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扯扯Phase One相机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1:56
标题: 扯扯Phase One相机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11-17 17:48 编辑

UC Irving医学院神经外科系主任Frank P.K. Hsu的事情曝光了。从他2012年加盟以来,动用40万美元公款买了14个高级相机、46个镜头,其中有4个是Phase One。

玩相机的人都听说过(不一定玩过)徕卡、哈苏,但其实山外有山,Phase One就是这山外之山。

Phase One是小众的丹麦公司,早年以大幅相机的扫描机背起家。


大幅相机的底片大,光圈小,整个画面纤毫毕现,早年是摄影大家居家旅行的必备凶器


在胶片时代,135相机有全幅对APS之争,中幅有6x4.5、6x6、6x9(这是厘米)之争,大幅直接从4x5(这是英寸)起步,大的更是8x10。也就是说,差不多标准打印纸大小的底片!由于大幅是单幅(而不是成卷)底片插入,胶片(普通、幻灯、红外、……),玻璃干板,什么都可以用。由于先插毛玻璃取景,然后再插底片拍照,扣扣索索一点,小底片在大幅上也能用,只要拍照的时候按照缩小的画幅小心取景。在文革时代,照相馆都很节俭,大幅也是照相馆的标配(这东西要求不高的话,小木匠都能打一个出来),就常这么干,甚至一张底片上还分划,为几家人拍照


可以方便地换底使得大幅相机意外地成为数码相机的先行者,尤其是芯片成像还在萌芽、扫描成像更加实用的早期。芯片成像多少像素就得多大的芯片,扫描就不必了,扫描头沿轨道扫描,轨道沿画幅徐进,扫描头只需要很小的芯片就行,但对机械扫描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很高。没办法,剑不够长,只有上前一步。扫描机背成为早期数码相机的重头戏,但成本高昂,主要用于工业、医学、广告摄影,有钱人也不碰那东西,使用太不方便,而且只能架设稳当后用于固定物体的拍摄,不大适合居家旅行拍摄


随着成像芯片的发展,可换数码机背向下延伸到中幅相机,尤其是哈苏这样的,机身和机背胶片盒是插接的


Phase One就是从中幅数码机背起家的,早年主打哈苏的第三方数码外插件


与此同步,Phase One推出了自己的图像编辑软件Capture One,“capture”最初就是从数字机背“抓图”来的,电脑屏幕上抓图就叫screen capture。嗯,这倆在干嘛呢?


Capture One的强项在于从RAW格式转换成终端用户可用的格式,如JPG、TIFF、PNG等,并在转换过程中达到最高画质,各种滤镜、效果则是鸡精,哪家的软件都不缺。Capture One如今是与Adobe Photoshop分庭抗礼的主流图像编辑软件,大部分功能相当,有些功能超过(如富士系RAW可软件复现各种本来只有机内设置的胶片效果,还有自动对齐地平线等),当然,Adobe的阵容更大,用户圈更大,支持的插件更多


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Mamiya曾经是与瑞典哈苏分庭抗礼的中幅。Mamiya是从双反开始的,当年怼的是德国Rollei


中幅主流从双反转向单反后,Mamiya就怼上了哈苏,在专业圈子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专业摄影者对品牌的“光环效应”远没有业余人士敏感,他们要的是出片。Mamiya在这方面一点不比哈苏逊色,而大部分用户对大幅精品是哈苏-蔡司拍的还是Mamiya拍的并不在乎,就像新闻、体育、风光、婚纱摄影是用徕卡拍的还是佳能、尼康拍的没人在乎一样


Mamiya从设计理念到相机使用,全面对标哈苏


与哈苏用第三方的蔡司镜头不同,Mamiya还有自己的镜头系列


为了便利使用、拓展用户群,Mamiya还推出旁轴的Mamiya 7系列


还为了迎合SLR用户,推出使用习惯相近的Mamiya 645 Pro


Mamiya 645AF还是自动对焦的


但到了2009年,Mamiya撑不下去了,被Phase One买下来,重新包装、技术更新后,作为自己的品牌推出,并且在2017年(比富士GFX100S和哈苏X2D 100C之前5年)首先达到100MP!


Phase One的解像力是无可置疑的,也在工业、医学、广告摄影里站稳了立足之地,但这东西实在太贵了,最新的Phase One XT要57000美刀,镜头当然是另算的!


Phase One没有用蔡司镜头,但与Schneider有合作,这是大幅相机时代比蔡司还要牛掰的镜头厂家。现在三星相机上的Schneider镜头和索尼上的Zeiss、华为上的Leica一样,都是贴牌货


Rodenstock是另一个与Phase One合作的德国镜头厂家,这家在大幅时代就与Schneider分庭抗礼


Phase One其实需要加上三脚架才能发挥出像素的威力,并不适合居家旅行使用


画质是无与伦比的


放大、剪裁的空间巨大


拍风光旅游当然可以,但小题大做了,好像开着劳斯莱斯去买菜一样


富士GFX100S也是100MP中幅,B格没有Phase One高,但价钱只有1/10!


富士龙镜头在胶片中幅时代就享有小众但坚挺的信誉,现在依然是满满专业级的本色,B格较低还有避人耳目的好处,除非目的就是B格


带5轴6档稳像,携带和使用更加方便


画质与Phase One有差距吗?可能有。富士是44x33毫米的成像芯片,Phase One是53.7x40.4。但不放大到橱窗广告大小,估计看不出差别


日常使用的话,富士中幅已经剪裁的自由度足够大了


居家旅行其实还是GFX100S更好


哈苏X2D 100C也达到100MP,5轴7档稳像,成像芯片其实和富士是同一来源,都是索尼CMOS,但有自己的镜头系列


但这个Hsu教授喜欢装B,在巴黎圣母院前旅游的时候还被路透社记者撞上了,还接受了采访。当年的话题是美元涨价、欧元贬值,他是不是更有到欧洲旅游的动力了。当然啦,神外主刀,年薪140万美元,本来就不缺钱,有B可装,何乐不为?


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看来他的技术不错。但UC Irving规定员工不得用公款设备赚取私利

但2014年贪腐被举报后,2022年学校才处理,也就是退赔,这40万全部要赔付给学校,东西自己留着。举报人和舆论都认为,处理太慢,处理太轻。

举报者是Yi-Hong Zhou,曾经是他实验室里的研究员。看名字像大陆来的。Hsu本人应该是台湾来的,也有可能是香港。好奇他14个公款买来的相机里,4个Phase One之外的都是些什么相机?徕卡?尼康Dx?佳能1DXx?

后来看到一张图,展示了部份“赃物”:



努力认了一下,能猜出来一些,但不确定。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8 02:25
壕。。。。

这些相机都是贵到非但买不起,还连看都不敢看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2:32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7 12:25
壕。。。。

这些相机都是贵到非但买不起,还连看都不敢看了。。。

你就别哭穷了。爱坛里壕到南极旅游的还只有你一个。
作者: 李根    时间: 2022-11-18 03:07
这厮年薪这么高,还是不肯自掏腰包买如此高级的相机。

可见其实是叶公好龙。男人对于真心喜欢的东西,一向舍得掏自己的钱——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


作者: huma    时间: 2022-11-18 03:09
这种便宜真的没必要贪,告发他的估计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不知道美国这样结果如何,在日本告发教授一般日子都不好过。
这款相机见过不过不是数码的是胶片,数码的还是头一次听说,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3:15
huma 发表于 2022-11-17 13:09
这种便宜真的没必要贪,告发他的估计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不知道美国这样结果如何,在日本告发教授一般日子 ...

Phase One还有胶片相机?

举报的人2014年后换系了。猜测可能两人的关系本来就很僵。中国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多,到了举报上级的时候,大多另有隐情了。
作者: 雷达    时间: 2022-11-18 06:14
我曾经在一家遥感设备公司做过几年,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是他们的手段之一,用的就是 phase one 装在飞机上,所以有一段时间对这个相机和 capture one 用的很熟。问题就是你提到的,太大太沉,难以想象居家旅行用这货。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06:48
年薪是140K还是140W?
作者: 无言    时间: 2022-11-18 06:57
Hsu好像是徐或许。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7:45
雷达 发表于 2022-11-17 16:14
我曾经在一家遥感设备公司做过几年,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是他们的手段之一,用的就是 phase one 装在飞机上, ...

这东西本来就是航空、工业摄影用的,居家旅行用这个太变态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7:49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7 16:48
年薪是140K还是140W?

神外主刀,你觉得有可能年薪14万?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08:30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7 18:49
神外主刀,你觉得有可能年薪14万?

他不是教授吗?怎么变成医生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8:39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7 18:30
他不是教授吗?怎么变成医生了?

医学院临床教授都是执业医生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08:46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7 19:39
医学院临床教授都是执业医生

哦,那他收入可是不正常的高,一般医学院的医生教授都花1/4到1/2时间搞教学,所以收入都远不如完全执业的医生。
他的这个1.4M的收入,即使是在执业脑外科医生里都是顶尖收入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09:21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7 18:46
哦,那他收入可是不正常的高,一般医学院的医生教授都花1/4到1/2时间搞教学,所以收入都远不如完全执业的 ...

一点没有不正常地高。医学院要能招来顶级医生教书,只有在薪酬上补足。还真以为有人会“终于党的教育事业”而放弃高收入的职业而来教医学院啊。稍好一点的医学院院长都是200万起跳。

脑外科医生140万并不算高。为什么我知道?嘿嘿,脑外科、心外科、眼外科是收入最高的,我正好有人认得是干这行的。

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查查British Columbia的医生收入。加拿大是公立医疗,所以医生收入是公开的,至少BC。只有名字,你要是认识人,就知道谁是哪科的。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10:27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7 20:21
一点没有不正常地高。医学院要能招来顶级医生教书,只有在薪酬上补足。还真以为有人会“终于党的教育事业 ...

这是英国医生?那英国医生收入够高的,比美国要高。
美国的情况还真不一样,就像我说的,美国医生年收入上百万那要明星医生才行。教书的医生一定收入少,很多医生是为了学术情怀,当然也有手艺不行混进学校混日子,拉帮结派,不过那是少数。
美国一般医生是十几万到五十万这个之间,包括专科,百万那是要非常辛苦才行。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10:59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7 20:27
这是英国医生?那英国医生收入够高的,比美国要高。
美国的情况还真不一样,就像我说的,美国医生年收入 ...

你的信息和我的不一样。你是听你的医生朋友说的?我认识的医生里,不乏因为美国医生收入更高而想去美国的。十几万,那还去干什么?

百万是不容易,但在加拿大,神外、心外、眼外绝对过百万,麻醉也差不多百万了。
作者: 大陆的兔兔    时间: 2022-11-18 11:31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8 10:59
你的信息和我的不一样。你是听你的医生朋友说的?我认识的医生里,不乏因为美国医生收入更高而想去美国的 ...

上次有个八卦,一个韩裔美国脊柱外科手术大夫老婆是选美冠军,兼职当应召女郎的,
我只记得年薪300多万美刀。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11:55
本帖最后由 阿忙 于 2022-11-17 23:01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7 21:59
你的信息和我的不一样。你是听你的医生朋友说的?我认识的医生里,不乏因为美国医生收入更高而想去美国的 ...


我老婆就是医生,身边医生朋友一大堆,对美国医生的收入还是熟悉的。

美国家庭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如果拿工资,那就是十几万到二十几万这个水平。比不上大厂的老年马工。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12:00
大陆的兔兔 发表于 2022-11-17 22:31
上次有个八卦,一个韩裔美国脊柱外科手术大夫老婆是选美冠军,兼职当应召女郎的,
我只记得年薪300多万美 ...

第一,那是个新闻,只是跟进传闻写的他的年收入,第二,即使有也是非常小的个例,而且有特殊情况。
大多数的专科医生,即使是做脑外这类顶尖手术的医生,很难到一百万,一般也就五十万。
所以年轻一代,如果够聪明而又想挣钱的,做医生不是第一选择了,只能算是列在前面的几个选择之一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8 12:56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7 21:59
你的信息和我的不一样。你是听你的医生朋友说的?我认识的医生里,不乏因为美国医生收入更高而想去美国的 ...

每年安省有不到两百个医生向政府要了一百万以上。这一百万不是个人收入,应该算是行医的总收入。还要扣去一些其他费用,收入会比这个少一些。同时,安省有三万多医生。绝大部分收入是二十万左右。

医生这个行业越来越像律师了,当然医生平均收入还是高过律师的。平均水平不错,但不是很高。少数收入很高。不过,医生对精力体力要求比律师要高。大部分医生六十岁以后,因为精力体力下降而显著减少营业时间。律师要到70岁左右才开始交班。相对而言,医生入行更晚,专科的话,要到35岁才能稳定下来,生意进入正常轨道。

而且,医生的work life balance 不算好的。新一代追求躺平的年轻人,选择医生的越来越少了。倒是想当药剂师更多了。压力小,对精力体力要求低一些,收入也还可以。下一代都不奋斗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13:46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7 22:56
每年安省有不到两百个医生向政府要了一百万以上。这一百万不是个人收入,应该算是行医的总收入。还要扣去 ...

你说的没错。

不过神外不是一般医生哦。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13:47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7 21:55
我老婆就是医生,身边医生朋友一大堆,对美国医生的收入还是熟悉的。

美国家庭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如果 ...

但是你老婆不会不知道,神经外科不是家庭医生和普通内科啊。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8 14:08
本帖最后由 阿忙 于 2022-11-18 01:30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8 00:47
但是你老婆不会不知道,神经外科不是家庭医生和普通内科啊。


你这话说的,医生还需要你来告诉什么是神经外科吗?神经外科的收入不可能是内科医生的五倍,刚问了她,他们内部是有survey的,每年都有,各种医生的收入分布,中位数,都是可以看到的。上百万的神经外科不是没有,可是那是分布曲线的远端。
如果单纯从挣钱看,神经外科也不是最好的。有的比这个轻松而又挣钱也不少的。
医学院聘请医生,给的钱不是补足什么出诊费,相反,绝对低于同样时间的诊费。这个很容易看,各个医学院给那些就职的MD的聘任工资是半公开的。
我老婆做住院医的program里的教学医生大多数就是这样,如果考虑收入那么应该不教学去挣钱。除了一两个水平极差的医生,已经不能自己出去执业了,靠关系中program里混日子。里面就包括一个贵色儿的。
各个诊所给一般医生的工资,很多越有名的医院和诊所给的越低,因为平台有名,医生在那里可以做的不是小诊所可以比的,比如几个著名的癌症治疗中心,前几年给刚毕业的医生工资不到10万,现在可能高点,可也高不到哪里。
还有,美国本土医学院出来的医生的大部分都有职业荣誉感,挣钱当然要,可是到了一定数目以后,很多人愿意做一些能够影响更多人的事,而不是单纯增加收入。
不要随便听你的朋友吹两句牛就当真。他们的详细收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们肯定没和你说。
举几个例子给你听,我这个都是真例子
某些地方的华人医生肠胃科医生,有个别几个,收入小一百万,可是做法是每天他的几个诊所能够claim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肠胃镜,这是很明显的作假,可就是这么冒风险,他的收入也就是个一百万左右,还是毛收入。
还有纽约上报纸的案件,痛症科医生私下滥发药物贩卖,最后这块收入也就是一年几十万,如果他收入有几十万,他用冒这个险?痛症科,这是不次于神经外科的科室。
再来个没用的冷知识,医生做同样的服务,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和在宾州Armish区,从保险公司拿的钱,不一样。哪个高?宾州,而且高不少,因为在便宜“under serve area“服务,保险公司给的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8 23:37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8 00:08
你这话说的,医生还需要你来告诉什么是神经外科吗?神经外科的收入不可能是内科医生的五倍,刚问了她,他 ...

嘿嘿,我的医生朋友是女儿和女婿。他们当然对自己的收入关注,也关注同行的收入(谁不是呢?)。加拿大是公费医疗,BC医生的收入是政务公开里可以查到的。
作者: 国林风    时间: 2022-11-19 02:50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8 23:37
嘿嘿,我的医生朋友是女儿和女婿。他们当然对自己的收入关注,也关注同行的收入(谁不是呢?)。加拿大是 ...

他们俩目前有什么展望吗?对于专业或者亚专业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9 03:40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8 01:08
你这话说的,医生还需要你来告诉什么是神经外科吗?神经外科的收入不可能是内科医生的五倍,刚问了她,他 ...

个人觉得医生里面,我最愿意当麻醉医生。活儿相对轻松,对体力要求低。可以干到相当老。对家庭生活相对友好。 不用去拼top1%,平均就相当高。而且,不像神外心外,被机器人替代早晚的事情。现在,外科部分面临被机器人替代的问题,倒不是说不需要医生了,而是只需要十分之一的医生了。这些行业里的医生,大部分会被淘汰。不想被淘汰,就要争这个1%。。。卷起来!!!

所以,我个人对医生这个行业,中长期不看好。现在这一代很可能是最后一代传统医生了。剧我接触到的医学AI,对医生血淋淋的屠刀就在眼前了。 乐观估计还有20年,悲观一点,只有五到十年了。
作者: tanis    时间: 2022-11-19 03:41
本帖最后由 tanis 于 2022-11-19 03:42 编辑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8 10:27
这是英国医生?那英国医生收入够高的,比美国要高。
美国的情况还真不一样,就像我说的,美国医生年收入 ...


显然不是。。。我在的这个玉米地的外科医生在10年前,7,80万的很多。 我见过他们的w2.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9 03:43
本帖最后由 阿忙 于 2022-11-18 14:45 编辑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8 14:40
个人觉得医生里面,我最愿意当麻醉医生。活儿相对轻松,对体力要求低。可以干到相当老。对家庭生活相对友 ...


麻醉医生耗时很长,可是中间一段很轻松。早期Linux Kernel的contributer里就有一个麻醉师,一遍看着人家开刀一遍写code。
不过有一段时间,麻醉护士说可以独立操作一些手术,麻醉医生也受到很大的冲击。
如果你也同时做产科的麻醉,那么对家庭生活可是很不友好,生孩子大都是大晚上的,一折腾好几个小时,有的开始不麻醉后面要,可是麻醉医生要一直候着
作者: tanis    时间: 2022-11-19 03:45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9 03:40
个人觉得医生里面,我最愿意当麻醉医生。活儿相对轻松,对体力要求低。可以干到相当老。对家庭生活相对友 ...

很难说。 米国医生传统势力非常大。 新技术被approve的时间可能会非常长。 最后很有可能是新兴市场倒逼米国改变。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9 03:50
tanis 发表于 2022-11-18 14:41
显然不是。。。我在的这个玉米地的外科医生在10年前,7,80万的很多。 我见过他们的w2. ...

要么你那边汇集一堆顶尖收入的外科医生,要么你的情况很特殊。普通外科医生的中位数,好像去年医生内部的survey是三四十万这个范围,七八十万的要多做手术,而且要做那些高pay的才行。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9 03:50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8 14:43
麻醉医生耗时很长,可是中间一段很轻松。早起Linux Kernel的contributer里就有一个麻醉师,一遍看着人家 ...

麻醉医生时间上至少double charge,他在等手术的时候,可以准备下一个手术的麻醉方案。收两份钱。每份都是好几百一个小时。这比大部分医生苦哈哈挣一百多一个小时强太多了。。。羡慕!

就是他们的保险费要高一点。每次官司,麻醉师基本没得跑,一定会被告的。想想这个,觉得俺的心里承受力还是不足以当麻醉师。。。。算了,还是接着当苦逼工程师吧,钱不多,不过压力小呀。。。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9 03:54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8 14:50
麻醉医生时间上至少double charge,他在等手术的时候,可以准备下一个手术的麻醉方案。收两份钱。每份都 ...

如果只看钱,医生真心不是首选前五的行业,甚至前十都够呛。大厂的资深马工起码秒了普通医生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9 03:55
国林风 发表于 2022-11-18 12:50
他们俩目前有什么展望吗?对于专业或者亚专业

已经在工作了。女儿是老年精神病,女婿是眼外科视网膜修复。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9 03:57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8 13:40
个人觉得医生里面,我最愿意当麻醉医生。活儿相对轻松,对体力要求低。可以干到相当老。对家庭生活相对友 ...

麻醉科并不轻松,急诊手术经常要叫到。

家庭医生确实有屠刀问题。一方面是医学AI,另一方面是nurse practitioner。,有些药剂师也开始有基本的处方权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9 04:01
tanis 发表于 2022-11-18 14:45
很难说。 米国医生传统势力非常大。 新技术被approve的时间可能会非常长。 最后很有可能是新兴市场倒逼米 ...

不要小看资本方向的力量,保险公司和医院都有意愿把医生干倒。有点机会就会上的,这次mRna疫苗,就强推了。神外和心外是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突破点,其实比普外容易被干掉。现在的目标是让普外医生就可以操作机器人执行神外和心外的手术。还有就是家庭医生,估计也快保不住了。技术上,基本准备好了。只要当需要增长点的急迫性增加到一定程度,这些医生就会被淘汰的。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9 04:05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8 14:57
麻醉科并不轻松,急诊手术经常要叫到。

家庭医生确实有屠刀问题。一方面是医学AI,另一方面是nurse prac ...

钱多呀。。。一点不比神外心外少。

相对而言,对体力要求不是太高。至少比外科医生要小多了。很多外科医生50以后,就精力体力不及了。麻醉师,60还可以继续上岗。麻醉师大部分都能坚持到65,正常退休。外科的最多60,必须转行政了。体力不行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1-19 04:06
阿忙 发表于 2022-11-18 14:54
如果只看钱,医生真心不是首选前五的行业,甚至前十都够呛。大厂的资深马工起码秒了普通医生 ...

你就是这样把领导给秒了。。。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2-11-19 04:10
赫然 发表于 2022-11-18 15:06
你就是这样把领导给秒了。。。

她比较随性,而且不想降低服务的quality,又不想太累,所以注定收入高不了
作者: 潜水员    时间: 2022-11-19 04:34

刚说不讲B格,这个图里相机都拿反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9 05:14
潜水员 发表于 2022-11-18 14:34
刚说不讲B格,这个图里相机都拿反了。

这样拿确实不大多见,但还是可以的。要左手拿,还非这样拿不可。否则怎么拿呢?
作者: 住在乡下    时间: 2022-11-19 11:31
手中的就是最好的,用全用好吧,不烧器材的原因是没钱,这事没边
作者: 国林风    时间: 2022-11-19 13:21
晨枫 发表于 2022-11-19 03:55
已经在工作了。女儿是老年精神病,女婿是眼外科视网膜修复。

不错,老人社会需要更多的支持。

你女婿除了做网脱,估计也做一大堆白内障手术吧?毕竟一个15分钟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19 14:03
国林风 发表于 2022-11-18 23:21
不错,老人社会需要更多的支持。

你女婿除了做网脱,估计也做一大堆白内障手术吧?毕竟一个15分钟 ...

那些现在不做了,不能和一般的opthomologists抢生意,要拉仇恨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