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差点改变历史的时刻? [打印本页]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21-1-9 11:11
标题: 差点改变历史的时刻?
差点改变历史的时刻?
! H& s  V8 a! p7 M6 P& \* m4 Z5 ^- y" p! A, a4 M1 J$ m0 [" Q
原来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实这个说法不对。中华文明,至少一万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的距今20000-19000年的陶器;河北磁山距今10000-8700年的黍和距今8700-7500年的粟;距今9000年的贾湖骨笛;距今6500年的濮阳西水坡星图等,都是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证据。到距今5000年左右,中华大地上“星河灿烂”,已经是文明爆发期了。
/ x' N: b. J% X$ I$ l
0 R, j9 X1 Z' D当然,中华文明也不是一帆风顺走下来的,其中还有很多次危机。比如犬戎灭攻破镐京;春秋时期狄人血洗大鹤壁,打得霸主齐桓公只能在黄河岸边逡巡而不敢进;后面匈奴白登之围,差点就把大汉高祖刘邦给收拾了。这些都是汉文化形成之前的事情,因此危害性比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得多。因为当时的汉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还不够强大,没有能力同化外族,如果狄人或者匈奴真的把中原占领了,中华文化肯定转向。好在犬戎、狄人和匈奴都是游牧民族,没有入主中原的意识。等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开始大踏步前进,往后就再也没有外来文化能够撼动中华文化了。
  t3 o% |$ B; _$ o3 n( a: F) h: V7 L% M/ d" }# r' I. n2 a# x
汉朝以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前作《草原帝国》里面讲过,就不多说了。
5 M2 D( ^. l) T5 m6 n& U! ~9 J
$ w( A' _+ X: k( G/ p" H; U纵观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我觉得最波澜壮阔的,应该是汉匈战争和唐蕃战争。其中,我觉得唐蕃战争最有意思。汉匈战争虽然也很辉煌,但是随着汉朝的兴盛,匈奴是越来越差,最后汉朝完美收官,匈奴西遁。真正的过程不算跌宕起伏。但是唐蕃战争,不但前期打得极其艰苦,后面吐蕃还两次攻入长安。吐蕃在唐朝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落下风。最后也不是唐朝战争胜利,而是吐蕃崩溃导致战争结束。这期间从葱岭到云南山谷,唐蕃双方斗智斗勇你来我往,那是相当的精彩。(说来也是遗憾,自古就叫葱岭,结果后来就变成了帕米尔高原。)
; ?& `" A9 j) B: D+ S$ {7 s9 K1 S; f% p
其中有一件事,现在想来特别有意思。% }* W! x9 c( p0 S' G5 R7 J

! d9 ?3 E* S1 \5 d* o( i4 k0 R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闰三月初一,吐蕃大举进攻唐朝鄯州(青海乐都县)、廓州(青海贵德县)、河州(甘肃临夏)、芳州(甘肃迭部县)。高宗一面命令边将州兵抵抗,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反击。命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帅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相王李旦为凉州道行军元帅,帅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前往抗击。但是两王都没去。结果吐蕃继续前进,攻击叠州(甘肃迭部县),击破密恭(甘肃临潭西南)、丹岭(甘肃迭部东南)两县。677年二月,高宗任命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但是也没有挽回局面。五月,吐蕃进攻扶州(甘肃文县),守将杜孝升兵败被俘。唐军全面失利。678年,唐高宗又派了中书令李敬玄为洮河道镇守大使反击,结果又败。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被俘。从此,唐朝军事力量退出青藏高原,只能沿黄土高原西南外缘防守。
& O' b7 t* [+ F: t; p% B& y7 {" C9 v
这件事里面最有意思的。是公元676年,唐高宗命令周王李显和相王李旦攻打吐蕃。后来没有成行,也就没有结果。但是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推断如果两王成行了,会是怎么样呢?" E: o. E  q# O# f! V0 J$ b) S* M
5 P) r) T- U' h% b8 f
李显,后来的唐中宗。李旦,后来的唐睿宗。这两个人从记载来看都是没什么能力的。派这两个人当元帅,估计是打算借此建功,但是在两人的副将配置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李显一军配的是工部尚书刘审礼和十二总管。但是刘审礼这个人好像也不太能打。虽然公元661年刘审礼曾经以检校燕然都护的身份跟随郑仁泰和薛仁贵远征铁勒,但是并没见有什么战功。而后面678年,刘审礼随李敬玄进攻吐蕃,兵败被擒,最后客死他乡。看来刘审礼主要是个综合管理型的人物,上阵不行。. M  X; H  A0 {. F6 W3 N

, o& _/ F, X, u" ?& ~7 ^% f( A: M/ }9 {而李旦一军的副将是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和鸿胪卿萧嗣业。相比李显一军,这个配置简直就是顶配了。契苾何力算是太宗、高宗朝的一等战将了,从贞观七年(633年),契苾何力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等人率军征讨吐谷浑开始,到总章元年(668)帅军灭高句丽为止,三十多年征战沙场,基本都是打胜仗。萧嗣业虽然不像契苾何力那么能打的,但也是几十年军旅,看起来也是一个总管型的人物。: K3 _4 n0 k+ l1 ?  a

. ?* W( a/ T9 V洮州在现在甘肃临潭,在青海的东边。凉州在现在甘肃武威,在青海的北边。从战略上来讲,毫无疑问凉州比洮州重要。因为凉州南下就是青海湖,是当时唐蕃历次战争的主战场。薛仁贵兵败的大非川就在青海湖南边。青海湖西边的伏俟城是吐谷浑旧都,在吐蕃灭亡吐谷浑以后,是吐蕃重要的兵力集结地。显然李旦的“凉州道行军元帅”是主攻,而李显的“洮州道行军元帅”是副攻。% W/ l; i( f1 ?- f6 `% g" p, g/ v/ U

( i2 V3 t  Q) v4 Q: D  ]- z) P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是太子李贤受到高宗赞扬的时候。但是李贤和武后的关系似乎已经到了紧张的焦点。假如术士明崇俨真的说过,“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李显)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贵”。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此次派李显和李旦出征,实际上是武后的计划?目的就是让两王建功,特别是想让李旦建大功。因为一旦李旦在青海湖获胜,真的有可能进军逻娑一举平吐蕃。以此作为资本来排斥李贤?或者武后本来想让李显代替李贤,所以把李显放在了不太重要的洮州道。因为吐蕃必然会倾全力保存青海湖一线,而对洮州方向大概率就是只抵抗。这样一来,打胜了就是大功,打败了也不会太危险。
0 F# Y/ ~! K4 N, z4 F
% R# Z, k  b" x! A1 {; i9 a那么假如李显和李旦真的出征了,又会怎么样呢?当时,吐蕃的主帅已经是论钦陵了。以历史记载来看,唐军在面对论钦陵的时候毫无胜绩。可见即使李显和李旦真的出征了,李显一路不好说,李旦带领的凉州军肯定完蛋。搞不好都会把李旦折进去。如果李旦被俘或者死亡,那么唐朝局势会受到什么影响呢?首先李贤应该还是会被废掉。其次高宗驾崩以后李显还是会即位。唯一的影响可能就是武则天在第一次废掉李显之后直接即位。之后由于高宗的儿子只剩一个李显,武则天是不是有可能下毒手杀了李显。由于李旦被俘或者死了,也就没李隆基了。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断掉了李氏皇族,武则天也就不用犹豫是立侄子还是立儿子了。自此大唐变大周。唐朝成为隋朝之后又一个短命大一统王朝。也不会有神龙政变,武则天还能多活几年,没准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主。从国事来说,也不会有武则天晚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大周朝没准还真能坚持一二百年呢。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1-1-9 22:11
没那么恐怖,李唐皇族人多着呢,不行再找一个就是了。李隆基并不是那种难得的人才,喜欢政变夺位的皇子不要太多,而李唐一代的政变不要太容易。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21-1-10 06:23
本帖最后由 南京老萝卜 于 2021-1-10 14:25 编辑
0 \, i# \9 x. z' c: Z" N+ G- v, L% y  U- s% l5 h) v) _+ i
猫帅的架空,本质是,如果没有李旦,李唐王朝能不能延续下去。
* [* x" y2 C- P0 i$ |, N* o# r9 ]+ O
这里,历史架空有个原则,我们只能抽去“如果”那部分,和“如果”无关的那些还是照常发展。否则的话,就成了小说了,或者成了天马行空的金庸,随便你怎么编排。
+ J; _, [# H; L  u# n8 z
6 d- Y. J& e' d! V0 H2 i8 L基于这一点,即使没有李旦,我觉得唐朝还是可以延续的。6 N0 Z  G$ d& L. C+ u* P* U

3 M* V2 q; x) u& o$ N4 `在武则天正式登上帝位之前,李旦随着他哥哥李显被废,当了6年多皇帝。时间虽然不短,但完全是武则天的傀儡,然后禅让给老妈武则天。后来,在武则天退位之前,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李显复辟,成了中宗。在整个20多年里,有没有李旦,无足轻重,历史还会按本来的脚步发展,只要有李显存在,武则天仍然会按现实中的考虑安排李显为太子。武则天立李还是立武的出发点是今后的嗣统,只要有一个儿子,她就不会立武。当然,如果把李显和李旦都抹掉,那可能就不一样了。不过如果武则天只有两个儿子,李贤还不一定死。* ?, B+ d0 W' [4 Q( L8 t% x
0 m; k3 Z3 t7 R; J3 }+ J/ g/ a
李旦和李隆基登上历史舞台是唐隆政变,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去了韦氏集团,把李旦推上皇位。假如没有李旦,唐隆政变一样会发生,因为唐隆政变的原因是李家(包括武家)和韦氏集团的矛盾到了爆发点。太平公主一身兼李家和武家的双重身份。太平公主的从政经验和政治手腕大大超过韦后,上官婉儿也是她的人,虽说没有李隆基(假如没有李旦的话),在力量对比上太平公主这边应该是大大超过韦氏集团的,所以唐隆政变,太平公主这一方仍然会获胜。
$ ^7 w6 i3 Z+ x/ `  E# A+ L( r# H$ u' u2 H% g; Q: X1 F% v6 F
好了,既然唐隆政变成功了,太平公主这时候就处于顶峰了。那么李氏江山会不会延续呢?我觉得仍然会。: g! ~% ~5 b, I+ Q. m
) Y6 Q8 ~! ^1 c1 K8 N
那时候,李氏是正统的观念深入人心。武则天这么强势,能强迫儿子改姓武,让儿子和武家互相结拜,但她也能预料到,将来身后还是得归还李家天下,否则就不会这么纠结立李立武了。这也正是李显复辟的社会基础。在中宗死了以后,“李氏是正统”依然是主流,韦氏与太平公主依然是立李重茂为太子。太平公主虽然嫁给了薛氏后来再嫁武氏,但政治上始终是李氏的代表。我前面说了,历史上其他该发生的事,还会发生,在唐隆政变前两年,武三思武崇训就死于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除了太平公主,武氏在高层已经没人了。太平公主没有这个资历和威望再去折腾立李立武,只能顺从社会的期望,立李氏为皇帝。
1 C7 x- @) M3 v- r* [
. |: N- l" {8 t所以,即使没有李旦,我觉着,李唐的天下仍然会延续。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1-1-10 09:1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1-1-9 17:23! W( o6 |0 L4 P+ e2 Q6 k
猫帅的架空,本质是,如果没有李旦,李唐王朝能不能延续下去。
/ k, S# s4 t. v9 F6 t. I: W! h$ o5 n! ?
这里,历史架空有个原则,我们只能抽去“如 ...
  h. ^. _  m* f$ g9 o2 T  G
哪里需要那么复杂,男权社会加上夫权社会,武则天自己是特例,之后只能归政与李氏皇族,否则根本待不住。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21-1-10 11:21
搭车 问问题:  a) [! m% |; R  l& Q# z) |; Y% S
1.葱岭 好像不长葱,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 P6 O8 ]# P1 K# U5 ?. b& H( T5 D2.为啥那个兵强马壮的地区是 河南的安阳 而不是 关中?或者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21-1-13 14:20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21-1-10 09:13
  ^, }5 Q& n6 A8 i/ S- x. S哪里需要那么复杂,男权社会加上夫权社会,武则天自己是特例,之后只能归政与李氏皇族,否则根本待不住。 ...

% ]  o0 S* \- O* k! A! b在男权和夫权的社会,尽管现实中太平公主的武力值要大大超过韦后,可是,韦后是有可能当女皇的,而太平公主则不太可能。  N. h8 x8 G$ ^2 K. @3 [9 J8 R( M
  m; a6 N6 T) r
神龙政变后,中宗即位,韦后登上历史舞台,大约是40岁左右。武则天在40岁的时候,杀了上官仪,高宗和武后列并列“二圣”,共同治国。韦后的条件不比武则天差,唐中宗从开始就对她撒手不管。如果唐中宗继续昏庸10年以上,同时韦后不放纵自己,大幅度提升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培植亲信,那么韦后当皇帝,特别是坐稳皇位还是可能的。当然,还要加上一些条件,比如10几年后中宗突发心脏病,此时韦后身体很好等等。韦后和她婆婆武则天一样,能合法地坐在朝堂上处理政务,这婆媳俩都这么做了。而太平公主无论嫁谁,都没有机会坐上正位。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1-1-13 19:01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1-1-13 01:209 r' F3 [* d2 N2 m$ ]
在男权和夫权的社会,尽管现实中太平公主的武力值要大大超过韦后,可是,韦后是有可能当女皇的,而太平公 ...
& t% x) Q5 N, p) F; P0 f5 r3 D8 x
韦后是太急了,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经过长期经营建立自己的班底就硬来,很容易失败的。至于太平公主,她可以先做个强有力的皇姑,长期专权以建立自己的班底,然后就有机会了。" |2 k1 l0 r; N8 [  I- q! s. j
! Q# r0 p4 e6 R4 o' s3 Q4 N
既然皇家的媳妇都有机会做皇帝,皇帝的女儿自然更有机会了,要不中宗的女儿为何要做皇太女呢,一回事的。( ?' S# m8 z& R$ @7 K- b5 v6 K

0 Q7 i1 M6 {! l; r6 ]我大唐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时代,很多方面都是这样的。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21-1-20 20:39
捣江湖 发表于 2021-1-10 11:217 h7 F. k/ P' F
搭车 问问题:
1 n% q+ ]5 U: X- a/ p1.葱岭 好像不长葱,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3 a  c2 Z2 ]+ b" Z+ I  L5 v2.为啥那个兵强马壮的地区是 河南的安阳 而不是 关中 ...

" b  F  u$ v* c' h) N- i: U第一个问题不知2 ]% g. ]; Q8 \' E' p" F
第二个问题你问的是什么时候?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21-1-21 09:22
猫元帅 发表于 2021-1-20 20:398 f" B: `/ v, v8 e& p& a) ?6 d0 X
第一个问题不知; w+ L; |1 j8 ^* l
第二个问题你问的是什么时候?
& [8 @) L" z0 }  P" J& f& t
殷商时期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21-1-27 12:28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1-1-10 06:23
# F# e9 O5 e* ]+ a2 A% p猫帅的架空,本质是,如果没有李旦,李唐王朝能不能延续下去。
: Q: `6 E9 S; V; E* i. L) y0 E) n) v
这里,历史架空有个原则,我们只能抽去“如 ...
8 h7 l5 Y, _7 w5 g7 Z9 H
如果公元676年李显李旦都死了。首先李显的第一个儿子生于682年。李旦的第一个儿子生于679年。所以只能往上找高宗的儿子。李忠没戏吧。李孝死于664年。李上金和李素节都是庶出,虽然死的晚,但是武则天绝对不会放过这两个人。李弘死于675年。
  W; o( n6 e6 ]# k
& K- Y' Z+ w5 x2 p' S" g: A2 X8 B所以如果李显和李旦死于676年,高宗的儿子只剩一个李贤了。680年李贤被废,显然是武则天的意思。当然可以说如果只剩下一个李贤,武则天可能就不会下手。但是武则天选李显李旦的原因就是这俩人废物。所以李贤这种有点脑子的大概率活不了。至此高宗的儿子全死了。3 G+ G# {* a, K  S
0 `# V. {% q4 K. K
那就只能在太宗的儿子里面找了。676年之后,太宗的儿子只剩下李贞李慎李明。
. s$ M1 G! {  a/ o" v. m
; z0 k3 P# u4 O记住,武则天是连亲儿子都能杀的人。太宗的儿子她就不敢杀?" M! J5 Q; W% n5 g+ E& o6 C- {' z

0 R  `; |7 \8 p" d更何况,688年李慎李贞反武,武则天派将很快就平定了。你说这些将领是忠李还是忠武?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21-1-27 12:58
捣江湖 发表于 2021-1-21 09:22
9 J* q, F( q! O殷商时期

/ f5 [% \9 K! g( b; r% v第一那块地方四季分明,气候适合农业生产。要知道单靠狩猎和采集是养活不了很多人口的。而工具制造、青铜器产业、玉石产业的工人都是必须脱离农业生产的。所以不能种地就不能发展。  t$ |9 d  \( f% x8 {! I
$ i: c, w. i# O) U% {" n
第二那个地方河流众多,但是水患不严重,至少在那个时候不严重。这个和人口密度没那么大有关系。
! c" ~* z: r, E4 z2 j, t4 J+ R- ]% r
第三中原地区四通八达。关中那里都是游牧民族。四川盆地太封闭。东北太冷,也太封闭。只有中原西边通外国,北边通草原,南边通江汉。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