态,从长期、缓慢或者突然的变化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改进机会,探索改进方法,也是一样的。问题和机会本来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是偏离现状,只是向坏的还是好的方向的差异。

工程师和技工的“工具箱”也不一样。技工相对依赖经验和试错式的摸索,工程师也需要经验和试错,但更多利用某种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增加系统性,减少盲目性。但到了深水区,没有理论了,经验也不管用了,该试错还是只有试错,。这时工程师和技工紧密配合,前者密切观察方向性的变化,后者密切观察任何不好的苗头,随时准备出手处置。

在工业实践中,高级技工的收入应该与中级工程师相近。高级工程师待遇更高,这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影响面更大,而不在局限于一时一地。待遇与责任相对应,这份待遇并不是因为学位或者“长衫”,而是因为经验和实战战绩。

科学家则着眼于未知,从已知出发,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但这些新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还是要通过工程师和技工。

但不同的眼光和着眼点是互补的。有了工程师的训练甚至经验,到生产线上干技工,其实有异效,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也成为更加有效的沟通纽带。我在工作中就碰到过这样的。既有“披着技工外皮的工程师”,也有“披着工程师外皮的科学家”。他们特别能干,特别受到器重,待遇也相应提高。我认识一个这样的技工,在加拿大养老金制度改革(这个话题说来话长,简单说,就是在2020年底前退休和2021年初退休,一次性拿出养老金而不是按月支取的话,交税差别很大)时退休了,但人还没有出门,公司立刻把他全职请回来了,重新开始下一段全时雇佣关系而不是合同工,工资、福利照旧,养老金重新开始计算,一天都没有耽误。他不是唯一的一个,我认识的就有至少4、5个。同一个公司里,工程师里只有两三个有这样的待遇,科学家里一个都没有,还有好几个“劝退”的,因为这时公司内部也在精简人员。

从技工“跨界”到工程师的也有,比较少,最大的原因不是学习能力或者上进心问题,而是钱。这样有进取心的技工一般早早在工作岗位上显露头角,收入已经不错。要放弃可观的收入回到大学读学位,很少有人能做到。尽管很少,我碰到过,也干得非常成功。同样的原因,他们特别善于跨界沟通。

在现代工业中,团队能力至少和技术能力一样重要,后者是加法关系,前者是乘法关系,这个问题就不用多说了。

不管干什么,宅是没有出息的。宅是惧怕人际关系的结果,但社会首先是由人构成的,回避人际关系就只有到山顶海岛去星辰大海了,丈母娘都不待见就谁也怨不得了。

从待遇上来说,技工和工程师直接创造价值,他们的待遇与他们的物质产出直接相关。科学家通过工程师和技工间接创造价值,他们的待遇就需要从最后转化为实际价值的产品中体现了,尽管有些可能很遥远、很间接。无限清高、纯之又纯的纯科学实际上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和孤芳自赏但成功的诗人、作家一样,但这里就不扯远了。

技工、工程师、科学家的待遇和社会尊重是社会问题,单靠个人难以解决。社会问题靠社会解决,但这是靠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不能等社会帮你解决了,你才来摘果子。经常有人慨叹改开初期钱好赚,现在太卷。技工问题上也一样。真的到问题都解决了,技工这里也该卷了。没办法,这是水涨船高的,中国人口太多,僧多粥少,谁都想出人头地,但人人争先的结果必然是提高平均线,而不是人人出人头地。只有突围,敢为人先,才能成就。

经常有人慨叹:我博士毕业了,还是拿不到理想的工作。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每天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待遇是与责任相对应的,责任是与信任相对应的,没人会因为学位就给你信任,战绩也不是“你不给我机会我怎么向你证明”的问题。谁给新人的机会都是不怕干砸的,也就是出不了什么战绩的。只有不断积累,或者主动争取,甚至积极创造,才能出战绩。

从攒信任的角度来说,不断积累最慢,主动争取要快得多,但最受器重的还是积极创造机会,并从别人都没有想到或者不敢碰的机会里做出成绩。如果你有博士学位,人们会说:啧啧,看人家,到底是博士。反之,如果你空有博士但干的是和别人一样的工作,做出的是一样的成绩,人们也会说:啧啧,还博士呢,有什么呀。所以,博士不博士的,既可以成为本钱,更可能成为负担,关键还是在出成绩。以为继续深造就“自然而然”解决了不敢进取的问题,坐等“好工作”在学位之路的尽头“自然而然”地从天上掉下来,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求学路上好比打开一扇又一扇门,门的那边是不同的大海,但龙到哪一片海洋里都是龙,虫到哪一片海洋里都是虫,不因为开了更多的门而改变。开更多的门要有目的,不敢下海,希望下一片是更加容易的大海,是不行的。

在没有踏上成功之路的时候,谁都会有自我怀疑,暗暗怀疑自己只是披了龙皮的虫,希望人家被自己的一身龙皮唬住了,“先拿下工作再说,踏进门了自然而然就有机会了”。首先人家没那么傻,其次结婚还能离婚呢,你这样披着龙皮的虫连离婚分财产都没你的事。

建立健康三观,找到自己的大海,做自己做主的龙。远离孔乙己,别活成自己嘲笑的样子。该干嘛还干嘛。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3-3-19 10:49
估计这个女孩的工作不怎么样,但回家乡意外成功,还带动了村里的发展。也是远离孔乙己的表现吧
【#女孩回应大学毕业回村当选村长走红# 用墙绘将村庄变成网红打卡地】3月17日,河南鹤壁,一名 #24岁女大学生回村选村长意外当选# 的经历走红。视频中,小芳称自己听说当村长工资高,工作清闲便回村,没想到真的当选。任职后,小芳为村内修建基础设施,并通过墙绘将普通小村打造成了“彩虹村”。据悉,“小芳”名为张桂芳,是石林镇三家村村长,对于走红,小芳表示:村里基础条件不好,自己偶然看到乡间墙绘的样例,便联合朋友花费约10万元,用时一个月将村子主干道绘满彩画,并逐渐获得了一些关注,随后自己便开始规划修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自己比较年轻,村民们对自己的包容度较高,但都很信任,希望网友们能持续关注并见证三家村的成长。
作者: huma    时间: 2023-3-19 11:33
老财迷 发表于 2023-3-19 10:49
估计这个女孩的工作不怎么样,但回家乡意外成功,还带动了村里的发展。也是远离孔乙己的表现吧
【# ...

嘿嘿,那可不一定,村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反而更难搞.
作者: 伯威    时间: 2023-3-19 12:15
前两天看到当代孔乙己那个漫画,画的挺好的,嘿嘿。
作者: 住在乡下    时间: 2023-3-19 14:5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 晨池    时间: 2023-3-19 17:34
本帖最后由 晨池 于 2023-3-19 17:37 编辑
老财迷 发表于 2023-3-19 10:49
估计这个女孩的工作不怎么样,但回家乡意外成功,还带动了村里的发展。也是远离孔乙己的表现吧
【# ...


不、不会吧,还有这事儿?我得打听打听

初步信息:
回村后,张桂芳的收入来自政府发的干部生活补贴,“一开始是3302元,现在涨到3500多元(2022年)。”

这个收入,在鹤壁没有吸引力,年轻人不爱干,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基层也就是这个数目,躺平还不错。
我爸退休以后去打工的设计院,小年轻舍得加班一个月挣七八千不是问题。
作者: 豪哥豪哥    时间: 2023-3-19 20:34
全球都在搞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少之又少。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都是迁移式进步。
作者: 喜欢就捧捧场    时间: 2023-3-19 21:46
我在做培训的时候,有一个话题是被反复谈论的:Circle of Control, circle of Influence and circle of Concern。



很多的时候,把精力放在自己无法控制和影响的事情上更容易开脱自己,但是这样无法改变现实。这是一个心态上的准备应对和如何应对逆境的教育,我觉着国内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忽视了这个方面。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3-3-20 00:11
想起上山下乡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3-20 08:30
本来想写点啥,因为实在是深得我心。但想了半天,觉得还是那两句话。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不幸的,老祖宗们已经把想说的都说尽了。也是幸运的,因为这该死的文化优越感,我真TMD喜欢
作者: 史节    时间: 2023-3-20 09:43
我感觉晨枫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国大学生的结构问题。
在以前,中国学生绝大多数是理科生,理工农医学生,而现在好像文科专业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最新的资料没找到,2018是文科生51%。而据我观察,最迷茫,最容易找不到工作,或者说对读大学意义存在感最弱的就是文科生。在大学扩招时期,文科专业最容易扩张,找几个老师,再弄几间教室就可以坐而论道了。而理工科则要付出更大的投资。但这些孩子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很低。20年的报道,4成文科生灵活就业,说白了就是没能就业。2022年智联招聘的统计,文理科的就业率都很低,但理科是文科的一倍。“2022年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而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不到理科生的一半”
晨枫讨论的时候默认这些孩子是有技能培训的大学生,而他们很多其实是没什么技能的。

我学医的出身,也接触过很多学文的。感觉学文对人方方面面影响都很大,而且绝大多数不是好的影响。
第一个,高中分科的时候,学文的学生主要两部分,一个是实在理科不行的,说白了就是差学生,另一个是自己喜欢学文的而对自己职业规划没什么概念的,说白了理想主义者。其他的也有,这两类最多。那么也就是差生加理想主义者的结合,基本上要么能力不足,要么不接地气。
第二个,上大学的时候培养的学风差。学医辛苦,自不必说。但关于大学生活的诸如逃课,睡懒觉,花前月下,寻找浪漫等其实都出于文科专业。当然,也有很多孩子泡图书馆,阅读量很大,但也往往容易沉浸在自己小世界中。而大多学文专业感觉学业很轻松,敷衍应付就可以对付,这种学风一旦形成,往往感觉世界的努力不过如此,压根不知道优秀的人是怎样的。学风很浮。当然必须强调不是所有专业,和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如财会,法律之类的也挺累。但这些专业很多往往也文理都招,而且理科生更吃香。
第三个,价值观引导。总体来说,学文的专业有一种我掌握了无用之学都感觉。往往都会有无用之大用的信念。明明没学到什么,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有种自己掌握天下盛衰要诀的自信。前总理已经算是学文里面的出类拔萃的人了,但执政这些年,普遍感觉是不接地气。而之前的人大多是理工出身,都没他那么浮,这是一个普遍都现象。文科出来的,如果没搞过实际工作,无论是领导还是工作人员,都有一种莫名的不接地气,不知道世界人是怎么活着的感觉。
文科就业当中,哲学最难,这不是偶然的。明明这个时代已经有人明确说是告别哲学的时代了,但还是觉得哲学要引导其他行业云云。哲学的作用自然可以讨论,但作为一个本科生甚至一个小博士,世界哪有闲工夫看你阐述世界,你先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一条:怨天尤人。文科专业最不容易就业,毕业生也往往容易觉得怀才不遇,觉得世界不公,觉得世界没有三顾茅庐高薪请他出山是瞎了眼,这是很多人都心态。而对自己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没什么数。而为了自己的心理满足,往往最喜欢我们这代人最惨的讲法。什么80年代免费分房子,70后买房子便宜等等。其实哪个时代都不容易,但因为时代的原因不是我的调子最让人喜欢。

我们国家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大学扩招的年代过去了。我认为大学专业要进行调整,而特别要缩减文科专业。当然,我不是认为文科专业完全无用,只是总比例应该维持在3成左右就可以了。如果要培养普通文员,也应该相关专业一律改为大专,而后开放进修和研究生通道。管理专业接近20%的比例太荒唐,应该取消本科,想学这个专业的,应该先学其他专业4年后,有工作岗位需求后提供相关教育。哲学专业应该取消本科,一律改为研究生教育,而且应该大幅度减少研究生招生数量,真喜欢的可以学,不能骗一帮啥也不懂的孩子进来。而对于有些专业,比如历史应该转向,从档案文献研究转为实证研究。我们不是需要坐而论道,但不要这么多孩子坐而论道。
作者: 凡卡    时间: 2023-3-20 11:04
水风 发表于 2023-3-20 08:30
本来想写点啥,因为实在是深得我心。但想了半天,觉得还是那两句话。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是啊,跟游戏里的外国玩家交流关于三局两胜的比赛该怎么打,我告诉他们把你最差的队伍放在第一位,最好的队伍放在第二位出场,这样往往能战胜比自己强点的玩家,费这么多口水,他们也未必能听明白。
而对中文玩家,四个字‘田忌赛马“就够了。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3-3-20 16:25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3-3-20 16:43 编辑

能说什么呢,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3-20 19:09
一个轮回没走完,走完的话,压根不会在乎这些了。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3-20 19:15
水风 发表于 2023-3-20 08:30
本来想写点啥,因为实在是深得我心。但想了半天,觉得还是那两句话。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谓“吃苦在前”“先天下之忧而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
咋说呢,走完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才算人真真正正成熟长大了。
作者: 清凉山    时间: 2023-3-20 20:36
史节 发表于 2023-3-20 09:43
我感觉晨枫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国大学生的结构问题。
在以前,中国学生绝大多数是理科生,理工农 ...


想起来有次聊天谈孩子学什么,同事这样说哲学专业:学哲学的找到工作可是轰动方圆多少多少的新闻
作者: 桃李不言    时间: 2023-3-21 20:50
有了文凭对工作的预期就不一样了,扩招之后有文凭的数量大增,而岗位没增加那么多。前些年回国跟留校的师兄聊天,现在一届研究生的人数几乎是我们那时候本科生人数翻番,工科还好,那些本来就业就一般的专业哪里有那么多符合心理预期的岗位,很多就高不成低不就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3-22 05:51
常挨揍 发表于 2023-3-20 19:15
所谓“吃苦在前”“先天下之忧而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
咋说呢,走完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才算 ...

而且你要当乙方。甲方已经够折磨人的了,但不当当乙方,你就没经过生活的毒打。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3-22 09:29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3-3-22 09:34 编辑

我再看晨大写的东西一遍,还是觉得有话要说。觉得还是要回复一下。这次咱就不用高大上了,就脚踏实地的说一说吧。

我就举一个例子,我有个表姐。人特别好。长得也好,脾气也好,但从小就不受她爸妈待见。家里两男两女,就是不喜欢她。她当年学习非常好,但等她初中毕业,考上了我们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兴冲冲的跑回家。却是迎来了冷冰冰的一句话,家里没钱。你去就工吧。我不敢说新中国没有童工,但我表姐她当时又瘦又小,当地唯一肯要她的工厂就是纺织厂。小姑娘心灵手巧,手又小,特别适合当纺织女工,接线头,换棉纱。

大家大概没有进过纺织厂车间的经历。我去过,跟着表姐。那个时候她大概20,还是不到,但已经是资深老工人了。车间里面又潮又闷,加上机器轰鸣,真是字面意义上的。我被吵得头晕脑胀,冲着表姐说我们回家吧,却只看到她嘴在动,却完全听不到她说话的声音。等从车间里面出来,好半天耳朵里面都是嗡嗡的,别人说话自己听不见,自己说话就像喊一样。搞得人人看我。这还仅仅是进去了一小会。你很难想象一下,纺织厂女工都是三班倒的,每次干满8个小时。究竟过得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但就那次去她厂里玩之后,厂里招人做设计员。优先从女工里面招,专门请了老师来教设计。但是不给专门的时间来学习,只能利用不上班的时间来上课。我表姐特别能吃苦,整个厂里只有三十几位女工报了名,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三四位。加上招来的几个大学生,就成了她们厂的设计科。这下子好了,可以脱离车间了,整个厂里面大家是又羡慕,又嫉妒。

她们厂的厂长还是很有眼光的人。当时80年代初,他能够咬牙把设计科的所有人都派到上海去学设计。我忘记了是某个大学还是上海某个大厂的设计室。总共学习了半年多。表姐回来说,自己真算是开了眼了。以前就是个土包子。然后,这开了眼界的人,就是不一样。从她们学成回来算起,在后来的15年里面,她厂子的设计室包揽了全省的设计奖整整十年。我表姐的某个设计甚至得到了国家的设计奖。他们厂子,也因此而红了十几年。

但十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我表姐她们学习的东西,已经慢慢落伍了。老厂长退休之后,每年选派一两个去上海进修也嘎然而止。她们的产品不再拿奖,厂子的产品,也是积压的越来越多。就在这个时候,厂子里的几个会计被人挖走了。急需几个会计。厂长再次招人,我表姐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吧。她觉得自己已经逐步落伍,再加上结婚有了孩子,再想追上设计的潮流,好像已经不大行了。正好我有个伯母就是会计,于是表姐就一面去上函授,一面帮伯母做账,顺便被纠正一下。结果,很快就成了熟手,然后又自己发愤考出来了会计证。

我那个时候去她家玩,经常看到小外甥女一个人在那里生闷气,乱摔东西。我表姐一面低头看书,一面安抚女儿。我就把外甥女带出去玩一会,等我临走了,再送回来。但也仅仅是一时救急。大家如果有考过会计证的,大概能够理解这其中的难度。更何况是我表姐,初中毕业而已。当了多年的纺织女工,然后虽然学过设计,但与会计考试是完全不搭的。

但转成了会计,不能挡住当时工厂的倒闭破产大潮。当时也是朱镕基总理当政的时候,下岗大潮汹涌。我表姐的厂也不能例外。正在这时,我妈看到有个学校正在招会计。就给她说了一下。她人又和蔼可亲,又能干,又没有脾气,结果就顺理成章的进了教育系统。等过了两年,国家开始向教育系统倾斜资源。我表姐才算是苦尽甘来。真正过上了舒舒服服的好日子。

其实回头看看,我表姐的经历,比起现在那些大学毕业的孔乙己们,要坎坷的多。她自己刻苦求学会计的时候,岁数也大了,上有老小有小,更没有任何基础。完全是靠自己拼出来的。那么那些孔乙己学生们,你们有什么理由来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呢?

我当助教的时候,班上有两个单身母亲。我不想评价她们的个人生活选择。但一方面要去超市里面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养活孩子,同时还要在大学里面辛苦拼搏,每天都是在苦苦挣扎。但最后她们都顺利毕业了。我觉得就连这样的生活都能坚持下来的人,大概不会有任何的困难能够难住她们。

生于忧患,我们不是要歌颂苦难,而是要歌颂面对苦难依然积极向上的态度。而这也是所有的孔乙己们所缺乏的。

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T_nvWreIhg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3-3-22 16:16
还是就业压力给逼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国内对于职业规划的缺乏,是个巨大的问题。
学生不懂,老师不懂,家长不懂。
大部分人高考报志愿都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然后考上后,也是没有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虽然市场需求的问题,但是都没准备好,怎么让人用你。
现在找一个合适的人才太难了。

然后这些年被互联网大厂将起薪拉高,导致整个毕业生对于收入的期望过高,在积累经验阶段就妄图通过不断跳槽来提高收入,这导致很多公司宁愿在市场找有一定经验的熟手。这更加增加新人的就业压力。

总之一句话,路是自己走的,无论如何都是一次单程旅行。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22 20:34
水风 发表于 2023-3-21 19:29
我再看晨大写的东西一遍,还是觉得有话要说。觉得还是要回复一下。这次咱就不用高大上了,就脚踏实地的说一 ...

和道兄总是有那么多共同语言!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人是需要被社会毒打的。What kills me makes me alive!说得太好了!

你这位表姐非常令人敬佩。在我看来,比N多头顶PhD的人还要值得尊敬!

我的大姑的故事我大概说过很多次了,但忍不住又想说。她也是非常聪明的,如果66届高中有考大学的机会,她大概率会考入名校,但她去崇明农场了。上调之后,她在水电队当工人,凭聪明转入会计。牛GF就是她的部下。改开后,她上夜大学,然后才干爆发,后来成为地铁二号线的甲方老总。退休后又被返聘好多年。

家里她也是弄得妥妥帖帖,三个哥哥一方面“级别”比她高,另一方面事事挺她的,两个妹妹更是死心塌地。

她也是经历了很多坎坷才有辉煌的。可惜天妒英才,二次退休不久就肺癌去世!她又不吸烟!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3-3-22 22:21
每个时代都有最活跃的领域,吸引人才。
现在文科明显不是。连很多有趣的书,小说,都是理科生写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3-23 08:58
晨枫 发表于 2023-3-22 20:34
和道兄总是有那么多共同语言!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人是需要被社会毒打的。What kills me makes me alive! ...

再看一遍你大姑的经历,还是觉得非常佩服。

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们造就了一个时代呢?

我对于上一代,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为祖国添砖加瓦的建设者们,表示深深的敬佩。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3-23 09:29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3-3-23 09:31 编辑

再看一遍,意犹未尽啊。也罢,这次开启毒牙模式。

很多人对于学位的迷信,其实是源自于刻舟求剑的刻板印象。以前,我是说70年代,80年代,以至于90年代早中期,大学毕业生们高高在上的待遇,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但是很多人没有考虑过,当时的大学生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个个都是人精,人尖子。这批人,有没有学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肯干,都是可以出人头地的。但很多人就简单的把学位,跟待遇,跟能力画了个等号。

然后现在每年接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你还想跟当年几万,几十万的毕业生们一个待遇,嗯,怎么说呢?

更不用说,现在的学位,从本科,到博士,几乎都是灌水灌出来的。很多,我不是说所有的,但是很多博导,他们本人的水平够不够一个博士,都很难说。PhD,哲学博士,不是学哲学的博士,而是说这个人对于科学,社会学,以及人类社会的贡献,已经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怎么理解呢,比如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范畴,而是整个的改变了人类的认知,这种发现叫做哲学高度。能做出这种发现的博士,才叫哲学博士。你如果真的回顾历史,真正称得上哲学博士的人,其实凤毛麟角。很多做出了超级发现的人,他们做出贡献的时候,早已经是博导多年了,哪怕是最近得到第二次炸药奖的Sharpless,作为毫无异议的化学界第一人,他的成就可以说自从泡利以来,就无人能及,50年一出的。他的博士学位水准,就离着哲学博士还差得远。而现在很多阿狗阿猫的,包括妖道我,都恬不知耻的弄个哲学博士的帽子戴着。就知道现在这个称号已经是灌水五百吨以上的级别了,不要说味道了,就算是超级毒药,都能稀释到看不出来的地步了。

哲学博士尚且如此,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浮躁,与厚颜无耻,与急功近利,的混合体。很多人依然把学位当作当年的学位,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

说到底,很多人缺乏一个对于社会,对于自己,的正确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不正,甚至根本就没有。整个人生如同是瞎子梦游,盲人摸象,那么能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但这不是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共产党在九几年开始转型之后,旧的放弃了。想全盘西化,被当头一棒打醒了,也不敢了,但原来的又不肯再拾起来。土共所谓的理论家,近30年来,一个没有。所谓的理论,都是东拼西凑,没有深入的调研,缺乏现实基础。很多以前时代的那批笔杆子,迷失在党争之中,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的使命是什么。没有与时俱进,所以只剩下了满腹牢骚。

但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酒可以浇愁,浇这个字用得好,牢骚也一样。如同流水流过,过了之后,现实依然如此。那么何以继续活下去,就是学做孔乙己。

在理论缺失之后,舆论自然也没了方向。主流媒体僵化腐朽,搞来搞去,都打不过胡编乱造的小编们。现在很多小编自己的趣味低下。趋炎附势,寻奇猎艳成了主流。

所以,爱坛才成了这浊流中的一股清流。吸引了众多的人来到这里。

但事务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前进,否定之否定。我就说,建国后,一扫几千年的颓势,搞得太好了,自然会有现在的反扑。这很自然,没啥了不起的。河清海晏,这是以前吹捧的盛世,现在至少河清已经在很多地方实现了。30年一代人,60年一个轮回,那么下一次的反转,还需要多少年?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3-3-23 15:04
水风 发表于 2023-3-23 09:29
再看一遍,意犹未尽啊。也罢,这次开启毒牙模式。

很多人对于学位的迷信,其实是源自于刻舟求剑的刻板印象 ...

这个就是TG政治理论的缺失,在当前形势下,有些东西必须改变。
例如三个戴表,就是要吸收资本家入党,为何?新兴的有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有一定的诉求。如果不能将这些诉求引导到体制内,这将导致一个对扛政府的阶层。这些人虽然没有那么多政治资源,但是能动用的资源和执行能力远超底层民众。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所以才有写入宪法的需求。

但是这又和宪法和指导思想有冲突,号称无产阶级政党,但又和资本家同流合污,政治理论上怎么解释?这是大问题,没找到好的办法前只能和稀泥。
这也导致被人攻击之点上,没法反驳。

所以在国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想学习成功经验,发现居然无从下手。不像鹰酱天天喊在口头皿煮滋油那么响亮,虽然鹰酱在执行上也是民族国家利益优先,但是这种口号能迷惑不少人。

扯远了,这种话题不方便太多讨论。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3-23 17:54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3-3-23 17:56 编辑
水风 发表于 2023-3-23 08:58
再看一遍你大姑的经历,还是觉得非常佩服。

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们造就了一个时代 ...



关于坎坷和辉煌,晨兄、道兄以及众位坛友都有很精彩的诠释,才疏学浅不敢多言。 只是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略有暗合,摘录如下:


茶的情诗   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的容颜。


我们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的
(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坎坷和辉煌的交互,也许就是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回响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23 19:32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3-23 05:35 编辑
水风 发表于 2023-3-22 19:29
再看一遍,意犹未尽啊。也罢,这次开启毒牙模式。

很多人对于学位的迷信,其实是源自于刻舟求剑的刻板印象 ...


妖道给力!不能同意更多!

77级的时候,教育部28所重点高校每个每年入学都千把两千人,记得当年哪个大学达到万人学生就是惊天大校了。也就是说,这28所每年毕业也真就几万人。加上部署重点也不会超过5万人。还有些“二本”(当年没有这个说法,统称“非重点大学”),加起来人数也就每年5-10万撑死了。哪像如今动辄千万一年。

要说都是人精也未必,但above average还是有的,包括大言不惭的我。不是假谦虚,大学四年,我一直觉得我在班上也就中上,比我厉害的人太多了。不过我不大死读书,有一丢丢小名气,嘻嘻。

非常同意党的理论家缺失的问题。从反对自由化后,王若水那一代理论家淡出了,邓力群那一代臭了,就再也没有理论家了,自由吹鼓手。这对党实际上是大损失。

但这不怪理论家们。但的领袖本来就是理论领军,毛泽东就是这样的。邓小平还有点“反理论”,但江泽民之后就顶多只有口号,只有为政策的背书,而不再有理论了。

这是思想混乱的根源。上梁缺失,下梁无着。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23 19:44
水风 发表于 2023-3-22 18:58
再看一遍你大姑的经历,还是觉得非常佩服。

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们造就了一个时代 ...

我也对那个“夹心的一代”非常敬佩。他们没有得益于文革前和改开后相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但他们依然自强不息,创造辉煌。他们真是了不起。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条件太好了。或许正因为我们的幸运,我们如今成了“食利者”了,被年轻人所不齿。唉,这真是从何说起。如果能选择,我太愿意选择现在年轻。他们的教育比我强何止百倍!说起孔乙己,我只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他们可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可惜,他们把能量都用在发牢骚上。做点有用的不好嘛。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3-3-24 00:49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3-3-23 15:04
这个就是TG政治理论的缺失,在当前形势下,有些东西必须改变。
例如三个戴表,就是要吸收资本家入党,为 ...

同意,很多学生都是一边背政治课资料一边脑子稀里糊涂,因为很多理论没法自洽只能硬背。估计这也是唯一一门上课老师只公布正确答案,没有人问为什么也没有师生讨论的课。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3-29 23:09
985硕士自曝失业半年,应聘道士35岁已超龄,做实习生都被拒,现送外卖。人家在视频中自述早已脱下孔乙己长衫。但发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35岁以后想出家都没人收,找2000元一月的实习生也没人要。

视频:https://www.guancha.cn/video/gczvideo/content.html?id=17182
985硕士自曝失业半年,应聘道士35岁已超龄,做实习生都被拒,现送外卖
作者: indy    时间: 2023-3-30 06:56
https://youtu.be/mp5yB0h4Klg

Screenshot_2023-03-29-18-55-53-73_a23b203fd3aafc6dcb84e438dda678b6.jpg (336.99 KB, 下载次数: 118)

Screenshot_2023-03-29-18-55-53-73_a23b203fd3aafc6dcb84e438dda678b6.jpg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4-1 08:48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3-29 23:09
985硕士自曝失业半年,应聘道士35岁已超龄,做实习生都被拒,现送外卖。人家在视频中自述早已脱下孔乙己长 ...

这个好像是有点漂移了吧?讨论的是毕业即躺平的小年轻们。不是中年问题。

我个人对于国内35这道线是非常不理解,也不赞成的。也不仅仅是35,还有39,42,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对于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是非常不友好的。

不过按照我同学的说法,我也可以理解。他说现在国内内卷的厉害。下午4点开会布置任务,已经成了常态。然后小年轻们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拖累,7、8点就能把任务做个差不多。8、9点就能交回了。上有老小有小的中年人,需要先去接孩子,然后回家给老人做饭,等忙完了家里,也是8、9点了。你还没开始呢。而且就算是熬夜,你也熬不过年轻人。

说到底,关键是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并没有在业务水平上体现出来。所以,大家都是螺丝钉,随便哪颗都一样的话,干么不选崭新的螺丝钉,而是要选生锈了的老螺丝钉呢?

如果我们要怪的话,那么前些年的时候,这些中年人在干什么?单位有提供培训,有足够的上升通道么?如果没有,那么为什么要继续在这种单位干下去呢?

再进一步想一下,现在卷走35的是30的,那么等明年,会不会是25卷走30的了呢?等到后年,会不会是刚毕业的要把今天25岁的都给卷走了呢?那么怎么才能在这么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保证你不会被卷走呢?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4-1 09:06
水风 发表于 2023-4-1 08:48
这个好像是有点漂移了吧?讨论的是毕业即躺平的小年轻们。不是中年问题。

我个人对于国内35这道线是非常 ...

既然拼死拼活干到35就没人要了,小青年们为啥不躺平呢?

资本家青睐35以下的,就像你说的,家庭拖累少,可以拼命加班,另外工资要求也低。也就是说性价比高。但对于小青年们来说,把十年青春奉献了仍然换不来一间房,结不了婚,养不起孩子,到35了就像垃圾一样被扫除掉,那躺平了玩玩游戏,沉浸虚拟世界不香吗?

至于在岗培训,呵呵,这个东西真的在中国的资本家那里存在吗?哪国的资本家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培养技能?如果非培养不可,也是为自己的需要而培养。你在这个岗位上学的技术未必就在下个岗位上能应用。

好吧,资本家不提供培训就走人。那么走人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吗?有多少人是为了没有在岗培训跳槽的?有多少人是为了更高的工资跳槽的?99.99%都是为了工资吧。

你最后的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长此以往,就是恶性循环,年轻人要么躺平,要么被卷走。要解开这个僵局,只能是政府强力干涉。说起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劳动法》,而且中国理论上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的。那么为啥理论、法律和实际脱节?

归根到底,中国现在搞的是原始资本主义,而且还没有成为帝国主义赢家。资本家们无法以对外掠夺来对内赎买,就只能残酷的压榨劳动人民的最后一滴劳动力。

不看这个根本原因,反而怪罪年轻人不肯为资本家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年轻人连当个孔乙己,躺平了非暴力不合作都成了罪过,那么难道要等到年轻人都卷不下去了把资产阶级都挂路灯才清醒吗?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23-4-1 16:04
讨论这么多,问题有这么复杂吗?不就是因为这些年净搞大基建、铁公鸡、房地产这些堆数量的产业,产业升级一直没有完成,而高校招生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产业升级所能提供的白领工作数,叠加疫情和全球经济进入萧条周期的不景气,于是大学生就业难?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知识结构出现错配而已。至于孔乙己心态,还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有家长兜底所以不愿意从事工作条件差的体力劳动。就别说大学生了,我认识的女钟点工的儿子,28岁了,只有初中毕业,宁可闲着或当保安也不愿子承父业搞装修,虽然他爹一年能挣20多万,但是工作环境差呀。当年60-70后老一代上不了大学的也都能吃苦耐了自力更生,出国了的更是啥体力活都能干,因为父母也穷,也没有后路。现在90后00后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啃老,而且高房价是一个特别好的啃老理由——反正累死也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不如躺平。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4-2 09:21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4-1 09:06
既然拼死拼活干到35就没人要了,小青年们为啥不躺平呢?

资本家青睐35以下的,就像你说的,家庭拖累少, ...

就算是帝国资本主义,也是一样的。美国的公司从来都是找到就用。实在找不到了,才从内部自己培养。也不能叫培养吧,就是把活扔给你,干不出来,就看老板了。老板要是比较仁慈,那么或许就算了,要是比较苛刻的,那么直接开走也不是没见过。哪里不是残酷压榨最后一滴劳动力呢?我们现在的工资能够维持著,还要多谢通货膨胀,而且把中国留学生赶走了很多。而且阿三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只剩下一张嘴了。所以他们招不到人,如果像国内一样,每年一千万,你别管有多少滥竽在里面,总能找到好的。

我们没人怪年轻人不肯为资本家们卖命。我们讨论的是孔乙己们,不舍得自己的长衫,不舍得自己的“读书人”的身份。而且随波逐流。不是我站在这里说风凉话。国内需要用人的地方多了去了。随便哪一行,只要你肯用心干,不要说温饱,小康富足,一点难度没有。就是辛苦了点。比如说做装修的,比如说做早餐的,比如说做家政的,比如说做看护的,社会需要的行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收入不低,待遇不够好,就是又苦又累。

还有一点,就是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一点个人的主见没有,只知道随波逐流。

互联网大厂,然后是公务员,都是好职位。就跟美国这边的咨询公司的位子一样。但你要先问一句自己,你何德何能,人家要选你?这些好职位,都不仅仅是百里挑一,说是万里挑一都不为过。妖道也入选过,过了第一轮,第二轮就涮下来了。我自认不是那些人尖子的对手。

所以人要有点自知之明。知道你能做到什么,不要一方面是自信心极度膨胀,天王老子的宠儿就是我。另一方面,一旦被打击了,就立马变成了咸鱼。你过着一个咸鱼的生活,天天混吃等死,没事了出去嗨皮,打打游戏,在家啃啃老。那么过不了多久,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咸鱼。

最后还是那句话,要自强不息。不要因为资本家35岁很多人就不要了,你就要躺平。这跟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你躺平了,那么不用到35,30岁,甚至25就没人要你了。

社会永远都会有问题,但别人依然能够会过得很好。如果很多人都能过得很好,而独独你过得不好,那么就是你的问题。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4-2 09:34
tangotango 发表于 2023-4-1 16:04
讨论这么多,问题有这么复杂吗?不就是因为这些年净搞大基建、铁公鸡、房地产这些堆数量的产业,产业升级一 ...

高等教育灌水,这是某一方面的问题。不是问题的全部。实际上,985和211收的人虽然稍微多了点,但也没多多少。进入一流次一流的大学生的比例,实际上并没有变多少。整个社会的年轻人的分布,除了某些不上不下的有了个大学文凭,好像并没有多少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的产业的确是已经开始逐步升级了。所以很多行业的就业人数开始下降。比如说电讯,邮电,供电,自来水等等民生保障行业,现在的就业人数已经少了很多。所以以前的铁饭碗银饭碗金饭碗越来越少,只剩下公务员了。虽然现在的公务员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了不少,但也接受不了这么多人。

你说的很对,现在年轻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孔乙己那样,鄙视体力劳动,低不就。可自己除了穿一领长衫,在文人的技能方面,高不成。那么就只能当咸鱼,自我麻醉。

这虽然是国家的失职,社会的错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过得这么狼狈。那么是不是更要找一下自己的个人原因呢。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4-2 16:23
晨枫 发表于 2023-3-22 20:34
和道兄总是有那么多共同语言!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人是需要被社会毒打的。What kills me makes me alive! ...

女性肺癌多是做饭引起的。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4-2 20:10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3-3-23 15:04
这个就是TG政治理论的缺失,在当前形势下,有些东西必须改变。
例如三个戴表,就是要吸收资本家入党,为 ...

哪里缺失?
要缺也是大家一起缺好嘛。
早两年习大大提的“刀刃向内”都被卢比奥抄过去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4-2 21:56
常挨揍 发表于 2023-4-2 16:23
女性肺癌多是做饭引起的。

我不抽烟,但我做饭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4-3 20:28
水风 发表于 2023-4-2 21:56
我不抽烟,但我做饭

你们在欧美的好不少,油烟轻很多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3-4-6 08:31
常挨揍 发表于 2023-4-3 20:28
你们在欧美的好不少,油烟轻很多

我家就喜欢锅气,所以只要有时间都是热火爆炒。
作者: akqj10    时间: 2023-4-6 13:17
鬼山哥抓进去了? 似乎陈志龙也进去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