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挨饿的纪念 [打印本页]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5-25 16:46
标题: 挨饿的纪念
有感而发一个日志,票妹皇叔妖道的回复不忍埋没。重记之。

1)@老票  2021-5-24 16:26

巧了,基本上是同一时期,我在山区支教,做乡村中学老师。  住校,好处是能吃上白面,馒头花卷管够; 菜基本只有一种,就是土豆,当然会有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等等区别。 每周见一次白菜算是给力的。  肉?  没见过...

给学生做家访,遇到人家耕地赶着牛,跟牛后面,不夸张的说,想扑上去咬一口,觉得自己象头狼。

老兄说的对,没油水的时候,馒头根本不顶时候。正值长身体,一顿吃过11个馒头(2两一个),村里大爷都可怜我说:娃娃你怎么给饿成这样了?


支教的日子过了一年,到现在也不爱吃土豆。  不过黄土高原上小米的质量很好,天天喝粥,养胃啊。


很小的时候,家里真的穷,吃玉米面煮饼子能饱就不错了。  不吃难受,吃了更难受,胃酸的很。   这日子过了2-3年吧...  


所以,我坚决拒绝素食主义,到现在无论自己做饭还是出去吃饭,肉是王道。


2)@老票
1992年的黄土高原山村里,人吃的粮食其实也不是特别富裕,养鸡养猪也都是粮食的消耗品啊。起码老乡们是以这个为借口的吧。

关键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我在支教的山村里问过老百姓,为什么不多养鸡养猪搞点鸡蛋或者猪肉改善生活呢?  是不是粮食不够?

老乡们大多回答,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挺辛苦的,谁费那个劲?  当时村里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其实都比较富裕一点的。

支教那一年另一个收获是:不再觉得农民都是很辛苦的,起码我走过的那几十个村子都不算勤劳。  用不着996,只要是稍微辛苦一点,就能过得好一点。

可他们就是不愿意勤劳一点。

蹲墙根卷根旱烟晒太阳聊大天,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3)@皇家骑警总监  2021-5-24 22:55

我大学时去植树,就在七王坟那里,每餐满满一饭盒米饭,再加熬茄子,熬白菜之类的,是真不顶事啊 一点儿荤腥见不着,害得我们都想去偷老乡家的鸡。临走那天说是给加餐,土豆红烧肉,结果盛到碗里的只有土豆,因为肉都烧化了。


4)@水风  2021-5-25 08:36

这才确定七月的确是前辈了。但说到挨饿,你们这些大城市的孩子有白面吃还唧唧歪歪的,让我们小县城长大的这批人情何以堪?我家一直到85、86年,每年的白面一人只有10斤,剩下的要么是黑面,要么是玉米面。我家的白面都是留着过年和重要节日的,比如说过生日吃顿面条。顿顿吃窝头或者饼子。更多的时候是吃菜团子,就是拿玉米面混合很少一点豆面或者黑面,里面包一大包菜,做成的类似包子的东西。因为没有荤腥油水,那点点供应粮完全不够吃的,全靠瓜菜带。

荤就别想了,我家的肉票每年都用不了,因为没钱去买。顶多有点粉丝,虾皮。油更是罕见。按照供给,一个成人一个月二两油,小孩减半,听起来不少,一两油才50克,但现在炒个菜,没个一两油都算是少油了。而且过年过节总要炸点东西。一家人四口一年统共7斤多一点油,还要攒2斤油过个年。

菜团子并不难吃,尤其是靠锅边,有一层锅巴脆皮的那些。就是玉米面太粗,喇嗓子。就像老票说的,吃饱了肚子难受。但很快就又饿了。我一直到上大学,胃都非常不好。就是小时候吃这种没营养的菜团子吃坏了。

楼上几位,你们这还算是忆苦思甜么?搁当年,都是妥妥的炫耀。要说最惨的,都是小城市的人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你们的供应足够,油,肉,面都比我们多。到了乡村,镇乡,家家都有自留地,至少还可以自己种点豆菜。我们要地没有,供应也比大中城市差了好几个档次。

5)一并回复:

@料理鼠王  2021-5-23 17:13
确实,没油没蛋白质,那点淀粉不顶饿。
这也是原来粮食不够吃的原因。
——这话您说了

@数值分析  2021-5-23 18:05
馒头是多大的啊?二两一个?
——人如其名

@老兵帅客  2021-5-23 19:02
伙计,你那50天吃的可比当年,我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民强多了。当年的天津农村,每亩地产量才两百多斤,每人能有几亩地,算下来你那个吃法撑得住嘛
——平地,交通也便利一些,应该比山区好?

野草魂 2021-5-23 19:07
基本可以肯定那时的农民吃得赶不上群山兄在那的伙食,而那之前更不用说。
——之前不知道,当时是差不多的一样的,每礼拜能多一两个鸡蛋?

@testjhy  2021-5-23 22:39
是啊,我妈优待我的方法就是米饭下面放一勺猪油,饭真香啊
——为什么要放在米饭下面??

@jellobean  2021-5-23 23:57
没有油水
——油也是有的。就是素油和荤油的差别很大。

阿忙 2021-5-24 00:53
这伙食,比当年真饿饭的时候可是天上地下了。我岳父告诉我,他当年给食堂被粮食,结果口袋有个小洞漏在地下一小把米,抓起来,直接生米塞嘴里吃下去,饿极了
——要亲历才有感。

@drknight  2021-5-24 03:52
+1,猪油拌饭是难得的美食
——再教你一招:油辣子趁热的时候放一小勺猪油下去

@住在乡下  2021-5-25 11:34
减肥算吗
——骗人!你总这么色迷迷的,不可能。。。玩笑归玩笑,不过你肯定听说过“素心人”。真事儿。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1-5-25 21:14


七月兄有心了~

正在《新疆纪行系列》的回复里深情回忆新疆美食,看到此文真是感慨啊~ 妖道兄@水风 提到的肠胃虚弱,更是我这么多年的相伴相随。

贴一首歌词来表达此时的感慨吧:


“"也曾有过那样的时代啊"
有一天我也能这样话当年吧
"也曾有过那样的时代啊"
一定能笑着这么说吧

所以今天就别再闷闷不乐了
吹吹今日迎面而来的微风吧

轮回再轮回啊 时代轮回中
欢喜与悲伤反反覆覆
就是今天不支倒地的游子们
来日亦将改头换面重新出发

----中岛美雪





作者: 小书童    时间: 2021-5-26 00:20
哎,我给小屁屁忆苦思甜,酱油捞饭,白糖粘米,结果臭屁屁吃得特开心!完全没有苦……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1-5-26 00:44
老票 发表于 2021-5-25 08:14
七月兄有心了~

正在《新疆纪行系列》的回复里深情回忆新疆美食,看到此文真是感慨啊~ 妖道兄@水风 提到 ...

妖道那个好歹还是有个菜团子吃。。。

我们中学有个老师非常瘦弱,走路慢吞吞。据他说就是六零年上学时没吃的,学校食堂把玉米芯最中间的嫩芯给抠出来煮一煮吃。。。 问题是玉米芯那玩意儿基本上不能消化,吃下去之后拉不出来。。。 有人因此而死掉。。。 他侥幸没死,但是肠胃彻底坏掉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5-26 03:54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1-5-26 03:58 编辑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00:44
妖道那个好歹还是有个菜团子吃。。。

我们中学有个老师非常瘦弱,走路慢吞吞。据他说就是六零年上学时没 ...


的确是,毕竟还能吃饱。。。

你这个老师太惨了。应该不是没有灌浆的玉米,而是已经成熟,但没有完全干的那种。玉米芯还能咬的动。如果是灌浆时节的玉米,玉米秸都可以吃的,玉米芯更好吃。跟甘蔗类似,甜甜的。嚼嚼把汁咽下剩下就是一口渣。成熟后的玉米芯跟嚼完的渣的口感很相似的。不要问为什么我知道。妖道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跟着自己的同学,可是祸祸了不少公社的共有财产。。。

这东西的可食性按说排在地瓜秧的后面。而正常时候,老地瓜秧就是喂猪,猪都不吃的。【校长,我真不是说你】要知道如果温度够高,地瓜秧没几天就可以长一尺多长。一分地的地瓜秧,在保证地瓜生长的情况下,可以供一头几百斤的猪吃都没问题。可见当时连地瓜秧都没了。。。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5-26 04:43
水风 发表于 2021-5-26 03:54
的确是,毕竟还能吃饱。。。

你这个老师太惨了。应该不是没有灌浆的玉米,而是已经成熟,但没有完全干的 ...

就是甜杆么,郊区农民拉进城里卖钱的;还有嫩玉米,间穗间下来的,就是一泡糖水。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5-26 04:46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00:44
妖道那个好歹还是有个菜团子吃。。。

我们中学有个老师非常瘦弱,走路慢吞吞。据他说就是六零年上学时没 ...

这个“玉米芯最中间的”,就是你头像的烟斗啊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1-5-26 05:51
我那个,是说你大米白面敞开吃,在我们那里,也就是天津,是根本不够的,必须混棒子面。现在城里人吃棒子面是为了改变一下而已,当年可是为了吃饱。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1-5-26 05:54
水风 发表于 2021-5-25 14:54不要问为什么我知道。妖道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跟着自己的同学,可是祸祸了不少公社的共有财产

不用问你啊,农村长大的都干过。。。 刨地瓜,掰玉米,扒花生,烧麦穗。。。 小孩在农民眼里的确是“狗都嫌”。。。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1-5-26 06:06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25 15:46
这个“玉米芯最中间的”,就是你头像的烟斗啊



老麦的烟斗是用一支完整的玉米芯做的。。。 你看连玉米粒留下的凹坑/粗茬还都在呢。。。

https://corncobpipe.com/product/ ... ight-corn-cob-pipe/,才$21.99,你值得拥有啊。。。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5-26 07:16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06:06
老麦的烟斗是用一支完整的玉米芯做的。。。 你看连玉米粒留下的凹坑/粗茬还都在呢。。。

https://cor ...

很好奇这个东西不是很容易着火么?你说老麦是不是每次抽到火起就结束,然后下次再换一个?
作者: qiuwen777    时间: 2021-5-26 10:28
本帖最后由 qiuwen777 于 2021-5-26 10:43 编辑

老父亲快70了,红薯是坚决不吃的,问曰,小时候吃够了,再也不想吃了。
至于红薯叶,那是绝对不碰的。
后来去大家那探亲,逛中国超市看到红薯叶居然卖3~4加一磅,惊呼。
于是清炒红薯叶还是能端上桌,吃起来也还马马虎虎,但看得出,确实谈不上喜欢吃。
我们这些人倒是没有经历过,觉得米饭里面,加点红薯还挺新鲜,挺好吃的。
作者: colin1992    时间: 2021-5-26 14:33
鲜活的记忆
作者: 水杉    时间: 2021-5-26 16:05
水风 发表于 2021-5-26 03:54
的确是,毕竟还能吃饱。。。

你这个老师太惨了。应该不是没有灌浆的玉米,而是已经成熟,但没有完全干的 ...

小时候,吃过玉米杆。这个玉米芯也能吃,倒是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人吃过。
记得在5,6岁的时候,看到一群知青在大榆树下吃忆苦思甜饭,嗯,似乎是榆树钱的饭团子。

作者: MaverickZ    时间: 2021-5-26 17:18
小书童 发表于 2021-5-26 00:20
哎,我给小屁屁忆苦思甜,酱油捞饭,白糖粘米,结果臭屁屁吃得特开心!完全没有苦…… ...

我以前去小吃摊买窝窝头吃, 也被父辈们说傻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1-5-26 20:10
qiuwen777 发表于 2021-5-25 21:28
老父亲快70了,红薯是坚决不吃的,问曰,小时候吃够了,再也不想吃了。
至于红薯叶,那是绝对不碰的。
后来 ...

你那是尝鲜,老辈人是为了活命,完全两回事的。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1-5-26 20:11
MaverickZ 发表于 2021-5-26 04:18
我以前去小吃摊买窝窝头吃, 也被父辈们说傻

肯定的,那年头,窝窝头是正餐,大米白面是过年才有的好东西。不像现在,大米白面吃腻了,换窝窝头尝鲜。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1-5-26 21:06
水风 发表于 2021-5-25 18:16
很好奇这个东西不是很容易着火么?你说老麦是不是每次抽到火起就结束,然后下次再换一个? ...


据老烟枪们确认,这玩意不会起明火,但是的确每抽一次就会烧掉一点点。。。 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换个新的。。。

老麦的烟斗是密苏里一家叫“Missouri Meerschaum Company”的公司给他做的,能攀上高枝比啥明星代言都强呵。。。 所以MMC一直定期给老麦寄去他们的新烟斗。。。 你看到照片上老麦总是叼着一支烟斗,但其实都不是同一支,总在换新。

不过老麦有个习惯,新烟斗到手,他总喜欢在烟管上先燎一圈黑再用。。。 所以如果要买正宗“麦帅耍酷烟斗”的话,烟管上务必得有一圈燎黑。。。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5-28 11:13
这饭量还可以,当年我馒头的记录是13个,而且是就着红绕肉吃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5-28 11:17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21-5-26 20:11
肯定的,那年头,窝窝头是正餐,大米白面是过年才有的好东西。不像现在,大米白面吃腻了,换窝窝头尝鲜。 ...

我现在也是拿粗粮当主食,没办法,肚子越来越大啊。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5-28 11:21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21:06
据老烟枪们确认,这玩意不会起明火,但是的确每抽一次就会烧掉一点点。。。 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换个新的。 ...

抽烟斗时间稍长一点,烟油就会堵住吸管,影响烟的口感不说,不使劲烟就抽不到,使劲了烟油就有可能抽到嘴里。

所以隔段时间就换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太高档的烟斗谁都换不起,玉米芯是最佳选择。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5-28 11:48
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1:21
抽烟斗时间稍长一点,烟油就会堵住吸管,影响烟的口感不说,不使劲烟就抽不到,使劲了烟油就有可能抽到嘴 ...

那~斯大林呢?好像是有一种类似通条的工具?
作者: 无言    时间: 2021-5-28 12:22
包子 发表于 2021-5-28 11:21
抽烟斗时间稍长一点,烟油就会堵住吸管,影响烟的口感不说,不使劲烟就抽不到,使劲了烟油就有可能抽到嘴 ...

烟斗要定期通的,以前打点心包的纸绳就不错。

@七月群山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5-28 17:02
当然可以通,但是味道就已经变了,我估计强迫狂受不了。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5-28 17:03
无言 发表于 2021-5-28 12:22
烟斗要定期通的,以前打点心包的纸绳就不错。

@七月群山

现在有铜丝缠棉线的专用工具。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1-5-28 19:42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28 11:48
那~斯大林呢?好像是有一种类似通条的工具?

抽两天就得通,清洗,不然味道发苦 。
不过俺没抽烟斗的原因一是把个登喜路的斗买来没一周就摔了八字不合,二是抽斗抽雪茄都跟喝茶的口感冲突,只好废弃烟斗和雪茄了。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1-5-28 19:45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5-26 21:06
据老烟枪们确认,这玩意不会起明火,但是的确每抽一次就会烧掉一点点。。。 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换个新的。 ...

差不多,没记错的话5~10斗就得换。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5-30 03:45
水风 发表于 2021-5-26 03:54
的确是,毕竟还能吃饱。。。

你这个老师太惨了。应该不是没有灌浆的玉米,而是已经成熟,但没有完全干的 ...

甜杆儿竟然是甜高粱杆儿,头回知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omwfLNL9i0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5-30 08:01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30 03:45
甜杆儿竟然是甜高粱杆儿,头回知道。

高粱可是稀罕玩意,因为产量低,一般就是在自家院子或者菜园四周种一圈。很少见大规模种植的。而且我记得高粱的主要作用不是吃,而是用来绑笤帚。所以玉米可以随便折腾,高粱要是弄折一根,人家可跟你没完。

所以,我也听说过,高粱秸比玉米的甜。但从来没吃过。
作者: 无言    时间: 2021-5-30 09:54
水风 发表于 2021-5-30 08:01
高粱可是稀罕玩意,因为产量低,一般就是在自家院子或者菜园四周种一圈。很少见大规模种植的。而且我记得 ...

这么说《红高粱》不成虚构的啦?
作者: 野草魂    时间: 2021-5-30 10:53
无言 发表于 2021-5-30 09:54
这么说《红高粱》不成虚构的啦?

  怎么会。高粱米是五谷之一。至少40年前都是北方主要的主食。印象中,高粱玉米是主食中的前两位。80年代后才被取代。
  北方人喜吃面食。其实得细分。我们那主要主食就是大米。后来在南方读书,老乡公认那里的饭真难吃,学校食堂吗,不过外面的饭店也一样不怎么样。那时候好像面食吃的多了,在家里咱基本不吃面食的,学校的面食好歹还比米饭感觉好点。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21-5-31 01:49
呵呵,比惨呢。

上面提到的伙食质量虽然不高,但是看来还一时管饱。我插队的时候基本就没吃饱过,除了双抢时期。为什么双抢能吃饱呢?因为是生产队里的大锅饭,实际上就是瞒产私分,田里收回来的新谷子晒干后不送仓库,直接送去舂米,然后就送食堂了。

平日里油水极少,靠的是生产队分的一点菜籽油,记得每年分的菜油顶多一个酱油瓶。以粮为纲么,食油不在优先考虑之列。农民家庭养猪,我们知青连人都养不活,还想养猪?那时农村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猪靠得主要是小孩到田边地头,山上树林子里捡猪草和家里舂米出来的米糠。当年吃的基本上是糙米,舂米时都不敢打太白,毕竟人还饿着肚子呢。我们的米糠基本上都送给房东,或者跟人以物易物了。

猪没有猪食,一年下来干干瘪瘪的不上一百斤。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生产队会安排杀猪。每人大概可以分到一二两肉,记上帐年底结算,如果自家有猪可杀就可相抵,否则就以赚到的工分付账。板油归主家,加上分到的菜籽油就是一年全家的食用油了。许多当地农民会把板油切块用盐腌起来,炒菜时把锅烧热,从盐罐里夹一块肥油在锅里擦一圈,多少有点油星就可以炒菜了。

曾经参加过几次婚宴,大致有十几二十碗菜,其中包括炒冬笋,腌笋,炒白萝卜,炒芋头等等,等等,就像韩国人的餐前开胃酸菜一样。记得头次上酒桌,席间上了一盘一寸见方的大肥肉,我一见大喜,马上就夹了一块,还没等肉进口,小腿就挨了一脚,坐我旁边的队长跟我挤眼睛,让我把肉放回去。后来他告诉我,这盘肥肉是凑盘数走过场的,这是人家一年的食油,大家都心知肚明不会去碰的。

最近这些年交通方便了,我曾数次回到那个小山村,乡亲们热情宴请,每一家大酒大肉让我酒酣饭饱。酒席上大家总要回忆起以前那个年代,感慨万千。
作者: colin1992    时间: 2021-5-31 15:39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01:49
呵呵,比惨呢。

上面提到的伙食质量虽然不高,但是看来还一时管饱。我插队的时候基本就没吃饱过,除了双抢 ...

想了一下,是不是队长专门坐在隔壁座位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21-5-31 21:06
colin1992 发表于 2021-5-31 15:39
想了一下,是不是队长专门坐在隔壁座位

那倒也没有刻意安排,队长比我大个十来岁,平时就挺照顾我的,就像一个老大哥。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1-5-31 21:10
甜杆我小时候吃太多了。 每年我姥家给我种五个池子。随便吃。
当然, 还有别的, 桃, 枣, 葡萄,杏, 石榴。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21-5-31 21:49
野草魂 发表于 2021-5-30 10:53
怎么会。高粱米是五谷之一。至少40年前都是北方主要的主食。印象中,高粱玉米是主食中的前两位。80年代 ...

南方吃得是籼米,当然不如粳米好吃了。

以前粳稻不能种双季,产量不如籼稻高,而且出饭率也不如籼米,吃饱和吃好当然是吃饱优先了。

其实南方以前也并不全种籼稻,像我插队的地方是高寒山区,过去都种得是粳稻。六十年代开始种双季籼稻,产量大大提高。到我插队的时候,口号已经是“消灭单季稻”了。这完全是教条主义的口号,很多高山冷水田种上双季稻产量还不如单季稻呢。但是农民有什么办法?工作组到处检查,发现单季稻就给拔掉,干脆就颗粒无收。

所以南方的米饭不如北方好吃。还有一个附带的坏处,以前种的粳稻都是高秆的,后来籼稻都是矮秆稻,固然消除了倒伏的问题,但是床上睡的草垫子就不够宽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6-1 04:34
无言 发表于 2021-5-30 09:54
这么说《红高粱》不成虚构的啦?

并不是,高粱耐瘠薄,耐干旱。对于盐碱地也有不小的适应性。所以很多地方别的东西长不了,只能种高粱。

我家附近是胶东半岛最丰腴的一块地了,没人舍得用好地种高粱。但你要到了无论是鲁南的沂蒙山区,还是东边的大泽山、崂山附近,甚至沿海的很多地方,那里种高粱的很多。莫言并不是无中生有。
作者: 看客    时间: 2021-6-1 10:47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21:49
南方吃得是籼米,当然不如粳米好吃了。

以前粳稻不能种双季,产量不如籼稻高,而且出饭率也不如籼米,吃 ...

这种唯产量主义毁了不少好东西。龙井、普洱,以及各地的良种猪,都是这样给毁了。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21-6-1 16:55
看客 发表于 2021-6-1 10:47
这种唯产量主义毁了不少好东西。龙井、普洱,以及各地的良种猪,都是这样给毁了。
...

官吏们最爱一刀切。
省事、易抛锅。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6-2 21:30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5-26 04:43
就是甜杆么,郊区农民拉进城里卖钱的;还有嫩玉米,间穗间下来的,就是一泡糖水。 ...

甜杆应该是高粱吧,我小时候老吃。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6-2 21:32
柳叶刀 发表于 2021-5-31 01:49
呵呵,比惨呢。

上面提到的伙食质量虽然不高,但是看来还一时管饱。我插队的时候基本就没吃饱过,除了双抢 ...

前辈在哪插队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21-6-2 21:35
水风 发表于 2021-6-1 04:34
并不是,高粱耐瘠薄,耐干旱。对于盐碱地也有不小的适应性。所以很多地方别的东西长不了,只能种高粱。

...

高粱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粘高粱,一种好像是红高粱,粘高粱是做驴打滚的材料,我倒是没觉得不好消化,红高粱我从来就没见过。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21-6-3 07:34
包子 发表于 2021-6-2 21:32
前辈在哪插队的?

前辈不敢当。我在闽北,史上建州府的地界,也算是鱼米之乡。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21-6-3 07:42
看客 发表于 2021-6-1 10:47
这种唯产量主义毁了不少好东西。龙井、普洱,以及各地的良种猪,都是这样给毁了。
...

这其实不是唯产量主义,而是盲目唯上。如果能做到陈云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那国家才有希望。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21-6-3 07:52
“原来山区也是有养猪的”

山区不养猪哪来猪肉吃,以前交通不方便而且没有冷藏车,长途运输猪肉是不现实的,而且集市上也不允许私人卖猪肉。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